车骨蕾丝面料特点:西游记佛道涵义解读卷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30:23

    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名词解释:

    不二法门:佛教术语。指用大乘佛教的思想把一切事物中对立面统一起来。从不同的事物中看到共同处。这种超越对立的观点,就是佛教的真谛。不二,对一切事物均应无差别的看待和超越。

    沙尼:即沙尼姑。孙悟空嘲笑沙僧。

    奎星:即奎宿,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之首。有十六颗星组成,形成胯形,故称奎。因其形状又似“文”字形,故人们又认为它主文运。与文章有关的事物,也常称以奎命名。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有一举一动都是命中注定。饮、啄,本指禽鸟类的吃喝,这里引申为举动。

    宝象国:宝象是佛教的用语,佛教对大象崇敬,认为大象习静,力大,温和,百兽之王,是佛的象征。宝象国即是信佛的国度。

    妖怪:即黄袍妖魔,原是天庭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木狼下界十三天。他与披香殿侍香玉女私通,奎星恐玷污了天宫胜景,变成妖魔,与玉女配了十三年夫妻。

    三公主:即黄袍妖怪的老婆,原是披香殿的侍香玉女,她欲同奎木星在凡间结为夫妻,便下界托生于皇宫内院,成为宝象国的三公主。

    奎星:二十八星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之首.有十六颗星,构成胯形,故称奎(古代胯、奎同音)。因其形状又似“文”字,故人们又认为它主文运。因此,与文章有关的事物,也常以奎命名。

    本回提要:

    因唐僧被黄袍老妖所擒,八戒又斗不过,只好来请悟空,他深悟空的性格,“请将不如激将”,悟空随八戒前来战妖魔。悟空变成公主痛哭,吞下妖怪的内丹舍利,现出原形,将妖怪打的无影无踪。沙僧和八戒把黄袍妖怪和公主所生的两个孩子摔死。悟空到天界查访,原来黄袍妖怪是奎星,那宝象国的三公主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奎星被玉皇大帝贬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带俸差操,有功复职,无功加罪。唐僧也恢复原形。

    本回提示:

    1、悟空、八戒、沙僧滥杀无辜。悟空、为了引诱黄袍妖出宝象国,叫八戒、沙僧抓了黄袍妖和三公主的两个孩子,来到了宝象国朝廷的上空,将两个孩子从空中掼下,活活将两个孩子摔死。纵然黄袍妖有错,但孩子无罪啊!

    黄袍妖的老婆,宝象国的三公主,不仅没有吃唐僧肉的意思,而且还救了唐僧的命。就是黄袍妖也没有加害唐僧,他接受老婆的劝告,先俘了唐僧,后又放了唐僧,并没有与唐僧为敌。只是在宝象国王的请求下,八戒和沙僧又一次挑衅,要降服黄袍妖,这才又一次将矛盾激化。黄袍妖在与八戒和沙僧的交战时,将沙僧俘虏,后又化装成正人君子,欺骗国王,并将唐僧变成老虎。

    在极端困难的时刻,白龙马劝八戒只有到花果山把悟空请回来,才能战胜黄袍妖。八戒用激将法将悟空请回,两人出谋用黄袍妖的两个孩子来引诱黄袍妖,结果八戒、沙僧将两个孩子从空中摔下。

    这种做法无论是悟空、八戒、沙僧出于何种目的,还是他们以何种身份,以及从佛教的教规看,都是不可取的。佛妖争斗与孩子何干?

    2、只要是妖都想吃唐僧肉,黄袍妖为什么能听老婆的话放了唐僧,黄袍妖和老婆为什么没有贪吃唐僧肉?这里一对妖魔显然与别的妖魔不同,原来他们都是天庭的神仙。黄袍妖是天庭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老婆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两人私通,怕玷污了天宫的胜景,又思念凡间,奎星便来到凡间成为黄袍妖,玉女便托生于皇宫内院,成为宝象国王的三公主。两人占了名山,做了一十三年夫妻,并生了两个孩子。既然他们原是天仙,当然就不稀罕唐僧肉了。

    3、请将不如激将。尽管悟空对唐僧一片忠心,虽然被一时糊涂的师父赶了回来,但仍然牵挂着师父。当八戒到花果山请悟空出山,悟空还是不免牢骚满腹,不愿意出山。八戒无奈只好用激将法将悟空请出。这里作者把悟空的本性——猴性,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再次看到一个形象生动,猴性不改,活泼直率的悟空。

    4、凡间为怪,天上为精。本回将妖怪和妖精作了区别,即凡间的是妖怪,天上的是妖精。不过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妖怪,是神话、传说、童话中相貌奇特,能施妖术害人的怪物。妖精,一就是妖怪;二是比喻容貌妖冶的女子。妖,是妩媚、妖娆。形容过分艳丽,不正派。是形容邪恶荒诞的;蛊惑人心的意思。

    5、同样是天庭的官员,犯相似的错误受到的处罚就不一样。八戒因蟠桃会上调戏了嫦娥,就被玉皇大帝判了死刑,还是太白金星说情,这才双开除,发配到了凡间。沙僧因为在蟠桃会上打坏了一个玻璃盏,也被双开除,发落到了凡间。可是奎星和玉女私通,私自跑到凡间婚配十三年之久,玉皇大帝闻言,只是收了金牌,贬到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而且还是带工资,有功复职,无功加罪。这里我们便看出玉皇大帝处理问题不公,全无一点章程,完全随心所欲,这样昏庸的玉皇大帝,怎么能治理好天庭,让百官心服口服,难怪孙悟空打闹天宫!

    6、神仙不自由,更没有恋爱自由。黄袍怪,就是奎木狼星下凡。因为他在天上和一个点香的女服务员勾搭上了,女服务员知道天宫的章程,为了不耽误情郎的前途,投胎到宝象国当了凡人公主。奎木狼星“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他到洞府,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为了爱情不做神仙偏做妖,不离不弃,有情有义。看来人间的自由恋爱最符合人性,最有吸引力,就是神仙老子也不如。解读西游 四 解读三十二回    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名词解释:

    平定山:唐僧西天取经途中的一座大山,有六百里远近,山中有一洞,名莲花洞,洞里有两个妖魔,一唤金角大王,一唤银角大王。西游记里很多的地方名字都采用佛教用语,这里的莲花洞就是一个很有佛意的名字,莲花是佛教的圣花。佛教认为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最能反应佛性,因此佛教的很多图案和塑像都有莲花图像。

    功曹:功曹原为古代中国官府内的文书。古时将朝廷内的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称三曹。西游记里的功曹指各部门的首脑官员。道教认为在天上,大神手下也有各类小神,负责递交表文。因职责类于功曹,故得名,这回说的是值日功曹,就是指值班的负责官员。

    母木:即八戒。在与银角大王等众妖搏斗中被妖怪缚去。

    万缘: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都有因果联系。因,事物联系的根本;缘,事物联系的条件。因缘,是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造成的。事物的变化也是因缘变化的结果。一切因果关系,只有涅槃之后,到达佛界,才能结束。佛界是进入永恒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状态。

    本回提要:

    唐僧师徒来到平顶山,悟空听说这里有妖,撺弄师父让八戒去巡山,八戒偷懒睡觉,编谎骗人,被悟空戳穿,八戒只好再去探路,结果,被银角大王率众妖捉住。

    本回提示:

    1、孙悟空的一段心经感悟甚妙。西行取经的路上,一座平顶山挡住了去路,唐僧担心山高,必有虎狼阻挡。孙悟空借机说了一段感悟心经的妙语,给读者有很好的启发。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怕什么虎狼!”长老勒回马道:我——

    当年奉旨出长安,只忆西来拜佛颜。舍利国中金象彩,浮屠塔里玉毫斑。

    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逐逐烟波重迭迭,几时能彀此身闲?行者闻说,笑呵呵道:“师要身闲,有何难事?若功成之后,万缘都罢,诸法皆空。那时节,自然而然,却不是身闲也?”

    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了,就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见好就收,急流勇退便是去处,也是身闲之时,轻松之时,从容之时。用佛家的话说,就是修炼成佛,用道家的话说,就是得到成仙;用儒家的话说,就是修身养性成圣贤。

    2、何谓神仙?樵夫也。西游记里有很多的神仙,各有旗号品牌,各自占山为王,个个武艺高强,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但西游记里还有一类神仙,就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者——樵夫。西游记对各路神仙有褒有贬,但对樵夫都是大加赞誉的,并且把他们描述的像一个个活神仙。本回是第四个出场的樵夫,你道他怎生打扮——

    头戴一顶老蓝毡笠,身穿一领毛皂衲衣。老蓝毡笠,遮烟盖日果稀奇;毛皂衲衣,乐以忘忧真罕见。手持钢斧快磨明,刀伐干柴收束紧。担头春色,幽然四序融融;身外闲情,常是三星淡淡。到老只于随分过,有何荣辱暂关山?

    何谓神仙?乐以忘忧,担头春色,悠然融融,身外闲情,随缘生活,三星淡淡,有何荣辱?

    第一个樵夫是在第一回出现的,他物质生活艰苦,但精神生活富有。身担柴草,手拿砍刀,口念《黄庭》,其乐融融。

    第二樵夫和渔夫在第九回里,渔翁叫张稍,樵夫叫李定。他们也是:两束柴薪为活计,一竿钓线是营生。采薪自有仙家兴,垂钓全无世俗形。鱼多换酒同妻饮,柴剩沽壶共子丛。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

    看看这四位劳动者是何等的快乐,又是何等境界!神仙如他们吗?

    在今天神仙已经超越了道教原本的意义,他已经成为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有不同的世界观就会有不同的追求,也会有不同的神仙观。有的人认为,对酒当歌,怀抱美女,就是神仙;有的人认为大权在握,随心所欲就是神仙;有的人认为荣华富贵,富可敌国就是神仙;有的人认为,儿女满堂,家庭和谐就是神仙;有的人认为,称王称霸,横行霸道就是神仙;陈胜吴广认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是神仙;

    洪秀全认为,耕者有其田,就是神仙;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人的自由发展就是神仙。

    3、纵观天下,哪里没有统治者?看看孙悟空是怎么说得:“若是天魔,解与玉帝;若是土魔,解与土府。西方的归佛,东方的归圣。北方的解与真武,南方的解与火德。是蛟精解与海主,是鬼祟解与阎王。各有地头方向。”可见普天下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百姓和统治者,就存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著,就存在压迫和被压迫者,悟空的话可谓一语道破。解读西游 四 解读三十三回    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名词解释:

    外道:佛教对于本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或学派的统称。佛教认为,其他宗教和学派不能契合真理,都是外道,而自己才是内道、正道。这里指妖道,即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银角妖怪见不能胜悟空,就用计变成受伤的道士不能行走,唐僧要悟空驮他。悟空知道唐僧是一个外好里槎的人,只好驮着妖怪。

    外好里槎:形容人表面很好,内里却很难缠。这里说唐僧对外人好,对自己人很严厉。

    真性:即佛性,这里指唐僧。

    元神:即土地、山神、五方揭谛等天神。

    本心:指悟空。

    六韬三略:孙悟空为了对付妖魔使出了六韬三略,何谓六韬三略?《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李贤注:“太公《六韬篇》第一《霸典文论》,第二《文师武论》,第三《龙韬主将》,第四《虎韬偏裨》,第五《豹韬校尉》,…”《隋书·经籍志》:“《三略》,下邳神人撰。”

    六韬:文韬,舞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清牛道士:即青牛道士。汉代陇西(今甘肃东南)方士封君达的别号。旧题汉班固《汉武帝内传·附录》:封君达自幼服食黄连50余年,又如山修炼,服水银100多年。返乡后,看似30多岁人。因常骑青牛,故别称为清牛道士。

    本回提要:

    银角大王不能取胜悟空,便智取,他装成一个受伤的道士,唐僧不识真假,令悟空驮他,妖怪念咒将须弥山、峨眉山、泰山将悟空压住,土地、山神、五方揭谛等神把悟空救出。悟空在哪吒太子的帮助下,用假葫芦换了妖怪装人的真葫芦。

    三座大山可以把悟空压住,可见三座大山的威力。三座大山已经成为压迫人们的代名词,在解放前的时候,共产党人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为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如今,人们把看病、上学、住房成为新的三座大山。

    本回提示:

    1、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高名名丧人。大圣被魔使法压住在三座大山根之下,十分难过,想想刚从五行山逃脱,如今又陷入山下,不仅伤心痛绝,厉声叫道:“师父啊!想当时你到两界山,揭了压帖,老孙脱了大难,秉教沙门,感菩萨赐与法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你死该当,只难为沙僧、八戒与那小龙化马一场!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这是本回一个富有哲理名言,人怕出名,树怕招风。很多年来,一些人都信奉这条做人的原则,认为少说多做,低调为人,特别是在仕途上,更不能招摇过市,一旦过于出风头,事事站在风头浪尖,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明见好防,暗箭难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一个人。尽管你很优秀,但你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应虚怀若谷,团结同事,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物尽天择,适者生存。这告诉人们你的才华、能力、知识、水平、地位、权力、德行等与你知名度要基本协调,过于追求名利,终将被名利所毁。

    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知名度往往就是资源,就是金钱,就是效益,就是品牌。一些公众人物,各类商品都极度的夸大知名度,知名度成为商家取胜的制高点、生命线,于是各种形式的宣传广告,各种渠道的宣传普天盖地,为的就是知名度。可谓人为高名名抬人,物得高名名胜物。

    2、两个小妖的名字很有趣,这平顶山莲花洞的有两个妖,一个叫金角大王,一个叫银角大王。他们手下有两个得力的小妖,一个叫精细鬼,一个叫伶俐虫。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给妖魔起名字时是经过一番思考的,这两个小妖的名字既有趣味性,又与本回的情节密切联系,给读者深刻的启发,它们在与孙悟空斗法中,精细鬼不精细,伶俐虫不伶俐,个个都是愚昧不堪笨蛋。孙悟空略施小计,就把它们的真宝物——紫金红葫芦、羊脂玉敬瓶骗到了手。

    3、一份合同文书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银角大王用“移山倒海”的法术,将须弥山、峨眉山和泰山将孙悟空压住,又将唐僧、八戒、沙僧俘虏。为了将孙悟空置于死地,特派两个得力的小妖精细鬼和伶俐虫,拿他们的宝物紫金葫芦和羊脂玉净瓶,要将孙悟空装入瓶内化成血水。不料孙悟空通过山神、土地与五方揭帝使遣山法逃出,并知道两小妖手中的宝物。便使用计谋,用红葫芦将两个宝物交换,孙悟空骗到了宝物后,还怕两小妖反悔,并与两个小妖签了合同文书。

    这虽然是孙悟空和小妖写得合同文书,但反映了作者当时所在的时代经济状况。吴承恩(1500-1582),字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淮安河下人,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初期强盛(1368——1436年),中期兴衰(1436——1573年),后期衰亡(1573——1644年)。在明朝的中期,其商品经济还是比较发达的,明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水平较前代有新的提高,特别是商品货币关系和城镇经济空前发展,由此引起一系列社会变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显著特征。后世计当代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可称世界第一。

    4、西游记里的妖魔有一个特点,大多是以道教的面目出现,然后就是与唐僧师徒展开一场佛道之争,结果就是道败佛胜,本回也是这样,银角大王装扮成观宇的受伤道士,骗取了唐僧的怜悯,让孙悟空驮他,结果被妖魔用三座大山压住,一场道佛大战不可避免,本回扬佛贬道故事情节十分露骨。却说那解读西游 四 解读三十四回    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名词解释:

    魔王:即银角大王。

    心猿:即悟空。悟空用计将二魔王母亲的幌金绳骗到手,便上门挑战妖魔,那知道那幌金绳是妖魔的宝物,妖魔会紧绳咒和松绳咒,悟空用幌金绳不仅没有缚住妖魔,反被妖魔缚住。

    腾那:反复多变,变化无常的意思。

    骗宝物:宝物就是妖魔的宝葫芦。悟空被二妖魔用幌金绳捉住后,使用法术逃脱后,又被二妖魔用宝葫芦装了起来。悟空再次用计,变成一个虫儿,逃出了葫芦,并且变成一个小妖,再次将宝葫芦骗到手。

    九尾狐狸: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山海经-南山径》:“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

    如意佛宝:本回称两老妖的宝葫芦和羊脂玉净瓶是如意佛宝。如意佛宝即是如意珠,这里是借指,并不是实指佛教的如意珠。

    本回提要:

    悟空得了宝葫芦和羊脂玉净瓶以后,又将两个小妖和二妖魔的母亲九尾狐狸打死,并得了两老妖的第三件宝物幌金绳,悟空本想用此宝物缚二妖魔,反被二妖魔缚去。悟空变出钢锉,锉断绳子脱身。又变成小妖,偷走了幌金绳,银角大王用宝葫芦装了悟空。悟空骗妖魔开启葫芦,变成虫子逃出,再次偷得葫芦。

    这回最大的特点不是斗勇,而是斗智。佛魔双方都是在斗智。

    本回提示:

    1、伶俐虫和精细鬼带着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宝物,紫金红葫芦和羊脂玉净瓶,要把孙悟空装入瓶内化成血水,不料被孙悟空骗走。两妖又派了巴山虎和倚海龙,请他们的母亲前来吃唐僧肉,并要压龙山压龙洞的老母亲把幌金绳带来,准备擒拿孙悟空。作者在四个小妖的名字上是有一番思考的,前两个叫精细鬼和伶俐虫,都上了孙悟空的当了。这次,两老妖又派了巴山虎和倚海龙,斗智斗不赢孙悟空,这次派的小妖,看名字就知道是会武的,结果也被孙悟空杀了。我们从四个小妖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前两个善于斗智,后两个善于斗勇,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起名的艺术和技巧。

    2、本回说孙悟空见到两老妖的老母亲九尾狐狸,不原意下拜,委屈的哭了起来。原来孙悟空说道:“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

    这里虽然说的是孙悟空的心里话,但作者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孙悟空为人好汉一场,全书中并不是止拜三人,应该是四人!还有一位就是他的第一个师父菩提祖师。不过这四者中,只有菩提祖师是集道、流、静诸门百家为一身的高师,其他三人都是佛门的,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佛教的推崇。

    3、本回孙悟空在与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决斗中,多次变换身形,都被八戒识破。一次是孙悟空弯着腰,露出了猴子尾巴;一次是孙悟空屁股上的两块红皮肤露了出来。就是像孙悟空这样神通广大的英雄,也有漏洞,可见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事物,有矛就有盾,一手遮天,一国称霸世界,是不可能的,也是违反规律的。解读西游 四 解读三十五回    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

    名词解释:

    外道:外道有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佛教以外的所有宗教派别,狭义泛指妖道,这里的外道,是指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

    正性:这里指唐僧,也泛指佛教。

    心猿:这里指悟空。原来二妖魔是太上老君的锅炉工。一个是看金炉的童子,一个是看银炉的童子。那妖魔的5个宝贝,都是太上老君的日常用品,葫芦是盛丹的,净瓶是盛水的,宝剑是炼魔的,扇子是煽火的,绳子是勒袍的带。

    摹害:留难为害的意思。

    惫懒:为人不诚实,不实在,出坏主意。

    乾宫快地:乾、快,皆属《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乾宫快地指天上的方位。

    桃花女:民间传说殷朝时占卜名家周公,每次为桃花女占卜均失灵,知其女异人。后将儿子娶桃花女为妻。

    丙丁火:古人将丙丁日为火日,故以丙丁来代指火。

    本回提要:

    银角大王被悟空装入葫芦,化为水。金角大王为银角大王报仇,用扇子煽出烈火打败悟空。悟空进莲花洞偷得净瓶和扇子。金角大王又将山后的老舅请来助战,被沙僧打败,被八戒打死。老妖也被悟空装入瓶里。太上老君向悟空要宝物,悟空不给,太上老君说明了原因,是观音菩萨让两童子化为妖魔来考验唐僧师徒的,悟空听了气的骂道:“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摹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若不是老官儿亲来,我决不与他。既是你这等说,拿去罢。”最后将宝物归还了太上老君,两童子也被太上老君复活带走。

    本回提示:

    1、这回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观音菩萨是一个女性。观音菩萨究竟是男是女?

    孙悟空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降服以后,收缴了他们的五件宝物,救出唐僧继续西行,忽然看见太上老君迎面而来,叫道:“孙行者,还我宝贝。”原来金角和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看炉子的童子,一个是看金炉的,一个是看银炉的。那五件宝物都是太上老君平时的用具。葫芦是他盛仙丹的;净瓶是他盛水的;七星宝剑是他炼魔的;幌金绳是他的勒袍子的腰带。孙悟空知道两妖原来是太上老君身边的人,便责怪太上老君放纵家属为邪。太上老君解释说:“这事与我无关,是观音菩萨向我借用这两童子化为妖魔,目的是考验你们师徒是否真心取经。”

    孙悟空这才明白,因此对观音菩萨很有看法,埋怨道:“这菩萨太不信任人了,当初解脱老孙,答应要保驾护航,有困难就找她,如今反而处处刁难我。活该她一世无夫!”

    从悟空的这段话,我们知道观音菩萨是一个女性。观音菩是男性还是女性?人们一直议论不休。

    我们看到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多是女相。其实观世音菩萨是个有三十二种不同化身。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可见是男相。至于观世音菩萨在此世上多现女身道理有二:一是观世音以多苦众生为救济对象,而在人类众生中,以女众的痛苦为最,因此多示现女身,与女子打成一片,而引导他们走向解脱大道。二是女众痛苦虽多,但内心中的柔和慈善胜过男子。特别是母爱,观世音深知世间母爱的伟大,所以处处示现女身,感化世间的女人,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而扩大,去慈爱一切众生,成就正等正觉。女相只是观世音随类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

    那么观音菩萨到底是何种性别呢?如何看待一位在印度具有种种身世,传入中国后又由男观音变为了女观音这种现象呢?到底哪一种说法才是观世音菩萨真身世呢?《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就具体描述过观世音菩萨所能显现的各种救度众生的化身,如有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观音就显现佛身去救度;若是众生应以罗汉身得度,观音就显现罗汉身去说法,观世音还能随时显现男身、女身、国王身、和尚身、道士身……甚至为百兽飞禽。这就是一书中说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生说法、”观世音菩萨既然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他由男菩萨变为女菩萨应当就是正常的了。南怀瑾先生认为,依佛法的道理,一切菩萨成就菩提时,皆是非男菲女相,这种相,不是医学观念中的阴阳人,而是超越男女相的限制,不执著于任何一边,可做完全自由的变现,也就是“即男即女”。

    从佛教的角度看,性别,仅限于欲界六道众生。

    佛是中性的,菩萨也是中性的。梵文中有男性、女性、中性之分。佛教认为凡修成正果的佛、菩萨、罗汉等都超越了性别,无男女之分。

    2、银角大王在和孙悟空决斗时大叫:“行者孙、孙行者、者行孙。”悟空的名字太多了,如美猴王、齐天大圣、弼马温、老孙、妖猴、神猴、仙猴等,从孙悟空众多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出名字只是一个称呼,是一个符号,是现象,认识一个人当然要看他的本质。一个事物也可以有众多的名称、品牌、字号、番号、招牌等等,有的让人眼花缭乱,不管它有什么样漂亮的名字,高喊什么样响亮口号,大举什么样引人的旗帜,我们还是要看他的本质,看他内在的东西,看他的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行胜于言。

    3、桃花女是何人?《西游记》写孙悟空斗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时,反银角大王装在宝葫芦里,口是不断祷念桃花女仙诀。古人曾有诗人曰:“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按道教的说法,凡是神仙所住洞天福地,皆有童男童女所伺侯,叫金童玉女。

    高级天神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身旁有金童玉女各30万人侍卫,共60万个听差的。头号开神元始开尊竟有金童玉女9000万人。

    北方真武大帝的身旁,常塑有一金童。一玉女,二人捧岫端宝。他俩的身份是听差加秘书。金童玉女的分掌威仪,书记、三界中善恶功过的小神,权力还不小。在我国南方,称金童玉女二人为周公、桃花。

    难怪今天领导人和企业的老总的身边多有女秘书,还都是漂亮美丽的小姐,原来是受道教的影响,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效法古人仙人的做法,炼丹的道士能配玉女秘书,难道我就不能配小秘了吗?可见富贵者配小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传承,是在骨子里根深蒂固的遗传。

    至今还有金童玉女的周公、桃花女的流传,源于元明戏曲和小说。桃花女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杂剧。戏的情节是:算命人周公开业30年,从无错差,百算百准。某日有石婆婆算命,周公算定好儿子石留柱在外必遭横死,石婆婆回家途中遇到桃花女,救了石留柱。石婆婆找周公退卦钱,说他卦不灵,周公大惊失色。周公又给彭祖算卦,断定他23岁必死,彭祖遇桃花女,桃花女亦教分禳解之法,彭祖便贪污祭拜北斗星,得以延长寿命至800岁,彭祖见周公,周公知其原因,忌妒桃花女破卦法术,请彭宜为媒,娶桃花女为妻。

    因为女子出嫁这日,百神都要回避,顶容易下手伤人。桃花女心里也早已晓得周公用意:娶我为名,害我是实。也处处提防起来。

    到了过门这日,周公差吊死鬼取桃花女性命,桃花女叫人为其开额绞面,母亲坐在旁边哭,吊死鬼以为桃花女已经死了,没有下手就回去了。

    周公又差花粉煞星来害桃花女。其来到窗外一张,看见一个女人正在给桃花女上粉,双手在她面上“劈劈啪啪”打了一百二十个耳光,花粉煞星没法下手,就回去了。

    第三次,周公差上轿瘟来。桃花女已经穿着红背单。上轿瘟想:原来是吊死鬼,再弄其没意思。

    周公第四次派红煞星斗桃花女。这时,桃花女坐在花轿里,火囱散发出阵阵芸香熏得红煞星头昏脑胀,轿夫把花轿倒三转,顺三转,弄得红煞星糊里糊涂,摸勿着方向。

    最后,周公派黑白两无常去勾桃花女的魂,桃花女的母亲一边哭,一边撒米,撒在无常身上,象中了乱箭一样,两无常拔脚就逃。周公再没有啥花招了,桃花女终算过了五关

    桃花女进门后,周公费尽心机要害死好,但都被好的巫术所破。一次他想害死桃花女,反而险些害死分的亲生女儿。其后,周公仍设计害死桃花,桃花巫术高明,恰厄运落在周公家中,幸亏玉帝恩赐,周公一家死而得生。其后真武大帝出场,说明周公与桃花女是金童玉女转世,世缘已满,应复归天位,桃花女的神话故事,也被收入小说中。在明末小说《七曜不妖传》中及清代《桃花女阴阳斗传》,小说博采世代里巷传说,突出了桃花女“人之死生大数”,舍命抗争的形象,在神魔小说是别具一格。

    民间,浙江女子出嫁时要开额,拍花粉,穿红背单,花轿里要放火,起轿时还要撒米,这些阴阳规矩,是周公与桃花女斗法沿下来的。解读西游 四 解读三十六回    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

    名词解释:

    心猿正处诸缘伏:唐僧离开长安已有四五个年头,对西天取经产生了怀疑,悟空安慰道,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功到自然成也。心猿正处指信心信念要坚定。诸缘伏是成功的意思。心取真大正时其他缘生缘灭才能不为所动。这里的诸缘指私心杂念。

    劈破旁门:佛和道都认为只有自己的宗教才是正门,其他的都是邪门旁门。这里指对月亮圆缺阴阳的不同解释,也暗指各种认识障碍和私心杂念。指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无知中得有知,从现实中的错误寻找到正确,佛门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一切世间正确的来源。

    悟空对其有一套完整的解释,并用解释月亮的机会,开导唐僧。

    明月:既指月亮,又是暗指真经,正确的信念。

    离宫:八卦的一个方位。离,属火。

    玉局宝座:玉局,弯曲高脚的玉床。道教传说,东汉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太上老君与张道陵到成都,有一个局脚玉床从地下生出,太上老君坐其上为张道陵说《南北斗经》。说完后人去床隐,故称此地为玉局化。

    贝叶:即贝多树叶。贝多,即菩萨的另译。因树叶可用来写经,故贝叶也常来指佛经、佛法。

    梵王宫:原指佛教所说大梵天王的宫殿,后泛指佛教寺院。

    九九成功:指唐僧西天取经,要经过81难才能成功。

    本回提要:

    唐僧师徒来到了保林寺,唐僧前去借宿,僧官不答应,悟空以武力威胁,僧官这才答应。师徒四人在寺院赏月。唐僧思乡,悟空以月为喻,为其点明:“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暗示西天取经要经九九八十一次考验。

    这里二八是处八阳生,十六是阴生的意思。

    本回提示:

    1、望月感悟。本回有一个重要的提示,孙悟空借助月亮的周而复始的变化,开导唐僧,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只有很好的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才能成功。同时还解释了“望”的含义,读者不可忽视,对我们确定唐僧何时离开长安有重要的意义。书中是这样阐述的:行者闻言,近前答曰:“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晦。此乃先天采炼之意。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

    那长老听说,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沙僧在旁也有所感悟:师兄此言虽当,只说的是弦前属阳,弦后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金;更不道:

    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

    那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

    八戒听了孙悟空开导也有所感悟,这月啊:

    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粘涎。

    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我说你取经还满三途业,摆尾摇头直上天!

    望月感悟,各有所思。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僧师徒各人都有解悟、感想和认识,但悟空的悟性最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悟空学的精、学得活、学得透,他并不拘泥于对文字经书呆板的教条死记硬背,而是注重领会精神实质并学用结合。

    在十三回“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望前三日是何意了。

    2、数字文化在本回体现的也很巧妙,请读者看下面一首风景诗。师徒们玩着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正是——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3、作者对中医中药是很精通的,书书多次论述了中医中药,本回有一首内含中药的诗词,不妨摘录如下,看看读者能找出诗中有几味中药来。

    唐僧走进深山,心中凄惨,兜住马,叫声:悟空啊!我——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读者如果有兴趣,不妨看看这首诗里有多少位中药?解读西游 四 解读三十七回    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名词解释:

    鬼王:乌鸡国的国王。乌鸡国大旱三年,河枯井干,民不聊生,正在危急之处,钟南山来的一个全真道士,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使得国泰民安,国王感激,拜道士为兄弟,一日,道士和国王游御花园,趁国王不备将国王推入八角琉璃水井里害死。

    钟南山的道教:宋朝,王重阳在钟南山创立了全真教,全真教积极引入儒和佛家的思想,对门徒的戒律要求相对严格,全真教徒不能娶妻,而正一教徒却可以,所以正一教徒多为兼职道士,而全真教徒却是职业的道士。在后来的道教发展中,一直是全真教和正一教主导。全真教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符录、丹药等及思想以外的内容重新整理,确立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道教思想的整体样貌。

    唐朝时期,是道教在官方兴盛的重要时期。受到统治者的运用,此时天师道又更名为正一道,道教两大圣山的清城山主要是正一教的圣地,正一教在清朝和民国时期逐渐衰落,但依然和全真教延续至今

    婴儿:即乌鸡国王的太子。悟空为了救国王,并证实现在的国王是妖魔,便与太子相见,拿出鬼王留下的白玉圭,告诉其父亲被妖魔害死的真相。

    :同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玉器。乌鸡国王的宝物金镶白玉圭,是辨别真假国王的物证。金镶玉工艺复杂,寓意“金玉满堂”,象征着财富和才学。古时帝王将“金镶玉”这种工艺禁于宫廷作坊之内,金镶玉器也仅限于皇家使用,于是金镶玉便成了平民百姓难以见识的尊崇之物。这也说明了“有钱难买金镶玉”、“有钱不识金镶玉”这两句古语的真谛。

    2008年北京奥运奖牌设计开创了奥运奖牌史上的先河,突破了奖牌只用纯金属材料的惯例,而是将极具中国特色的“玉环”镶嵌其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金镶玉”。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中国古代的人以佩玉为美,甚至以玉比德,将玉的属性比拟为“仁、义、智、勇、洁”五德,而这五德与奥林匹克精神又惊人的契合,即:‘仁’代表团结、友谊;‘义’代表博大、包容;‘智’代表创新、进取;‘勇’代表坚韧不拔;‘洁’代表高尚、纯洁。“金镶玉”的设计,代表了这个古老民族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礼赞和对运动员追求卓越的褒奖!

    梁皇水忏:佛经名,《慈悲道场忏法传》的别名。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在郗皇后死后,为忏悔郗皇后生前的行为,命僧人编辑经文,成书十卷,即此书。

    文昌开化君:即梓潼君。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封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道教称玉帝命其掌管文昌府及人间功名、禄位事情。

    本回提要:

    唐僧在宝林寺念经,夜间昏梦中见一鬼前来,自称是乌鸡国国王,三年前被一道士推入御花园八角琉璃井害死,道士变成国王篡位。国王为了证明自己所说属实,交给唐僧一白玉。唐僧从梦中惊醒,要悟空调查此事,除妖救国王。悟空变成白兔,将出城打猎的太子引入寺中,言明其父被害真相,并拿出白玉为证,要太子去向母亲验证。

    本回提示:

    1、本回里阐明了儒佛不同的感恩观,唐僧与乌鸡国太子有一段对话:三藏进前一步,合掌问道:“殿下,为人生在天地之间,能有几恩?”太子道:“有四恩。”三藏道:“那四恩?”太子道:“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三藏笑曰:“殿下言之有失,人只有天地盖载,日月照临,国王水土,那得个父母养育来?”太子怒道:“和尚是那游手游食削发逆君之徒!人不得父母养育,身从何来?”如何报恩太子和唐僧有明显的分歧。我们也可以分析,唐僧是故意不说父母养育之恩,来教育和提示乌鸡国王的太子,应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认贼作父,是非不分,善恶不辩。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涌泉之恩当生死相报,生死之恩当一生相报。可见国人有强烈的知恩必报的情节,这在自然经济的社会是理所当然的美德。

    乌鸡国王的鬼魂前来求唐僧相救,口口声声说:“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当结草衔环,报酬师恩也!”

    尽管《西游记》里为我们阐明了儒佛不同的感恩观,儒家有四恩,而唐僧认为只有三恩。赵朴初老先生则认为佛教徒应当报四恩:报父母恩、报人生恩、报国家恩、报佛恩,但知恩必报的思想是一致的。

    国人还有施恩图报和施恩不图的区别,施舍图报为小善,是阳德,施舍不图报为大善,是积阴德。古人认为积阴德比积阳德要高贵的多,伟大的多,高尚的多。

    《金刚经》认为施恩图报,等于放贷;施不图报,才是布施。

    我想我们既要继承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又要改变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赞助者和受助者不应该是简单的个人行为,更多的应该是社会行为,是社会责任。在法制的社会里,让社会的功能更完善更健全,从而达到更加和谐。那就是抛弃个人之间的捐助,让社会慈善结构运作,使捐助成为社会责任而不是个人救助。受助者于捐助者均坦然接受互不见面的慈善方式。

    受助者不必知恩必报,受助者也不必对捐助者作出承诺,这并不意味背信弃义,忘恩负义。唐朝诗人陈润的《阙题》诗写得好:“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

    让知恩图报从“个人——个人”到“个人——社会——个人——社会”,实现“个人捐助”到“社会责任”的完美升华。

    2、本回又一次将道教妖魔化,将钟南山全真道人说成了妖怪,乌鸡国王认妖为兄,太子将贼作父。这里不仅有贬低道教的意思,而且还提醒读者辨别是非,认清善恶,分清敌我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曾有一句名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有的时候真与假,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也往往难以辨清。解读西游 四 解读三十八回    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名词解释:

    婴儿:指乌鸡国王太子。悟空告诉太子当今国王是假的,如果不相信可以问母后,为了不让假国王知道,莫入正阳门,须走后宰门。太子急忙从后宰门找到母亲,娘娘流泪说:三载之前温又暖,三年之后冷如冰。枕边切切将言问,他说老迈身衰事不兴!”太子方知道当今国王是假的。

    正阳门:皇城的前门。元代称丽正门,明代正统年间改为正阳门。这里是借指乌鸡国皇城的前门。

    后宰门:指皇城的后门。后宰门即明故宫的北门,明初,还没有后宰门这个名字,北京元大都皇城叫厚载门,取自《易经》“坤后载物,德合无疆”之意。明成祖建北京紫金城后,北安门民间也俗称厚载门,后来朝廷认为厚载门犯了皇帝的圣讳,于是将厚载门改为后宰门。当年一些失宠的太监来南京避风头,他们集中在北安门,他们习惯上称后宰门,于是“后宰门”的名称在南京民间一直流传至今。这里借指乌鸡国皇城的后门

    金木:金指悟空,木指八戒.作者按照阴阳五行说,认为悟空属于金,八戒属于木。

    参玄:佛教语。犹参禅。参禅是佛教禅宗修持方法之一。“参”谓“参究”,“禅”谓“禅道”。这里指悟空和八戒依靠佛教的智慧识辨了真假。

    一念静观尘世佛:大乘佛教认为,如果排除杂念,一心念佛,广行善事,在凡间尘世中,亦可以见佛成佛(见《维摩诘经》、《阿弥陀经》)。

    受生因:得到生命的因缘。佛教认为,人生命的获得是极不洁净的,故应该绝弃生、死。

    本回提要:

    太子和母亲交谈,母后哭诉,国王已经三年没有和她过夫妻生活了,太子确认当今的国王是妖魔所变。悟空为了寻求人证和八戒进御花园,在芭蕉树下找到了琉璃八角井。八戒下井,将乌鸡国王的尸体背回宝林三寺中。八戒为了报复悟空逼他背死尸,便唆使唐僧念紧箍咒逼悟空将死国王医活。

    本回提示:

    1、八戒和悟空关系微妙,下面的一段对话很能说明问题。作为大师兄本可以指挥师弟的,但有的时候八戒并不听悟空的调遣。悟空为了找出国王的尸体,以证明当今的国王是假的,但水性不如八戒,便想叫八戒下琉璃井,把国王的尸体背出来。但又令不动八戒,只好求唐僧下令。悟空对唐僧说:“为了防止大臣说我们没有证据,我有一个办法,只是你老人家护短。”

    唐僧道:“我怎么护短?”

    悟空道:“八戒长得夯,你有些偏向他。”

    唐僧闻言,暗喜道:“只怕八戒不肯去。”

    悟空笑道:“如何,我说你护短。”

    最后经唐僧的同意,悟空用了方法,才将八戒叫去,从井里将国王的尸体捞了出来。

    2、“过七”是佛教生死轮回说,佛教认为,人死后七七四十九以后,根据死者的业绩,或上西天,或转世为人,或堕入饿死道,或成为动物等。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仙、神圣才能够跳出五行,不入轮回。

    唐僧受八戒的挑唆要悟空将死去三年的国王救活,悟空道,人若死了,或三七五七,尽七七日,受满了阳间罪过,就转生去了。如今已经死了三年,如何救得!受佛教生死轮回说的影响,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头七”习俗,然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亦有说认为人死后魂魄会于“头七”前到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著这趟“天梯”到天上。

    人死后头七返家探视出自《西藏度亡经》(又名中阴救度大法)按照传统,人死了之后的纪念仪式是很有讲究的。刚死的时候是做七——就是从刚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断七。之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渐渐的拉长距离,再大的哀伤也该渐渐的淡了。解读西游 四 解读三十九回    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名词解释:

    金丹:丹,丸状药,金丹,道家专门炼的仙药。这里是指太上老君炼的九转还魂丹。唐僧要悟空救活乌鸡国的国王,悟空没有办法,只好到三十三天之上离恨天宫兜率院内,见太上老君,向他讨的九转还魂丹求得一粒来,救活了国王。

    三年故主:乌鸡国的国王已经死去三年。

    金木和同:指孙悟空和猪八戒同心协力。

    行童:佛教称寺院服杂役的青少年。

    本回提要:

    悟空向太上老君讨的一粒九转还魂丹,救活国王。假国王被悟空识破,便与悟空交战,不敌悟空,变成了假唐僧,但因不会念紧箍咒而被识破。原来假国王是文殊菩萨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当年文殊菩萨来度他归西,这国王不识文殊菩萨真面貌,将文殊送御水河中,浸了三天三夜,亏如来救了文殊。如来令青毛狮子变成假国王,以报前仇。

    重要提示:

    1、《西游记》里的哭文化很丰富。悟空要上三十三天之上兜率宫找太上老君索取仙丹救乌鸡国王,临走时要八戒哭丧,以戏弄八戒。八戒明知是悟空捉弄他,但没有办法,只好装哭。行者对八戒道:“哭有几样。若干着口喊谓之嚎,扭搜出些眼泪儿来谓之啕。又要哭得有眼泪,又要哭得有心肠,才算着嚎啕痛哭哩。”在《西游记》里,哭有多种,有真哭假哭之分,伤心不伤心之别,有泪和无泪之状,有声无声之辨,更有大人物的哭与小人物的哭不同。唐僧和悟空、八戒、沙僧以及白龙马都哭过,但哭的次数最多的是唐僧,哭得最感人的是唐僧,哭得花样最多的也是唐僧。唐僧的哭是给别人看的,自己流泪让别人伤心;唐僧的哭是给徒弟看的,自己流泪让徒弟流血;唐僧的哭是给妖魔看的,自己流泪让妖魔留情;唐僧的哭是给菩萨看的,自己流泪让菩萨保佑。

    悟空的哭是真心的哭,是委屈的哭,是痛心的哭,是回天无力的哭;

    八戒的哭是玩世不恭的哭,是虚心假意的哭,是应付差使的哭,是有口无心的哭;

    沙僧的哭是朴素的哭,触景生情的哭,是无可奈何的哭,是伤心的哭。

    本回乌鸡国王的死活与八戒何干?但八戒明知是悟空戏弄他,唐僧不辨事理,也要他哭,没有办法只好虚心假意哭几声应付差事吧。

    可见哭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门艺术,是一个武器,是一个策略,是一个阴谋,是一个手段。

    如果哭作为一门谋略,那么运用最娴熟是两种人,一类是女人,一类是伟人。

    女人的哭是虚心假意,男人的哭是泪不轻弹;

    女人的哭是装腔作势,男人的哭是实实在在;

    女人的哭是以柔克刚,男人的哭是悲痛无奈;

    女人的哭时换取同情,男人的哭是痛心疾首。

    我们再看看大人物和小人物哭得区别:

    小人物是流血不流泪,大人物是流泪不流血;

    小人物是哭得伤心,大人物是哭得用心;

    小人物是哭的动情,大人物是哭的理智;

    小人物是哭给自己看的,大人物是哭给别人看的。

    2、乌鸡国王为什么被害?原来这乌鸡国国王不识文殊菩萨的真面目,文殊菩萨本来受如来指令,是要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以求正果,可是这国王有眼不识泰山,反侮辱文殊菩萨,将文殊菩萨用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相救。如来得知此事,特地派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前来报复国王。这个故事,讽刺当今的皇上“一天云雾迷三界,只为当朝立帝王”,是个不分是非的昏君,同时在宣扬佛教至上,佛法无边。告诫人们不信佛者不得益,羞辱佛者必受罚。

    3、此事还可以看出佛道两家的对立。明明是佛祖要惩罚乌鸡国王,可是却让青毛狮子以钟南山道士的面目出现。既要处罚国王,又要嫁祸于人,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就在青毛狮子被悟空、八戒、沙僧打败之后,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面貌,冒充假唐僧,让悟空真假难辨。不过这青毛狮子倒没有做什么坏事,做了三年假国王,乌鸡国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就是那皇宫里的三宫六院也不曾玷污过的。原来是一个被阉了的狮子,眼巴巴看着倾国倾城的嫔妃,只饱眼福,没有口福。不过倒也遵守佛教严禁女色的戒规。

    孙悟空为了救乌鸡国王,来到三十三天离恨天兜率宫中。才入门,只见那太上老君正坐在那丹房中,与众仙童执芭蕉扇扇火炼丹哩。本回写太上老君的住处是兜率宫。兜率宫是佛教“补处菩萨住处”,“补处”,是当前一位佛灭时,有此处的菩萨填补其位。因此,兜率宫是候补佛院。作者把太上老君的住处写成兜率宫,其用意是说,太上老君的地位只相当佛门的菩萨。解读西游 四 解读 四十回    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名词解释:

    婴儿:婴儿道教气功名词。有以下诸说:(1)又称“下一”。指下丹田之神。为人体“三尊神”之一。(2)指阳神。《抱一函三诀》;“婴儿者,阳神也。”(3)指“内丹”。《悟真篇》七律之十四:“三家相见结婴儿。”翁葆光注:“婴儿者,即丹也。”(4)同“赤子”或“法身”、“实相”。《性命圭旨·婴儿现形图》:“释氏以此谓之法身,又曰实相;玄门以此谓之赤子,又曰婴儿。”(5)指肝。《重阳祖师授马丹阳二十四诀》:“婴儿是肝,姹女是肺”(6)指肾或肾精。《悟真篇》七律之十四戴起宗疏:“肾为婴儿,心为姹女。”《金丹问答》:“婴儿在肾。”《内丹还元诀》:“婴儿者,是肾中之精。”(7)指“真铅”。《金丹真传·还丹第五》:“婴儿姹女正团圆。”注:“婴儿者,真铅也。”按:“真铅”即肾中元精。以上诸说有相通之处,如“阳神”、“丹”、“法身”等,质同;“肾”、“肾精”、“真铅”等。

    这里婴儿指的是圣婴大圣,乳名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曾经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

    禅心:就是佛心,就是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慈悲之心。这里的禅心指的是唐僧。

    此妖精想吃唐僧肉,见唐僧身边有三徒弟护卫,不便下手,摇身变成七岁顽童,赤条条的,身上无衣,将绳捆了手足,高吊松树梢头,口口声声叫“救人!救人!”实际是迷惑和戏弄唐僧师徒。这妖住在六百里钻头号山,枯松涧,火云洞。

    猿马刀归木母空:猿马指的是悟空,木母指的是八戒。此句的意思是,尽管红孩儿迷惑了唐僧,但是悟空八戒明明白白,没有被迷惑。

    卯酉星法:即星相术。是将年月日时和地域方位以及阴阳五行和日月星辰结合起来,以推算凶吉祸福的一种方法。悟空运用此法对付红孩儿,意思叫妖魔和唐僧两不见面。因为卯时日出,酉时日落。

    本回提要:

    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又惧怕悟空八戒等,便变成7岁顽童戏弄唐僧,唐僧不能识别妖魔,反叫悟空背着婴儿,悟空使用了卯酉星法,使妖魔和唐僧不能见面,并将红孩儿掼死。红孩儿用解尸法逃脱,在半空弄了一阵旋风将唐僧摄去。

    本回提示:

    1、乌鸡国国王知恩图报。唐僧师徒救了乌鸡国王,降服了妖魔,请国王上殿称孤。那皇帝那里肯坐,哭哭啼啼跪在阶心道:“我已死三年,今蒙师父救我回生,怎么又敢妄自称尊?请那一位师父为君,我情愿领妻子城外为民足矣。”可见知恩图报之心,人皆有之。难怪有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涌泉之恩当生死相报,生死之恩当一生相报。

    2、佛与魔既对立又统一。悟空原来和牛魔王是一家,当年悟空在花果山称王,跟须菩提祖师学艺出师后,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又得了金箍棒更是威风凛凛。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等,连自家美猴王七个。

    只是现在悟空改邪归正,皈依佛门,由一个妖猴成为佛徒。而牛魔王修炼的仍然是道家的功夫,作者仍就把他们列为妖魔的行列。在作者的眼里,妖魔的界定,主要就是看他是不是佛门,是不是神仙的行列。

    说到底佛魔本是一家,只是因为信仰不同而对立罢了。

    其实神妖,佛、魔之间的区别实质就是信仰的不同而已。因为政治观点不同,意思形态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便互相妖魔化,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3、何谓结义?唐僧被红孩儿摄去,悟空从当地山神土地爷那里了解到,这红孩儿原是牛魔王的儿子,便满心欢喜,以为这妖精与我老孙有亲,决不敢伤害师父,原来牛魔王和孙悟空是拜把兄弟。悟空称牛魔王为大哥,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还应该称悟空老叔呢。还是沙僧看问题尖锐,笑着对悟空说:“哥呀,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况且你与他们五六百年,不曾往还酒杯,还会认什么亲?”悟空则不然,认为就是他不认亲,也不望他酒肉招待,但也不至于伤害我师父吧。

    在自然经济的社会里,拜把结义是非常慎重的事情,结义,雅称义结金兰,俗称结拜、换帖等,是民间志同道合的人结为兄弟般关系的一种形式。三国演义中的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死与共兄弟的故事家喻户晓,名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此后,人们崇拜之、继而仿效之,即志趣、性格等相近、互相投缘的人,通过一定的形式,结为兄弟般的关系,生活上互相关心、事业上互相支持、利益上互相帮助,遇到困难互相照应。久而久之,遂演变成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这是友情的升华,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延伸,贯穿着儒家“义”的思想,填充于亲情与友之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刘备的一生可以说成亦结义,败亦结义!

    结拜仪式后,参与结拜人之间即以兄弟称呼,有的在称呼前加“契”“兰”、“谊”等字,也有俗称为老大、老二、老三……意味着生死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没有想到妖魔之间也受桃园结义的影响,悟空和牛魔王等搞起了花果山七结义。

    结义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实现某种目标的一种组织形式,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这种落后的形式就被先进的组织形式所取代。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是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且这里还贯穿了儒家“义”的思想,因此他有着悠久的文化背景的。可是悟空和牛魔王是在什么文化背景下,是否受“义”的约束就不得而知了。不知悟空是否想到,他和牛魔王结义时的情景,现在早已时过境迁,况且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道上的了。牛魔王仍然做他的妖魔,而悟空已经离经叛道,改邪归正,成为佛门弟子了。牛魔王还会像亲兄弟那样对他吗?要知结果请看解读四十一回。

    金兰: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源于《易经·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气味的意思)如兰”。后来用于结拜兄弟姐妹的代称。温馨提示:按方向键的←键,即自动翻到上一页.按方向键的→键,即自动翻到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