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股造粒生产线:教师专业发展报告:中小学教师最期盼减压增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5:57:18
董少校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怎么样?老师们有怎样的困难和期许?相关教育职能部门需要采取怎样的举措?华东师范大学近日发布的“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对此作出了回应和解答,“减压增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热切期待。
中青年教师承担的工作量偏重
调查显示,教师实际工作量存在较大差异,小学教师平均周教学工作量为13.0节,初中教师为12.1节,高中教师为13.2节。课题组发现,中青年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普遍偏重。小学、初中、高中分层来看,26至35岁的小学和初中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最重,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最大;36至45岁的高中教师平均周教学工作量为14.2节,承担的教学任务比其他年龄段教师更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研究人员指出,为减少教学工作安排上的随意性,促进学校中的公平,有必要确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一些报告中提到,我国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天工作实际超过8小时,参加新课程改革后工作负担加重,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教学准备、上课和作业批改之外,承担了过多额外的工作,如学生管理、撰写各种计划与总结、应对检查、参加会议等。专家认为,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应着重从这些与教师的专业活动关系较小的事情入手。
大多数教师参与过教科研活动
在受调查的教师中,大多数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总计87.6%的教师至少每月都会从事一次教研活动。在所有参与课题科研活动的教师中,有23.3%的教师参与过校级或以上的课题项目。被调查的一万多名教师大都有论文公开发表,超过四分之一的教师发表了4篇以上论文。
研究发现,没有主持课题的教师习惯用讲授法和练习法来实施教学,而主持各种课题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则呈现出多元的特征,尤其是主持校级及以上课题的老师,更愿意突破传统教法,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此外,科研表现相对优秀的教师,往往很清楚自己在教育教学的专业发展方面还应有怎样的提高。
教学工作量过大是限制教师从事科研活动、追求专业水平提升的最大因素。课题组指出,要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确保教师以更高的热情投入教科研活动,增强专业能力,带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采取系统化的思路,疏通好与教科研相关的各个环节,让教师从研究计划中看到他们有能力实施好教科研,并得到切实的好处。
人际关系满意度高收入满意度低
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对工作各方面因素的满意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人际关系满意度非常高,成就感满意度一般,社会地位、社会尊重满意度偏低,经济收入满意度非常低。只有四分之一的教师对经济收入感到满意,62%的教师考虑过离职。
研究者认为,需要切实制定和贯彻相关政策,重点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关于教师的权利、地位、工资收入以及福利待遇等各项规定,需要得到普遍的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存在城乡、学校层次、性别之间的差异,提高教师满意度需要分类进行,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兼顾整体。同时,教师的态度和观念成为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教师专业发展应致力于改变教师的态度和观念,同时提升其教学技能。
对于六成教师存在离职意向的状况,课题组指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容乐观。各级部门应切实关注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精神状态,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