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蒙斯塔德迈尔扣篮:求是和牺牲精神,学业和道德并重的浙江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9:37:08
求是和牺牲精神,学业和道德并重的浙江大学
新闻来源:zjdx 发布时间:2008-7-19 14:38:39 浏览次数:166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曾被分为多所单科性学校,其中在杭的四所学校,即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于1998年9月重新合并,组建为今日的浙江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百年的建设中,浙大积淀下的精神就是求是的精神,也成为百年浙大发展的办学理念。1936 年至1949 年,任浙江大学校长达13年的竺可桢先生认为浙江大学的精神就是“求是精神”。1938 年11月19 日,浙江大学西迁至广西宜山,竺可桢校长在校务会议上提 出并决定“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校训确立前,竺可桢在作《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演讲时指出:“浙江大学本在杭州,他的前身最早是求是书院,民国纪元前十五年(1897 年,即光绪二十三年) 成立,中经学制更变,改名为浙江大学堂、浙江高等学堂。所以浙大从求是书院时代起到现在可说已经有了43 年的历史。到如今‘求是’已定为我们的校训。何谓求是? 英文是Faith oft&nbs p;ruth 。美国最老的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亦意为求是,可谓不约而同。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国的往史,不乏这样例子,最近的就是中山先生,中山先生不但鼓吹革命,而且实行革命,这革命精神,正是源于求是的精神。”在《竺可桢日记》中,可以看到竺可桢先生在主持浙江大学时,特别重视人文教育。主张“求是和牺牲精神,学业和道德并重”办学理念。竺先生是著名的气象学家,倘若他以校长身份向学生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并推行专才教育.也是无可非议的事,可他却没有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看来,学得一技一能固然不错,但“养成一个清醒的头脑”更为重要,否则就容易沦为会说话的奴隶,任人驱使的工具。这对于那些把教育理解为单纯是传授知识技能的人来说,不啻于当头棒喝;对于那些只要学到一技之长便心意足的人来说,也是很好的规劝。但由于是日记,想要比较集中地看看竺氏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不容易;再加上《竺可桢日记》在整理出版时删节过多,难免给人留下一些遗憾。竺可桢深知,要想达到上述大学教育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所以他在1936年哈佛大学建校三百周年之际,特意介绍了该校校长康诺德的办学方针:“第一,主张学校思想之自由,……反对政党和教会干涉学校行政与教授个人的主张;第二,学校所研究的课目,不能全注重于实用,理论科学应给予以充分发展之机会。”显而易见,这与竺可桢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槃、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路甬祥、潘云鹤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浙江大学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学者就有90余人。浙江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门类。学校还创办了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并在南昌、宁波等地设立了分园。总长达120公里的高速计算机骨干网络以及特设的公交线路将各校区和附属医院联为一体。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如今,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她将通过改革与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