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麻奈:学业创业和立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21:00:17

名人成功的启示——学业创业和立业 

  (全文根据北京教工委组织的北京高校院士治学与人生活动的系列活动——北师大专场,王梓坤教授的现场演讲整理)王梓坤简介: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1990年至今为中科院院士。1984~1989年曾担任北师大校长。
  学业创业立业在青年人当中是很热门的话题,我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前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在学习、创业、立业的过程中借鉴和学习。在接下来,我会多将以实例,帮助大家对学业、创业和立业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认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以下我将从6个方面展开我的报告。
  学业、创业和立业的关系
  首先我要讲得是,学业、创业和立业三者的关系。学业是基础,通过学校的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的基本的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就业是到有关单位部门工作;创业是自己创办一种实业,责任更大,困难也更多。什么是立业呢,我的理解是,把所学的知识发扬光大,能够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三者的共同点是十个字:理想勤奋坚持方法和机遇。高尚远大的理想,给我们勤奋的动力,在勤奋中坚持,运用正确的方法,在恰当的机遇下,我们才能够成功。
  三者的不同点是,创业和立业更需要关注外部环境,关注当下形势发展,注意社会的需要。勤劳致富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勤劳是基础,但是需要聪明加勤劳,在创业和立业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魄力勇敢胆识和坚强。当然从课本上我们学不到这些,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当中去锻炼。
  莫斯科大学如何培养研究生
  第二呢,我想要讲一下莫斯科大学是怎样培养研究生的,希望能够给各位的学业有所帮助。50年代,我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到南开大学工作,当时有一个去莫斯科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我才有幸有了这段珍贵的经历。当时的情况,大家也了解。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科技世界领先,当时苏联的人造卫星升天给我的震撼很大。而我国当时的社会情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社会还不稳定,还在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下乡土改,思想改造,抗美元朝。这些我都有参与,除了抗美援朝,我当时也踊跃报名,但是因为色弱,没有选中。
  我请教了当时的数学前辈,我到底要到哪个领域去学习。他们表示,当时国内的数学,有的分支发展还不错,但是计算数学、偏微分方程、概率论比较薄弱。因此我选择了概率论。但是当时我对概率论知之甚少,我国几乎还没有概率论方面的书籍出版,后来很有幸的看到有翻译苏联的版本。自学了三四个月之后,终于被录取。
  以上是我去莫斯科大学学习的一些背景,以下谈论一下我在莫斯科大学的一些体会。当时的学习过程分了两个阶段:前两年是考试阶段,最后一年是论文答辩阶段。考试不受时间限制,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提出参加考试的要求。我们的政治课学的是列宁的唯物论。这本书本来就难懂,在加上语言的困难,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记得当时导师给了非常难懂的书,我每天在图书馆只能读读一页。进展非常缓慢,因为每一页涉及的公式要查很多参考书,才能明白来龙去脉。全书600页,要是照着这个速度读下去,一本书就要花两年时间。但是坚持一个月之后奇迹发生了,我一天能够读5~6页了。后来分析原因,我才知道,量变导致质变。我那时的我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我了。我的水平提高之后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因此成功地克服了所有的困难,这一个阶段顺利通过。
  接下来要写论文,构造理论,导师只给我两篇论文作参考。我当时一筹莫展,对论文毫无概念。所以我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放弃了一切休息的时间,当时假期中国同学去伏尔加河远足,我都咬牙放弃了。一直坚持3~4个月,又一次出现了奇迹,于是到最后两个月尽展很快。最后得到了副博士学位。我认为庄子所言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可以总结我这两次奇迹。
  简单地介绍一下莫斯科大学的情况。莫斯科大学的每一个学院都有不少院士,学术气氛非常浓郁。每个教授讲课都各有特色。我当时慕名去听一些大师讲课。以下举一例。柯尔莫哥洛夫,当时全世界最有名的概率论专家。他所讲的问题都是他所正思考正研究的问题,并不是已经发表的完善的理论,因为还没有成型的新思想,所以教授们都会过来听,以获得学术上的启示。他会便讲边思索,讲不过去的时候,他就说,我已经掉水里了,谁来救救我吧。很有个性。
  据我观察,著名大学的共性,那就是高水平,严要求。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和学习,每天都能够看到自己所在的行业在高速前进,我们必须努力,赶上高速前进的步伐,虽吃了不少苦,但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振宁先生的自学与研究
  第三我要讲的是杨振宁学习的体会。我在之前看了杨振宁的不少文章,他的学习的特点,我归纳为以下三点。
  首先,要先找到非常佩服的人。杨振宁佩服的大师,有爱因斯坦、狄拉克、费米这三人的共同点便是:先抓到事物的本质,再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青年人,年轻气盛,容易谁也不服。但是在我看来,自负是不明智的,它挡住了自己前进的路,聪明的人是善于找自己的老师的。华罗庚先生说: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学习。所谓的学习就是要把别人的智慧融为自己的智慧。
  其二就是中西结合的自学方法。杨振宁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给他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使他注重用传统的演绎法来训练自己。后来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学位,师从于泰勒教授,著名的氢弹之父。泰勒教授是一个思维很活跃,有很多想法的人。尽管他提出的见解中有90%的是错的,但是他不怕别人纠正自己的错误。事实证明,只要有10%是正确的,已经非常伟大。哪怕只有1%是对的,就很了不起。不隐瞒自己的新思想,乐于接受别人的纠正,是杨振宁从泰勒教授身上学习到的优秀品质。 
  第三,按部就班与渗透法相结合。中国的大学都是按部就班法来教学的,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科,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科学精神和演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不足:速度太慢,视野比较窄。而西方比较普遍的是渗透法,广泛的去接触很多学说,很多理论,对很多知识有所耳闻。等将来要用的时候再去深入探究。这种方法恰巧与按部就班法相互补,因此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会使学习更加有效。
  包玉钢和苏伊士运河
  现在我们谈谈创业的故事。看看成功人士是怎样立业和创业的。谈谈香港大商人包玉钢。包玉钢是个大商人,浙江省宁波市,出自一个小商人家庭。13岁那年,父亲送他到上海求学。在上海吴淞船舶学校学了船舶。而后又在一家银行当了一名小职员。后来,包玉钢先后在三家银行工作。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
  1949年,包玉钢去香港闯天下,他发现香港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他敏锐的感觉到了香港进出口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那么他的第一艘船是怎么来的呢?在朋友的帮助下包玉钢筹集钱,买下了第一艘船。这艘船是一个旧货船,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虽说船很破旧,包玉钢将它修好油漆一新之后,用这艘船开始了他的事业的。但是他买来船并不是自己当船长,而是将船长期租给日本的一家公司,稳收租金。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历史事件,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也同样给包玉钢带来了绝佳的机遇。埃及对运河的管理,引起了英国、法国和以色列三国的入侵,导致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这次关闭使世界航运和港口业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次的大损失却让包玉钢获得了很大的好处。运河封闭的结果是船只必须绕道非洲好望角,才能达到目的地。苏伊士运河的封闭,导致船只紧张,船需求很大,租金暴涨。于是包玉钢在这次的运河封闭中捞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拿到第一桶金之后,他从非洲银行借了75万英镑,买下了七艘船。在惠普银行的支持下,收购大小船只。后来成立了环球营运公司。成为了该银公司的董事。在后来的无数次借贷合作中,他以诚信为本,取得了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雄厚的资金来源。后来,包玉刚作为“亚洲第一人”荣任汇丰银行董事。成了世界船王。
  包玉钢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有远见卓识,碰到了好运。更重要的是他等得跟银行配合。要知道狡猾的是小聪明,大商人不靠这些。他们把诚实讲信用当作武器,得到银行的支持。
  李嘉诚成功三部曲
  再看看另一个香港大商人李嘉诚。2000年《福布斯》排行榜世界排行榜,他以126亿排中位列第十,是亚洲首富。让我们看看这个大富豪是怎么白手起家,并怎样成为亚洲首富的。
  第一步是从茶楼的打工仔开始的,14岁失学之后去了一家茶馆,李嘉诚记得当初有一次把开水倒到了一位客人的衣服上,吓得浑身发抖。要知道那时候如果一个服务员犯了这种错误肯定是要挨打的,但是那位客人却帮他开脱。为此李嘉诚成名后仍深记于心。他说如果可以找到那个人的话,他一定会让他安度晚年。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在茶楼工作两年后李嘉诚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学会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当时的他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实业家了。那些实业家激发了他发奋图强,有所成就的愿望。
  第二步,李嘉诚从就业走向了创业。两年的茶馆跑堂后,李嘉诚他去了一个塑料厂当推销员,他观察到市场上对塑料花的需求很大。于是他用3年当推销员所积攒下的钱,用7000元港元,创办了一个塑胶厂,他从就业转向了创业的道路。他小小的塑胶厂生产的塑料花,使他获得了很大的资金。50年代,他的塑胶花不仅销售于香港,还远销东南亚。他以塑料花大王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接着他又投资房地产业、走向股票市场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第三步,李嘉诚真正的大事业开始于对英资企业的吞并。李嘉诚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1980年,李嘉诚买下“和黄”40%的股票。成了和记黄埔董事主席。这个香港超人。在接下来的创业道路上,李嘉诚也是好戏连台。
  李嘉诚具备了有大成者的共性:远见卓识,力求上进,谦虚好学,与人为善。我们可以看到李嘉诚创业初期主要是靠自己的劳动,勤奋。而后期是靠善于用人。他提倡用新人,用洋人(不排外,英文很好,广交朋友),用年轻人。他的用人之道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之,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始终还是学业。我要谈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关于学业对于前途的促进。
  学业为本,前途远大
  现在的就业困难,形势严峻。对此国家和社会各界很是关注。个人应该多关注动态,争取机会,对自己有信心。要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可以努力留在城市,也可以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不管在哪里,要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前几天看到《科技日报》上的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故事,94年大学毕业,到园艺公司打工,他用自己的勤奋与大学里扎实的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的努力坐上了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后通过果树栽培创业,在家乡栽培桂花,建了有机果园。帮助300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去年我们数学院的一个女博士,在读博期间在国外刊物上发表了几篇论文。毕业后顺利的找到了工作。她的几个同事是清华和北大。她说自己成功就业的基础是自己的学业。确切的说是她的那几篇发表在国外杂志上的论文。学习始终是就业和创业的基础。
  1955-1958我在莫斯科大学读书。那时候学习很紧张。难得抽空参加一些活动,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也难得见一次面。忆记得有一次,中国在俄大使馆通知我们周六在莫斯科大学的一个小礼堂集合。当时很开心可以见见那几个同胞了。后来又听说,毛主席要来看我们这些留学生。当时真是开心,那天陪同主席的有邓小平,彭德怀。毛主席给我们做了个演讲,他说了一句鞭策终身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前途是光明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我在这里想把这句话里的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改成早晨五六点钟的太阳,因为我相信你们的路还长着呢。你们充满希望(http://news.bnu.edu.cn)

 

 

开放人生成就人才   王辉耀

  “新华商代表人物”的王辉耀先生。关于人才与就业的讲座。 
  首先,他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开放人生。概括地来说,这是一个逐渐开放的时代,我们的经济正在由封闭转向开放,我们的国家在向国际化迈进,我们的公民在向世界公民发展,开放人生正是适应了时代的趋势。体制的束缚正在被打破,公务员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社会的需求,由单一专业技能的人才向拥有多元工作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因此,大学生不应该拘泥于专业成绩,更应把握机会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们不能死守铁饭碗的观念,要敢于创业。创造,是他在演讲中反复提到的词语,他认为,这是当今社会区别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一点。这是一个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时代,这是一个由“铁公基”的传统经济向投资于人才的新经济过渡的时代,同时我们更要创造出多元而非单一的文化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开放自己的人生。关于如何开放自己的人生,王辉耀先生对此作了细致的研究。2008年,他组织了一场大型活动,采访了200余名“中国制造”的成功者,他们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人生模式与成功素质却十分相似,即依靠开放自己的人生,敢闯敢做,最终取得成功。 
  王辉耀先生通过接触采访这些成功者,总结出了成功开放人生的十大要素。 
  第一、心态开放。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过,“关键不是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关键在于我们拥有的心态。”他谈到自己的成长与成功经历。在上中学时,因为对书籍的渴求,他晚上偷偷撬开紧锁的图书馆的大门,还受了处分。高二时下乡,放弃追求,依然坚持读书看报,他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有悖历史趋势的,他相信这样的生活不会持续很久,因此他没有放弃追求,从广播讲座中学习英语,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成为班上唯一一名大学生。然而上大学只是他奋斗人生的开始,大学毕业后,在那个工作靠分配的年代,他却自费从广州坐火车到北京,毛遂自荐,进入国家经贸部。虽然他最终辞去了这份工作,但他提到,大学生第一份工作是奠定人生的基础,十分重要。正是到了经贸部后,他意识到了自己不足,留学去读MBA,成为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首席商务参赞。对于自己的经历,他说,正是我们要去开放自己的心态,不断突围,锻炼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地平线更加宽广。 
  第二、开拓视野。对此,王辉耀先生提出“有兼容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万维网,交八方友,做多元事”的建议。麦肯锡调查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能够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不到百分之十,远远低于印度。对此,他对大学生提高自身国际化水平提供几点具体的做法。1、进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学 , 2、去跨国企业实习,  3、多参加接触国际化人士的活动。
  第三,拥有自信。布鲁金斯学会有一条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才难以做到。”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由此可见,自信对于我们是十分重要的。自信意味着找准位置,扬长避短,做喜欢的事,独立自主,同时还有积极的心态。著名企业家李一在申请沃顿被拒时,自信地反驳到:“作为以培养世界管理人才为宗旨的学校,为什么在面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时,不录取我这个来自相对落后国家的学生?”正是因为他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自信,他最终使考官改变想法,将他录取。   
  第四、富于胆略。许多成功人士都向我们验证了“拥有勇气则拥有一切”这一点。邓峰的NetScreen在美国9-11事件后冒险上市,但作为网络安全系统,NetScreen受到了热烈追捧,市值高达24亿美元。对此,王辉耀先生对我们说,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跟着机会走。把握机遇,成为他对我们的忠告。
  第五、学会策划。大学四年,是我们思考人生的四年。我们应该去思考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该怎么做?世界上有两种人才,一种是被用之才,一种是自用之才。我们的主动加上策略,就可以让我们由被用之才变成自用之才,把命运抓在自己的手上。王辉耀在留学期间,放弃去餐厅打工一类的挣钱容易的工作,因为他认为这是不能写在简历上的事,长远的看是没有用处的。为了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他去图书馆调查加拿大五百强企业的资料,最终选择寄简历给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总裁,得到了一份有意义的工作。这就是对人生有策划的典型事例。另外,他还提出人生策划的原则,即面对对手要以长击短,面对自己要扬长避短。一位企业家在一次面试前,准备了很多英语材料背下来,面试过程中滔滔不绝,掩盖了他听力理解能力差的缺点,反而得到面试官的好评。
  第六、高效行动。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纳斯达克副总裁听过很多留学生谈论自己的创业计划,然而当在中国的分公司已创立七八年后,那些曾经滔滔不绝的留学生仍然没有开始自己的事业,依然只想不做。高效行动,需要我们不能患得患失,要直面忧虑,敢闯敢冲。 
  第七、创新精神。这是开放人生的核心。王辉耀先生提到,我们要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如果寻找不到呢,就应该遵循萧伯纳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寻找不到机会,就应该创造机会。”培养一种创新的习惯,我们应该变被动为主动,用于打破定见,同时注重时代的大趋势而非可以求新。我们的人生也需要创新,邓亚萍,作为一名运动员,退役后改学英语,一切从零开始,最终留学英国,这便是创新了自己的人生,成就了更大的事业。 
  第八、整合平台。这里的平台,可以是人力、信息、专业技能资源等等。王辉耀先生特别提到了团队这个平台,著名门户网站总裁马云的成功绝对离不开他身边的18人团队。我们要有共赢意识,沟通意识,要有团队意识全局意识。
  第九、良好人脉。卡耐基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成功85%靠的是人际关系。我们要与身边的人有融洽的关系,要尝试去认识关键人,同时学会从陌生人中开拓人脉。也许你想象不到,促成联想收购IBM个人PC业务的,正是朋友的关系。
  第十,树立品牌。品牌是一个人的公信名片,华德士曾提出,21世纪的生存法则,便是建立个人品牌。树立个人品牌,不仅需要我们与众不同,出类拔萃,更要成为一个值得大家信赖的人。王辉耀先生总结到,这是一个人才战争的年代,我们的时代要求我们成为国际化的人才。也许他提出的十大要素并不算新鲜,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实践,方可开放自己的人生,成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