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扇小学生10耳光:企业引人才 编制当陪嫁? 专家称与改革背道而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53:20
2011年05月27日 07:14:11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大小】【收


山东宁津急需专业大学生到企业工作,可享事业编制、领双份工资
专家认为,这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
【阅读提示】
在山东宁津,急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重点企业工作,即可纳入事业编制,每月从企业和县财政领双份工资。此规定引起了争论。宁津县人事局局长认为,这是欠发达地区留住人才的一种尝试,也是无奈之举。专家则认为,这一做法与事业单位改革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山东宁津县出台的一份引进特需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的红头文件,将县人事局局长张世清推向了舆论风口。
5月24日,背着沉重思想包袱的张世清只睡了3个小时。接受采访时,他眼圈通红,面容憔悴,担心自己很快被免职:“我们冒着很大风险,给急需专业大学生事业编制,目的是留住这些人,给欠发达地区发展注入活力,这也是无奈之举。”
欠发达地区留人难
何为“紧缺人才”说法不一
5月25日一早,宋俊生来到三岭集团汽车内饰有限公司。他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和技术人员商讨新产品的推广。
“我原来在三岭集团济南开发部工作。后来,公司想把我调回总部,考虑到女朋友在济南,便提出辞职。”宋俊生说。去年4月,老总发来一条短信:宁津对所引进的在企业工作毕业生,实行“双薪双管”。人事关系落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安置、考核等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工作和生活由用人企业负责。人才除享受企业工资报酬外,每月还领财政发放的事业人员工资。
“我很在乎这个事业编制,因为它意味着‘铁饭碗’,便选择了留在公司。”宋俊生说。
如今,28岁的宋俊生已成为三岭集团注塑部部长,每月从企业领3000元,从县财政领1130元。女朋友非常支持他,自己也准备一起
来。
“宁津位于山东省西北,去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75亿元。像小宋这样的大学生,很难到这儿来。”张世清说。
近年来,宁津县民营经济发展很快,对机械类、国贸类、企业管理类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据调查,自2005年以来,全县企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缺口在200人以上。宁津想方设法招聘了100多名大学生,可由于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生产环境等方面与大城市的差异,真正留下来的不足5%。为了帮企业做大做强,进而提高企业纳税额度,回报社会,宁津于2010年出台了“为县内重点企业引进特需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的意见”,正式提出“双薪双管”。
“这种做法符合人社部发【2010】92号文件:‘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张世清说,“有人提出,机械、会计等不是高层次、紧缺人才。可什么是紧缺人才?上级文件中没有规定。在北京,博士也许不是紧缺人才;而在宁津,急需专业的本科生就是紧缺人才。为长期留下这些人,我们还想了很多招儿,比如举办‘奉献青春、扎根宁津’联谊会,让大学生在当地找对象,安心留在宁津。”
招聘程序严格把关
配套措施正进一步完善
宁津县人事部门介绍,引进特需本科以上毕业生有严格的程序。每年春节前,县人事部门对重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需求单位提报书面申请,县人事局汇总后,制定本年度招聘计划,报县委、县政府审批。县人事局定期组织企业到高校招聘,然后将学生请到宁津参观企业。供需双方确定意向后,大学生先在企业实习3个月,期满愿意留下的,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合同。毕业生的户口、档案落在县人才交流中心,人事关系落在县经贸局、民营经济局等机关事业单位,享受相应事业人员工资,并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由县财政负担。
“招聘过程中,我们阳光操作,严格把关,招聘来的都是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2010年,实际留下34名大学生,其中10人为宁津籍。这10个人中,4人的父母为农民,1人的父亲在工厂、母亲务农,3人的父母为工人,1人的父母为乡镇个体户,1人的父亲为事业单位普通职员、母亲是工人。”张世清说,企业讲究效益,不养闲人。“如果是托人情、找关系,不符合要求,企业不会给他发工资的。”
“假如领导为了安排人到事业单位。他在企业干几年,然后调走呢?”记者问。
“领导子女都不愿意进工厂,即便想谋编制,专业也不一定符合。”张世清说,按照规定,毕业生在企业服务期限是5年。大学生毕业后5年一般已近30岁,在事业单位晋升没有多少年龄优势。何况,在企业干过5年,大学生已经成为企业骨干,其工资水平比事业单位高二三倍,一般不会再到事业单位。
宁津美华工业有限公司职工王兴隆,去年从德州学院毕业。如今,他每月收入2330元,其中公司发放1200元,县财政发放1130元。一年见习期满转正后,他的事业编制工资将增加到1560元。“几年后何去何从,还没有想。不过,如果论发挥专长和工资水平,留在企业更好。”
5年后,大学生将面临第二次选择,相关配套措施也应进一步完善。比如,大学生选择到事业单位,如何确定具体的部门?宁津县有关部门认为,大学生每季度的考核,至少应在“称职”或“优秀”档次,才能去好单位。
如果大学生离开这家企业,是否保留事业编制?“如果他仍在宁津,保留事业编制。如果离开了宁津,解除人事关系,停发工资。”张世清说。
所聘人才仍不够用     专家认为与改革方向背离
2010年,宁津通过“双薪双管”的方式成功引进165名大学生,到岗工作92人。不过,最后留下来的只有34人。今年,宁津县27家重点企业参与招聘,共需134人。
“这项政策是帮企业解用人的燃眉之急,原打算实行两三年。从实际情况看,所招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张世清说。
三岭集团汽车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庭峰说,公司愿意用技术过硬、忠诚度高的大学生,目标是在两三年内培养20—30名骨干。可现在,通过“双薪双管”方式招聘的大学生只有5名,其他人只得在社会上招聘。
既然企业有实力招聘人才,政府何必再出钱?张世清说,在宁津数得上的大企业,整体实力也不强,仍需要政府加大帮扶力度。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包心鉴认为,宁津想留住人才,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这一做法与事业单位改革的大方向背道而驰。在我国,事业单位有126万个,人员超3000万。如今,经营性的事业单位正在转变为企业,并推行聘用制。怎么能让大学生占用事业编制,给企业干活?再者,留住人才的办法还有很多。比如,可以优先解决其两地分居、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不必非要给事业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