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塔防狂沙圣殿单刷:Made in US取代Made in China? 中國行將告別低薪時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59:31

Made in US取代Made in China?中國行將告別低薪時代(圖)

  [導讀]波士頓咨詢公司5月5日發布的報告預計,未來5年美國和中國工資差距逐漸縮小,人們會看到美國市場的商品將是“美國制造”人口拐點倒逼,低工資一去不返。能否提高勞動生產率,攸關中國制造生死。 

  

  工資持續上漲,使“中國制造”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最新的警告來自波士頓咨詢公司,其2011年5月5日發布的報告預計,未來5年,隨著美國和中國工資差距逐漸縮小,人們會看到美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商品將是“美國制造”。 

  相比之下,印度將會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提法,則是出現已久。越南、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低勞動力成本國家,也正趁中國面臨招工難之機,抓緊招商引資。 

  近年來制造業工人工資的快速上漲,正逐漸改變30年來中國經濟賴以高速增長的基礎——大量廉價勞動力。相對資源稟賦的變化,在帶來轉型陣痛的同時,也尖銳地提出一個無可回避的問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還能維持多久? 

  “我沒那麼悲觀,低端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有可能轉移,但轉移的速度和力度都可能比大家想象得小。”花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現實情況是,未來幾年,中國一方面會面臨人口老齡化、勞動人口佔比見頂回落、工資趨勢性上漲的壓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大國規模效應、產業鏈完整、基礎設施優良等優勢將繼續存在。 

  在工資水平逐步抬升過程中,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強勁的活力,制造業能否繼續保持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吸引力,關鍵有二,一是勞動生產率提高能否同步甚至快于工資增速,二是制造業能否從產業鏈的低端上升至中高端。這一連串問題的解答,也關系到中國能否實現“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增速同步的目標。 

  告別低工資時代 

  “非熟練工人的工資穩定了大概十年,這是不正常的” 

  “每次報價,客人都把我罵得要死。有一次我剛報價,客人就說,你從2010年初到現在已經漲了32%。”在浙江寧波設立兩家工廠的台灣玩具企業Lovely Creations的一位負責人陳小姐深感無奈。她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從去年至今,工資和原料成本都上漲30多個百分點,如果不加價,“拿什麼付員工薪水和材料款?” 

  這是一個全局性的難題。山東費縣大昌紡織有限公司面臨同樣的挑戰。該公司區域經理高永杰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因為工資上漲,每米布得加價10元多,工資在布料漲價中佔了30%,“年輕人不願意干,現在只有35歲到45歲的還能干下去,都是從建廠初期就一直在的人。” 

  過去30年,源源不斷供給的廉價勞動力,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東部沿海“世界工廠”模式成功的基石。目前,基石正被侵蝕。 

  在Lovely Creations的陳小姐看來,整個大改變始于2010年春末夏初的富士康事件。“整個局勢開始失控,工人一直要求加工資”,到2010年末續簽勞動合同時,工人按照當地政府規定的工資漲幅自己算,“非要加到足額,不然不簽合同”。該公司在寧波的兩家工廠1997年投產,迄今已近15年。 

  2010年,幾乎全國所有省份都上調了最低工資。今年一季度,又有13個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0.6%。截至3月末,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市,為1320元。 

  然而,只付最低工資是不可能招到工人的。東莞金鑫照明集團總經理助理杜春林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最低工資20%的漲幅,放大到八小時之外和節假日的加班費後,倍數更大;工作日中的加班,小時工資是最低工資的1.5倍,周末加班是2倍,法定節假日則是3倍,“一個月算下來,人均工資2000元-3000元。” 

  最低工資上調對企業的影響,還包括按照最低工資計算的社會保險相應提高。 

  連續的工資上漲導致企業經營困難。浙江友邦集成吊頂公司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嘉興有大約五六百家集成吊頂企業,大部分沒有自身品牌和高端資源,小企業尤其被動,“從去年開始,陸續傳來企業倒閉的消息,估計約10%的企業都干不下去了。” 

  4月26日,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2011年《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稱,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動力短缺的挑戰,已經成為許多美國在華企業的首要任務。71%的受訪企業認為,工資上漲造成負面影響或重大損害。中國南方的一些美資企業,工人工資漲幅超過50%。 

  白皮書認為,勞動力成本及工人離職率上升等問題,削弱了中國保持經濟快速發展,以及保持全球競爭優勢的能力。 

  全國範圍內工資快速上漲,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多年來工資漲幅低于勞動生產率提高所致的補償性上漲。野村證券對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的估算顯示,1994年-2008年,勞動生產率年增速20.8%,同期制造業工資年漲幅僅13.2%。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非熟練工人的工資穩定了大概十年,這是不正常的。 

  本輪工資上漲中,非熟練工人工資漲幅更大,與熟練工人的工資差距逐步縮小。沈明高認為,在工資上漲的開始幾年,補償性上漲肯定會出現,而且勢頭會比較猛。 

  這一勢頭可以從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的高速增長中看出。今年一季度,農民工資性收入在去年增長17.9%的基礎上,繼續提速,增長18.9%。 

  生活用品以及服務消費價格上漲,也需要工人工資相應提高。“生活物資漲得厲害,工人讓我去超市繞一圈再談工資。”Lovely Creations的陳小姐說。 

  “十二五”期間,中國政府提出了“雙同步”的目標,即居民收入增速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者報酬增速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這意味著到2015年,在中國的用人單位需要為新增勞動力成本再支付1.5萬億美元(約合9.8萬億元人民幣),工資持續增長將使勞動力成本佔GDP的比重增加1倍,從目前的15%提高到2015年的30%。 

  離開中國嗎? 

  勞動力成本只是企業決定在哪里設生產基地的多個因素之一,此外,基礎設施、監管、稅收、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上下游產業鏈的完整性,都非常重要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中國將不再是富有吸引力的制造業基地嗎? 

  波士頓咨詢公司的高級合伙人Harold L.Sirkin預計,中國工資將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長,加之人民幣持續升值,再考慮美國工人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到2015年,中國制造業的淨勞動力成本將與美國的水平相當,“未來五年,在美國銷售的企業會減少在中國投資,大家將看到越來越多的產品是美國制造。” 

  Sirkin算了一筆賬,考慮美國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上海等地工人工資,僅比美國一些人力成本低的州便宜30%。由于工資在總成本中佔約20%-30%,甚至在考慮庫存和運輸之前,中國制造只比美國便宜10%-15%;若考慮這些成本,中國產品的總成本優勢會降到個位數,甚至完全被抹掉。 

  他認為,美國的密西西比州、南加利福尼亞州和阿拉巴馬州等,有望成為供給美國市場的低成本制造業基地。 

  不過,沈明高與之看法不同,他稱,2008年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僅為美國的8%,即便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達到美國的水平也需要較長時間。 

  在中國外貿企業中佔比相當高的港資、台資企業,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東南亞國家。去年6月,富士康國際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陳偉良稱,在考慮將部分廠房搬到內地北部的同時,也考慮搬往印度和越南。 

  “去其他成本更低的地方,差不多是必須的。”香港裕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者關系總監岑立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對于做OEM代工生意的企業,關鍵是看客戶的需求,有的客戶要求一定要找成本更低的工廠,有的則重視產品質量和對交貨時間的控制。“具體什麼時候轉移,要看中國工資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速度有多快。” 

  裕元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品牌運動鞋制造商,為耐克、阿迪達斯等多個品牌代工生產,目前有約50%的生產規模在中國,打算在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地投資設立工廠,逐步降低在中國的產能比重。 

  江甦華芳集團毛紡織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楊光擔心,東部沿海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要往中西部遷移,或者“將來要發展東南亞,他們勞動力更便宜。” 

  東南亞的真實情況如何呢?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2010年8月的調查顯示,2010年二季度,泰國熟練工人工資的中位數是258.16美元/月,半熟練工人是229.81美元/月,非熟練工人是183.85美元/月。2011年1月1日開始,泰國最低日工資平均上漲6.7%。 

  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國的勞動力更便宜。國際勞工組織統計顯示,從購買力平價看,越南工人工資是85美元/月,印尼是148美元/月。柬埔寨服裝制造商協會(GMAC)規定,2010年10月1日至2014年,柬埔寨紡織、服裝和制鞋企業的最低月工資為61美元。 

  按照當前匯率算,深圳最低月工資折合約190美元,企業實際需要支付的工資則會超過350美元。 

  由于數據的局限性,關于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工資成本的比較並不十分嚴謹。但基本可以看出,僅就薪資水平看,東南亞部分國家比中國更有優勢。 

  不過,渣打銀行中國經濟學家王志浩強調,勞動力成本只是企業決定在哪里設生產基地的多個因素之一,此外,基礎設施、監管、稅收、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上下游產業鏈的完整性,都非常重要。 

  今年初,為隻果等多個品牌手機提供原件的台灣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的工廠開工建設,預計投資1.5億美元。該公司財務部副理暨代理發言人李榮興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時說,越南的薪資的確更便宜,但越南有自己的問題,主要是基礎設施不像大陸這麼完善。 

  台灣Lovely Creations玩具公司對于是否去東南亞設廠比較猶豫,陳小姐主要擔心產業鏈,因為做玩具用料復雜,“如果當地其他材料的配備跟不上,做起來反而比較麻煩。” 

  沈明高認為,由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且國家規模較小,越南、柬埔寨基本沒有能力吸引某個行業產業鏈的整體搬遷,如果只是產業鏈的某一段轉移過去,對于企業會有其他不便和困難。 

  此外,多家企業反映,部分東南亞國家的生產效率不是很高,未必能滿足交貨快、產品質量高的要求。 

  Lovely Creations的陳小姐介紹,已經有玩具制造的同行去了越南和柬埔寨,但中國60天做完的訂單在那邊可能要做120天。玩具生產有季節性,一旦誤了時間,最後不得不走空運出口,“運輸費用比省下的工錢還多”。 

  美銀美林證券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認為,部分低工資的東南亞國家還有一些其他問題,如經濟或政局不穩,今年2月越南盾貶值10%,且罷工比較嚴重。 

  短期內,預計中國不會出現制造業工廠大規模的外遷。一季度,渣打銀行對80家出口企業進行調查,包括珠三角的香港制造商58家,上海周邊的台資企業9家,以及13家位于重慶的企業。接受調查企業中,僅有6家企業因為工資上漲考慮離開中國,其中,珠三角4家,上海周邊和重慶各1家。 

  王志浩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考慮離開中國的主要是紡織企業,以及一家制鞋企業。 

  低勞動力成本並非企業去東南亞國家投資的惟一原因。台灣勝華科技的李榮興說,主要還是跟著下游客戶走,在越南有客戶,所以考慮在那邊建廠。 

  浙江華立集團是泰中羅勇中國工業園區的中方合作者,2006年進入泰國市場。該公司駐泰國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目前泰國工人薪水基本與江浙地區差不多,加上交通補貼等,約合人民幣2000元-3000元/月,但企業為工人支付的保險之類的費用比國內低三成多,國內企業應支付各類保險費用大概佔工資額的40%-50%,而泰國企業僅需支付5%-10%。 

  目前,已有31家企業入駐泰中羅勇工業園區。上述浙江華立集團駐泰國負責人認為,前往泰國投資的中資企業的直接動因有多種,包括希望原產地多元化,規避貿易壁壘;或者出于企業國際化需要,開拓當地或區域市場;或是著眼于利用當地的資源。

  

  中國制造如何轉
 

  人口紅利在消失,但國民收入和需求也在上升。主動地進行創新和產業升級,還是被動地進行轉移,中國的制造業企業面臨艱難抉擇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盡管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未來數年,中國制造業的優勢仍將保持。“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有大國優勢,產業鏈非常長,這是東南亞國家難以比擬的。”沈明高稱。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認為,部分依賴低勞動力成本的企業會轉移出去,但其他領域很難,如筆記本電腦生產商,這個行業勞動力成本所佔比重很少,且非常依賴中國的供應鏈。 

  此外,中國還有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陸挺說,內需市場是很多企業留在中國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原來做外需的企業,也可以轉向內需,越南或柬埔寨的內需則要少得多,之後再想回到中國也不容易。 

  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報告也認為,盡管在美國銷售的企業會減少在中國的投資,但中國仍然是較大而且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因為供給中國國內市場的投資仍將繼續。 

  《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顯示,接受調查的350家企業中,有61%的企業是在中國生產、采購,並供應中國市場,僅供應美國市場的企業佔10%,供應中國和美國以外市場的佔8%。 

  “十二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要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中國國內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無疑,中國已具備人口眾多這個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則是居民收入和實際購買力的提高。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工人工資上漲,對中國競爭力不完全是壞事。 

  王志浩認為,除非中國政府突然改變勞動力市場監管,讓工會更強勢,三倍提高最低工資等,中國才會失去優勢。只要法律和監管仍然是市場友好型的,更高工資並不是最需要擔心的。 

  目前,中國制造業投資仍繼續增長。對于很多企業,中國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2010年,為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代工的香港裕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增加了15條生產線。今年,台灣勝華科技有限公司在東莞松山的新工廠正在建設中。 

  人口結構的趨勢性變化,雖然短期內不致對中國帶來致命沖擊,但已是變化的開端。春江水暖鴨先知,中國制造業正著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保持競爭力贏得時間。 

  部分企業已經主動向產業鏈高端攀升。台灣Lovely Creations玩具公司短期內並不打算去東南亞和中西部新設工廠,但會“稍微調整產品方向”,多做稍微高檔、特殊的、專利授權的產品。

  “靠低工資取勝的訂單現在都不太有優勢,甚至很虧本。”陳小姐說,如果產品設計能力較強,能做高單價的產品,就能生存下來,否則就會被淘汰。 

  浙江友邦集成吊頂公司也被迫去創造更多品牌附加值,通過創新來消化成本上升。“友邦從一開始走這條路,跟很多大牌合作,因此受這輪加薪風波的影響不大。”其負責人稱。 

  機器設備進口和投資的新趨勢,是人口結構變化倒逼制造業升級的佐證。2010 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機床設備進口井噴式上升,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海外機床訂單的第一大來源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也從前期的不到30%上升至35%。 

  興業證券分析師盧燕津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制造業投資加速”並存,表明中國也正在經歷韓國20世紀80 年代末,人口拐點倒逼制造業升級的階段。1986年至1990年,韓國機械設備進口增速出現了台階式的上升,同期,設備購置在整體固定資本形成中的比重也顯著上升。 

  沈明高認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對于中國非常關鍵,“提高不了,企業就會走。”他測算,過去10年,中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每年大概提高10%,如果考慮CPI年增長4%,那麼企業可以承受約14%的名義工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