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就业方向女生:券商上市“硬伤”如何医? 今日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0:43:58
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翁伟庆 编辑:李孟鹏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具有上市意向或启动上市预案的券商超过15家。其中,西部证券、东方证券、国信证券等都是“第18家上市券商”的有力竞争者。相比直投、融资融券、股指期货IB业务等多管齐下的大型券商而言,中小型券商的非传统业务发展得并不好,完全“靠天吃饭”的经营模式存在很大的风险。…[详细]
券商打新浮亏2.89亿
随着券商集合理财由审批制度转向备案制,集合理财面临着扩容机遇,但也面临着销售大考。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今年以来发行的集合理财产品单只规模骤降;市场上存续的集合理财产品平均规模也大幅下滑。Wind数据显示,以3亿份为基准来看,今年1月份以来,新成立的29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近一半发行规模低于3亿份(发行时,每份净值为1元)。而去年下半年,一共成立的57只集合理财产品,仅有21只产品发行规模未超过3亿份,占比不到四成。…[详细]
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5月份沪深AB股共成交2566.02亿股,成交额34492.59亿元;基金成交额124.83亿元。如果按照股票、基金交易均收取0.1%佣金计算,5月券商揽入佣金收入仅为69.22亿元,比4月的75.14亿元减7.9%。5月份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市场步入快速下跌。沪指本月跌幅为5.77%, 深成指下跌5.26%;创业板指数在继前一个月下跌9.48%的基础上再跌7.28%,中小板指数在继前一个月下跌5.43%的基础上再度下跌7.76%。中小板成为本月指数领跌的冠军。…[详细]
一边融资一边失信
当投资者把机构的研究报告当成投资参考的利器之时,机构却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了他们。石墨烯引发的机构研报信任危机尚未解除,投资者又开始发现,在2010年度业绩“变脸王”中,大量企业离奇进入了不少机构“强烈推荐”的大名单,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的机构研究报告到底还有几分可信度?对于不少投资者而言,机构研报是指导他们投资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如今机构虚假研报漫天飞,给不少投资者造成了较大损失。对于机构虚假研报致使投资者受损失,律师建议广大受害投资者可以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详细]
从娱乐门、抄袭门,到石墨门,再到眼下的晶岛门,券商研报宛如进入了娱乐圈。而在这些沸沸扬扬的事件背后则是公司、券商和基金之间的利益链条,券商研报的五大乱象只是其表象。今年以来,券商研报“乌龙”事件不断,中国宝安 “石墨矿”事件、宁波联合 “被锑矿”、双汇发展 “瘦肉精”事件,以及最近的“东海证券”研究 “涨租金”事件,将券商研报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些事件的背后折射出券商研报的五大乱象,引发了市场对券商研报的信用危机,潜伏在这个行业的一些“规则”也逐渐浮出水面。…[详细]
券商也要打"黑"
胜景山河事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宝安石墨矿事件又接踵而至,最让股民大跌眼镜的恐怕要属四家券商研报的一致失实。我们不禁要问券商公信力何在?伴随我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的步伐,券商今后又该怎样提高其公信力呢?目前对券商研报的监管是比较薄弱,把研究报告的失实都归结于券商研究员也是有失公允的,分析师在研报过程中自觉排除各方利益因素干扰,做到绝对客观独立的判断是很难的。剖析行业利益链条,我们发现市场缺少有效的监管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详细]
近期券商研究报告的把关问题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记者获悉,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召开业内各大研究所负责人参与的内部讨论会,就近期“石墨门”、“双汇事件”、“深国商报告门”等事件,重点探讨如何塑造良好的卖方研究生态环境,同时保障研报真实性和独立性。与会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监管,追究责任方,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强研究所内核及研究员自律。…[详细]
投票与调查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9077
扩展阅读
·为首例投资者起诉券商案叫好
·研报扮靓宝安 石墨矿抹黑券商

日信证券等8大券商深陷研报门

东海证券被质疑掩护资金出逃
话中音
“研究所客户是签约的买方客户,研究报告并不针对所有投资者,监管部门并未对起诉对象作明确界定。 ”
深圳某大型券商研究所所长
“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大监管的执行力度,填补监管执行的空白。 ”
资本市场维权律师郑名伟
“券商发布研究报告必须符合投资基金的利益。不难理解,机构研报何以成“公开的谎言”。 ”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

今年以来,券商研报“乌龙”事件不断,相关负面报道频现报端。业内惊呼,研究行业最坏的时代已到来。暂且不论该如何谴责发布虚假报告的研究员,一个很显然的事实是,炮制研究报告的券商分析师要么是想忽悠别人,要么是被忽悠了。从对券商的影响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券商推出的报告,其真实性、独立性与客观性已难以为投资者所信服,有些券商报告还被市场怀疑是为有关上市公司股价“抬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