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3传说防具:莒南县党史上的八个第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34:55

莒南县党史上的八个第一

1、莒南县第一个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人是朱芦镇刘家东山村的刘兴元,他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以共青团团员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抗日战争,后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司令员。中共建政后,出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升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被任命为广东省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1年兼任广东省委书记,于广东任职期间,与黄永胜制造了大量冤案,迫害大量干部。1972年出任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委书记,1975年卸任。1975年出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因其在广州协助黄永胜制造冤案,被撤销军事科学院政委、党委副书记职务。1990年8月14日逝世,享年82岁。

2、莒南县第一个党支部是1932年12月17日在板泉崖建立的党支部,支部书记王任之。1932年中共党员刘谐和(刘钝之)受中共临郯县委派遣,来到板泉崖(原属临沂县五区)完全小学从事党的工作,先后发展王任之(王福三)、薛汉鼎,李伴农(李文学)、夏林(夏锡龄)、王汉候等人入党。并于12月17日成立了莒南县的第一个党支部一原临沂五区板泉崖支部。王任之任支部书记,薛汉鼎任交通联络委员,党支部从一九三二年底成立至一九三九年春转为临沂五区区委,存在六年之久。党支部在板泉一带传播了马列主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材,为革命输送了一批干部,在莒南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页。其中王福三历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临沂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等职;薛汉鼎生前在云南任行署专员;李文学历任支部委员、书记、区委书记、县府秘书、专署科长、青岛二中书记等职。离休后住青岛;夏锡龄历任中共中央机要科译电员、科长、中央财委处长、交通部天津航天局长、天津市交通局长等职,离休后住天津。

3、莒南县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1937年8月由谢辉、张子亮领导的“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队伍很快发展到200多人,这也是鲁东南一带由我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4、莒南县第一个由村民自发组织对日伪军展开最大规模自卫反击战的村——渊子崖村。1941年12月19日,盘踞在小梁家的伪军约156人包围渊子崖,被自卫队用土炮打跑。20日上午10时许,日伪军1000余人扑向渊子崖,自卫队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拼死抵抗,直到太阳偏西敌军才拥进围子,村民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与日伪军展开逐屋逐户的巷战。傍晚,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一个连及县、区武装赶来支援渊子崖,敌人被迫撤退。此战役中渊子崖自卫队员共歼灭日伪军100余人,但也有147名自卫队员和男女村民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渊子崖民众英勇抗敌的事迹,在莒南党史和山东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被当时的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其事迹载入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1995年被拍成电视片在中央台播放。

5、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在莒南县金沟官庄村建立。1946年9月,为了适应国内革命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提议。。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l946年11月,中共华东局青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首先在当时群众基础和青年工作较好的莒南金沟官庄进行建团试验,并派省青联组织部长鲁钊、滨海地区青联主任张明晓、莒南县青联主任杨荣生,到金沟官庄具体试建。l2月2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一一金沟官庄团支部正式建立。这天晚上,在董考家的西堂屋里秘密举行了隆重的入团仪式,首批发展了l2名团员,民主选举了纪丕福、纪丕祥、韩玉常、纪新美四位同志为团支部委员,纪丕福被选为第一任团支部书记。会上,定出了今后工作的三条任务:一、搞好文化娱乐活动;二、配合支前王作,每个团员订出支前计划;三、做好拥军优属工作。金沟官庄团支部的建立,为指导和推动全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6、莒南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是1952年2月由大店区何家店村钮恩升组织起来的初级农业合作社,这也是当时整个沂水地区第二个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建起后,莒南县委及时总结了办社的经验,在全县13个区试办了16处农业合作社。

7、莒南县第一个由社员集体组织打起的水库是1954年由十字路石泉湖村建起的石泉湖水库。1957年2月,石泉湖村党支部书记李义丰参加了中央赴朝鲜慰问团,受到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的接见。1957年,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授予石泉湖村“水土保持的榜样山区建设的模范”锦旗一面。1959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带领出席省委召开的地、县委第一书记会议的全体人员到莒南县参观了石泉湖,舒同称誉石泉湖水库为“山东水库之母”,并为石泉湖村题词:“山区水利建设的典范”。

8、莒南县第一个由毛泽东主席批示的村是坊前镇的王家坊前村。1953年,该村“老社长”王同昌和复员军人张三善、史明松3个共产党员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带领15户农民办起了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办社之初,生产条件非常困难。1954年春耕时节,社员们遇到了缺农具、缺种子、缺肥料、无资金的大难题,眼看就要无法耕种。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社委会专门开会商议,一致认为,新中国刚成立,经济建设任务重,困难多,不能向国家伸手,应该发动社员投资,自己解决问题。王同昌带头将省吃俭用积攒的100元钱投到了社里。社员们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生产资金困难的问题很快解决了,保证了适时春播。这个经验在1955年9月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笔批示,之后又有高家柳沟村和厉家寨村的办记工学习班和整山治水的经验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笔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