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行为会引起不孕: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论辩转基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03:33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论辩转基因

2011年04月28日23:4121世纪经济报道我要评论(37) 字号:T|T

  2004年至今,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七连增的同时伴随着中央连续的七个“一号文件”,也伴随着极端气候愈加频繁、旱涝灾害日益严峻和高发的情况。

  政策的利好作用终究会随着边际效应递减而疲软,水利基础设施的欠账如果不及时补上,粮食产量也会随着气候、灾害的因素而出现跌宕起伏。如何保持稳产,在科技贡献率越来越高的前提下,粮食增产的极限是否会提前到来?

  近年来,民众的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口粮消费比重日趋降低,肉禽蛋奶消费比重日渐增加,这导致粮食的种植结构也随之调整。而目前我国相对偏重小麦、玉米、稻谷的口粮安全,罔顾大豆等小品种饲料作物的粮食安全思路是否需要调整?

  在学界对转基因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尚未有明确定论的前提下,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推广是不是值得提倡,它对提高粮食单产是否有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著名水稻专家、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

  粮食增产仍有潜力

  《21世纪》:我国取得了粮食连续七年增收,是在极端气候不断增加,旱涝灾害日益频仍的前提,在这种情况下,粮食增产还有潜力吗?

  李家洋:粮食连续增产之后,总会有个拐点,总可能有重大灾害年份,但从历史的长时间来看,这不是个严重问题。水稻单产在解放初期只有现在的25%-30%,个别的年份或历史段产能会下降,但总的趋势是在稳定增加,什么时候是一个极限,不好说。

  我国现有18亿亩耕地,5亿多吨的粮食产量,平均亩产也就300多公斤。但是技术在发展,比如说水稻,袁隆平先生提出超级杂交稻亩产要在不同发展时期分别实现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目标,这是一个理想化的高产状态。现在高产田全国平均只有30%多,如果将大量的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达到亩产600多公斤到700公斤的话,粮食总产量就有50%以上的增加,中国的粮食安全就不再是问题。所以说粮食增加的潜力是很大的。

  但潜力能否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科技,如能不能提供优良品种和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包括政府要继续加大补贴和激励,让农民的收入能够得到保障与提升。

  《21世纪》:东北作为商品粮重要基地,以前东北粮食种植是比较多元化的,大豆香,高粱肥,但现在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产量比较低的,大豆、小麦种植面积在缩小,水稻的面积在增加,这对作物的多样性和农田质量会有什么影响?

  李家洋:对东北粮食增产我比较乐观,因为单产在提高,种植面积在扩大,种粮的相对效益也在提高。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大量增加水稻面积,那就意味着我们对水和土地的问题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如水的高效利用问题、地下水的平衡问题、土壤保护问题,等等。如果地下水在某一个地方总是超采,会不会出现像华北平原现在所面临的情况?从现在来看,东北还没有这个危险,但不等于未来没有这个问题,所以要加强地下水的研究,未雨绸缪,提出水土可持续利用的合理模式。

  《21世纪》:据我了解,现在东北种植的水稻种子,40%是使用日本的空育131,玉米80%是美国的先玉335,万一出现基因突变等不可预知因素

  导致这两个品种无法抵御某些病虫害从而使单产大幅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这对中国粮食安全是个极大隐患,如何化解?

  李家洋:这个问题从理论上看总是存在的,因为在世界种植历史上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大约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当时种植的杂交玉米曾大面积发生过特别严重的病害,造成极其严重的减产,所以说这在历史上发生过,我们需要考虑这个风险。

  从一个理想模式上来说,因为涉及到机械化作业,做到品种太多事实上不可能,但是单一品种问题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应该根据适当的环境条件,要有几种主要的高产品种种植是比较理想的,而不是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

  这需要地方政府统筹安排,我觉得这个基本上可以做到,通过不同的种子公司提供不同的种子,每个种子公司有自己的主导产品。

  《21世纪》:据我了解,华中农大把实验过程中的转基因的水稻品种悄悄流失到市场上面,现在很多湖北农民种的都是这些转基因水稻,这种违法现象怎么会出现?

  李家洋:我不太了解这个情况。但我觉得这是一个管理上的问题,不是科研上的问题,也不是农业发展方向上的问题。这是一个农业生产当中的管理问题,这个管理问题需要通过加强规范国家相关法规得到解决,比如科研单位加强源头把关,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生产管理。我觉得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和其他国家都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应该能够解决,就是要严格管理。1

 

  • 转播到微博
  • 春天已转播
我要评论(37)

相关专题:

袁隆平该放下杂交水稻吗订阅

推荐微博:

  • 财新传媒发行人

  • 媒体人

  • 京华时报社社长

  • 张力奋 听众:159269人 +收听已收听 最新消息 6月9日 11:26 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 有些事情得事先想清楚。FT中文网 http://url.cn/3FiKFj 更多

    FT中文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