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乐网商户会员:[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产权改革的风险分析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40:56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产权改革的风险分析报告 陈伯君 钟怀宇 刊发时间:2008-04-01 13:12:10  [字体:大 中 小]  

 

  3.产权改革成本难以分解的风险

  任何改革都必须付出成本,对国企改革是如此,对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改革也是如此。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对改制企业职工的分流下岗是构成国企产权改革成本的主要方面。在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成本上,国家承担了大 部分损失,是国家以国有资产让渡来换取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从总体上来讲,这种损失还在国家能够承受的能力范围内。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企业职工的下岗分流和补偿则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政府是个极大的负担,虽然国家通过建立城市社会保障系统,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纳下岗人员,对部分下岗人员进行补偿等,努力分解改革成本,但在成本分解过程中所引起的社会阵痛是巨大的。实际上,主要承担这种体制改革成本的仍然是国企下岗工人,相当部分下岗工人承受了下岗后的生计艰辛、再就业的磨难,为国家的体制转轨负担了自己并无过错情况下的损失。

  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改革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虽然农村集体经济已经衰落,但集体对农民承包地的所有权、对农民宅基地的所有权,都是巨大的集体资产。理想的状态是:这些被凝固、仅具有符号意义的集体资产,一经市场化、产权化改革,就将被盘活,成为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巨大资本。如果农村土地制度产权改革导致农村集体资产流失,集体经济难有重大发展,农村公用事业难以正常运转,这将是远比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还严重的问题,它所构成的改革成本可能会演变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混乱或停滞,这是与通过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改革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如果不从农村社会公用事业建设保障机制改革、不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等制度变革的保障条件入手,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改革可能会因为其社会成本无法有效分解而难以为继。

  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改革,将使农村土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其附带结果可能会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这也将成为农村产权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本。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家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增加城市就业岗位以及对下岗人员的补偿和再就业安置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而在农村,在现行农村的自我社会保障状况下,单靠农村自身的努力是根本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另外,如果城市还缺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农村的这些剩余劳动力可能最终成为新一代的农村无业游民,从而对农村的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4.集体资产监管缺位的风险

  目前国企改革的重点已经从国企改制转向了国有股份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方面,因为国有股的所有权权益的最终实现还必须取决于合理的所有权安排,即取决于多元化股权结构下,剩余索取权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合理配置。所有权与剩余索取权匹配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约束,这也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在目前,国资委的成立,使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体制上有了保障,国资委作为国有股份的所有者代表对国有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监督约束,同时国资委以其国有股份的保值增值责任接受国务院的监督约束。这种国有资产管理格局尽管在国资委的功能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权限等方面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具备,国有企业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也具有了体制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优化是可以实现的。

  与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同,在农村并没有专门的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对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仍然由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农村集体进行,实际上是由村干部负责。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缺乏公开性、透明性,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经营的监管既缺乏知识,也缺乏有效手段。在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改革中,农村集体经济不会受到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因为有组织的产权交易效率肯定会高于分散的单个农民进行的产权交易,这是避免单个农民因缺乏交易信息和交易知识而导致利益受损的一个有用的制度保障。但目前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不仅缺乏体制保障,甚至在监管主体上也是缺乏的。如果不能解决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缺位的问题,在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改革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能会变成少数人攫取公共利益的工具,成为个人暴富的手段。农村集体资产监管风险的存在有可能成为农村土地制度产权改革的一个强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