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仁的功效与作用:中国制造何时变为中国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5:15:31
当名牌遭遇“山寨”

中国制造何时变为中国设计?


日期:2011-05-14 作者:谭怡 来源:文汇报

在许多城市的小商品市场中都能看见“山寨”名牌的身影,一些不曾有的款式也被凭空造了出来,贴上“LV”、“Chanel”的标签。不禁让人佩服起这些制假商人的“想象力”。  

国人对名牌的狂热追逐为“山寨”提供了土壤。  

 

 

山寨名牌的横行,让一些有着商业头脑的经营者看到了商机。他们故意生产一些“假”名牌,彰显个性。这样的商品是否侵犯了知识产权,现在仍没有明确的界定。(“fake”意为“假的”,图中英语的意思为:这是假货,所以我们爱它。)              
    谭怡
    
    在中国的大城市,几乎每条繁华的街道上,你总能看到行色匆匆的人们身上像被中了蛊一样地闪烁着各种服饰大牌的LOGO。当人们惊叹中国人的消费水平的时候,再仔细鉴赏一番,会发现原来有些奢侈品的LOGO们似乎有些不那么熟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酷似NIKE的NIRE,险些浑水摸鱼的ADADIS,相比之下,关于什么消费水平的结论似乎并不是那么行得通了。这些中国化的名牌LOGO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甚至,当人们穷凶极恶的时候,一发狠将喜欢的各种LOGO全都攒上身也不是没有的事。
    
    除去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我们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对LOGO的崇拜恐怕是那些质量高明的“山寨奢侈品”了。制造工艺强大的中国小作坊们在模仿和跟风方面的能力确实毋庸置疑,他们可以通过研究真品将“山寨”品做得不差毫厘。而“山寨”这个名字之所以深入人心,一方面在于其下里巴人的痞气,另一方面还在于“山”和“寨”所令人联想到的一种憨直的霸气。
    
“超A”、“尾单”,名牌遭遇“山寨”
    
    经过这些年与国际奢侈品的对仗,我们已经发展形成了其独有的“山寨奢侈品”的销售途径。在这里,你只需要花上正品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不等的价格便可以带走一件“山寨品”。而摊主也会搬出诸如“这是超A货”、“这是原单尾货”等专业术语来帮助顾客“扫盲”。
    
    在许多城市的小商品市场,不难见到各种“山寨”名牌的身影。一些不曾有的款式也被凭空造了出来,贴上“LV”、“Chanel”的标签。不禁让人佩服这些商人的“想象力”。这样的摊贩主个个都会用英文张罗生意,碰上好学的兴许法文日文也是有的。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几乎来自各大国际品牌的产品,挤挤挨挨地排列在两边的货架上,有些商品的原价甚至动辄上万,但是在这里,它们就这么普通地站在那里,供来往游人随便触摸,丝毫没有国际大牌的架子。而看到你有意向,摊主会主动跑来给你报价,首次见识到中国制造的“山寨奢侈品”的人不禁会充满疑惑地确认要价,是的,在这里,你只需要花上正品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不等的价格便可以带走一件“山寨品”。而不懂行的人翻来覆去也不会找出这便宜货的一丁点瑕疵,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山寨奢侈品”的受欢迎之处了。而摊主也会搬出诸如“这是超A货”、“这是原单尾货”等专业术语来帮助顾客“扫盲”。
    
代购诚信危机,一不小心“被山寨”
    
    当代购成为一种行业,代购的双方成为了陌生的买卖关系,信任危机就出现了。代购商能否交给顾客一款货真价实的正品成为买方的顾虑;而代购回来买方能否按约定付足款项也是代购商的一种担忧。代购还要承担商品真假的风险,一些网友戏称,找人代购拼的是“人品”,一不小心就会“被山寨”。
    
    如果不想购买山寨名牌,又想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消费名牌,海外代购成为了大中城市白领们满足奢侈品欲望的一种必要捷径。
    
    说起代购,其实最开始是为了赚取国外奢侈品的地域销售差价,这和我国奢侈品的高额关税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使得国内奢侈品的价格一般会比原产地高出至少三分之一。最开始,代购应该是由熟人发展起来的。对于那些想入手国际奢侈品而又不能随时出国的人来说,托人带回国是个最经济的办法。当这种购物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青睐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国外代购这一行业。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商品有价差,一般代购一件同样的奢侈品,往往比在当地直接购买便宜二至五成以上,所以,海外代购这一网络新型模式对于追求奢侈品牌的时尚人士有着相当大的诱惑力。
    
    而近来,随着人民币的增值,奢侈品代购在醉心于海外代购的时尚潮人之中的角色正在由打“价格差”向打“时间差”转变。“他们对品牌有强烈的意识、喜欢奢侈品、喜欢有设计感的东西……不过,很多世界奢侈品在国内是买不到的,或者说有些品牌所推出的新品要过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的时间才到抵达中国,而对于热衷海外代购的潮人们来说,要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在网上颇有人气的某奢侈品代购店店主张小姐举例说,“像在沈阳就有两家LV店,如果你想买到一个LV包很容易,但如果你想在沈阳的LV店买到刚刚在T型台上发布的新品,那是绝不可能的。所以很多‘潮人’会想到海外代购。”
    
    而当代购成为一种行业,代购的双方成为了陌生的买卖关系,信任危机就出现了。代购商能否交给顾客一款货真价实的正品成为买方的顾虑;而代购回来买方能否按约定付足款项也是代购商的一种担忧。代购还要承担商品真假的风险。毕竟,在界定国际奢侈品真伪的时候,已经不能用单纯的真皮还是PU来界定了。奢侈品们有时候追求的并不完全在于材质,还在于一种品牌理念。而国外代购回来的商品在鉴定真伪方面却仍然少有公认的权威机构。因此,在国外代购中,有些商品只能以能提供商店小票为自己正身,而大部分则凭借的只是代购方的职业道德了。而由于代购回来的商品出现假货而引起纠纷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网友戏称,找人代购拼的是“人品”,一不小心就会“被山寨”。
    
追捧“山寨”,品牌文化缺失?
    
    国际奢侈品,尤其是大众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商品本身,而还包括商品背后的某种文化吸引力,但在中国消费者看来,这还算是一块盲区。
    
    剥去“山寨”的外衣,其本质是对品牌知识产权的侵害。国人对于“山寨大牌货”的如此痴迷和盲目确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品牌市场的紊乱。对此,第五大道奢侈品网首席运营官孙多菲认为:“如果说你真的需要大牌的设计感,那就去买快消时尚品,让别人也无话可说,可是往A货堆里钻就有些让人心寒了。而这不单单是对奢侈品企业的不公平,更是对国人自己不公平,如此恶性循环,我们如何做出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品牌诚信度?”她表示,奢侈品大牌纷纷圈地中国市场,中国奢侈品销量迅速增长,但这些都不能被认为是国人的骄傲,“因为我们需要先克服自己的心态窘况。欧洲为了打击仿货可以在出入境严打紧抓,美国的时尚杂志可以推出专版揭露假货的真实状况,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让‘MADEIN CHINA’(中国制造)变为‘DESIGN IN CHINA’(中国设计),人人都知道光靠3·15打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涉及到全民意识的提高。”
    
    孙多菲的出发点是出于对企业和品牌的维护。在笔者看来,这还跟国人与国际奢侈品的企业文化之间的沟通有关。国际奢侈品,尤其是大众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商品本身,而还包括商品背后的某种文化吸引力,但在中国消费者看来,这还算是一块盲区。
    
    在一篇介绍中国奢侈品消费状况的深度报道《背LV的中国人》里,作者表达了国人对于LV企业文化不闻不问的忧虑。“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参展活动之一,LV百年回顾展同时向公众免费开放。展台上陈列的是LV各式高级定制拎箱,是这家旅行品牌最传统、最经典的作品。但这些昂贵而费事的木质拎箱却让大多数人感觉陌生。许多参观者边看边啧啧,‘咦,LV不是拿来背的么?’”他们全然不知道该品牌的包包是从设计旅行箱起步的,而其设计理念则一直是以崇尚旅行为出发点的。而文章的后半段“普通中国人也能用A货哄哄肩膀上的LV梦想,真假是次要的,有一个能背在肩上,50米开外都能被看到的LOGO才是关键”则道出了国人热衷奢侈品的心理路程和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尴尬。
    
    2009年,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建立,开始招收国内首届奢侈品管理研究生,这成为了国人起步学习企业文化的一个符号。张小琳是被学校派往摩纳哥学习奢侈品管理的首批学生之一。在那里,她发现,奢侈品其实是欧洲人身上、文化沉积里、历史传统中、宗教骨子里水乳交融的一部分,“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他们绝不会因为肩上背着一只LV,从此就感觉脱胎换骨了”。
    
    香奈儿创始人COCOCHANEL的传奇人生就浓缩了欧洲奢侈品文化的系统性要素:皇室贵族、上流社会、宗教信仰、时尚圈、马球运动甚至还有私人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而这些要素都是中国的社会根基所缺少的,这也就可以解释外国大牌在中国遭遇的此种“水土不服”的尴尬状况。因此,仅仅诟病中国的经济管理,其实是不公平的。我们必须看到一个现实的问题:老牌国家的资本都源自殖民阶段的原始积累,原始积累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贵族群体,而此时诞生的奢侈品就顺应而来;再反观中国,虽然人文积累长达5000年,但近代的战争和闭关锁国,失去了财富膨胀所产生的世袭贵族,因此对于类似贵族文化的奢侈品文化的隔阂也是应当得到包容的。中国奢侈品的A货和山寨品的兴盛,与其说它是一种消费者的无知,毋宁说一种强意识下的集体无意识罢了。
    
    因此,我们是时候该反省一下: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所谓奢侈品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中国“山寨”品则应该走出单纯模仿的误区,创造出自己独有的精神理念,也就是品牌文化中不可没有的那部分精华。
    
    在工业化流水线的时尚工厂运作下,所有的品牌呈现了一种滑稽的符号化趋势。国人在购买这些或真或伪的品牌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消费品牌底下的一种符号而已。确实,当手工作坊的创意时代渐行渐远,我们所感受到的品牌强势也成为了工业化流水线对于时尚创意的一种挑衅。
    
真假难辨,“山寨”横行
    
    看看当下还在疯狂复制中的某品牌雪地靴,几年时间几乎坐上了街头流行的头把交椅,各种款式纷纷在素人们和明星们的脚上争相亮相,一时间混淆了该品牌的市场,因为人们已经找不到正品和仿品的分界线了。
    
    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一位“鉴定专家”对两个外观看起来毫无二致的皮包,颠来倒去地“考究”了半天,也只是找出了品牌标牌的边距差了两毫米、皮包提手部分的缝线稍稍细了一点儿这样极细微的差别,所以也难怪人们对这些奢侈品仿品趋之若鹜。而一观摩过某首席鉴定师对一奢侈品包包的鉴定估价全过程的帖子也让人不禁对此鉴定表示不解。因为首先在核实了身份证件、原始购买凭证后,首席鉴定估价师又检查了金属扣、LOGO、商品编号,然后掏出了可以从5倍到200倍的放大设备对车线、对称线和纹路等进行了仔细检验。而且帖子着重强调“细微之处,还是细微之处”,“所谓的‘高仿’‘超A’很容易从这些细微之处露出马脚”。而对于正品的鉴定也仅仅是抽象的“清晰的纹路”、“质感完美的金属链”等难以界定的描述。这让人不禁疑惑,如果鉴定一个正品包包需要这么细致入微的观察,那么普通人又怎么可能分得清真伪?
    
    而既然正品和“山寨货”如此相像,鉴定工作如此细致复杂,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山寨大牌”在中国的普及。回想下去年夏天风靡一时的山茶花果冻凉拖,不仅成了当季各大摊位的主打,在网上也是铺天盖地,用各种名号和女星来极尽宣传,价格竟然从几块钱起跳,而样式却做得真假难辨。再看看当下还在疯狂复制中的某品牌雪地靴,几年时间几乎坐上了街头流行的头把交椅,各种款式纷纷在素人们和明星们的脚上争相亮相,一时间混淆了该品牌的市场,因为人们已经找不到正品和仿品的分界线了。而直到不久前出现了该“山寨”雪地靴对脚骨有所损伤的新闻,对于“山寨”雪地靴的查处才频频见诸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