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教师招聘信息2016:揭秘:人民军队“第一军规”出台始末 (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50:30

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某部“英勇顽强岱崮连”干部战士在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为改变部队中不好的习气,毛泽东站在水稻田边颁布人民军队“第一军规”
面对几位战士送来的棉毯和军被,寒冷中的老百感动得泪流满面
为保护刻在民房墙上的军旗,沙田有的老百姓甚至付出了生命
毛泽东午夜疾书,为人民军队定下铁的纪律
流传在桂东的一首民谣唱道:“沙田来了一支兵,说话和气讲公平,世上哪种军队好,要数工农革命军。”字里行间,流露着亲切与喜悦。
1928年3月30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井冈山初到沙田,准备接应湘南起义部队,并迎还桂东的红军大队。
沙田,是湘南的三大农村圩镇之一。当年,镇上有数百间店铺。平时人来人往,逢圩时,更是熙熙攘攘。可当毛泽东带领的队伍到达时,却看见这里家家店门紧闭,镇上空寂无人。
原来,以前来到这里的军队大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年前,井冈山王佐部队到过沙田,虽然不打穷人,但这支部队却到处洗澡不避人,取了老百姓的门板和稻草铺床,第二天却不上门板、不捆铺草。走了还要拉几个民夫帮着扛行李。再加上反动派大肆污蔑工农革命军“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深受兵匪之害的百姓听信谣言,都躲进了深山野林。
来到沙田的第3天夜晚,星光闪烁,春寒料峭。在沙田镇万寿宫后厅一间简朴的小厢房里,毛泽东夜不能寐。他在反复思考,秋收起义举起的大旗,怎样才能永葆鲜红?工农的武装,到底该有怎样的军容?
工农革命军创建伊始,队伍成分复杂,带来了一些不好的习气,再加上“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部队中的一些人纪律松弛、作风不正,偷摸行为、打骂士兵等现象不时发生,引起群众不满。
必须严明纪律,才能把工农军队与旧式军队区别开!毛泽东再度挑亮油灯,将以前曾宣布过、但未成系统的军队纪律,反复地斟酌、修改、补充。时已午夜,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1928年4月3日上午,天气晴朗。在沙田老虎冲“三十六担丘”稻田内,工农革命军战士整装肃立。
毛泽东身着灰布军装,健步登上田边临时搭起的土台。他首先向部队讲述没有纪律不成军队、没有统一指挥就不能打胜仗的道理。对部队存在的一些违纪现象进行了批评教育。然后扳着指头,逐条逐项地向部队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农一点东西;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自此,这支工农的军队树起了一面与民无争、维护民利的旗帜。
当年这一幕,后来被艺术家生动地绘成了油画作品《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珍藏于沙田万寿宫。那块稻田的旧址,如今已被各式各样的建筑所包围,只有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一座纪念碑迎风挺立。
此后,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对“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进行了补充和修订。1929年1月,部队进入赣南和闽西,在六项注意中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三大纪律”逐步发展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发展为: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这就是人民军队现在执行的并谱成歌曲传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人民军队的治军法宝,被誉为“第一军规”。
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发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几十年来,人民军队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

资料图片
战士借用过的水缸渗水,照价赔偿农户并道歉
沙田镇万寿宫,毛泽东曾在这里的后厅右厢房住了8天。如今,这里已被辟为纪念馆。纪念馆橱窗里,有几块写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包袱布。为进一步增强战斗力,提高纪律性,毛泽东要求部队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写在墙上、包袱布上,无论走到哪里,都作为检查行动的标准,认真执行。
沙田北面的南边村,一座普通的石桥,因为80多年前的那段过往,悄然凝入了历史的厚重。当年,工农革命军战士遵纪爱民的风范,感动着南边村的人民。乡亲们经常在这座桥上箪食壶浆,迎送红军。后来,这座桥有了一个动人的名字:“红军桥”。
1928年4月初,工农革命军九连二排的战士来到南边村,书写标语,宣讲革命道理。晚上,乡亲看到战士们睡在没遮没拦的堂屋旁、屋檐下,心疼地腾出房子,要战士们住进去。战士们却一再婉言辞谢,仍然睡在铺了一点稻草的地上或是借来的门板上。天明起来,战士们捆好铺草,洒上水,扫净场院的尘泥草屑,自觉把门板送还装上。老百姓过意不去,战士们却笑着回答:“上门板,捆铺草,是毛委员规定的纪律!”
一扇当年工农革命军战士睡过的门板,被南边村一位有心的村民保存了下来,成为今天纪念馆里一件珍贵的文物。
还是在南边村。村民郭大洪生活非常贫苦。一天深夜,风寒天冷,因为缺少棉被,郭大洪一家老小围坐一团烤火过夜。这时候,几名战士轻轻走过来,把一床棉毯、一床军被交给了郭大洪:“大伯,收下吧。快让孩子们去睡。”郭大洪接过热乎乎的棉毯、军被,鼻子一酸,两行热泪流了下来。
军爱民、民拥军,这是怎样的鱼水深情!
1928年4月初的一天,正逢沙田墟日。2名工农革命军女战士购买草鞋时,看到卖鞋老伯所制的草鞋厚实、柔软,就多给了10个铜板。
看着女战士脚穿粗糙的草鞋,老伯很心疼,拉着她俩坐下,仔细传授草绳加布条的制鞋技艺,并要以样品相赠。正当老伯转身取样时,只见2名女战士正站在不远处向老伯行军礼。老人不禁热泪盈眶。
工农革命军将要离开沙田时,派人到部队住过的地方进行纪律检查。所到之处,仅在文昌村发现一借用过的水缸渗水,立即照价作了赔偿,并向户主表示了歉意。
军魂所在,胜利之本。军民关系的改善,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换来了战斗力的显著提升。
1928年4月上旬,毛泽东获知湘南起义部队向湘赣边界转移,立即率部队南下汝城接应,4月6日,在桂东、汝城交界处的寒岭界打垮了反动地主武装何其朗部的阻击,取得了沙田颁布军规后的首次战斗胜利。
铁的纪律,如同血脉,铸造了英勇善战的铁军。1947年,沙田镇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发起暴动,成立“粤赣湘边人民解放总队北上先遣队”。经过2年浴血奋战,这支队伍发展到近千人。1949年6月15日,正是这支铁军解放了桂东县城,使之成为湖南省境内第一个被解放的县城。
长期从事党史研究的沙田镇文化站站长朱永来说,新中国成立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写入了“三大条令”,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时至今日,“三大条令”几经修改,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却一字未动,成为人民军队永恒的纪律。它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资料图片]
沙田修建起雄伟的“第一军规”广场
革命战争时期,成千上万的桂东人民牢记军规,高唱军歌,投身革命斗争,有3000多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
如今的沙田,修建起一座雄伟的“第一军规”广场。当年的刀光剑影早已远去,而军魂之光却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
万寿宫有一幅珍贵的照片:工农革命军刻在沙田民房墙上的军旗,旗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
沙田镇82岁的郭黎明老人,就出生在军规颁布的第二年。他说,当年,为了保护好这面刻在墙上的军旗,老百姓想尽了一切办法,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从照片上看,这面墙上刻着的军旗,历经风雨,却不曾褪色、清晰可辨。
当年的老百姓,深深感到工农革命军才是自己的部队,纷纷支持亲人参军,跟着毛泽东干革命。当年,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仅沙田就有近百名青壮年参加了工农革命军。
沙田镇73岁的老党员郭垂乾回忆说,他的叔叔、舅舅当年都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受到亲人的影响,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参军,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如愿,成为了一辈子的遗憾。如今,党的光荣传统,正在他的家庭代代相承。他的4个子女中,有3个是中共党员,在北大读博士的外孙女,去年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今,驻守在这里的武警桂东县中队官兵,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赋予了军规新的内涵。
中队的靶场设在城关镇宝塔山上。1998年6月3日,指导员王世红带着文书龙辉煌、一班长邹志红到城关镇琴山村的罗树坤大爷家,借了一把锄头和两只簸箕用来平整靶场,后来,不小心弄断了其中一只簸箕的提手,王世红就掏出5元钱赔偿并请求原谅。罗大爷坚决不收。3人把钱留下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老人感慨:“多像当年的红军啊!”
后来,老人将这5元钱捐给了桂东县革命纪念馆。这5元纸币,陈列在纪念馆中,至今已整整13年。
摘编自《湖南日报》
83年前,湘南桂东沙田,一个晴朗的春天。年轻的毛泽东站在一块名为“三十六担丘”的土台上,向工农革命军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人民军队的治军法宝,被誉为“第一军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