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霖csdn博客:埃内斯特-曼德尔:《社会进化和人类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3:36:49

埃内斯特-曼德尔:《社会进化和人类出路》 

目录

壶公评论 

第一章    社会不平等和整个历史上的社会斗争

第二章    社会不平等的经济根源

第三章    国家,阶级支配的工具

第四章    从小商品生产到资本主义生产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

第六章    垄断资本主义

第七章    世界帝国主义体系

第八章    近代工人运动的起源

第九章    改良和革命

第十章    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

第十一章    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俄国革命

第十二章    斯大林主义

第十三章    从当前群众斗争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第十四章    革命者如何争取群众

第十五章    无阶级社会的来到

第十六章    唯物辩证法

第十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
 

壶公评论:

08年3月1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后再任总理的温家宝告诉中外记者:

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如果说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

温总理的宣言是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就在这一届两会上,所谓民营首富的造纸厂老板张茵“建议为月收入10万元者减税”,赢得新阶层的一片喝采。张茵的议案当然不只是对现实的辩证,而是启开新一轮贫富分裂的序幕。

就在这一届两会后,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晒出6000多万元的年薪酬让贫困的中国人目瞪口呆。马明哲的坦白当然不是个人的炫耀,而是寻求社会的暴富者的承认。

公平正义作为一个时代的主题是世界性的。

东、西德合并之后,人们发现,用资本主义去改造“社会主义”的德国,由于西德的发达和富裕,也由于东德本来也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本来应该只是势如破竹的完美,但是:

统一并不没有给原来属于东德的东部人民获得幸福,屈辱、贫困、冲突、压迫等等不仅仅依然存在,反而不断会加深;而居住在西部的德国的工人们,也要为统一后的自身增加了失业的危机和工资降低担忧。

德国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因为它证明了同样走上“自由”的东欧国家更加恶化的困境。

尤其是作为原来“社会主义”阵营老大的苏联,其统治集团勇敢地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其经济几乎面临崩溃,社会笼罩在黑暗之中。

在世界,冷战并不证明和平的到来,为了石油美元的霸主地位,战火连绵不断;为了金元的霸主地位,在西方世界演绎着金融、经济战争。更不必说欧洲中心论者对东方的中国的崛起所充满的仇恨。

当温总理发表他的的宣言的时候,资本主义世界的周期性经济衰退出现了,失业、贫富、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还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等不公平、非正义的社会现象以种种形式越演越烈。

 

公平与正义是劳动者的旗帜。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思想和运动。

马克思主义发现了社会进化的规律,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根据。实现根据这-学说,社会主义制度一开始就是全体成员自由联合起来管理整个社会,即使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言,这样的社会环境能够充份发展社会生产力和解放社会每一个成员在各方面的潜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最大化,进而逐步消灭社会不平等以完善大公无私的心理,在高度社会文明的基础上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制度。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试走这条道路的工人国家和第一个执政的*的领袖。他把共产主义社会的进程归结于一个不断变革,持续发展的进程。

但是,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由于违背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自然属性,以及关于认识和把握社会进程的科学性,社会主义倍受置疑。而这一点恰恰成为资本主义者攻击社会主义的原因,也成为社会主义政权大量崩溃的原因。

抛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走资本主义的回头路,把社会财富和既可以造福又可以致祸的惊人巨大的现代生产力交给少数收资本巨头支配和滥用,这决不是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真正的出路。劳动人民真正的出路不是选择一个害处可能比较小的特权集团来做自己的主人,而是拿出力量来争取人民自己做社会的主人。

当我们正视这一过程,我们当然明白,现在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而是需要更加认真学习地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

 

笔者读曼德尔(Ernest Mandel 1923-1995)的文章,对于他的观察、陈述以及论证有所感触,故录之以资思考。

曼德尔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经济学方面有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是有50多年经验的实际运动者,他是极富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第四国际(托洛茨基主义运动)的长期领导人,是永不言倦的革命鼓动家,1995七月廿日病逝比利时,享年七十二。

曼德尔生于一九二三年,这是德国工人阶级革命失败的时期。笼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革命、反革命与战争对于出身于工人家庭的曼德尔对于工人阶级的困苦具有切身的体会。由于他的父亲,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引导,他逐渐建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历程。

 

在《当前世界危机与开放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篇编者按(先驱第55, 2000年)中这样介绍:

曼德尔着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晚期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等。第二本书出版于1975年,那时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长波理论,预言世界资本主义已从繁荣长波转入衰退长波。这一预见已经成真,而且直到今天仍没有结束迹象。本文是曼德尔在九十年代初的作品。

文章谈到了三类危机:

一、资本主义的危机: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当前危机是典型的商业周期的危机,是自有为世界市场而生产的工业产品(即从1820年代开始)以来的第廿三次的周期性危机。这些危机,是平均利润率下降所引发的资本过度积累及商品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次典型的商业周期性危机是发生在一个衰退长波之内的;这个衰退长波始于七十年代初,其特征是失业的持续上升(在帝国主义国家,失业已高达几千万,在第三世界则至少有五亿),以及长期平均增长率下降到只有上一个扩张长波(即所谓战后繁荣)的一半。

所有十九及廿世纪的商业周期及「长波」,除了都有基本的普遍特征之外,亦各具独特性。在衰退长波之中,资本家阶级都力图为积累造就新的普遍的条件,以便提高平均利润率。这不只意味会出现技术创新以协助先进企业得到超额利润,而且表示平均剩余价值率(对工资劳动的剥削率)的普遍增加,意味他们力图抵消或打破工人对上述攻势的反抗。

今天上述攻势主要是力求引入一种所谓「二元社会」,即特别打击工人阶级中的弱势群体,例如失业者,青年人,少数族裔,外地劳工、妇女等等,以便破坏工人阶级的集体团结。再者,资本家阶级力图转移生产地及重整劳动程序,总是削弱甚而是破坏了工场内的集体团结及破坏了工会。

但是,即使上述打击使工人阶级处于守势,这些打击仍不能自动成功。在这方面,阶级的力量对比至关重要。这一力量对比较多是上一个阶级斗争的周期相对于经济周期,阶级斗争的周期本身具有局部的自主性的后果,而较少是当前的经济「长波」的后果。从这角度看,今天的衰退长波与上一个的衰退长波明显大不相同。今天没有一个国家的工人阶级遭受过廿卅年代那样的惨败(除开美国)。

但是,鉴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明显低落,以及至少对广大群众而言,社会主义目标的可信性出现了普遍危机,一种历史性的相持不下的局面就产生了。两大基本阶级,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未能强行将其解决办法应用于当前危机上。资本家阶级未能这样做,因为工人阶级仍相对上具有反抗力量。工人阶级也未能这样做,因为其意识及领导出现了危机。因此当前的危机将会持续。往后日子不会出现一种重大变化的结局,不论是此种还是彼种结局。

 

二、第三世界的危机

在第三世界,其有欠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危机,基本上是一种数量上及质量上的低度就业。质量上的低度就业,意思是在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下平均就业大大低于工业国。同样,在可见将来都不可能克服这个危机。帝国主义的大企业的支配,还有当地统治阶级的帮闲,防止危机的解决。

在衰退长波中,与上一个衰退长波一样,第三世界的困苦大大增加。饥饿与贫穷已上升到十亿人生活于贫穷线以下,而且所谓贫穷线本身已经定得非常保守。每年有一千六百万儿童死于饥饿及可治疗疾病。换句话说,每四年因此而死去的儿童,数目相等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这等于每四年向第三世界儿童发动一次世界大战。这就是今天帝国主义及资本主义的现状了,就是它的全部野蛮性所在了。

这种困苦甚至达到一种生物性变化的程度。在巴西北部,由于数代积累下来的饥饿与营养不良,造就了一种侏儒「新物种」。他们的平均身高比一般巴西人矮35cm。统治阶级及其帮闲称之为「鼠人」。正像纳粹经验所显示那样,推行反人道的语言及思想,早晚为实际上不人道的做法大开门户。美国消费者运动领袖Ralph Nader在美国与墨西哥交界也发现类似的生物性或基因性的不良变化。

若我们相信第三世界的野蛮主义不会对发达国有多大影响,实在是痴心妄想。第三世界的大多数人收入既是如此低微,自然大大限制了世界贸易的扩张,从而阻止了新的一轮「扩张长波」的出现。世银及世界货币基金会强迫第三世界偿还外债的攻势,经济上是弄巧反拙的,因这在第三世界以至西方造成失业及贫穷的增长。这在道德上也是令人反感的,因还债意味穷国的穷人资助富国的富人。

第三世界那不断高升的野蛮主义之最严重后果,要数其对世界整个卫生状况的影响。与贫穷大有关系的种种传染病,例如霍乱与肺痨,正在全世界冒升。第三世界在预防艾滋病措施上之不足,不仅使第三世界最多人感染病症,而且会使西方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上升。

总之野蛮主义在第三世界扩散,导致越来越多发达国,还有官僚化的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第三世界化」的现象。

  三、官僚化的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

对于东欧与前苏联的斯大林主义(或其后继者)的专政的崩溃,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来分析,就不难加以阐明。对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所谓「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从未曾是社会主义。自从斯大林提倡一国社会主义论以来便是这样说。从长远来说不论苏联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都不能免于帝国主义的军事竞赛及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斯大林主义或后斯大林主义政权的崩溃,并不代表中央计划的失败。中央计划意味经济各部门及社会开支是按比例发展,或至少是尽量按比例发展。而官僚集权的中央计划,从一开始便是严重失去比例的,甚至是非理性的。

种种后果自然难于避免。在再生产的规律下,平均增长率是命定下降的,并且终于不再能既顾及同美国的军事竞赛、还有经济的继续现代化,又顾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温和而又经常的上升。结果怎样,最近的历史已表明清楚。

自然,这只是全景中的局部景像。官僚化的中央计划使几方面的显著成就成为可能。最主要的是文化及科学上的进步,包括在几个部门出现了一流的技术创新。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这是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并且在官僚支配下日益妨碍日后的进步。

苏联并非本来只有此路可行。当年的左派反对派,还有托洛茨基及赖可夫斯基在卅年代的著作,都曾经提出过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为我们只有两个选择,即经济体系只能要么受市场统治,要么受官僚操纵的命令经济统治,这种观点既欠缺论证,又不正确。

舍此二者之外,的的确确别有他途,那就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稀少资源的分配,相当程度由广大劳动者、消费者与公民,以民主方式预先决定;所谓民主,是指通过多党制及政治民主让群众能在各种中央计划草案中选择。

这意味需要拿有限度的市场机制来纠正计划,只是不让市场机制大到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向。要使这第三种模式有效,须要大大减少工作时间,须要直接生产者能自由地决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及怎样分配现行生产中的主要元素。朝向社会主义的进步有多大,就要看上述进展有多大。

一个充份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在一国之内实现。就是几国之内都是不可能的,就算上述那种最好的政经模式已经得到贯彻。我们所能达到的社会,只是一个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过渡社会。但这样的社会已经意味着在朝向解放上的重大进步,包括经济上的,特别还有社会上的进步。这样的社会进步,与其它资本主义大国之间,会引起一连串的反馈与互动,使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组织及其先锋成熟起来。只有当一些最关键的工业发达国已经与资本主义决裂,一个真正充份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提上议程。


  探索一种创新而又开放的马克思主义

数以千计的书刊与报纸都在宣布「马克思己死」或「马克思主义己死」。如果上述的不断谰言若能证明什么,它只能证明马克思主义活着而且生龙活虎,自从1956年匈牙利革命,斯大林主义或后斯大林主义的危机,催生了第一轮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抛弃了那种不育的学院精神、新实证论及庸俗的实用主义。今天,那道防止这种马克思主义泛滥的水闸更已经打开。

马克思主义者须要把当前的科学研究的积累成果结合到他们的基本理论中。毕竟,这些基本理论只是为实践作的假设。他们须要证明,所有这些科学成就在结合进马克思主义之后,不致破坏马克思主义的固有一贯性。马克思主义者尤其须要面对两种压力:

一个是新鲜的客观现实的压力(这些新情况在廿或卅年前还不曾出现,或只刚刚冒起),一个是主观上对这种情况的新的认识。

要复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实践,须要我们就下列各项议题作研究:

(一)对于「全球化」背后的重大的经济及社会基本趋向,要能加以解释;特别是要联系到资本的生产力的日益国际化,并就因此而造成的阶级斗争的日益国际化找出结论。

(二)要把生态环境的危机的认识,结合到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及社会主义的模型中;要找到把环境成本量化的方法并将之加到劳工成本中去。

(三)要就劳动、余闲与教育(包括再教育)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加深我们的认识;加深我们有关人类的各种需要的孰先孰后的了解,并拿来同上述认识结合起来。

(四)为了全面的解放,须要开发一套有关政治制度的理论,其中包括了直接民主与代议民主。马克思及恩格斯论巴黎公社的著作,罗莎.卢森堡在1918年的著作,葛兰西的论法西斯政府的著作,托洛茨基在卅年代的著作及第四国际的文献等等,可视为这一努力的踏脚石。

(五)要增加我们对传媒革命(影象文化与印刷文化大不相同)怎样影响文化消费与文化生产的认识,据此分析无产阶级的抗衡文化的危机,这危机怎样影响阶级意识的衰落及克服的办法。
  (六)增加我们有关妇女压迫的根源的认识及克服压迫的方法;了解核心家庭的危机,了解这种危机怎样同较大范围的人类共同体(例如社区、工作场所译按)的危机发生辩证关系。
  (七)就社会解放与个人的解放及自由的辩证关系增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