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房维保合同:干部考核“官评官”模式需改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0:43:27
 干部考核既是“指挥棒”,又是“风向标”,直接影响干部从政行为、执政效果。因此,干部考核工作关系重大,必须抓牢做实。 

    而现阶段通行的干部考核方式,多是一种“官评官”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上下级互评、同事之间互评。这样的干部考核模式往往受“利益关系”和“人情关系”左右,主观随意性极大,最终使得考核结果失真,不能真正反映出干部的“品德”和“实绩”。更有甚者,干部考核成为了个别人之间的人情交换和利益交换,助长“好人主义”的歪风邪气。

 

    干部考核工作的初衷是对干部工作能力、品德以及群众口碑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目的是鞭策和激励干部在工作中勤政高效、廉洁自律,也为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而“官评官”的考核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考核模式必须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延伸。

 

    在深度上有所突破,就要在“量”和“质”的考察上有所创新。

 

    “量”,就是指干部完成工作的数量。要建立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干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数量进行清楚地确定。

 

    “质”,就是干部完成工作的质量。要在考核工作中具体地看干部完成工作的效果,对干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成果进行定性分析,衡量的标准就是是否做好本职工作、是否对推动整个工作局面进步起到一定作用。

 

    以上所说“量”和“质”的方面,有赖于“定量”和“定性”的双重分析评价,基础是干部工作的“实绩”,而不是光看领导和同事怎么认为,也不是简单看分数。

 

    在广度上有所延伸,就是要在干部考核工作中引入并且加大“民意”的分量,“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口碑是对干部“德”的有效衡量。加大“民意”分量,就是要将各个层次的群众纳入调查范围,这当中既要包括低收入群体,也要包括中高收入人群;既要包括文化层次不高的群体,也要包括高级知识分子。同时,在“民意”来源的分布上也要尽量做到渠道多元、涵盖广泛,要将各个职业的群众尽量包括在内。

 

    干部考核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干部队伍的建设。而勤政、高效的干部队伍,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进步至关重要。要在创新干部考核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打破单纯的“官评官”模式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