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死骑名字:对干部“四德”考核评价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09:36:0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标准。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要把德放在首位,把干部德的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这是对干部工作的新要求。长期以来,对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存在简要化、公式化、空泛化等现象, 影响了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准确考察识别干部品德,既是干部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认为,要树立辩证思维,把握三个基本点。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考核标准要体现时代性

    德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对于人们言行的规范总和。这说明,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建立体现时代要求的干部品德的考核标准,要正确处理两种关系:一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同时期对干部德的要求各有侧重,有一些共性的标准和要求,也是对党员干部品德的基本要求。比如,在革命战争时期,干部德的方面主要就是立场坚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求干部具备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现阶段,对党员干部品德的共性标准就是要有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比如,政治品德上要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严守法纪和组织原则,廉洁奉公;职业道德上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道办事,不图名、不谋利。此外,还要带头讲社会公德、讲家庭美德,在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方面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从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实际出发,把握特殊性要求,合理设置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比如,对党群部门的干部,就要把党性观念强、组织纪律性强、公道正派观念强等作为考核评价标准。二是本质与小节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启示我们,考察干部“四德”既要看本质,还要看小节,不能“抓大放小”。一些干部品德丧失,往往都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开始,经过长期积累所致。在考察干部的本质和主流的同时,要注意对潜伏着的非本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跟踪观察,防止因忽视非本质因素而造成用人失误。  

    要坚持联系的观点,评价方式要注重系统性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是有机联系的。一要从内在联系的角度,注重看“四德”。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四位一体”,形成了对干部品德的综合评价。这“四德”中,政治品德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道德要求,但其他三德与政治品德之间以及三德之间都会互动影响。干部的家庭美德不好,生活腐化,就很难保证其职业道德包括政治品德不出问题。要着眼于解决考察评价空泛化的问题,探索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德”尽可细化量化为多级子指标。二要从普遍联系的角度,注重看“民意”。当前干部品德考察中“官意”含量仍过重,上级领导意见往往占据主流,虽然一些地方也吸收下级参与评价,但扩大的只是“干部参与范围”。干部品德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可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广泛听取服务对象、普通党员群众、“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干部亲属等多方面的评价意见。三要从偶然必然联系的角度,注意看“节点”。既要看干部平时一贯性表现情况,也要把干部在关键时候、重大事件和涉及个人利益重大问题时等“节点”的表现情况,作为考察干部品德的重要内容,从偶然和必然的联系中准确地评价干部。 

    要坚持全面的观点,考察维度要彰显立体性

    品德是一个人内在德性和外显行为的统一体,具有较强的内化性,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进行考察。一要在 “立言”与“立行”中甄别。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更多、更直接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干部的实干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可以反映干部的德才素质状况。所以,考察干部的品德,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要改变不提拔不考察、“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建立干部日常行为考察评价体系,考察干部一贯性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方式,以便有效分析甄别。二要在“现实”与“历史”中印证。“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要将干部的“四德”放在历史的空间中进行检验,开展溯源式考察、回返式考察,把考察维度从现任岗位延伸到前任岗位,深入考察干部在前一岗位调离后的各类反映,与干部在现岗位的德才表现相互比较、互为印证。三要在“圈内”与“圈外”识察。有些干部圈内圈外两种表现、台上台下两个形象。要把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与工作圈进行对照,采取干部考察进社区、延伸考察、网络调查、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随时掌握干部的道德品质、邻里关系和日常行为等情况,从不同侧面和层次检验干部品德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