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威手动挡:倍增发展 澎湃动力哪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1:29:31
倍增发展 澎湃动力哪里来 ——看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新党建的“雁阵效应”(上)

本报记者 杨彦鹏

头雁领航方向明,雁点青天诗一行。

为了共同愿景,群雁齐飞,同心协力,不让一员掉队,整个雁阵才能飞得又快又省力。

雁阵如此,管理建设亦如此。

——题记

大雁南飞,顺势而动,只争朝夕,他们在追赶明媚的春天。

在沃野中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党员干部队伍,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他们在追寻什么?

面对中原崛起,他们以责任为重,勇于担当,克难攻坚,实施集团化发展,围绕郑州都市区建设,新建3家现代化大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一个电话片医到家”等活动,“片医负责制”深得群众好评;超前决策,抢抓机遇,成功接收航空港区医院,如今把卫生服务站建在“富士康”企业的枣园新区,扎扎实实地迈出了医院集团化发展的第一步。实施专家带动,实行双向转诊,迅速开展疑难手术,把人才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今港区医院日门诊量由原来的20多人增至300多人,日住院病人突破100人(次),改变了原来日住院只有一个病人的历史。免费为港区50岁以上老人体检,上门为企业职工体检,港区群众花最少的钱,在家门口的二级医院就医享受到的是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面对生命极限,他们以病人为上,站直是山,弯腰是梁,穿越医学上最大的“生命禁区”。拥有院士工作站、烧伤诊治享誉全国的“烧伤中心”;年成功开展心脏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治疗2000余例的“介入中心”;独立开展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的冠脉搭桥团队;年诊治股骨头坏死、置换膝髋人工关节3000多例的骨科团队;第一批通过省厅妇科腔镜四级手术准入、为千万个妇科肿瘤患者点亮心灯的妇科团队;省会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专业划分最细、技术力量最强的儿科团队;拥有6个病区,全市最早成立的重点专科、荣获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先进单位的神经内科团队,一个个创新团队构成一院特有的“精英雁阵”,创造无数生命奇迹。

面对省会郑州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6年前,这家老牌医院曾一度被生存压力逼得喘不过气来,医院业务科室12个,编制床位418张,门诊量不足400人次,日住院病人仅200多人。然而在短短6年里,医院规模和医疗技术实现质的飞跃,业务科室快速发展到52个,床位增至1560张,日住院病人1600多人,日门诊量达2600多人次,去年业务收入比5年前增长6.5倍,职工工资增长5.5倍。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二级医院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傲立省会医海潮头的三级综合医院,成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力“国家队”。

众志成城,振翼高飞,一院迎来了“健康郑州”的美丽春天。

近年来,一院倍增发展,令前来调研参观的诸多领导和专家惊叹不已,在关注“一院速度”的同时更加关注速度背后的“一院效率”和倍增发展的奥秘。

倍增发展,澎湃动力哪里来?

近年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瞄准“第一品牌”的目标愿景,创新党建工作,引领医院发展新跨越,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等“活力工程”,不断激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形成支部带队伍抓学科、干部带党员抓示范、人才带资源抓项目、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良好格局,涌现出一大批领军专家、领衔专家和优秀青年专家,催生出了群雁竞飞的“雁阵效应”。医院连续5年获得河南省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5次荣获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60余项。去年医院荣获全国“医疗质量万里行”三级医院综合评价先进单位、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奖、在河南省卫生厅“十大指标”检查中荣获先进单位称号,院党委荣获郑州市“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面对一院6年巨变,荣获全国优秀院长的裴国梁感慨地告诉记者,实践证明,一院要腾飞,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很重要,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支部一面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技术大拓展;没有观念大转变,就没有服务大提升;没有创业大吃苦,就没有业务大增长。

装上一个民生为重的发展导航

中原崛起,时不我待。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迎来了一个“十二五”开局特别“给力”的春天,展开了一幅“集团化发展”的新画卷。发挥本部医疗资源,带动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区医院快速发展,两年内床位计划增至400张,三年内在航空港区再筹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打造现代化高效服务管理的医院集团,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当先锋、做模范。

院党委副书记孙晓辉充满激情地告诉记者,近年来,医院党委坚持以爱民之心求发展,以发展之实惠民生,把“民生为重”作为医院发展的导航系统,把医院发展的未来“寄托”在了民生上。这就是院党委一班人带着理想、带着使命、带着激情,为全院干部职工绘就的倍增发展蓝图。

倍增发展,关键在领导,核心在干部,落实在党员。为此医院党建工作重在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极强的集体责任感。

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中,围绕医院五年倍增计划,院党委组织党员干部掀起了新一轮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技术大拓展,服务大提升,业务大增长,创业大吃苦”为主题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讨论,切实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内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望远镜”、“显微镜”。

院长裴国梁要求党员干部时刻用好“四把尺子”来衡量自己的工作。他说,第一把是“纵尺”,纵向比较,一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值得自豪;第二把是“横尺”,横向比较,一院与兄弟医院还有较大差距;第三把尺子是“国尺”,就是国家三级医院标准的尺子;第四把尺子是“民尺”,就是“百姓满意不满意”的民生标尺。

大讨论活动在全院上下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用这“四把尺子”进行对照衡量,找差距,找榜样,找思路,找出路。

9个基层党支部率先组织在岗的370多名党员,开展向时代先锋吴孟超院士学习活动,举办事迹报告会,班子成员分别讲述了这位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先进事迹。同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每月评选出优质服务岗位月明星,每季度评选出优质服务季标兵。

一把“国尺”量工作,量出了一院决策的高效率。

信息化建设是一院创先争优的“代表作”。一院在省会医疗机构率先实行一卡通,被省卫生厅定为第一批信息化建设4家试点之一。院领导狠抓落实,在五一假期每天坚持加班到凌晨1点,带领信息科完善住院部电子病历,同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关于信息化技术培训,迅速实现与港区医院、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对接、与省市级的网络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方便病人,减少环节,同时更加有效地减少病人医疗费用。

一把“民尺”量作风,量出了队伍执行的高效率。

为进一步服务病人,提高诊断效率和治疗效果,从物价科、质控办、放射科、农合办等有关科室抽调人员,成立综合物价检查组,自4月10日起对临床科室现运行病历、医疗质量和物价进行为期6天检查。裴院长不辞辛苦,带领检查组每天下午6:30到晚上12点对临床科室开展“背靠背、面对面”的检查、点评,肯定成绩,查找问题,点明方向,评出干劲,使之成为规范医疗行为的“加油站”,完善病历的“指导站”,密切医患关系的“连心站”,充分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一把“民尺”量胸怀,量出了基层党支部的协调效率。

面对百姓渴求,他们以民生为重,宁苦自己,不苦病人,坚持公益,雄心不变。

今年3月,党员干部带头组织全院职工捐款20万元,免费救助先心患儿,医院为患儿家庭报销300元的路费,还补助100元的营养费,真正让特别困难的家庭能给孩子看得起病,3个多月来已为 20名先心患儿成功手术。

知名胸外专家、科主任李凯是外科党支部委员,为确保手术质量和护理质量,把党员骨干放在每一个医疗环节重点把关。病人术后病情不稳定,荣获党员示范岗的责任护师赵欣,带领护理小组在术前术后全程跟踪护理危重病人。一位很不幸的2岁先心患儿,生下来就被父母遗弃,被兰考县一家福利院收养。幸运的是遇到惠民好政策,被送往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免费手术治疗。赵欣又是给他买衣服、买饭,还为孩子起了名字叫“心蕊”。心蕊的腿发育不好,走路需要特别照顾,赵欣干脆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照顾,还教孩子识字看小人书。如今孩子术后已康复出院,变得天真可爱。赵欣快乐地说,患儿幸福的微笑就是给她最厚重的回报。

4月20日,国际微笑行动组织把进入中国20周年的庆典特意设在一院举行。这是在一院举行的第7届国际微笑行动,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免费为130多名唇腭裂患儿成功手术,不但报销路费,还为患儿购买了3万元的医疗保险。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国内外顶级专家,面对团结互助、技术精湛的医院专家和护理团队,还有100多名党、团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小分队,纷纷赞叹一院党员干部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

一把“民尺”鞭策和激励党员干部实干为民,月月慈善活动,天天创造感动,谱写了一部和谐为民的“医魂史诗”。

去年6月份到一院任副院长的许金生深有感触地说,一年来,他是带着感动干工作,带着真诚在学习。他说,一院领导班子个个都有“不干出一番事业誓不休”的精神头。6年来每一个决策、每一项落实、每一次考验,正是这样一支先锋队肩负使命走在前列,用坚定信念捍卫旗帜,用坚实的步履开拓道路,为医院求发展,为百姓谋健康,铸就了一段创新求索的历程,挺起了全院职工昂扬奋进的脊梁,凝成了一个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一院品格。

搭建一个干事成事的创业天堂

如果说航空港区医院是医院倍增发展的“增长点”,创先争优的“杰作”,那么,为人才搭建干事成事的创业平台,培养、锤炼和造就出来的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领衔专家便是党建工作的一个结晶,为医院打造精英专家技术服务圈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为什么不能当“第一”?

这是2005年院长裴国梁新上任时向党委班子提出的一个值得“求索”的党建课题。一院第一批引进的学科带头人、省会郑州知名心血管专家余宏伟说,他就是奔着院长这句深沉的话而来一院工作的。

副院长余宏伟负责内科业务工作。当年为其名曰的“第一”人民医院,尽管是综合医院,可是缺技术、缺设备、缺人才,队伍一盘散沙,根本就没有心内科,谈不上治疗什么疑难杂症,更不必说“介入手术”。

围绕打造“第一”品牌的梦想,院党委实施“361”人才梯队培养工程,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头雁、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推出了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决策机制,需要什么设备、需要哪类人才、需要多大舞台,专科的领头雁说了算。

为了尽快开展、尽多地开展三级医院的“标志性”技术项目,硬性实施高端推进,硬性购置国内外最先进的医疗设备,硬性开展新技术,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成为全国、省、市各专业委员会的常委、主委。去年5月,医院顺利通过省卫生厅妇科内镜专家组的检查验收,成为全省第一批取得妇科内镜诊疗且能够开展妇科四级内镜手术技术资格的医院。我国烧伤界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 “安家”该院新设立的院士工作站,推动烧伤专科向医疗卫生科研更高层次、更高领域迈进。同时,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强强联合”,签订了技术协作和双向转诊协议,开通绿色通道,使广大群众不出郑州便能享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医疗服务。

6年来,医院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以每人年薪60万元的高薪引进各科首席专家5名,引进学术带头人30余名,副高以上专业人员100余名,博士、硕士300余名。持续落实医院“361”人才梯队培养工程,结合专科新技术项目的推进,先后选派优秀职工、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154名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院党委除了注重技术能力,更加注重的是具有共同信念、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专家,在引进和培养的人才队伍里共产党员占80%多。

余宏伟副院长带领内科党员专家骨干,把智慧锻造成阶梯,打造精英专家团队。这一“雁鹰方阵”和时间赛跑,与科技同步,和患者贴心,与病魔搏击,全天候开展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治疗,为患者开辟了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全年介入治疗超过1000例,以奋进的姿态抢占全省医疗技术的“制高点”。

妇儿五官科党支部委员杨建丽,是儿科患者心目中的“美丽妈妈”,把世上最伟大的母爱同精湛的医疗技术珠联璧合,促进专科技术跃入省内先进水平,儿科倍增发展拥有4个病区。程艳波、杜秋萍、沈梦萍、张念陪四位病区主任既是专家,又是优秀共产党员,在业务一线发挥着先锋和凝聚团队作用。

儿一病区主任程艳波是医院新引进的消化科专家,她说:“我看重的就是一院有那么好的技术设备。”她率先在省内组建儿科消化病房,创新开展胃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凭借高超技术把每一台手术做到精细,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完成国家级专利一项,迅速成长为优秀青年专家代表。鲜花荣誉纷至沓来,但程艳波淡然处之。她始终牢记:压力责任未敢忘,抓紧学习未敢忘。这是她对党组织的承诺,也是在艰难困苦中支撑她永不停歇的信念。

如鱼得水,那是做事业的一种快乐。妇科主任侯保萍说,当年她是被一院领导班子的先进发展理念和重视人才的那股热情所感动,才放弃原单位来这里创业。她率先垂范,在她心里,院为重、家为轻,患者为重、名利为轻,在省会率先采用先进的悬吊式腹腔镜技术,填补了省内这一领域的空白,每月大手术多达208台。后来,她原来所在的医院领导专一带领骨干人员前来一院取经,赞叹一院是一个陶冶人的大学校,是一个让人干事成事的创业天堂。

今天,当人们惊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事业发展的速度时,也有人在悄悄探寻一院倍增发展的的秘籍。答案是 “一院精神”,即:忠诚事业、患者至上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可以说,一院精神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卫生领域的继承与发展。2011年6月21日郑州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