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赶场时间表: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6:34:54
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

 


舌与脏腑

  1.以五脏划分

  舌根主肾、命门,大肠,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前面中间属肺,舌尖主心、心包络,舌边左主肝,右主胆。

  2.以三焦划分:

  舌尖属上焦,上焦主心肺;

  舌中属中焦,中焦主脾胃;

  舌根属下焦,下焦主肝肾。

  3.舌形色在五脏分居

  白苔肺经;绛苔心经;黄苔胃经;鲜红胆经;黑苔脾经;紫色

肾经,焦紫起刺或舌青滑均属肝经。

舌与经络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它通过连及舌本,挟舌本,或在经脉循行中虽未系舌本,但有关舌病者亦属其经脉所主等形式,与舌相联系的主要经络:

  一、足太阴牌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入腹,属脾,络胃,上穿嗝,挟行咽喉,连于舌本,并散舌下。另一分支从胃腑别出,上穿隔,注入心中,与手少明心经相交接。

  当外邪侵犯本经后,可出现循经病变,如舌根强硬,食后呕吐,胃院疼痛、胀满,时有暖气,便后或排气则觉舒适;亦可有全身症状,全身及四肢沉重无力;总以脾胃病症状为主。

  二、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耻下,斜行足心涌泉穴,出舟骨相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绿至胭内侧,沿股内侧后缘上人脊内,贯穿脊柱,属肾,络膀胱。直支,从肾脏上行,穿肝,过隔,入肺,沿喉咙上行挟于舌根部。另一分支从肺别出,络心,注胸中,交于手厥明心经络。

  外邪侵犯本经,可出现循经和全身症状,以肾虚症状为主。


  三、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趾毫毛中(大敦穴),沿足背上行,过内踝前一寸,向上八寸交于足太阴脾经后,向后上行至膝关节内侧,沿大腿内侧向前,入阴毛中,绕阴部,入小腹,上挟胃旁,属肝,络胆,上行过嗝,散布胁肋部,向上沿喉咙后方。人鼻咽部,向上连接目系,上出前额部,于头顶交汇督脉。另有目系支脉,从目系分出,下行至额里,环绕唇内。另一肝系支脉,从肝分出,过嗝,入肺。

  外部侵犯本经,引起循经和全身症状,多以瘀证,实证为主。

  四、任脉:

  任脉起于中极穴下方的会阴穴,向上行经关元穴达咽喉,上结于舌本,出循面部而络于目。

  由上述可见,五脏皆系根于心,通过经络,手足阴阳脉气亦通于舌,正如清代傅耐寒在《舌胎统志》序中论述:盖舌为五脏六腑之总使,如心之开窍为舌,胃咽上接于舌,脾脉挟舌本,心脉系于舌根,脾络系于舌旁,肾肝之络脉,亦上系于舌本。夫心为神明之府,五脏之主;胃为水谷之海,六府之源;脾主中州,四脏赖心灌溉。是以脏府有病,必变见于舌上也,故舌辨脏府之虚实寒热,犹气口之辨表里阴阳。”

练舌保健法

1.舌柱上腭。打坐时闭目冥心,舌尖轻舔上腭,调和气息,舌端金津玉液频生,当此津液满口后分3次咽下,咽时要汩汩有声,直送下丹田。久行此法,五脏邪火不炎,气血流畅,百脉凋匀,有益寿之功。

2.赤龙搅海。用舌在口内舔摩内侧齿龈,自左至右,由上至下为序,共9圈。然后再用舌舔摩外侧齿龈9 圈,顺序同上。此法久之可固齿,健脾胃,轻身祛病。

3.鼓漱华池。口唇轻闭,舌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当有津液生后要鼓漱有声,共36次。津液漱口后分3口咽下,并用意念引入丹田。这谓之玉液还丹。此法玉液灌溉五脏,润泽肢体,久之身轻体健,步履轻捷,百病皆除。

4.赤龙吐信。把口张大,舌尖向前尽量伸出,使舌根有拉伸感觉,在舌不能再伸长时,把舌缩回口中。这样一伸一缩,面部和口舌随之一紧一松,共做9 次。此法利五脏,久之可回春驻颜。

5.张口结舌。张大口,伸长舌,口中如有津液生后可仰头咽下,心中默数81个数后收功。 久行此法有通气、消食、驻颜去皱之效,对面部神经疾患也有疗效。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 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舌象图谱说明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17.齿痕舌

  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8.裂纹舌

  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9.裂纹舌

  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意义:营分郁热。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31.红绛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32.红胖瘀斑舌

  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

  意义:湿毒内盛。


  3.舌诊的注意事项

  (1)病人将舌自然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要呈扁平形,使舌体放松,不要卷缩,也不要过分用力,以免引起颜色的改变。

  望舌时尽量迅速敏捷地看清舌质、舌体、舌苔、避免病人伸舌过久,必要时可稍休息后再重复观察。

  (2)病人面对光线,使光线直射入口,光线要充足,否则舌质及舌苔的颜色不易分辨。

  (3)注意饮食对舌诊的影响:如食后因食物的摩擦使舌苔变薄;饮后使舌苔变润;食温热或刺激性食物后,舌质变红或绛。所以一般不宜在病人进饮食或漱口后立即进行舌诊。

  (4)注意染苔:如饮用牛奶后苔呈白色;吃乌梅、杨梅、咖啡、陈皮梅、橄榄等可将舌苔染为黑色或褐色;吃蚕豆、橘子、柿子及黄连、核黄素等,使舌苔染成黄色。这些暂时的外物沾染,不可误认为病理的舌苔。

  附:舌诊现代研究简介

  舌为口腔中主要器官之一,是由很多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外表被有特殊的粘膜,尤其舌背粘膜是组成舌苔的主要部分。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故能十分灵敏地反映机体的变化、消化系统和体液的变化。近年来运用现代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舌诊的日益增多,简介如下:

  (1)正常舌象:

  淡红色舌质:由于粘膜下层及肌层中血管及血运十分丰富,使舌肌呈红色,透过一层白色明带有角化的粘膜面,而形成正常的淡红色舌质。

  薄白苔:由舌的丝状乳头末端角化树及其空隙中的脱落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渗出细胞等形成。

  (2)舌象的变化:

  ①舌质的变化与血液循环、体液状况、及机体生理失调、

  组织细胞代谢障碍有密切关系;如全身机体代偿机能失调或机能不足时,就可能出现气虚的舌象;机体消耗过甚,影响到某些重要物质缺乏时,就出现阴虚的舌象。

  淡白舌多与组织水肿、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减少,血流缓慢等因素有关,常见于贫血,或蛋白质缺乏,尤其是白蛋白缺乏者,亦可见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内分泌机能不全,如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红绛舌与毛细管扩张,血液量增加,血液浓缩等因素有关,多见于发热,尤其是急性感染性疾病,脱水,维生素缺乏,外科手术后,水液平衡失调及昏迷等病人;青紫舌可能与静脉瘀血,或缺氧而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多见于肝脏病、心脏病及癌肿患者。

  舌体胖嫩,主要由于血浆蛋白减少,舌组织水肿,且可因水肿、舌体增大或肌张力降低、松弛而在舌边出现齿痕;裂纹为舌乳头融合及分离而造成的裂隙,可能与舌粘膜萎缩有关;芒刺系由丝状乳头向蕈状乳头转化,同时由于粘膜固有层中血管充血扩张,致蕈状乳头肿胀,充血而成。

  舌质干燥,是由于唾液分泌减少或伴有唾液含水量降低所致。脱水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唾液水样分泌减少,故舌面干燥,所以舌面干燥是临床失水的最好指标,是任何原因引起失水的最早表现。

  ②舌苔的变化与丝状乳头增生,角化增剧,细菌的作用,口腔中存在水分多少,以及全身营养状况,脏器疾病等有关:白苔多为氧气交换减少,或贫血,携氧降低,导致组织缺氧,引起舌粘膜代谢障碍和代谢产物增多而形成;黄苔是由于感染等致炎因子和代谢产物的刺激,使丝状乳头增生,粘膜表层弥漫的角化不全和角化过度,加上角质碎片和产黄色微生物的作用,以及舌的局部炎性渗出物等而形成,故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发热及一些恶性肿瘤;黑苔的形成是因丝状乳头增生更剧,出现棕色角化细胞及黑色霉菌滋生,或腐败细菌作用于舌粘膜上之坏死物质,或与含铁微生物结合形成硫化铁而致黑色,故认为慢性感染,毒素刺激,胃肠功能紊乱,霉菌感染,长期应用抗生素和由于恶性疾病引起口腔健康情况恶化,是造成黑苔的原因,也可见于吸烟过量,口腔卫生差者。

  舌苔变厚,变腻,多由于病后食欲减退或进软食、流质、舌的机械摩擦作用减少,或因发热脱水、唾液分泌减少,清洗作用降低,影响舌的自洁作用降低,使丝状乳头延长,加上角质碎片、渗出物等堆积所致。

  综合目前有关研究资料,舌象变化与下列几点有关:

  ①与营养缺乏有关:慢性胃病或慢性腹泻的患者,由于消化吸收不良,在临床上可见到黄色或灰色的舌苔。体内消耗过多及代谢紊乱,也可见到舌苔的显著变化,如各种发热病人开始多薄白苔,中期多干黄苔,糖尿病人可见到干红苔等。

  ②与循环系统及血液的质和量有关:高度贫血者,舌质淡白,舌乳头萎缩,失水、酸中毒、血液浓缩、缺氧者,舌质均呈鲜红或紫色;血小板减少,舌上可出现紫斑;恶性贫血出现光滑舌。

  ③与细菌病毒感染及机体抵抗力有关:流行病初起多白腻苔,病势较重或严重时出现红绛舌;绿脓杆菌所致的败血症,以光剥舌较多,链球菌、葡萄球菌所致的败血症,则多见黄苔。说明舌象的变化不仅与细菌种类有关,而且还可能与机体的抵抗力有及反应性有关。一般绿脓杆菌所致的败血症,多在人体抵抗力极差的情况下发生,正气不足,故舌见光剥,而链球菌及葡萄球菌感染的败血症,以实热证居多,故多表现为黄苔。

  ④与唾液有关:高热的病人如中毒性肺炎和急性肠炎失水患者,均有舌面干燥,口腔内失润现象。这是因血液粘稠度增高,唾液水样分泌物减少所致。又如阴虚患者,常有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副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使唾液浆液性分泌减少,代之以粘液性分泌,唾液的质量发生改变而见舌面干燥。

  ⑤与内分泌有关:内分泌失调者,舌象有异常反应,如肾上腺机能不全者,舌面上可能有褐色隆起或陷下的色素斑

  (3)舌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①舌象的变化能够反映疾病的轻重和进退:如舌质淡红,舌苔白、薄、润均为病情较轻;舌质红绛、青紫、舌苔黄厚,灰黑,或光滑无苔,均为病情较严重;淡白舌多属于慢性疾病,病情变化慢,病程较长,如贫血,蛋白质缺乏或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红绛舌多见于发热,脱水,水液平衡失调等,如烧伤患者,创面越大,伤热越重,则舌质变红越快越明显, 如并发败血症则舌质多红绛干枯,肝硬化病人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为红绛光剥,常表示肝功能恶化;急性阑尾炎多见腻苔,在治疗过程中厚腻苔转为薄白苔,多是病情好转,但如疼痛减轻而腻苔不退,则表示病情未减,甚至可能增剧。

  ②舌象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绿脓杆菌性败血症,多见舌光剥无苔,而链球菌、葡萄球菌性败血症,则多黄苔;重症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严重的肺、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常见舌质红绛,舌体瘦小,舌干而有裂纹等阴虚舌象,有的舌苔光剥舌边尖有红刺,后期则舌面光滑如镜、重症肝炎患者,舌质多红绛,干枯少津,病情恶化时更明显,舌苔多厚腻或燥,色黄或黑,有时也可见光剥无苔;肿瘤患者晚期出现红而光亮的舌象。

苔舌总论

伤寒邪在皮毛。初则舌有白沫。次则白涎白滑。再次白屑白疱。有舌中、舌尖、舌根之不同。是寒邪入经之微甚也。舌乃心之苗。心属南方火。当赤色。今反见白色者。是火不能制金也。初则寒郁皮肤。毛窍不得疏通。热气不得外泄。故恶寒发热。在太阳经。则头痛、身热,项背强、腰脊疼、等症。传至阳明经。则有白屑满舌。虽症有烦躁。如脉浮紧者。犹当汗之。在少阳经者。则白苔白滑。用小柴胡汤和之。胃虚者。理中汤温之。如白色少变黄者。大柴胡。大小承气、分轻重下之。白舌亦有死症。不可忽视也。

微白滑苔舌

寒邪初入太阳。头疼、身热、恶寒、舌色微白有津。香苏散、羌活汤之类发散之。

薄白滑苔舌

此太阳里证舌也。二三日未曾汗。故邪入丹田渐深。急宜汗之。或太阳与少阳合病。有此舌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厚白滑苔舌

病三四日。其邪只在太阳。故苔纯白而厚。却不干燥。其证头疼发热。脉浮而紧。解表自愈。

干厚白苔舌

病四五日。未经发汗。邪热渐深。少有微渴。过饮生冷。停积胸中。营热胃冷。故令发热烦躁。四肢逆冷。而苔白干厚。满口白屑。宜四逆散加干姜。

白苔黄心舌

此太阳经初传阳明府病舌也。若微黄而润。宜再汗。待苔燥里证具。则下之。若烦躁呕吐。大柴胡汤加减。亦有下淡黄水沫。无稀粪者。大承气汤下之。

白苔黄边舌

舌中见白苔。外有微黄者。必作泄。宜用解毒汤。恶寒者五苓散。

干白苔黑心舌

此阳明府兼太阳舌,其苔边白中心干黑者。因汗不彻。传至阳明所致。必微汗出、不恶寒、脉沉者。可下之。如二三日未曾汗。有此舌必死。

白滑苔尖灰刺舌

此阳明府兼少阳舌也。三四日自利脉长者生。弦数者死。如有宿食。用大承气下之。十可全五。

白苔满黑刺干舌

白苔中生满干黑芒刺。乃少阳之里证也。其证不恶寒反恶热者。大柴胡加芒硝急下之。然亦危证也。

白滑苔黑心舌

白苔中黑。为表那入里之候。大热谵语。承气等下之。倘食复而发热、或利不止者。难治。

半边白滑舌

白苔见于一边。无论左右。皆属半表半里。宜小柴胡汤。左加葛根。右加茯苓。有咳嗽引胁下痛、而见此舌苔者。小青龙汤。夏月多汗自利。人参白虎汤。

脏结白滑舌

或左或右。半边白苔。半边或黑或老黄者。寒邪结在脏也。黄连汤加附子。结在咽者。不能语言。宜生脉散合四逆汤。可救十中一二。

白苔黑斑舌

白苔中有黑小斑点乱生者。乃水来克火。如无恶候。以凉膈散承气汤下之。十中可救一二。

白苔燥裂舌

伤寒胸中有寒。丹田有热。所以舌上白苔。因过汗伤营。舌上无津。所以燥裂。内无实热。故不黄黑。宜小柴胡加芒硝微利之。

白苔黑根舌

舌苔白而根黑;火被水克之象。虽下亦难见功也。

白尖黄根舌

邪虽入里。而尖白未黄。不可用承气。宜大柴胡汤加减。下后无他证。安卧神清。可生。倘再有变证。多凶。

白苔双黄舌

此阳明里证舌也。黄乃土之色。因邪热上攻。致令舌有双黄。如脉长恶热。转矢气烦躁者。大柴胡调胃承气下之。

白苔双黑舌

白苔中见黑色两条。乃太阳少阳之邪入于胃。因土气衰绝。故手足厥冷。胸中结痛也。理中汤泻心汤选用。如邪结在舌根。咽嗌而不能言者。死证也。

白苔双灰色舌

此夹冷食舌也。七八日后见此舌而有津者。可治。理中四逆选用。无津者不治。如干厚见里证。则下之。得汤次日灰色去者安。

白尖中红黑根舌

舌尖白而根灰黑。少阳邪热传腑。热极而伤冷饮也。如水停津液固结而渴者。五苓散。自汗而渴者。白虎汤。下利而渴者。解毒汤。如黑根多、白尖少、中不甚红者。难治。

白苔尖红舌

满舌白滑而尖却鲜红者。乃热邪内盛。而复感客寒入少阳经也。小柴胡汤加减。

白苔中红舌

此太阳初传经之舌也。无汗者发汗。有汗者解肌。亦有少阳经者。小柴胡汤加减。

白苔变黄舌

少阳证罢。初见阳明里证。故苔变黄色。兼矢气者。大柴胡汤下之。

白尖红根舌

舌尖苔白。邪在半表半里也。其证寒热、耳聋、口苦、胁痛、脉弦。小柴胡汤和解之。

白苔尖灰根黄舌

此太阳湿热并于阳明也。如根黄色润、目黄小便黄者。茵陈蒿汤加减。

白苔尖根俱黑舌

舌根尖俱黑而中白。乃金水太过。火土气绝于内。虽无凶证。亦必死也。

熟白舌

白苔老极。如煮熟相似者。心气绝而肺色乘于上也,始因食瓜果冰水等物。阳气不得发越所致。为必死候。用枳实、理中。间有生者。

淡白透明舌

年老胃弱。虽有风寒。不能变热。或多服汤药。伤其胃气。所以淡白透明。似苔非苔也。宜补中益气加减治之。

白苔如积粉舌

此舌乃瘟疫初犯募原也。达原饮。见三阳表证。随经加柴胡、葛根、羌活。见里证。加大黄。

伤寒舌鉴 黄苔舌总论

黄苔舌总论

黄苔者。里证也。伤寒初病无此舌。传至少阳经。亦无此舌。直至阳明府实。胃中火盛。火乘土位。故有此苔。当分轻重泻之。初则微黄。次则深黄有滑。甚则干黄焦黄也。其证有大热、大渴、便秘、谵语、痞结、自利。或因失汗发黄。或蓄血如狂。皆湿热太盛。小便不利所致。若目白如金。身黄如橘。宜茵陈蒿汤,五苓散。栀子柏皮汤等。如蓄血在上焦。犀角地黄汤。中焦、桃仁承气汤。下焦,代抵当汤。凡血证见血则愈。切不可与冷水。饮之必死。大抵舌黄证虽重。若脉长者。中土有气也。下之则安。如脉弦下利、舌苔黄中有黑色者。皆危证也。

纯黄微干舌

舌见黄苔。胃热之极。土色见于舌端也。急宜调胃承气下之。迟则恐黄老变黑。为恶候。

微黄苔舌

舌微黄而不甚燥者。表邪失汗而初传里也。用大柴胡汤。若身目俱黄者。茵陈蒿汤。

黄干舌

舌见干黄。里热已极。急下勿缓。下后脉静身凉者生。反大热而喘脉躁者死。

黄苔黑滑舌

舌黄而有黑滑者。阳明里证具也。虽不干燥。亦当下之。下后身凉脉静者生。大热脉躁者死。

黄苔黑斑舌

黄苔中乱生黑斑者。其证必大渴谵语。身无斑者。大承气下之。如脉涩、谵语,循衣摸床、身黄斑黑者。俱不治。下出稀黑粪者死。

黄苔中黑通尖舌

黄苔从中至尖通黑者。乃火土燥而热毒最深也。两感伤寒必死。恶寒甚者亦死。如不恶寒。口燥咽干而下利臭水者。可用调胃承气汤下之。十中可救四五。口干齿燥。形脱者。不治。

老黄隔瓣舌

舌黄干涩而有隔瓣者。乃邪热入胃。毒结已深。烦躁而渴者。大承气汤。发黄者。茵陈蒿汤。少腹痛者。有瘀血也。抵当汤。结胸。大陷胸汤。

黄尖舌

舌尖苔黄。热邪初传胃腑也。当用调胃承气汤。如脉浮恶寒。表证未尽。大柴胡两解之。

黄苔灰根舌

舌根灰色而尖黄。虽比黑根少轻。如再过一二日。亦黑也。难治。无烦躁直视。脉沉而有力者。大柴胡加减治之。

黄尖红根舌

根红而尖黄者。乃湿热乘火位也。瘟热初病。多有此舌。凉膈解毒等药。消息治之。

黄尖黑根舌

舌黑根多而黄尖少者。虽无恶证恶脉。诚恐暴变一时。以胃气竭绝故耳。

黄苔黑刺舌

舌苔老黄极而中有黑刺者。皆由失汗所致。邪毒内陷已深。急用调胃承气下之。十中可保一二。

黄大胀满舌

舌黄而胀大者。乃阳明胃经湿热也。证必身黄、便秘、烦躁。茵陈蒿汤。如大便自利而发黄者。五苓散加茵陈、栀子、黄连等治之。

黄尖白根舌

舌根白尖黄。其色倒见。必是少阳经传阳明府病。若阳明证多者。大柴胡汤。少阳证多者。小柴胡汤。如谵语烦躁者。调胃承气汤。

黄根白尖舌

舌尖白根黄。乃表邪少而里邪多也。天水散、凉膈散合用。如阳明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必发黄。茵陈蒿汤。

黄根灰尖舌

舌乃火位。今见根黄尖灰。是土来侮火也。不吐不利、心烦而渴者。乃胃中有郁热也。调胃承气加黄连。

黄根白尖短缩舌

舌见根黄尖白而短硬。不燥不滑。但不能伸出。证多谵妄烦乱。此痰挟宿食占据中宫也。大承气加姜、半主之。

红边中黑滑舌

舌黑有津。证见谵语者。必表证时不曾服药。不戒饮食。冷物结滞于胃也。虚人黄龙汤。或枳实理中加大黄。壮实者用备急丸热下之。夏月中暍。多有此舌。以人参白虎汤主之。

通尖黑干边白舌

两感一二日间。便见中黑边白厚苔者。虽用大羌活汤。恐无济矣。

黑边晕内微红舌

舌边围黑。中有红晕者。乃邪热入于心胞之候。故有此色。宜凉膈合大承气下之。

中燥舌

舌苔中心黑厚而干。为热盛津枯之候。急宜生脉散合黄连解毒汤以解之。

中黑无苔干燥舌

舌黑无苔而燥。津液受伤而虚火用事也。急宜生脉散合附子理中汤主之。

伤寒舌鉴 黑苔舌总论

黑苔舌总论

伤寒五七日。舌见黑苔。最为危候。表证皆无此舌。如两感一二日间见之。必死。若白苔上渐渐中心黑者。是伤寒邪热传里之候。红舌上渐渐黑者。乃瘟疫传变。坏证将至也。盖舌色本赤。今见黑者。乃水来克火。水极似火。火过炭黑之理。然有纯黑、有黑晕、有刺、有隔瓣、有瓣底红、瓣底黑者。大抵尖黑犹轻。根黑最重。如全黑者。总使神丹。亦难救疗也。

纯黑舌

遍舌黑苔。是火极似水。脏气已绝。脉必代结。一二日中必死。切勿用药。

黑苔瓣底红舌

黄苔久而变黑。实热亢极之候。又未经服药。肆意饮食。而见脉伏、目闭、口开、独语、谵妄。医遇此证。必掘开舌苔。视瓣底红者。可用大承气下之。

黑苔瓣底黑舌

凡见瓣底黑者。不可用药。虽无恶候。脉亦暴绝。必死不治。

满黑刺底红舌

满舌黑苔。干燥而生大刺。揉之触手而响。掘开刺底红色者。心神尚在。虽火过极。下之可生。有肥盛多湿热人。感冒发热。痞胀闷乱。一见此舌。急用大陷胸丸攻下。后与小陷胸汤调理。

刺底黑舌

刺底黑者。言刮去芒刺。底下肉色俱黑也。凡见此舌。不必辨其何经何脉。虽无恶候。必死勿治。

黑烂自啮舌

舌黑烂而频欲啮。必烂至根而死。虽无恶候怪脉。切勿用药。

中黑边白滑苔舌

舌见中黑边白而滑。表里俱虚寒也。脉必微弱。证必畏寒。附子理中汤温之。夏月过食生冷而见此舌。则宜大顺冷香选用。

黑中无苔枯瘦舌

伤寒八九日。过汗。津枯血燥。舌无苔而黑瘦。大便五六日不行。腹不硬满。神昏不得卧。或时呢喃叹息者。炙甘草汤。

黑干短舌

舌至干黑而短。厥阴极热已深。或食填中脘。胀所致。急用大剂大承气下之。可救十中一二。服后。粪黄热退则生。粪黑热不止者死。

伤寒舌鉴 灰色舌总论

灰色舌总论

灰色舌、有阴阳之异。若直中阴经。则即时舌便灰黑而无积苔。若热传三阴。必四五日表证罢而苔变灰色也。有在根在尖在中者。有浑舌俱灰黑者。大抵传经热证。则有灰黑干苔。皆当攻下泄热。若直中三阴之灰黑无苔者。即当温经散寒。又有蓄血证。其人如狂。或瞑目谵语。亦有不狂不语。不知人事。而面黑舌灰者。当分轻重以攻其血。切勿误与冷水。引领败血入心而致不救也。

纯灰舌

舌灰色无苔者。直中三阴而夹冷食也。脉必沉细而迟。不渴不烦者。附子理中四逆汤救之。次日。舌变灰中有微黄色者生。如渐渐灰缩干黑者死。

灰中舌

灰色现于中央。而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者。此热传厥阴之候。乌梅丸主之。

灰黑苔干纹裂舌

土邪胜水。而舌见灰黑纹裂。凉膈调胃皆可下之。十中可救二三。下后。渴不止热不退者。不治。

灰根黄尖中赤舌

舌根灰色而中红尖黄。乃肠胃燥热之证。若大渴谵语。五六日不大便。转矢气者。下之。如温病热病。恶寒脉浮者。凉膈、双解选用。

灰色重晕舌

此瘟病热毒。传遍三阴也。热毒传内一次。舌即灰晕一层。毒盛故有重晕。最危之证。急宜凉膈、双解解毒。承气下之。一晕尚轻。二晕为重。三晕必死。亦有横纹二三层者。与此重晕不殊。

灰黑干刺舌

灰黑舌中又有干刺。而见咽干、口燥、喘满。乃邪热结于少阴。当下之。然必待其转矢气者。方可下。若下之早。令人小便难。

灰黑尖舌

已经汗解而见舌尖灰黑。有宿食未消。或又伤饮食。邪热复盛之故。调胃承气汤下之。

灰黑尖干刺舌

舌尖灰黑有刺而干。是得病后犹加饮食之故。虽证见耳聋、胁痛、发热、口苦。不得用小柴胡。必大柴胡或调胃承气加消导药。方可取效。

灰中墨滑舌

淡淡灰色中间。有滑苔四五点如墨汁。此热邪传里。而中有宿食未化也。大柴胡汤。

灰黑多黄根少舌

舌灰色而根黄。乃热传厥阴。而胃中复有停滞也。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汗出不止者死。正气脱也。

边灰中紫舌

舌边灰黑而中淡紫。时时自啮舌尖为爽。乃少阴厥气逆上。非药可治。

伤寒舌鉴 红色舌总论

红色舌总论

夫红舌者。伏热内蓄于心胃。自里而达于表也。仲景云。冬伤于寒。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热病。故舌红而赤。又有瘟疫疫疠。一方之内。老幼之病皆同者。舌亦正赤而加积苔也。若更多食。则助热内蒸。故舌红面赤。甚者面目俱赤而舌疮也。然病有轻重。舌有微甚。且见于舌之根尖中下左右。疮蚀胀烂。瘪细长短。种种异形。皆瘟毒火热蕴化之所为也。其所治亦不同。当解者内解其毒。当砭者砭去其血。若论汤液。无过大小承气、黄连解毒、三黄石膏等。此类而推可也。

纯红舌

舌见纯红色。乃瘟疫之邪热初蓄于内也。宜败毒散加减。或升麻葛根汤等治之。

红中淡黑舌

舌红中见淡黑色而有滑者。乃太阳瘟疫也。如恶寒。有表证。双解散合解毒汤微微汗之。汗罢急下。如结胸烦躁直视者。不治。

红中焦黑舌

舌见红色。中有黑形如小舌。乃瘟毒内结于胃。火极反兼水化也。宜凉膈散。若黑而干硬。以指甲刮之有声者。急用调胃承气汤下之。

红中黑斑舌

见小黑斑星于红舌上者。乃瘟热乘虚入于阳明。胃热则发斑也。或身上亦兼有红赤斑者。宜黑参升麻汤、化斑汤等治之。

红内黑尖舌

舌本红而尖黑者。足少阴瘟热乘于手少阴也。竹叶石膏汤。

红色人字纹裂舌

舌红甚而又有纹裂者。阳明热毒熏蒸膈上。故现人字纹也。宜服凉膈散。如渴甚转矢气者。大承气下之。

红断纹裂舌

相火来乘君位。致令舌红燥而纹裂作痛。宜黄连解毒汤加麦门冬寒润之。

红内红星舌

舌见淡红色。又有大红星点如疮瘰者。湿热伤于脾土。罨而欲发黄之候。宜茵陈蒿汤、五苓散选用。

深红虫碎舌

舌红更有红点。坑烂如虫蚀之状。乃水火不能既济。热毒炽盛也。不拘日数。宜小承气汤下之。不退、再以大承气下之。

红色紫疮舌

瘟疫多有此舌。其证不恶寒。便作渴烦躁。或咳痰者。宜解毒汤加黑参、薄荷。并益元散治之。尺脉无者必死。战栗者亦死。

红中微黄根舌

热入阳明胃腑。故舌根微黄。若头汗、身凉、小便难者。茵陈蒿汤加栀子、香豉。

红中微黄滑舌

病五七日。舌中有黄苔。是阳明证。如脉沉实谵语。虽苔滑。宜大柴胡汤。若干燥者。此内邪热盛。急用大承气下之。

红长胀出口外舌

舌长大胀出口外。是热毒乘心。内服泻心汤。外砭去恶血。再用片脑、人中黄掺舌上。即愈。

红餂舌

舌频出口为弄舌。餂至鼻尖上下或口角左右者。此为恶候。可用解毒汤加生地黄。效则生。不效则死。

红痿舌

舌痿软而不能动者。乃是心脏受伤。当参脉证施治。然亦十难救一也。

红硬舌

舌根强硬失音。或邪结咽嗌以致不语者。死证也。如脉有神而外证轻者。可用清心降火去风痰药。多有得生者。

红尖出血舌

舌上出血如溅者。乃心脏邪热壅盛所致。宜犀角地黄汤加大黄、黄连辈治之。

红中双灰干舌

瘟热病而舌见两路灰色。是病后复伤饮食所致。令人身热谵语。循衣撮空。如脉滑者。一下便安。如脉涩下出黑粪者死。

红尖白根舌

红尖是本色。白苔为表邪。如恶寒、身热、头痛。宜汗之。不恶寒、身热、烦渴者。此太阳里证也。五苓散两解之。

红战舌

舌战者。颤掉不安。蠕蠕瞤动也。此证因汗多亡阳。或漏风所致。十全大补、大建中汤选用。

红细枯长舌

舌色干红而长细者。乃少阴之气绝于内。而不上通于舌也。纵无他证。脉再衰绝。朝夕恐难保矣。

红短白疱舌

口疮舌短有疱。声哑、咽干、烦躁者。乃瘟疫强汗。或伤寒未汗而变此证。宜黄连犀角汤、三黄石膏汤选用。

边红通尖黑干舌

瘟病不知调治。或不禁饮食。或不服汤药。而致舌心干黑。急下一二次。少解再下。以平为期。

红尖紫刺舌

汗后食复而见红尖紫刺。证甚危急。枳实栀子豉汤加大黄下之。仍刮去芒刺。不复生则安。再生则危。

红尖黑根舌

瘟疫二三日。舌根灰黑。急用凉膈、双解微下之。至四五日后。火极似水。渐变深黑。下无济矣。若邪结于咽。目瞑脉绝油汗者。一二日内死。

红嫩无津舌

汗下太过。津液耗竭。而舌色鲜红柔嫩如新生。望之似润。而实燥涸者。生脉散合人参三白汤治之。然多不应也。

伤寒舌鉴 紫色舌总论

紫色舌总论

紫舌苔者。酒后伤寒也。或大醉露卧当风。或已病而仍饮酒。或感冒不服药。而用葱姜热酒发汗。汗虽出而酒热留于心胞。冲行经络。故舌见紫色。而又有微白苔也。苔结舌之根尖。长短厚薄。涎滑干焦。种种不同。当参其源而治之。

纯紫舌

伤寒以葱酒发汗。酒毒入心。或酒后伤寒。皆有此舌。宜升麻葛根汤加石膏、滑石。若心烦懊憹不安。栀子豉汤。不然。必发斑也。

紫中红斑舌

舌浑紫而又满舌红斑。或浑身更有赤斑者。宜化斑汤、解毒汤。俱加葛根、黄连、青黛。有下证者。凉膈散。

紫上白滑舌

舌紫而中见白苔者。酒后感寒。或误饮冷酒所致。亦令人头痛、恶寒、身热。随证解表可也。

淡紫青筋舌

舌淡紫带青而润。中绊青黑筋者。乃直中阴经。必身凉、四肢厥冷。脉沉面黑。四逆、理中等治之。

紫上赤肿干焦舌

舌边紫而中心赤肿。足阳明受邪。或已下。便食酒肉。邪热复聚所致。若赤肿津润。大柴胡微利之。若烦躁厥逆脉伏。先用枳实理中。次用小承气。

紫上黄苔干燥舌

嗜酒之人伤于寒。至四五日。舌紫。上积干黄苔者。急用大承气下之。如表证未尽。用大柴胡汤。

紫短舌

舌紫短而团者。食滞中宫而热。传厥阴也。急用大承气汤下之。下后热退脉静舌柔和者生。否则死。

紫上黄苔湿润舌

舌淡青紫而中有黄湿苔。此食伤太阴也。脉必沉细。心下脐旁按之硬痛或矢气者。小承气加生附子。或黄龙汤主之。

紫尖蓓蕾舌

感寒之后。不戒酒食。而见咳嗽生痰。烦躁不宁。舌色淡紫。尖生蓓蕾。乃酒湿伤肺。味浓伤胃所致也。宜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熟紫老干舌

舌全紫如煮熟者。乃热邪传入厥阴。至笃之兆。当归四逆汤。

淡紫带青舌

舌色青紫无苔。且滑润瘦小。为直中肾肝阴证。吴茱萸汤、四逆汤急温之。

淡紫灰心舌

舌淡紫而中心带灰。或青黑。不燥不湿者。为邪伤血分。虽有下证。只宜犀角地黄汤加酒大黄微利之。

伤寒舌鉴 霉酱色苔舌总论

霉酱色苔舌总论

霉酱色苔者。乃夹食伤寒。一二日间即有此舌。为寒伤太阴。食停胃腑之证。轻者苔色亦薄。虽腹痛。不下利。桂枝汤加橘、半,枳、朴。痛甚加大黄。冷食不消加干姜、厚朴。其苔色厚而腹痛甚不止者。必危。舌见酱色。乃黄兼黑色。为土邪传水。证必唇口干燥大渴。虽用下夺。鲜有得愈者。

纯霉酱色舌

舌见霉色。乃饮食填塞于胃。复为寒邪郁遏。内热不得外泄。湿气熏蒸。罨而变此色也。其脉多沉紧。其人必烦躁腹痛。五七日下之不通者。必死。太阴少阴气绝也。

中霉浮厚舌

伤寒不戒荤腻。致苔如酱饼浮于舌中。乃食滞中宫之象。如脉有胃气。不结代。嘴不尖。齿不燥。不下利者。可用枳实理中汤、加姜汁炒川连。若舌苔揩去复长仍前者。必难救也。

霉色中黄苔舌

舌霉色中有黄苔。乃湿热之物郁滞中宫也。二陈加枳实、黄连。若苔干黄。更加酒大黄下之。

伤寒舌鉴 蓝色苔舌总论

蓝色苔舌总论

蓝色苔者。乃肝木之色发见于外也。伤寒病久。已经汗下。胃气已伤。致心火无气。胃土无依。肺无所生。木无所畏。故乘膈上而见纯蓝色。是金木相并。火土气绝之候。是以必死。如微蓝、或稍见蓝纹。犹可用温胃健脾。调肝益肺药治之。如纯蓝色者。是肝木独盛无畏。虽无他证。必死。

微蓝舌

舌见纯蓝色。中土阳气衰微。百不一生之候。切勿用药。

蓝纹舌

舌见蓝纹。乃胃土气衰。木气相乘之候。小柴胡去黄芩、加炮姜。若因寒物结滞。急宜附子理中、大建中汤。

伤寒舌鉴 妊娠伤寒舌总论

妊娠伤寒舌总论

妊娠伤寒。邪入经络。轻则母病。重则子伤。枝伤果必坠。理所必然。故凡治此。当先固其胎气。胎安则子母俱安。面以候母。舌以候子。色泽则安。色败则毙。面赤舌青者。子死母活。面舌俱青沫出者。母子俱死。亦有面舌俱白。母子皆死者。盖谓色不泽也。

孕妇伤寒白苔舌

孕妇初伤于寒。而见面赤舌上白滑。即当微汗以解其表。如面舌俱白。因发热多饮冷水。阳极变阴所致。当用温中之药。若见厥冷烦躁。误与凉剂。则厥逆吐利而死。

孕妇伤寒黄苔舌

妊娠面赤舌黄。五六日里证见。当微利之。庶免热邪伤胎之患。若面舌俱黄。此失于发汗。湿热入里所致。当用清热利水药。

孕妇伤寒灰黑舌

妊娠面舌俱黑。水火相刑。不必问其月数。子母俱死。面赤舌微黑者。还当保胎。如见灰黑。乃邪入子宫。其胎必不能固。若面赤者。根本未伤。当急下以救其母。

孕妇伤寒纯赤舌

妊娠伤寒温热。而见面舌俱赤。宜随证汗下。子母无虞。伤寒面色皎白。而舌赤者。母气素虚。当用姜、桂等药。桂不坠胎。庞安常所言也。若面黑舌赤。亦非吉兆。若在临月。则子得生而母当殒。

孕妇伤寒紫青舌

妊娠伤寒而见面赤舌紫。乃酒毒内传所致。如淡紫戴青。为阴证夹食。即用枳实理中四逆辈。恐难为力也。若面赤舌青。母虽无妨。子殒腹内。急宜平胃散加芒硝下之。

孕妇伤寒卷短舌

妊娠面黑而舌干卷短。或黄黑刺裂。乃里证至急,不下则热邪伤胎。下之危在顷刻。如无直视循衣撮空等证。十中可救一二。

为了您的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

打开网站    取消

来自: http://hi.baidu.com/longfong99999/blog/item/fe76a52b650586f1e6cd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