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哪里可以打猎:让北京的水活起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09:51:00

让北京的水活起来

作者:时间:2011-06-14 14:11:31  来源:  阅读次数:0小红门生活网

  俞亚平 郑秋丽
初夏的北京,鲜花锦簇。登高远眺,环环碧水如蓝色丝带拥抱古都。紫禁城外,筒子河流水绵绵,护城河水清岸绿;城市周边,凉水河污浊不再、北运河重现碧波;远郊山区,条条清泉汇聚成溪,相连成河。活起来的京城水系川流不息,流淌出蓬勃的生命力。
北京城因水而兴,如今又因水而美。这对于一个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城市来说,既要确保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需要,又要保证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谈何容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京在持续干旱面前,坚持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的理念,走人水和谐的治水之路,使水拥有了活力之源。
150条小流域护水源 促发展
北京山区是水源地的上游,天上降雨,通过小流域的条条小溪汇流成河进入水库,山区生态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到城市水源供水水质,关系到山区的经济发展和郊区百姓的幸福指数。为了有效保护首都水源,北京市在水库上游划定60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控制源头污染。以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目标,开展了垃圾、污水、河道、农厕和村庄环境的5同步治理。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减少面源污染。铺设管道、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北京的山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山区垃圾、污水的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北京的山区被茂盛植被覆盖。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区退稻还旱,发展节水灌溉1万公顷;完成农户改厕8万户;建成600余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3000余处垃圾收集处置工程,库滨带植树、种草31000亩,涵养了山区水源。年减少排放污水2100万吨,减少化肥施用9600吨、农药180吨。削减了点、面源污染,改善了水质。治理后生态清洁小流域平均削减水污染物20%以上,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小流域水源保护使密云水库在连续11年干旱后,水质仍然保持在Ⅱ类标准。
截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28平方公里,建成150条高标准的生态清洁小流域,770余处污水处理站,日污水处理能力4.8万吨,600余个村实现了整村治污,为山区沟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现在,已建成的15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把北京山区装点得山青水秀,郁郁葱葱。经过生态治理的乡村,人均增加收入2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的改变,推动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特色果品采摘等产业的发展。
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发展沟域经济,既绿化荒山保持水土资源,又富裕当地百姓。北京水务已经选择水土资源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乡村供水设施可靠;排水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可确保防洪安全;并具有自然或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的小流域,按照国际标准建设成生态清洁小流域,实现沟域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改善环境和富裕农民创造条件。
生态清洁小流域“5同步”做法从山区推广到全市广大平原区县,随着村容村貌改变,农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1204个生态村在京郊大地生根开花。
520公里河道绿两岸 靓京城
北京虽然没有大江大河,但是一条条小河穿街走巷蜿蜒于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它们串连湖泊、沟通水系、美化环境,是北京的魅力所在、神韵所在,灵气所在。为了让北京的河道保持健康、生态,富有活力,北京水务将民生水务、生态水务、科技水务三大理念融入水环境建设当中,让河流成为城市的景观、市民休闲的场所、生态经济的发展带。
让每一条河成为一个景观带,带动周边环境发展,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是北京水务的治水目标。经过治理的河湖,长河遍植垂柳,转河故道弯弯,菖蒲河打开盖板,筒子河不再是“死水一潭”……六环路以内总长520公里的52条河道已全部还清,成为景致优美的生态河,治理一条河,形成一条生态发展带,服务绿色北京,服务首都人民。
按照生态治河的理念,在已经建成的河坡、堤岸种植花草树木,乔灌草结合,模仿树木生长的自然群落。建成一段河道,美化一片环境,营造一处休闲纳凉的场所。河道治理巧妙运用各种材质护坡,如用仿木桩、铅丝石笼等。用鹅卵石铺底。在河道内种植大量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有效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大片的生物浮床漂浮在水面,鲜花绿叶露出水面,发达的根系吸附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保持河流生物的多样性,每年投放鱼苗等水生动物10万斤。将原来的裁弯取直方法变成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目的是让有限的水资源在河道里多停留,滋润土地,形成小气候,让有限的水资源更大的发挥作用。如今,清河、坝河、北土城沟、小月河、莲花河、凉水河、亮马河等随着二道沟、护城河、东北城角治理完成,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风景线。
北护城河是“生态治河”成功的范例:河底水泥衬砌全部砸开,两岸护堤“削头”,让河水漫过护提,跟土壤自然接触,恢复河水与地下水的连通;河道不再裁弯取直,而是依水流取势,或岛或滩,贴近天然,形成水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岸边水泥衬砌变成土壤斜坡,种植花草树木,水边精心设置小道、栈桥、平台、石块,人们可直达水边,与水亲近。
北京缺水,补充城市河湖的清水由原来的每年7亿~8亿立方米下降到1亿立方米,仅能维持河道自身蒸发渗漏,水体缺乏流动,自净能力降低。面对一潭死水,如何保障城市河湖水质清澈无异味真是一个难题。北京水务局按照循环水务的工作思路,将河流湖泊中有限的水资源循环往复,让河水流动。河湖有了常流水,流水不腐。这样既节省了水资源又保持了水质,使原来的死水一潭变得流水潺潺。
以故宫筒子河及什刹“三海”为例。按照正常的流向,给三海补水的顺序是,上游来水先到北海、中海、南海,然后从金水河流向下游河湖,这种补水办法需要足够的水量。水循环工程充分利用湖泊河道现有的渠道、闸门等水利设施,通过两处泵站改变了水的自然流向,将原本到金水河后就流向下游的水用一级泵站提到筒子河,再用一级泵站提到北海,然后再按照顺序流下来,形成局部水域水循环系统,达到流水不腐的目的,循环工程使得这片水域水质得到很大改善,夏季可达Ⅳ类,春、秋、冬季节达到Ⅲ类,普遍提高一个类级。在北京通过水循环净化水质的工程还有将近20处。
北运河串起南北湿地 净水质
北运河过去是北京城区的一条排水河。收纳中心城区的90%雨水和污水。为改变河水乌黑发臭的状况,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市各部门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北运河榆林庄闸出境断面污染物从2008年的每升52毫克下降到2010年每升39毫克,累计消除污染物795吨。基本实现“不黑不臭无水华”的治理目标。一个崭新的生态北运河正向人们走来。
治河先治污。围绕北运河流域的污水治理,中心城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沿线的5个郊区新城、乡镇已建设污水处理厂13座,沿途500个村庄的污水得到治理。
北运河流域内有重点河道22条115公里,其中城乡结合部、及新城周边重点河道6条30公里,区管重点河道16条85公里。在河道治理工程中,针对河道状况采用生态治理方法。已经完成海淀金河、昌平半壁店沟等17条72公里河道治理任务,形成了水清、岸绿、流畅的自然生态水系,大大改善了沿河地区人居环境,形成沟渠相通、细水长流、绿荫满地、风格迥异的乡村美景。
朝阳区小场沟是北运河的支流,主要承担4个乡的排水任务。在此次治理中建设日处理污水2.5万吨的水质改善工程,使河道内的污水达标排放。新增水面面积1.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改善了沿河地区人居环境。
湿地所具备的净化水质、滞蓄雨洪、涵养水源、回补地下水的功能,北运河综合治理沿主干河道建设湿地12处,总面积可达到600万平方米。现已建成海淀翠湖、西玉河、昌平沙河、白各庄、朝阳马泉营、通州运河6处生态湿地,新增220万平方米水面。
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位于大兴新城,公园景观用水水源主要为再生水,由黄村再生水厂为新城河湖景观每天输水10万立方米。累计完成种植74066株,其中乔木47787株,灌木26279株,种植花卉746株。
北运河将一个个湿地景区、滨河森林公园串联起来,陆地和水中的植物遥相呼应,乔木、灌木、草坪、花卉错落有致,构成一道优美的绿色生态走廊、形成乡村田园新画卷和多种水生动植物并存生物链。
永定河建生态走廊 添景观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由于气候变化,降水逐年减少,导致河床沙化严重,每到冬春季节,西北风顺河谷而下,形成“风廊”,风沙弥漫。影响首都的生态环境,制约西南五区县经济发展。此次治理工程要把永定河建成“有水的河、生态的河、安全的河”,成为城市西部绿色生态发展带,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支撑,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按照治理规划,到2014年将建成长170公里、面积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新增水面1000公顷,绿化面积9000公顷,彻底消除扬沙扬尘,每年回补地下水1亿立方米。形成有水有绿,生态良好的水环境。
在永定河北京段自上而下形成溪流—湖泊—湿地连通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建成各具特色的生态自然景观、城市景观、田园景观,形成“一条生态走廊、三段功能分区、六处重点水面、十大主题公园”的空间景观布局,为两岸五区创造优美的生态水环境。
按照河道防洪要求,引种各种植物花草。在5至10年洪水可能光顾的河滩,以灌木和草为主,压沙降尘,美化环境。在超过20年一遇的地方,种植乔灌草,美化河道环境,增加河道景观效果。采取“四治一蓄”措施,治理沙石坑、垃圾、违章建筑、污水。蓄集、雨洪,回补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
永定河生态环境用水主要是再生水。市区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后,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每年可为永定河提供环境用水1.2亿立方米。其中除本区域五里坨、门头沟再生水以外,还要通过调水工程将清河的再生水、小红门和卢沟桥的再生水调到永定河。
目前莲石湖、门城湖、宛平湖、晓月湖和循环管线“四湖一线”,主体工程已完工,占工程总量的70%。莲石、门城、宛平3湖实现蓄水,新增水面89万平方米,此外加快推进园博园、南大荒两处湿地、小清河综合治理、高井沟治污的四项工程的建设。永定河绿色发展带的启动,初步改变了永定河昔日扬沙扬尘的面貌,大大改善了两岸的生态环境,为首都西南五区新发展提供了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中秋佳节期间,卢沟边赏月观景的习俗又回到市民身边。
经过上下游的共同努力和科学治理,永定河截污、治污成效显著,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百里山峡已经呈现出水清岸绿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自然景观效果。水鸟成群地光顾这片水域,在这里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北京水环境彰显水文化 和谐宜居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北京水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水务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突出一个中心,围绕三大流域,实现多点突破,进一步提升水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要全面推进以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为主干的流域综合治理,建成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系统。并带动全市中小河流的治理,实现“三河带十河”的发展目标。结合再生水和雨洪水的利用,建设河湖水环境,形成河道、湖泊相互连通的众多水域。
全面完成永定河流域生态发展带“四湖一线”工程建设。按照园博园总体规划部署,启动永定河“园博湖”段建设。推进河道两侧“五个园林和一个风景防护林带建设。
继续加快北运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建设北运河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充分利用雨洪水及再生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海淀稻香湖再生水厂,推进高碑店、黄村等再生水厂建设。启动昌平中直渠、丰台马草河,石景山人民渠,通州通惠河等30公里河道治理工作。
继续完成潮白河生态环境二期工程,工程建成后年调配水源将达到6000万~7000万方,可实现潮白河11.2公里河道常年有水。工程利用输水管线为空港、后沙峪地区提供绿化及景观用水,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远期将采取工程措施,向其他水网补水。
在全面推进三大流域治理的同时,继续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精品工程,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0平方公里,服务沟域经济发展;加快马草河、葆李沟等10条中小河道生态建设;做好林草养护、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等工作,增加绿化面积,努力做到逢河必绿,实现高标准的绿化。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将形成体现老北京风貌的六海及其连通的周边水系“一个内城水系”;形成以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为主干的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系统的“三大生命树网”;连通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泃河“五大水系”;结合再生水和雨洪水的利用,建设河湖水环境,形成河道、湖泊相互连通的众多水域。城市河湖呈现有水则清、有土则绿,彰显水文化,“多处湖泊湿地”的水环境格局;将建成“密云、怀柔、官厅3座水库上游一、二级保护区、16条河道的地表水保护区以及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的保护带;6个主要地下水水源地、10个新城集中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源保护格局。
《科学时报》 (2011-06-14 A2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