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球风 下载:走近青海省最大的毛主席塑像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0:08:00
走近青海省最大的毛主席塑像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12月26日电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1周年之际,我们来到了青海山川铸造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心花园里这位伟人的塑像依然保存完好。在这里我们缅怀伟人的同时寻访到了几位曾经参与毛主席塑像工作的老同志,请他们讲述了那个火热年代里铸造毛主席塑像的经过。在采访当中我们找到了青海山川铸造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群部的张黎同志,他向我们提供了1968年12月26日毛主席塑像落成时的珍贵照片,老工人史广德、毛金文讲述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关键词解读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阅读提示
在青海山川铸造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心花园内保留着西宁市唯一一尊最大的毛泽东铸铁塑像,它于1968年12月26日落成,到今天已经整整36年了。
塑像总高12.26米,象征毛泽东的诞辰;身高7.1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底基总面积为960平方米,比喻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总重28吨,表示1921年建党到1949年解放这28年的风风雨雨。
20世纪60年代时期的青海山川机床铸造厂是全国有名的大型工厂,设备一流、铸造技术精良。1968年5月,毛主席塑像的工程设计开始,模型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后从上海火车站直发西宁站。全厂六百多名职工经过半年的劳动,终于于12月26日落成。
全国仅有三尊中的一尊
采访史广德老工人的时候,他引以自豪的是他们所铸造的主席塑像在当时来说是全国仅有三尊中的一尊。
“当时主席塑像的主要工作是由我们中小件车间负责的,那个时候我在车间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工作主要是将生铁通过炼制后浇灌到铸型里,技术性不是很高,负责这项工作的技术指导是霍万富同志,可惜他已经回青岛了。当时他一再告诉我们主席这种站姿的塑像是全国仅有三尊中的一尊,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出于对工作的态度,更多的是对于主席的尊敬,大家工作中没有丝毫的怨言。工作过程中好多工序都用到了原始的操作方法,比如打磨。塑像分为头部、胸部、大衣部和腿部4个部分,部分之间的接合处需要手工磨制,还有底基处的石头都是全厂职工和家属手工磨制的。”
精兵强将都在车间
找到82岁高龄的毛金文老人的时候已经夜幕降临了,在狭小的屋里他对于主席塑像的记忆依然清晰,说起这段往事,他感触最深的是当时全厂的精兵强将都在车间。
“8级工人是铸造技术级别最高的,当时厂里所有的8级工人都参与了这项工作。同时,对于一般工人的要求也很高,除了政治表现好以外,工作技术要求极其严格。我的工作主要是技术监督,将塑像制作过程进行科学的检测,对于不合格的地方重新加工,可以说真正地做到了一丝不苟。由于参与这项工作的工人都是厂里的业务精英、技术骨干,所以整个工程进展得很顺利。”
加班加点地工作
结束了对两位老人的采访后记者又在山川小区询问了几位了解此事的老同志,他们共同的言语就是为了在1968年12月26日完成工程,全厂的人都动员起来了,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
“1968年5月这项工程开始了,需要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大的工程的确时间很紧张,所以只好加班加点地工作。记得当时厂里灯火通明,车间的工人没有一个是闲人,家属们也自发地组织起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志们热情高涨。”
主席塑像下合影留念
青海山川铸造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群部的张黎同志对于主席塑像的感情很浓厚,他说好多人对主席塑像很是敬仰,有的市民还带着全家在塑像下合影留念,有的市民还写来了感谢信,说他们保留了一块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基地。
采访手记
12月20日,我们根据青海省老年大学薛洁老人提供的信息,前往青海山川铸造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访,由于没有史广德和毛金文老人的电话,我们只好在偌大的院里询问,好不容易找到了史广德老人的家可没有人,无可奈何之下只有等待了。冬天的青海的确很冷,两个多小时后终于等到了他……
夜幕已经降临了,根据史广德老人提供的消息我们又在家属楼之间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毛金文老人,他的谈话使我们温暖了许多。
就这样,我们又找到了张黎同志,说到我们需要主席塑像的老照片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最后说好如果找到,我们就去他那里取,可是在12月22日,那个飘着雪花的早晨当我到办公室时,老照片已经在我的桌子上了……(记者 祁万强 刘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