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黄小琥下载:沈城的一个时代标记 中山广场与毛主席塑像秘闻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0:34:07
恢复“中山广场”

  史料记载,1949年10月1日,在中山广场举行了国庆活动。当天,许多沈阳市民,举着自制的小红旗围在中山广场,秧歌队、宣传车络绎不绝。第二天,沈阳市各界50万人,再次聚集到中山广场召开大会,会后举行了盛大游行。

  1956年,中山广场迎来了第一次改造,在广场中心兴建了喷水池。1969年,为庆祝建国20周年,中山广场又一次大规模改造。与此同时,中山广场更名为“红旗广场”。1981年,该广场恢复了“中山广场”名号。

  鼎力塑造毛主席塑像

  资料记载,1967年,沈阳部队、辽宁省革委会、辽宁省军区、沈阳市革委会,专门成立了“敬建毛主席塑像指挥部”,准备在中山广场竖立毛主席塑像和周围群雕。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担任“敬建毛主席塑像指挥部”总指挥。

  专家领衔创作

  指挥部负责人决定,由著名雕塑家、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田金铎先生领衔创作。于是,他们召回了下放劳动的田金铎等几位雕塑系教师,从社会上调来了几位艺术家,有田金铎、杨美应、高秀兰、张玉龙、庞高轩、陈绳正、张秉田、贺中令、孙家彬、高宝田、丁伟年等,迅速组成了创作组。创作组最后发展到70多人。

  使用人体模特

  创作组人员集中在东塔机场进行创作。他们将尚未启用的新建军用机库作为工作场,创作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当时,沈阳军区负责人,经常组织创作组创作人员学习和体验生活。他们跑了不少地方,享有一定特权,可以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就连当时封存禁演的一些电影,如《东方红》等,也被创作人员们调出来观看。他们甚至还使用了人体模特儿。

  当时,有人提出疑义,认为这是在搞资本主义复辟。但创作组创作人员说,不用人体模特儿,就无法正确雕塑人体。创作人员认为,群雕人物形象,应该尽可能兼顾祖国各地、老少、胖瘦等人物形象,而绝对不能“千人一面”。因此,无论是沈阳军区文工团演员,还是他们在画报上看到的天津火车司机,只要创作人员在创作上有要求,“敬建毛主席塑像指挥部”有关人员,便想方设法兑现。

  随时拆装架杆

  当时,所有道具都由沈阳部队提供,从最老的土枪,到新式机关枪等等,应有尽有。《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雕塑创作稿子进行了多次反复,广泛征求意见,整个创作历时3年。在当时“文革”社会背景下,3年来,他们的生活一直受到领导关怀,比一般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待遇,要高好多倍,这使他们激动万分。

  他们面临的唯一压力,便是沈阳部队和辽宁省有关负责人,经常前来审查。当时,只要听说领导们要来工棚视察,创作组创作人员们就必须在两小时内,把所有脚手架统统拆掉,以便让领导们视察雕塑全貌。待领导们走后,他们便迅速安装好脚手架,继续创作雕塑。

  制作图纸繁多

  在沈阳市档案馆,记者看到,制作中山广场毛泽东主席塑像的方案、技术资料等档案,堆了厚厚一摞。其中,有《像身骨架结构安装图集》、《毛主席塑像环氧玻璃钢模具制作》、《环氧玻璃钢塑像及浮雕表面处理工艺》等等,以及“骨架总图”、“柱脚节点图”、“立柱节点图”、“右手反模型安装图”、“头部反模型安装图”、“像身模具卧式安装图”等40余张图纸,还有毛主席塑像、四周群雕的白描草稿,塑像泥样照片等等。

  保证雕塑质量

  1969年5月17日,当时的“112厂革委会敬塑毛主席塑像小组”,撰写了《敬制巨型毛主席塑像体总方案》。该方案中写道:“为保证巨型毛主席塑像从政治上和艺术上的高质量,认为必须采用玻璃钢反模型塑制之,然后用它塑制巨型毛主席玻璃钢塑像。”沈阳112工厂,即如今“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