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意外爱上你:地方政府债务危机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28:44
审计署发布公告:地方政府债务10.72万亿
2011年06月27日 14:09:24  来源: 审计署网站



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部署,国务院决定,由审计署统一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1〕6号)的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级财政、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和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审计署于2011年3月至5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4.13万名审计人员,按照“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州、盟、区)、县(市、区、旗)三级地方政府(以下简称省级、市级、县级)的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云南省盈江县因地震未进行审计)。此次审计的范围是:所有涉及债务的25590个政府部门和机构、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42603个经费补助事业单位、2420个公用事业单位、9038个其他单位、373805个项目,共1873683笔债务。审计的重点内容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同时对债务人出现债务偿还困难时,政府需履行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也进行了审计。为确保审计数据和情况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每一笔债务,审计人员都依法进行了核实和取证,审计结果分别征求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意见。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情况
(一)债务规模。
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见图1)。

在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51.15%共计54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其中: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31989.04亿元,占29.85%;用于续建以前年度开工项目和偿还以前年度债务本息22827.07亿元,占21.30%。
(二)债务产生发展情况。
我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最早发生在1979年,有8个县区当年举借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此后,各地开始陆续举债,其中:省级政府(含计划单列市,下同)举借负有偿还责任或担保责任的债务的起始年集中在1981年至1985年,这一期间有28个省级政府开始举债;市级和县级政府举借债务的起始年集中在1986年至1996年,这一期间共有293个市级和2054个县级政府开始举借债务。至1996年底,全国所有省级政府、392个市级政府中的353个(占90.05%)和2779个县级政府中的2405个(占86.54%)都举借了债务。至2010年底,全国只有54个县级政府没有举借政府性债务。全国各地区政府性债务发生的起始年详见表1。
表1 全国各地区政府性债务发生起始年情况表
年度区间
省级
市级
县级
当期开
始举借
个数
累计
个数
累计占
总地区
比例
当期开
始举借
个数
累计
个数
累计占
总地区
比例
当期开始举借个数
累计
个数
累计占
总地区
比例
1979—1980
0
0
-
4
4
1.02%
51
51
1.84%
1981—1985
28
28
77.78%
56
60
15.31%
300
351
12.63%
1986—1990
5
33
91.67%
121
181
46.17%
833
1184
42.61%
1991—1996
3
36
100%
172
353
90.05%
1221
2405
86.54%
(三)债务规模分年度变化情况。
1997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长。1998年和2009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20%和61.92%。2010年的债务余额比上年增长18.86%,但增速下降43.06个百分点(详见图2)。

(注:上图2002年增长率为1998年至2002年年均增长率,2007年增长率为2002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率)
(四)债务余额结构情况。
一是从政府层级看,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为32111.94亿元、46632.06亿元和28430.91亿元,分别占29.96%、43.51%和26.53%(详见表2和图3)。
表2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层级分布情况表
单位:亿元
债务类型
合计
省级
市级
县级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政府负有偿还
责任的债务
67109.51
100.00%
12699.24
18.92%
32460.00
48.37%
21950.27
32.71%
政府负有担保
责任的债务
23369.74
100.00%
11977.11
51.25%
7667.97
32.81%
3724.66
15.94%
其他相关债务
16695.66
100.00%
7435.59
44.54%
6504.09
38.96%
2755.98
16.50%
合计
107174.91
100.00%
32111.94
29.96%
46632.06
43.51%
28430.91
26.53%

二是从区域分布看,截至2010年底,东部11个省(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余额53208.39亿元,占49.65%;中部8个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4716.35亿元,占23.06%;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性债务余额29250.17亿元,占27.29%(见图4)。

三是从举借主体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举借的分别为49710.68亿元和24975.59亿元,占比共计69.69%(详见表3和图5)。
表3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举借主体情况表
单位:亿元
举债主体类别
三类债务合计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
其他相关债务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融资平台公司
49710.68
46.38%
31375.29
46.75%
8143.71
34.85%
10191.68
61.04%
地方政府部门
和机构
24975.59
23.31%
15817.92
23.57%
9157.67
39.19%
0.00
0.00%
经费补助事业
单位
17190.25
16.04%
11234.19
16.74%
1551.87
6.64%
4404.19
26.38%
公用事业单位
2498.28
2.33%
1097.20
1.63%
304.74
1.30%
1096.34
6.57%
其他单位
12800.11
11.94%
7584.91
11.31%
4211.75
18.02%
1003.45
6.01%
合计
107174.91
100.00%
67109.51
100.00%
23369.74
100.00%
16695.66
100.00%

四是从借款来源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占79.01%(详见表4)。
表4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来源情况表
单位:亿元
债权人类别
三类债务合计
政府负有偿还
责任的债务
政府负有担保
责任的债务
其他相关债务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银行贷款
84679.99
79.01%
50225.00
74.84%
19134.14
81.88%
15320.85
91.77%
上级财政
4477.93
4.18%
2130.83
3.18%
2347.10
10.04%
0.00
0.00%
发行债券
7567.31
7.06%
5511.38
8.21%
1066.77
4.56%
989.16
5.92%
其他单位和
个人借款
10449.68
9.75%
9242.30
13.77%
821.73
3.52%
385.65
2.31%
小计
107174.91
100.00%
67109.51
100.00%
23369.74
100.00%
16695.66
100.00%
五是从债务形态和资金投向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尚未支出仍以货币形态存在的有11044.47亿元,占10.31%;已支出96130.44亿元,占89.69%。已支出的债务资金中,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土地收储整理、科教文卫及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支出占86.54%(详见表5)。
表5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支出投向情况表
单位:亿元
债务支出
投向类别
三类债务合计
政府负有偿还
责任的债务
政府负有担保
责任的债务
其他相关债务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市政建设
35301.04
36.72%
24711.15
42.03%
4917.68
22.55%
5672.21
36.53%
交通运输
23924.46
24.89%
8717.74
14.83%
10769.62
49.39%
4437.10
28.58%
土地收储
10208.83
10.62%
9380.69
15.95%
556.99
2.55%
271.15
1.75%
教科文卫、保障性住房
9169.02
9.54%
4374.67
7.43%
1318.02
6.04%
3476.33
22.39%
农林水利建设
4584.10
4.77%
3273.78
5.57%
874.53
4.01%
435.79
2.81%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733.15
2.84%
1932.03
3.29%
403.72
1.85%
397.40
2.56%
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1109.69
1.15%
823.35
1.40%
281.29
1.29%
5.05
0.03%
工业
1282.87
1.33%
681.18
1.16%
579.46
2.66%
22.23
0.14%
能源
241.39
0.25%
44.78
0.08%
189.91
0.87%
6.70
0.04%
其他
7575.89
7.89%
4858.12
8.26%
1915.40
8.79%
802.37
5.17%
合计
96130.44
100.00%
58797.49
100.00%
21806.62
100.00%
15526.33
100.00%
六是从偿债年度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详见表6)。
表6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未来偿债情况表
单位:亿元
偿债年度
三类债务合计
政府负有偿还
责任的债务
政府负有担保
责任的债务
其他相关债务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债务额
比重
2011年
26246.49
24.49%
18683.81
27.84%
3646.24
15.60%
3916.44
23.46%
2012年
18402.48
17.17%
12982.52
19.35%
2972.07
12.72%
2447.89
14.66%
2013年
12194.94
11.37%
7991.36
11.91%
2265.98
9.70%
1937.60
11.61%
2014年
9941.39
9.28%
6177.01
9.20%
2273.31
9.73%
1491.07
8.92%
2015年
8012.26
7.48%
4934.69
7.35%
1780.66
7.62%
1296.91
7.77%
2016年及以后
32377.35
30.21%
16340.12
24.35%
10431.48
44.63%
5605.75
33.58%
合计
107174.91
100.00%
67109.51
100.00%
23369.74
100.00%
16695.66
100.00%
(五)债务负担总体情况。
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2010年的逾期债务率分别为2.23%和1.28%。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从审计情况看,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用于弥补地方财力不足,应对危机和抗击自然灾害,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为应对危机和抗击自然灾害提供资金支持。
在应对1998年和2008年的亚洲、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央通过发行国债并转贷地方政府、代地方发行政府债券;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多方筹集资金,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级政府筹措政府性债务资金558亿元用于灾后重建,推动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实施。
(二)为推动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投入教育、医疗、科学文化、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等民生方面的债务余额达13753.12亿元,投入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工业等领域的债务余额达4016.0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推动了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为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打基础。
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已支出的债务余额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59466.89亿元,占61.86%;用于土地收储10208.83亿元,占10.62%。这些债务资金的投入,加快了地方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市政项目建设,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促进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利于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后劲。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缺乏规范。
由于现行规定未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对地方政府业已存在的举债融资行为缺乏规范,各地举债融资渠道和方式不一,且多头举债、举债程序不透明。从审计情况看,大多数地方政府是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变相举债的,一些是由政府机构违规提供担保来获得债务资金的,有的政府部门和单位甚至直接举借债务。此次审计发现,有7个省级、40个市级和107个县级政府及所属部门,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下发后,仍以出具承诺函、宽慰函等形式,或以财政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等,违规为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举借债务提供担保464.75亿元。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债务监管不到位。
除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种财政转贷外,大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和监督,相关管理制度也不健全。至2010年底,在36个省级政府中,有7个未出台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定,8个未明确债务归口管理部门,14个未建立政府性债务还贷准备金制度,24个未建立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市级和县级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更为突出,一些地方长期存在债务规模底数不清、偿债责任未落实等问题。
(三)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
一是个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担较重。2010年底,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
二是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
三是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普通高校和医院债务规模大、偿债压力较大。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债务余额为11168.1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754.02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7809.63亿元、其他相关债务2604.46亿元,分别占6.75%、69.93%和23.32%。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处于建设期和运营初期,其收费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本息,主要依靠举借新债偿还,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的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借新还旧率达54.64%。
截至2010年底,1164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和3120家公立医院分别有政府性债务2634.98亿元和977.74亿元。其中有387所高校和230家医院2010年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的借新还旧率超过50%,当年借新还旧偿债额分别为542.47亿元和95.29亿元。有95所高校和575家医院存在债务逾期现象,逾期债务分别为27.18亿元和30.42亿元。一些地方已安排441.3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偿债。
(四)部分政府性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
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尚未支出的金额为11044.47亿元,其中:34个省级、256个市级和942个县级政府所属部分债务单位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至2010年底未支出的债务余额有1319.80亿元,占11.95%,2010年为此由财政资金支付利息67.74亿元。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并发挥效益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举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资金投向未落实,有的项目准备不充分,还有部分因担心银根紧缩而为项目超前融资等。
(五)部分单位违规取得和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
一些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的举借、管理和使用不够规范,审计共发现违规问题金额1082.53亿元。主要是: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以虚假或不合法的抵(质)押物、高估抵押物价值等方式取得债务资金;一些地方和单位将债务资金违规投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或用于修建楼堂馆所,部分单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将债务资金投向“两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此外,审计还发现形成损失浪费19.94亿元;涉嫌经济违法违纪案件线索12件,正在依法查处。
(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多,管理不规范。
一是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其中:省级165家、市级1648家、县级4763家;有3个省级、29个市级、44个县级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均达10家以上。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看,以政府建设项目融资功能为主的3234家,兼有政府项目融资和投资建设功能的1173家,还进行其他经营活动的2169家。
二是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大。2010年底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余额49710.68亿元,占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31375.29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8143.71亿元、其他相关债务10191.68亿元,分别占63.12%、16.38%、20.50%。从层级看,省级8826.67亿元、市级26845.75亿元、县级14038.26亿元,分别占17.76%、54%和28.24%。从债务偿还看,有358家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借新还旧方式偿还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1059.71亿元,借新还旧率平均为55.20%;有148家融资平台公司存在逾期债务80.04亿元,逾期债务率平均为16.26%。
三是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盈利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对融资平台公司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部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管理级次多、链条长,资本金到位率低等。审计发现,有1033家融资平台公司存在虚假出资、注册资本未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门违规注资、抽走资本等问题,涉及金额2441.5亿元;由于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资金主要投向回收期较长的公益或准公益性项目,盈利能力较弱,有26.37%共计1734家融资平台公司出现亏损。
四、审计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债务举借、管理和使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地方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处理存量债务。对竞争性项目和有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或者是已成为竞争性企业的债务,应剥离政府偿债责任,主要用项目自身收益来偿还,必要时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对无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应制定偿还计划,通过预算安排落实偿债资金;对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偿债出现困难、债务风险较大的地区、行业和单位,各级政府应进行动态监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二)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规范,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各地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要求,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整合并规范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关闭改制、充实公司资本金、引进民间投资等方式,促进融资平台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借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坚决制止为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举借债务违规提供担保和承诺。切实处理好融资平台公司新建项目和在建项目的融资问题,严控新开工项目,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对在建项目,地方政府应积极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或市场化方式解决后续资金的来源,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三)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施全口径监管和动态监控。可研究赋予省级政府适度举债权,逐步探索向具备条件的市级政府推开,举债计划需经国务院审批,编制地方债务预算,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之外的其他相关债务,各级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和控制规模,建立备案制度。健全债务监管体系,将债务“借、管、用、还”等情况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绩效和任期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明确和落实责任,防止违规、过度举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部门和地方正在按国务院要求,逐项制定整改措施,研究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
[1]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1〕6号)要求,为分清政府偿债责任,此次审计按照法律责任主体,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即由政府或政府部门等单位举借,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第二类是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即由非财政资金偿还,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形成的或有债务,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地方政府要承担连带责任;第三类是其他相关债务,即由相关企事业等单位自行举借用于公益性项目,以单位或项目自身收入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既未提供担保,也不负有任何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给予一定救助。
审计署摸底定音  地方债规模10万亿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24日 22:21张向东经济观察报
究竟是8万亿?还是14万亿?审计署说,都不是,是10万亿。至此,这个争论已久且极其敏感的全国地方政府负债总数,终于定音。
本报独家获悉,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摸底清查已经结束,结果显示,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负债总额达到10万亿。目前,审计署已将审计结果上报国务院。
这是中国有关地方政府性负债规模的第一个全面的摸底数据。一位地方财政厅的人士称,“这个规模比我们预先猜测的要小。”
此前,有关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额各个部门的口径极其混乱,各色研究机构的统计更是五花八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审计署于今年2月底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摸底审计,对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本级财政、发改委 、融资平台、部分事业单位的负债状况进行全面清查。目的是摸清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以及增减变化情况。
有关人士说,此前财政部和银监会曾分别对政府性债务规模进行过摸底,不过摸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方面。但尽管如此,由于统计口径不一,导致双方拿出的数据差距甚大,令高层难以判断,对此很不满意。因此,决定由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
今年2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此后审计署分别对各地下发了审计通知书,在对此次审计进行了紧张培训后,审计清查大幕正式拉开。
据悉,在此次审计署的审计中,审计的时间范围横跨当地政府债务发生的起始年、1997年、1998年、2002年以及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等八个年度。
此轮审计还将分析地方债务偿还能力,反映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债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举债融资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的意见和建议。有关人士将此次审计的目的简化为“摸底子、揭风险、提建议”。
据此,本次审计将对地方自2011年至2015年五个年度,2016年至2020年、2021年至2025年、2026年之后的三个时段内需要偿还的债务规模进行摸底,借此分析未来地方政府偿债的高峰期。
据悉,此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重点,主要是对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担保债务、其他相关债务进行审计。具体审计的对象中,不仅包括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还包括经费补助型事业单位、地方粮食企业和供销企业政策性挂账、国债转贷等各种形式的负债行为。
按照审计类别划分,其中只要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无论是什么单位、什么人借的都将被作为“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来审计;而由地方政府举借或者担保,同时又必须要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被列为“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而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公益性项目的债务被列入“其他相关债务”。
具体到融资平台公司的负债,也被分别按照与政府的关系被分散到上述三种类别中计算。四川省遂宁发展投资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在审计部门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审计时,依据平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对其债务的覆盖面,来判定一家公司的债务风险。具体对融资平台公司分别界定为全覆盖、半覆盖、基本覆盖、全靠财政拨款四类。
随着审计的结束,已有部分城市开始发布并总结初步审计结果。其中,广西桂林市政府总结称,截至2010年底,17个县区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了较大规模,总体负债水平不高,偿债压力不大,总体风险可控。
江苏盱眙县通报的结果称,审计结果表明,县政府性举债规模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匹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较小,债务风险极低,偿债能力极强。
而新疆阿克苏市政府称,全地区8个审计年度,690个单位均无政府性债务。不过,有关人士说,“全国范围内来看,没有政府负债的县市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地方都有政府负债产生,一些地方的政府性负债甚至是经济总量的数倍。”
事实上,去年4月,审计署就曾组织18个特派办对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审计和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政府性债务余额合计2.79万亿。其中省、市本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被调查的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负债率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
审计署去年的审计还显示,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担保责任及兜底责任的债务,分别占债务总额的64.52%、11.83%和23.65%。
据称,审计署在将此次审计结果上报的同时还将提出今后规范政府举债的建议,国务院相关部门将共同研究具体的对策。该人士否认了此前有关中央将出面解决地方负债的传言,他说:“这将会引发有关公平的争议,对于那些负债较多的地方是好事,但是对于地方负债较少的地方却是不公平的。”
据悉,建立地方举债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是被讨论的措施之一,上述人士说“即便是已经形成规模,负债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合理控制风险的机制来约束地方的随意举债行为”。这一建议,也已经被专家们多次呼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表示,地方政府可以负债,但问题在于如何对政府的负债行为进行机制上的约束。地方政府形成大量负债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当前的财税体制,尽管有转移支付作为调节的手段,但中央和地方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如果财税体制不做改革,地方政府的负债还会继续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也会继续堆积。
吴庆说,消化现有的政府负债,需要建立一个由中央、地方再到银行的债务分担机制,各方根据债务的性质来分别承担,这种做法是当前情况下比较好的一种做法。
目前,尚不清楚审计署对地方债务的清理审计结果及建议,是否会促使决策层考虑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知情人士说:“目前来看,允许地方自主发债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审计结果至少表明,即便是中央不允许地方发债,其债务规模也已经很大了。因此,允许地方阳光发债应该是一个改革的方向。”
审计署:10万亿地方政府债务未超偿债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7日21:19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张晓松、杨维汉、周英峰)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尘肇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看,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7万亿元。
陈尘肇说,从审计结果看,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如果按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债务率为70.45%。总体看,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
但审计也发现,部分地区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一些地区、行业的债务规模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由于偿债能力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有的地方还出现了逾期债务。
对于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陈尘肇认为,首先,要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债务资金的使用在弥补地方财力不足、应对危机和抗击自然灾害、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产生的,对此,陈尘肇说,在截至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54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2009年以后举借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占51.15%。其中: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31989.04亿元,占29.85%;用于续建以前年度开工项目和偿还以前年度债务本息22827.07亿元,占21.30%。这说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是多年累积形成的,不能将其片面理解为主要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产生的。
陈尘肇说,这次审计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为此,审计署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审计建议:一是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处理存量债务;二是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规范,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三是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实施全口径监管和动态监控。
陈尘肇表示,下一步,审计署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审计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与地方财政收支、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继续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动态化、常态化的审计监督。通过审计,促进完善和规范债务管理制度,防范债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地方债务危机骤然降临 开发商静候地方政府割肉
2011-06-30 03:14: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经过2008年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平台融资已累积高达10万亿元的负债。如今,这些债务将进入还债高峰期。而今年至今各地土地市场的低迷,让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金还债的期望化为泡影。自去年以来,来自城投公司等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受到监管当局的警示。
今年4月间,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该公司在建行、国开行、工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近千亿元。
广州卖地样本
6月8日,广州市政府举办一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土地推介会,共推出54宗用地。
按照广州财政局预计,今年广州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646.5亿元,其中很大部分将优先用于城投公司还债。
据媒体报道,广州城投债务今年需偿还部分涉及总额估计超过200亿,但今年广州土地出让收入并不理想。根据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已成交金额加上土地推介会中已勾地块意向金额,广州今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不足100亿元,仅为今年计划的15%。
中房信·克而瑞分析师崔琳指出,除了土地出让收入难以支撑还债的险局,对地方财政而言,保障房项目的巨大资金缺口,同样是悬在他们头上的利剑。
按照有关规定,土地出让收入的10%要用来建设保障房,今年广东省分配给广州的保障房建设任务为8.5万套。
根据广州国土房管局制定的计划,今年广州出让住宅用地将配建0.63平方公里保障房,占计划出让用地面积近两成。如果开发商不拿地,配建保障房或将无从说起。
崔琳认为,京沪穗等一线城市正在放弃此前的观望态度,开始主动大规模推地。而这种积极策略,或将更多的向二三线甚至三四线蔓延,成为下半年土地市场的风向标。
买方的心思:抄底
土地市场卖家焦虑尽显,而买家却不着急出手。
尽管广州为土地推介会已做足了功夫:有意向的可先洽谈“勾地”,全部都将“熟地”出让。但多家房企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参会主要目的还是看看土地市场的情况,“探探风声”,暂时不考虑拿地。
即使在当日在被勾出的地块中,热门地块金沙洲、大学城以及番禺新客站综合体的宅地开价都只是4000余元/平方米。
“配建保障房就几乎是亏本,现在还要加上公共配套,很不划算。”一位大型地产商代表私下向记者表示,大家对政府的土地推介好似欲迎还拒,都只是观望而已,一旦发现拿地成本超预算,就会果断放手。
6月15日,在北京计划成交的3宗地块中,位于房山长阳镇的一宗土地出现流标,原因是除配建限价房外,中标人还需无偿提供233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以及1960平方米回迁安置房,由长阳镇政府以2000元/平方米价格回购。
让开发商们表现克制的还有他们越来越紧张的现金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增长30.9%,而贷款增幅只有4.6%。
进入二季度以来,万科、保利、中海、金地等公司纷纷放缓了土地储备的步伐。
“土地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公司对下半年地产市场持谨慎态度,销售速度将进一步下降,开发商资金状况将进一步收紧。”本报记者获得的万科5月销售电话会议记录中,透露了开发商们的判断和心态,随着地方政府土地供给的增加,下半年土地流拍会愈加频繁。万科认为在土地流拍大量出现之前,政策不会放松。
花样年集团总裁潘军也对本报记者表示,花样年暂时不考虑拿地,“我们等着地方政府割肉。”他说,土地市场的底部还远未到来。
地方政府资金链危机
地方城投公司的拖债行为,揭开了地方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由于该公司本月未能如期还款,向银行提出以旗下政府大楼及公路等资产为抵押,转换为固定贷款。
“政府大楼和公路不能在市场上交易,银行也不可能把政府大楼充公变卖。”前述消息人士指出,这是变相向银行拖债。他透露,其它城市的城投公司已出现类似情况,且很可能更加恶劣。
国家审计署6月27日发布《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
以此计算,约40%的债务,需要地方政府用土地收入来偿还。审计报告也坦言,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
上述负债绝大部分是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形成的,偿债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土地变现。一旦土地变现出现问题,偿债就会出现巨大的风险。
公开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仅完成全年土地出让计划的22%;上半年北京土地出让金收入也同比大降48%。
央行在最新出炉的报告中指出,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管控的压力增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大幅增加。
经济学家许小年认为,土地市场降温或触发地方还债危机。与前几次房地产调控不同的是,在控制通胀的总体方向下,政府愿意牺牲一两个百分点的GDP,以求房价的下降。但是地方财政可能成为新的掣肘因素。
“房地产调控令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如果将调控进行到底,资金链条首先断裂的可能是地方政府,而不是开发商。”许小年说。
6月29日,外资金融机构则警告,内地高达10.7万亿元的地方债务,其中2.5万亿元可能成为坏账,银行将是最大受害者,内资银行的坏账率或提升6个百分点。
中美地方债务困局:殊途何以同归?
2011-06-30 04:43:0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中国审计署最近投入4万人,花了3个多月时间进行全面摸排,最终提供了一个权威数据:截至2010年底,地方债务余额高达10万亿元,这不仅高于当年全国财政总收入,更远超银监会2009年底7万亿元和2008年底4万亿元的估计。可见,如果不加约束,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膨胀。
无独有偶,近年来美国多个州和县市也深陷债务困局,地方总负债高达2万亿美元。其中,加州、纽约州、新泽西州的财政危机更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几乎到了要关门的地步。尽管美国《破产法》杜绝了州政府破产的可能,但县市一级政府宣告破产并不鲜见。例如,2008年亚拉巴马州杰斐逊县政府就因无力解决财政困局提交了破产申请。2010年底华尔街著名金融分析师梅勒迪斯·惠特尼更是大胆预言,今年美国或将有50~100个城镇因市政债券违约而面临破产风险。在财政捉襟见肘的困境下,一些地方不得不通过削减警力、照明、道路清洁等公共服务开支和大幅提高学费的办法来招架;而一旦破产,它们更可名正言顺地裁减政府雇员、冻结工资或拍卖公共资产。
无论是从政治体制还是经济特征来比较,中美两国都相去甚远,堪称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金星,却在地方债务这个问题上“殊途同归”。那么,如何来解释这一现象呢?
首先,刚刚过去的金融风暴放大了地方债务危机。在危机中,中国实行了强力的反危机措施,在总额为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中,除1.2万亿元为中央投资外,其余2.8万亿元资金都由地方配套,地方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在美国,次贷危机不仅重创了许多城市的房地产业、金融业和商业,导致税源大幅萎缩、经济凋敝,更有大量失业人群需要地方政府提供福利救济,由此也加重了财政负担。可以说,金融风暴使得中美两国发展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无论是中国多年来屡试不爽的投资驱动的模式,还是美国过度依赖消费和金融资本的模式,都走到了必须认真反思的十字路口。
其次,这是“大政府”职能无限扩张的必然结果。说中国是大政府,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有异议。但美国毕竟是成熟市场经济的代表,市场经济崇尚的是靠“看不见的手”来自发调节经济,按理说不应该走上大政府的道路。但事实正好相反。自1992年以来,美国州和县市政府雇员人数已增长了40%,达到目前1500万人的庞大规模。
此外,“高福利病”带来的入不敷出,也是美国地方债务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美国地方债务构成中,养老金、医疗保险、政府雇员工资是几个主要部分。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时期,经济学家总喜欢拿美国和欧洲比较,认为欧洲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民福利”导致了经济增长放缓;而“亲市场”的美国却以低税收和有限福利保持了经济的弹性和活力。但时至今日,加州债务危机与欧洲希腊、爱尔兰等国的危机在性质上并无差别,很大程度上都是被高福利负担所压垮:加州人口占全美的十分之一,同时享受着美国最好的社会福利,人均福利支出高出全美平均水平的70%。
再次,地方债务与中央(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不对称有很大的关系。1994年中国实行财政分权以后,大部分财政税收收入划归中央政府,而大部分公共事业和经济建设任务却留给了地方政府。这为地方政府日后兴建“融资平台”大举借债埋下了隐患。美国地方政府虽享有更多的财政自主权,但随着地方事务的急剧扩张,联邦政府对于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也日渐不足。
最后,中国的官员晋升机制和美国的两党之争是地方债务危机的助推器。长期以来,“官员出数字,数字出官员”,经济增长已成为中国地方官员晋升的主要考核指标,由此导致了官员们对于GDP数字的过分迷恋,并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晋升锦标赛”。要想在与兄弟城市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交出更为漂亮的成绩单。而大举借债投资基础设施和上马热门项目,甚至大搞“形象工程”,就成为了一些地方官员的必然选择。对于地方官员而言,谁借的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可能大,至于未来偿债的包袱,则往往留给后任去操心。正是这种扭曲的机制,加速了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
美国也存在类似问题。尽管美国的市长和州长不必取悦上级,却必须讨好选民。“讨好选民”在政治概念上或许是一个褒义词,却在现实生活中恶化了债务危机。加州债务危机突出折射了两党理念的差异:为了应对危机,要么开源(征税),要么节流(削减支出)。执政的共和党反对征税,认为这会扼杀经济活力,拒绝任何加税主张,认为削减支出是唯一出路;而控制了州议会的民主党则反对减少对弱势群体的补贴,提出通过提高烟草和燃油的税收来解决赤字问题。这种针锋相对的态度,导致加州政府在债务危机中几乎无所作为。
当然,中美也可以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解决思路:一是弱化政府办社会的职能,将部分非核心职能交由市场机构去运营管理;二是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财权划拨和转移支付力度;三是尽量保持地方政府在公共利益上的客观中性,例如,美国要考虑如何使地方政府超脱党派之争,而中国则需要改革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降低GDP的重要性,代之以居民幸福指数等更反映民生诉求的指标。
叶檀:地方债务不仅有风险 而且风险还很大
tvvqu99 2011-06-29 07:38:19
地方债务有没有风险?一些官员说没有。话音未落,就有响亮的耳光。地方债务不仅有风险,还很大。
《新世纪》杂志曝光,今年4月,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自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金,该公司在十几家银行有千亿元贷款余额。而早在今年1月份,银监会公布了中国境内商业银行201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4293亿元人民币,此次滇公路坏账一旦落实,约等于去年末四分之一不良贷款。
金融风险硬着陆。如果滇公路可以如此行事,那么,贵州、新疆等地是否可以如法炮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开一道口子,就有后来者有样学样。如此一来,中国的债务风险瞬间曝光。
各地政府已经坐困愁城。地方债务链基本建立在土地作为抵押物的平台上,只要土地资金链条断裂,多米诺骨牌就会全盘倾覆。
哪有永远上涨从不下跌的土地市场?即便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土地财富链条已有崩溃之忧。据媒体披露,从2009年至2011年5月,北京市土地储备贷款总规模已经超过2500亿元。从2011年初开始,大规模还本付息已经开始,每月需还本付息在100亿元以上,而今年1~5月,北京土地出让总收入不过250.61亿元。土地出让收入难以支撑还债的险局已经出现,更遑论土地价格远非那么值钱的云南。去年昆明土地市场十分红火,共成交土地96宗,交易面积累计约5896.244亩,同比增长达69.82%,其中,住宅、商业用地出让金成交总额近209.13亿元,同比增加约248.55%。今年土地出让收益必然回落到200亿元以下,以区区200亿之数,偿还千亿元本息,无异于痴人说梦。更不必说,还有几十家同样盯着土地收益、并且得到了地方信用背书的政府平台公司。
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是让土地价格永远上升的疯狂成为现实。如此一来,地方政府、银行、投融资平台皆大欢喜,反正一切由最终消费者买单。但疯狂的结局是让所有的经济成果灰飞烟灭,这是饮鸩止渴的自杀举措。脱离民众财富增长的现实,把土地作为财富之饵把民间财富竭泽而渔,中国的未来经济前景必定比日本更惨。
滇公路设想的解决办法是,加大二级融资平台的组建,力争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如果上市融资成功,市场又多了一个圈钱机器,A股市场本已千虱在身,现在已如僵尸市场,而发行债券,能否还本付息又是一个问题,所谓借旧还新,换句话说就是拖延问题,就是欲遮还羞粉饰太平。
高速公路公司的债券违约,此前已有端倪。5月31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作出了自其成立以来对其会员最严厉的惩罚,对“10川高速MTN1”、“10川高速MTN2”两单中期票据的发债主体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处以警告和注销其剩余发债额度的处罚。原因在于,四川高速在未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将所持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至四川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根据2010年度四川高速年度审计报告,划转的成渝高速总资产占四川高速总资产9.29%,所有者权益占四川高速所有者权益19.98%,其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占川高速经营性现金流量32.28%,资产划出后,四川高速的现金流产生能力可能会下降三分之一。今年半年时间,就有“10广州建设债”的资产划出事件,之后有注入资产迟迟未过户的“10华靖债”,无论影响的资产是多是少,一些路桥公司现金流极度紧张,心中完全没有“信用”两字。
地方投融资平台上的债务有没有风险,取决于两点:第一,借债是否过于激进,超过了自身偿还能力,现在从西南一些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而言,这一点可以确定无疑;第二,投资项目是否具有起码的资产回报,如沪杭高速公路一样成为现金奶牛。这基本上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些上市的高速公路公司暴利超过房企,但多数公路门前冷落车马稀,根本无法养活自己。也就是说,在这些地区开辟高速公路的下场就是赔本,资产质量十分低劣。公益路或者由政府财政买单,或者由民间投资,以政府行政公司四处圈钱修路,早已注定了违约的下场。
滇公路违约事件,由地方政府出面撤回违约通告,暂告一段落。但此事了犹未了,地方政府出面平衡,但资产的质量,高速公路的盈利能力,都是实实在在摆在桌面上的难题。平衡得了一时,难道能够平衡得了负资产和高额负债吗?
笔者大胆揣测,以后类似这样的高负债区域,不仅原先的公路收费难以撤销,恐怕今后还要向天再借50年的收费期。
地方债问题再次掀起波澜 如何修剪“隐形翅膀”?
2011年06月07日 08:52:59  来源: 证券日报


近期,地方债问题再次掀起波澜。上周银行股的大跌,不少业内人士将原因归结为一则传闻,即银监会、财政部及发改委,拟于6月到9月期间,处理2万亿-3万亿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不过随后,有银监会内部人士核实后表示,消息不属实。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地方债由来已久,而且是一个隐形存在,要解决需要时间,不能“一刀切”,更重要的是要平稳解决,否则会给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困扰。
据悉,凡属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它是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我国所谓地方债券,是相对国债而言,以地方政府为发债主体。不过我国债券业内也往往把地方企业发行的债券列为地方债券范畴。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流动性十分充足,与其让这些资金在经济体内无序流转,不如引导其进入债券市场,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有序的债券市场的建立,也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
不过,目前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筹集资金面临着《预算法》的制约。我国《预算法》严禁地方政府举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必须修改法律,而这样做就意味着,在短期内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不会成为现实。据悉,现在地方发债均由中央代发。这两年国务院特殊批准每年2000亿元的地方债规模,均由财政部代为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公开称,通过“市政债+财产税”的组合,有助于解决地方的融资问题。有消息人士认为,“市政债”将在2012年开闸。
地方市政债的发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投资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分散中国银行系统风险, 使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 中国地方债的发展也会使地方财政透明化, 引入市场和纳税人的监督。
目前来看,地方融资平台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银行系统的一个潜在隐患。因此,从2009年开始,地方债问题就是一个敏感点,每次稍一触及,就会引发市场,尤其是银行股的不小动静。
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全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约9.1万亿,占全部贷款的19.16%。不过,6月1日晚间,人民银行公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2010年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若以总体不超过30%计算,截至去年末,央行统计口径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将不超过14.376万亿。
两项数据的出入较大,难以窥清地方债的真实面貌。
而从今年3月开始,审计署对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审计工作在5月底结束,目前在汇总阶段。有业内人士称,这次审计结果可能成为截至目前最为可信、完整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将成为未来出台地方债各种文件和清理化解工作的依据。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化解天量地方债要坚持十二字方针:治存量、开前门、关后门、修围墙;思路上,走向阳光融资。
媒体估算中国地方债务缺口高达2万亿
时间:2011年07月04日 07:33:58 中财网
10.7万亿元并不是官方所说"最大限度考虑了政府或有债务"的数字
牵动着国内外投资者神经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终于浮出水面。6月27日,审计署公布了"债务账单":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涉及37.4万个项目、187.3万笔债务。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公布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
今年3月至5月,审计署18个特派办和37家地方审计机关,对三级政府性债务进行了追溯至债务发生起始年的全面摸底。
"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清理存量债务、防范风险,并试点正规发债。"一直跟踪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认为。
10.7万亿元的债务有多大风险?审计署副审计长侯凯认为,风险尚未超出偿还能力。因为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占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债务率为52%,即使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债务率70%,也低于100%的国际警戒线。
但从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近千亿元贷款的"违约"风波(参见本刊上期封面报道"违约开始了?"),到上海市政府否认融资平台变相拖欠债务,地方政府偿债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引起轩然大波。
在宏观政策整体趋紧的大背景下,部分薄弱环节的短期资金周转风险不容忽视。摸清底数后,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在解决存量债务、建立规范的举债机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认为,目前的债务规模还算可控,真正难控的是地方政府不断负债融资的冲动。
10.7万亿由来
10.7万亿元的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略低于此前市场人士和研究者的测算规模。因为银监会内部统计显示,仅融资平台贷款就超过9万亿元。
本次审计显示,融资平台公司的确是地方政府债务的第一大举债主体,2010年末包括贷款、企业债等在内的全部债务余额为4.97万亿元,分布在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
可见,审计署、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在统计口径方面的差异并未消弭。
审计署是按照偿还责任,逐笔认定是否属于政府性债务。一位审计署官员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要看借款协议规定的还款来源、实际用途,是否是政府承担责任。即使不是注册为融资平台公司,如果规定是靠土地出让金偿债,也算做政府性债务,因为土地出让金是纳入财政列收列支的。"
按照政府承担责任的不同,审计署将债务分为三类,其中,62.6%属于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需要以财政资金偿还,共计6.7万亿元;21.8%属于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另外15.6%则是政府不负有任何法律偿还责任、但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
根据今年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方案》,融资平台公司、公用事业单位等举借,确定以债务单位事业收入(含学费收入)、经营收入(含车辆通行费收入)等非财政资金偿还的,被视为政府担保债务。
"10.7万亿元,包括了政府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可能需要救助的债务,最大限度考虑了政府的或有债务。"上述审计署官员说。
从审计结果看,10.7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是因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而生。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都带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速飙升。1998年和2009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8.20%和61.92%。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几乎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翻番。截至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仅有51.15%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其余49.85%均产生于2009年和2010年。
2万亿缺口?
央行6月1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称,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万余家,贷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央行的数据高于银监会,是因将交通、教育等也纳入平台口径。而铁道部的贷款规模就超过万亿元。
一位东部省份财政局官员告诉财新《新世纪》,此番审计署审计的是融资平台的政府性债务,而去年下半年财政部、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四部委清理的是融资平台债务,包括政府性债务和商业经营性债务,两次统计有一部分交叉。
也就是说,融资平台债务中,偿还责任被认为不属于政府的部分,未纳入审计署的统计。
令人感兴趣的是这块有多大?
上述审计署官员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审计结果是与被审计单位取得一致意见,征求了地方政府意见并得到认可,且有证据支撑的政府性债务。4.97万亿元融资平台债务,"是财政部、央行、银监会和发改委四方认定的数"。
对于融资平台贷款,银监会要求银行根据平台公司自身经营性现金流覆盖情况,分为全覆盖(100%及以上)、基本覆盖(70%-100%)、半覆盖(30%-70%)、无覆盖(30%以下)四类。
这一分类是对银监会2010年中期清查结果的进一步细化。当时银监会将平台贷款分成三类,第一类能够依靠项目现金流偿还本息,也即全覆盖的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4%;第二类是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必须依靠第二还款来源覆盖本息的贷款,也即前述基本覆盖和半覆盖的部分有4万亿元左右,占比约50%;第三类贷款项目借款主体不合规,财政担保不合规,或本期偿还有严重风险,例如贷款挪用和贷款做资本金,占比约26%。
去年下半年来融资平台贷款平稳增长,也没有其他因素导致资产状况突然变差或转好,因此,可按上述比例来推算。按照银监会的规定,全覆盖的贷款可以直接转成一般性公司贷款,挪出融资平台贷款的范畴。
根据截至2010年6月的数据,当时银监会统计的7.6万亿贷款中,有约24%的部分是这类情况。如果按到2010年底的平台贷款数据推算,此类贷款的总额约在2.2万亿元。基本覆盖和半覆盖占到一半,总额在4.6万亿元左右。无覆盖的贷款约2.4万亿元。
再对比审计署认定的4.97万亿元融资平台债务口径,其中有多少属于基本覆盖和半覆盖,又有多少属于无覆盖且有可能政府认为自己并不承担责任的呢?审计署未公布相关数据,但很明显,这个缺口最大可以达到2.4万亿元左右。若考虑4.97万亿中还包括融资平台发行的企业债,缺口约2万亿元。
风险在哪里
上述审计署官员认为,两个指标显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相对安全。
从债务率看,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重为52%。从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看,负有偿还责任的6.7万亿元,再加上2010年末6.75万亿元的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合计占GDP的比重为33.8%,而欧盟成员国该指标的安全警戒线是60%。
若考虑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为39.7%,两项指标也均处于安全范围内。
而且,上述审计署官员认为,担保失败、真正需要政府承担责任的可能性较小。因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不是用于弥补一般预算缺口,而是用于专门的项目,对应会形成资产,很多属于优良资产,"有资产作为后盾,偿债能力就明显提高"。
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认同这种观点,认为很多融资平台公司有经营性资产,收入不错,如果真有偿债问题,变现也可以产生收入。
截至2010年末,9.6万亿元债务资金已被支出,投向市政建设的最多,占比36.72%;其次为交通运输,占24.89%;土地收储居第三,占10.62%。
融资平台出现转移优质资产倾向 推高地方债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 16:34财新网
城投债开始出现一个令市场担忧的倾向,即转移优质资产;当发债融资平台额度用尽,开始出现核心资产被挪走,注入地方政府的新平台,以供贷款和发新债之用
【财新网】 (财新记者 张宇哲 田林) 地方融资平台中可能为最优质的一块业务——城投债开始出现一个令市场担忧的倾向:转移优质资产。
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在10万亿元左右。而城投债的总额则因口径难以统一而没有准确数据,“顶多几千亿。”一位债市人士认为,城投债本来属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中最透明、还债能力较有保障的一块,因为发债的融资平台债务规模不能超过其净资产的40%的严格限制。
正因如此,当发债融资平台额度用尽,开始出现核心资产被挪走,注入地方政府的新平台,以供贷款和发新债之用。
财新记者了解,以川高速为典型(参见财新《新世纪》周刊2011年第17期“川高速城投债杯中风暴”)的“转移优质资产”现象,正在各地方融资平台蔓延。来自债市多位人士的消息称,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在酝酿此类行动。
债市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投集团)正在酝酿一系列资产重组,初步方案将以子公司云南省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云电投)为主体把云南省所有电力资产整合起来,包括把云投集团旗下的电力资产划入云电投,进而组建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
云投集团是目前云南省内最大的投融资集团,也是惟一的省属综合性投资公司。截至2009年底,已获得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国开行等13家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共计269.84亿元的授信。电力产业是云投集团的主要投资领域,占其总资产规模的三分之一以上,未来盈利能力较强。“这可以说是云南最好的资产。”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云投集团和云电投此前都分别发过共计35亿元的二期企业债(08云投债、10云投债)和27亿元的二期短期融资券(10云电投CP、11云电投),均为无担保信用债。云投集团还曾为其子公司11云铁债、08云煤化债和关联企业08昆建债提供担保,这将涉及债项评级调整。
资产重组一旦发生,将意味着云投集团的核心资产划出,涉及前述数只债券投资人以及相关银行贷款的债权人利益都将发生重大调整。
这无异为川高速事件的重演。2010年2月和3月,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下称川高速)连续发行了两期无担保的中期票据,即“10川高速MTN1”和“10川高速MTN2”。这两期中票核心资产是川高速持有的成渝高速31.88%的股权。4月16日,成渝高速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川高速持有其股权将被划转给川交投。
5月31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对川高速处警告和注销其剩余10亿元发债额度的处罚,并且处罚其半年不得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申请发行债券融资工具,同时对主承销商浦发银行(10.10,0.36,3.70%)停止其承销资格三周。这是该协会成立三年来,对会员开出的最为严厉的惩罚。
企业债中也频频发生此类事件。然而,2010年底暴露的“10广州建投债”的核心资产划出事件,以及2010年注入资产迟迟未过户的“10华靖债”事件等(参见图表“债市发生企业核心资产转移不规范案例”),至今,作为审批部门的发改委仍未对两家发行企业及主承销商有任何处罚措施。
在上述核心资产被挪走的事件中,地方政府缺乏信息披露意识,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督和惩罚制度相对薄弱的现象引起了市场担忧。例如,前述川高速划转资产事件,并未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任何形式的公告和提示。交易商协会4月16日得知后,分别向川高速和其主承销商浦发银行发送了业务提示函,提示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迟至2011年4月26日,川高速才发布股权划转公告。
“交易商协会原来的惩罚制度相对模糊,比如未规定重大资产划拨不披露如何处罚等,目前正在细化中。”一位交易商协会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目前交易商协会对发行人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处罚措施已向证监会看齐,后者的惩罚措施亦包括发行人申请资料退回、监管谈话、停止保荐人资格、挂网公开曝光等。
更令人担忧的是,市场人士普遍反映,发改委负责审批的企业债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更为薄弱。例如,2010年底暴露的“10广州建投债”的核心资产划出事件,以及2010年注入资产迟迟未过户的“10华靖债”事件,至今,作为其审批部门的发改委仍未对两家发行企业及主承销商有任何处罚措施。
“发改委只对项目可行性做一次性审批,监管力度不严、跟踪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托管人均由承销商担任不合理,因为属于相关利益者,也无法做到独立性。”一位市场人士称,“地方融资平台本来就存在操作漏洞,加之后续监管不力、信息披露不及时没有约束机制,如果仅仅依靠这些利益相关的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和监控,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标普高盛警示内银股风险 料新增2.5万亿坏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8日 15:54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6月28日下午消息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今日表示,地方融资平台问题若没有政府介入,内地银行将增加不良贷款率6个百分点,新增4000亿美元即超过2.5万亿人民币坏账。高盛今日报告则指,今明两年西部地区将先爆发不良贷款问题。
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曾怡景在今天下午的电话会议中表示,地方贷款融资平台的问题如果最后没有中国政府介入支持,内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新增6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4000亿美元的坏账。他进一步预测,内地银行会蒙受一定损失,有银行可能需要为此以低价出售资产。不过他也表示,政府最终必然会介入帮助,出现大量坏账的机会不大。
标普指出,目前中国内地银行在亚太区银行中评级较低,已考虑地方贷款融资平台的问题,现阶段不会有调整内地银行评级的行动。
投资银行高盛今日也对此发表研究报告称,预测内地银行业至2013年不良贷款比例达8%,未来货币政策的房地产政策均趋于收紧,可能引致不良贷款问题出现,不过地方贷款融资平台的系统性风险受到控制。
高盛指出,在今年和明年内地分别有2.6万亿和1.8万亿元人民币债务到期,由于流动性收紧,目前房地产政策下土地销售收入也减少,不良贷款的最薄弱环节可能在开发中的西部地区出现。
该行认为,地方政府负债占GDP的27%,如果内地取得强劲的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层面也奉行财务纪律的话,将可能逐步偿还债务。高盛表示,国家审计署向人大作出的建相当议正面,地方政府应透过地方政府财政程序还债,地方人大则应每年审视债务水平,施加财政纪律、严控新项目开发,并准许地方政府发债。
但高盛同时表示,内地地方政府接纳并实行有关政策的成效还有待观察。短期内,由于市场关注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源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风险,内地银行股会窄幅震荡。
郎咸平:我不怕猪肉上涨 却很担心地方债务危机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04日 16:09郎咸平理财周刊

这次猪肉价格的上涨和过去的历史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因为增发货币所导致。这个时候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我们的猪肉怎么了?看我们媒体最近的报道,看得我惊心动魄,好像我们猪肉的价格几天翻一倍。虽然部分猪肉的价格已经超过了牛肉的价格,但是我们仔细研究的结果是发现猪肉的价格在稳定地上涨。
四大涨价原因不成立
对于此番猪肉价格的上涨,我们的媒体给出了四种原因:第一是供给不足;第二是猪瘟;第三是饲料的价格上涨;第四是其他各种类型的成本上涨。很多人认为这四个方面可以勾画出这次猪肉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其实这四个原因都是不成立的。
第一个原因供给不足。我们查的资料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出栏的生猪是2.3亿头,比去年增长2.5%,从这里我们没有发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对于第二个原因,我们研究之后发现,2011年5月份圈养的生猪4.528亿头,2010年同期存量也不过是4.3亿头,因此说病猪造成大量的死亡现象是不存在的。
第三,饲料的价格上涨。以玉米的价格为例,我们做了非常详细的计算,发现商务部发言人所说的饲料价格上涨9.8%是有出入的。东北的玉米2011年6月份同比上涨14%。我们把这个14%的上涨率换算成猪肉价格的话,每斤猪肉要涨7毛钱,这解释不了每斤上涨5块钱的原因。
第四,其他成本问题。养猪除了饲料外,只有40%是其他的成本比如人工、水电等,这些成本加起来要翻一两番才可能造成猪肉上涨5块钱一斤。事实上,水电、人工都不可能翻一两番。另一个数据显示,一年多以前每一头猪能赚100元,2010年12月变成300元,2011年变成600元。如果成本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养猪的利润应该会大幅下跌,我们发现现实情况不是这样。
猪肉价格是真实的
今天猪肉价格上涨不是猪肉的问题,而是你的购买力在下降,这就叫通货膨胀。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它的成分很多,包括各种各样的消费品,它的整个计算过程是不透明的。可是猪肉价格不一样,这是非常透明的。我们把统计局的数据、商务部的数据和猪肉价格网里面的数据作对比之后发现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说猪肉价格是真实的。这一年来猪肉价格上涨接近50%,乘上它在CPI的10%的权重,就能解释今天5%的通货膨胀率。
猪肉引发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整个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调控提猪肉价格,而不是简单的CPI。在中国经济波动里面,猪肉价格一直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意义。每次猪肉的价格上升比较快的时候,就意味着经济可能到了一个拐点,每次猪肉价格的上涨都会启动政府重视的决心。
我们过去有四次通胀,这四次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85年,短短几年内货币增发了63%,通货膨胀高达6%。解决方法就是打击当时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从而控制通胀。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是1988年和1995年,也都与货币超发有关。第四次就是2007、2008年,也是猪肉的价格又达到一个历史的高峰之后政府打击的决心就出来了,因此2007年开始严厉的宏观调控,2007年6次提高利率,从而导致2008年6月广东、江浙制造业的民营企业百分之二三十倒闭的情况。在金融海啸之后政府推出4万亿元的投资方案,而政府的配套有16万亿元,总共20万亿元的钱只能靠央行投放货币,也就是投放银行信贷,从而造成2010年年底我们的货币高达73万亿元。
真应担心地方政府的债务
这次猪肉价格的上涨和过去的历史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因为增发货币所导致。这个时候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2011年政府因为猪肉价格上升,要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是不用怀疑的,而且我也相信我们政府会像过去四次一样进行严厉的打击,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利率,但是空间不是很大。我们的贷款利率目前是6.8%,只能涨到7.5%,这就是央行为什么2010年开始到现在只有4次提高利率的原因。根据国家审计署的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2010年的土地出让金是2.9万亿元,2011年可能只有去年的20%,还清这些债务的银行利息已经很悬,更不要提本金了。这就是地方债务危机,是我们真正担忧的问题。
(备注:货币发多了,大家就一定会去多买猪肉吃吗?这显然不是猪肉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就算“2010年年底我们的货币高达73万亿元”,但有些工业品的价格却在下降,这又是为什么呢?用货币多了能够解释吗?看来教授也有思路不清晰的时候呵!)
警惕上市公司债务问题 134只股面临较大违约风险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04日 03:33杨秀红投资者报

警惕上市公司的债务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6月中旬,温州一家叫浙江天石电子有限公司倒闭破产,继三旗集团、江南皮革、港尚记和波特曼等老牌公司破产、老板弃厂出逃后,当地又一家知名公司倒闭破产。
这或许只是公司债务违约的前奏,从去年年初以来,央行接连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回收流动性,在政策收紧的同时,经济增长却出现放缓的迹象,如果下半年央行再次加息,在高增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显然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债务成本以及提升违约风险。
那么,A股上市公司的负债状况到底怎么样,它们的偿债能力又如何就是一个值得探寻的话题。《投资者报》发现,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负债额达到11.45万亿,这个数字为三年来新高。
我们运用短期偿债能力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进行了债务风险分析,结果发现有134家面临着较大的债务违约风险。
负债总额11.45万亿三年新高
在分析各家上市公司的负债情况之前,我们统计了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负债情况。根据数据,截至6月29日,共有219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财报,这些公司的负债总额达到78.58万亿元。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服务类上市公司的负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银行的存款即是它们的负债,因此其资产负债率较高。所以我们在计算A股上市公司的实际负债水平时,将这一特殊行业剔除。
在剔除金融服务类上市公司的负债后,今年一季度末A股公司的负债额为11.45万亿元。
这一负债总额究竟有多大?根据统计局今年初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80万亿元。这意味着,剔除金融服务类公司后,A股公司的负债额约相当于2010年GDP的3成。
从最近3年的对比数据来看,当前A股公司的负债额也处于高位。在过去3年中,剔除金融服务类公司,上市公司的总负债额分别为6.89万亿元、8.68万亿元和10.73万亿元,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5%,而2011年一季度上市公司负债总额较去年末再次增加7183亿元。
上市公司的负债又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前者是指将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合计,后者指的是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这两项负债实际上是从偿还期限来划分的。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如果剔除金融服务类公司,A股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额为8.14万亿元,非流动负债额为3.3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末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71%,与过去三年的数据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流动负债高表明公司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上市公司的债务风险。
另外,衡量负债水平的最直观的指标为资产负债率,剔除银行等金融机构高负债率的影响,其余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58%,而这个数据在过去三年中分别是56%、57.6%和57.8%,表明资产负债率仍在提升。
三成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60%
根据我们的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申万23个一级行业中 ,资产负债率超过60%的行业有9个,分别是金融服务、建筑建材、房地产、公用事业、商业贸易、家用电器、钢铁、综合和交运设备行业。
其中,前4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来获取利润,因此其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根据《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在92%以内均为正常。
目前,A股金融服务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93.41%,现在令银行挠头的是地方债的违约风险问题,最终影响尚难估量。根据审计署6月27日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万亿元。目前,这一笔巨额地方债的偿债风险正给市场带来沉重压力。
如果剔除金融服务行业后,当前有3个行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即建筑建材、房地产和公用事业。
从最近3年的数据来看,这3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60%以上,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最快,该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由2008年底的62.55%上升至今年一季度的70.52%。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北京的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达48.6%;上半年20宗住宅用地出让金合计120.3亿元,平均楼面价412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56%。这从侧面反映出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其拿地和报价热情趋于谨慎。
就具体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来看,近6成房企该数据已超过60%。在136家地产公司中,一季度末已经有80家的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还有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即资不抵债,这两家公司为ST兴业和ST园城。地产龙头万科A的资产负债率为76%,也是最近三年来最高。
一般来说,国内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在60%以内属于正常。
目前来看,今年一季度末,剔除银行、证券和保险三类金融服务类公司、未公布一季度财报的新上市公司,共有2145家公司在资产负债率可以进行对比,其中超过60%的公司有620家,约占总数的3成。
有49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已经资不抵债,这些公司中,除深国商外,其余48家全部为ST类公司。
260家公司偿债能力较弱
除了资产负债率,衡量公司债务风险的重要指标是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指的是公司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公司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公司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
如果公司偿债能力强,其债务风险就会偏低,反之,将承担较大的违约风险。
此外,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其直接影响到其长期偿债能力。这是因为,当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出现问题时,必然影响到对长期债务的清偿。
通常而言,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指标。
其中,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流动比率高,表明公司财务状况稳定,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短期债务。如果比例过低,则表示公司可能捉襟见肘,难以如期偿还债务。
速动比率则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指标,其代表公司以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综合能力,而速动资产是指能够迅速变现的资产。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流动比率大于2,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该公司偿债能力较强。流动比率小于1,速动比率小于0.5,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偏弱。指标居中的公司,其偿债能力一般。
我们根据上述两个指标对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了分析。根据数据,在上述2145家可比的公司中,偿债能力较强的公司有798家,占总数的37%。偿债能力较差的公司有260家,约占总数的12%。半数以上的公司偿债能力处于一般的水平。
那些偿债能力较差的公司,主要集中于化工、公用事业、商业贸易三大行业,而偿债能力较强的公司,则多集中在机械设备、信息服务和化工三大行业中。由此可见,化工行业内的公司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从行业的整体偿债能力来看,按照行业整体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测算,电子元器件的偿债能力较高,公用事业和钢铁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134家公司债务违约风险大
如果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同时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则表明这家公司面临债务违约风险,需要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如果流动比率小于1,速动比率小于0.5,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70%,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偏弱且负债率较高,未来违约风险较大。
根据上述三个指标,我们结合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财报,对当前2145家存在可比数据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筛选,结果有134家公司“符合”这三项指标。
上文中我们提到,在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公司中,只有深国商一家非ST公司。这家公司今年一季度末的资产的负债率高达110.75%,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而且短期偿债能力也处于非常脆弱的水平,其流动比率仅为0.9,速动比率为0.09.
这是一家以商业、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林业种植为主营的公司,但是近年来一直被财务危机所困扰。今年6月底,公司又发布了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的公告,拟申请总金额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的借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的负债为16.94亿元,资产为15.29亿元。这意味着深国商此次借款金额接近于其当前全部资产的总额。
根据所属行业划分,这134家债务违约风险较大的公司主要集中在4个行业中,包括化工、公用事业、钢铁和商业贸易,这4个行业中均有超过10家上市公司进入我们的榜单。
(备注:上述上市公司的负债11.45万亿元并不准确,其较大的影响因素至少还有房地产等行业的预收帐款,如万科预收款929亿、保利预收款620亿、金地预收款224亿、招商地产预收款128亿等,这些并不是真正的负债;另外还有潜在的或有负债如上市公司对内对外的担保等)
外资投行称中国银行业最终需中央政府出手救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5日 16:19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银行体系最终将需要中央政府出手救助。他们说,国家审计署6月27日公布的地方政府借债规模表明,这种救助是需要的。
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专栏)表示,新公布的这些数据支持了他过去两年中对中国有毒贷款问题的担忧。他说,中央政府最终需要将地方政府欠银行的债务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并调整银行的资本结构。
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专栏)在上周表示,有传言称上海和云南的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在偿还贷款方面正遇到困难,这“标志着一波还贷困难潮的开始”。他估计,中国的政府负债总额相当于GDP的71%。
王志浩预计,中国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方面未来还有艰苦的工作要做。他估计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今年需为其债务支付人民币8800亿元的利息。
他说,地方政府向银行举债时除了其他担保措施外,正日益需要承诺提供更多抵押品。随着地方政府的财务压力不断增大,它们能否履行这些承诺将变得越来越成问题。
王志浩还说,到了某个时候,中央政府将不得不介入,政府不能任由宣称数百个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违约损害银行体系的传言四处散播。
根据国家审计署6月27日公布的2010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10.7万亿元人民币。
但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今日发表报告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或将比审计估算数字多出3.5万亿元人民币(5,400亿美元)。穆迪称,不同官方机构数据间有差异,可能会发现还有更多潜在贷款。
穆迪表示,这种遗漏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向审计署申报的数据不真实。
但分析人士们对中国地方债务的前景还是表示乐观。
陶冬认为,未来18个月内预计不会实施政府牵头的救助行动,因为没有迹象显示银行业有迫在眉睫的危机。但他也指出,中国银行体系内部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因为值此土地销售不断下滑之际,地方政府却有越来越多的债务即将到期,而土地出售通常是省级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王志浩说,中国并没有陷入困境,而且肯定不足以佐证四处流传的那些“行将崩溃”的传言。鉴于中国相对适度的债务负担,他对中国解决地方政府负债问题的能力持乐观态度。
麦格理证券认为,从明年初开始,趋势将开始朝有利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方向发展。
麦格理说,未偿还贷款中只有约11%将于2013年到期,总体上比2011年的风险状况有所缓和。贷款困境的好转速度会比其最初预测的要快。
国际评级穆迪称中国地方债务规模低估3.5万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5日 14:49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据路透社报道,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今日发表报告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或将比审计估算数字多出3.5万亿元人民币(5,400亿美元),从而令银行业有可能遭遇更大损失,进而威胁到信用评级。
根据国家审计署6月27日公布的2010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10.7万亿元人民币。
穆迪称,不同官方机构数据间有差异,可能会发现还有更多潜在贷款。于是在对中国国家审计署和银监会的估算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又发现了3.5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债务。
穆迪表示,这种遗漏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向审计署申报的数据不真实。
穆迪还称,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比率最高可能达到8-12%,而正常情况下则为5-8%,压力情况下为10-18%。
穆迪表示,除非中国拿出清理庞大地产债务的“清晰的总体规划”,否则中国银行业信用前景可能转向负面。
穆迪表示,预计北京在处理政府存量债务方面强采取“渐进策略”,而且中国政府会要求银行自身来管理一部分问题贷款。
不过中国官方认为,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尘肇在6月27日表示,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如果按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债务率为70.45%。总体看,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
总部设在香港的研究机构GaveKal Asia也曾在6月22日发布报告称,虽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美国和巴西,但中国债务风险依然可控。因为封闭的金融系统使中国几乎不可能发生像希腊那样的政府债务危机。
中国地方融资平台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实施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而产生的。在中国政府公布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中央政府承担1.2万亿元的份额,而余下的部分由地方政府以及企业承担。为了“大干快上”,地方政府成立了大量的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将各种项目置入其中,以“组合”的方式来取得银行的贷款。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信用注入”,地方政府甚至以地方财政收入作为未来还款的保证,来向银行取得贷款。
地方融资平台从2008年起步,到2010年进入高潮,其数量从2008年的2000个左右,上升至目前的1万个左右,扩张速度惊人。同时,七成地方融资平台存在于区县政府一级,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这一级政府风险控制以及偿债能力的担忧,而与此相关的银行系统风险也不可小觑。
3.5万亿元的估算方法
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8.5万亿元为银行贷款。
然而,穆迪认为另有约人民币3.5万亿的银行贷款在审计署的报告中没有被提及。
穆迪的依据是, 此前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国地方融资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而央行今年6月1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则提到,地方政府的贷款负债额相当于银行贷款总额的30%,也就是约人民币14万亿元。
“我们取这两个监管机构的数字中点,那么预计地方政府的贷款总额将达到银行贷款总额的25%,也就是约12万亿人民币,那么这一计算就会与审计署的有3.5万亿的区别。虽然这个估计不完美,但是这项估计至少没有忽视潜在的巨大风险。”穆迪报告指出。
章怡认为,审计署的数字存在低估的可能,原因是审计署是按照偿债责任来划分平台贷款,“审计署审计主要是为了明确偿债主体,因此可能是按照偿还责任,逐笔认定是否属于政府性债务;而央行、银监会更多是从风险角度考虑。”
这一差别也从审计署审计口径的收窄上可见端倪。审计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这一数字较银监会公布的9828家、央行公布的1万多家相比,少了近3500家。
“为什么出现数据上的差别呢,主要是统计的标准不同,或者标准一样、看法不一样,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另外公司形态也是五花八门,执行政策的机构和人的判断,可能有的会严一点,有的会放宽一点,结果也不一样。”一位银行监管专家向记者表示。
不过他透露,对于融资平台债务的统计,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博弈,例如审计部门对一个省进行债务统计时,最初的数据较高,然而各级地方政府并不认同,因此在游说沟通后债务减少了两千多亿。
据媒体报道,一位审计署官员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说,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是与被审计单位取得一致意见、征求了地方政府意见得到认可且有证据支撑的政府性债务。4.97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是财政部、央行、银监会和发改委四方认定的数”。
审计署银监会央行地方债务统计存在数万亿差距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6日10:23东方网
穆迪称3.5万亿贷款或成漏网之鱼,多头统计背后:口径差异、或有负债、县级以下政府债务均是变数
郭茹 董云峰
四个会计四种算法,哪本账更可信?这可是一道让人挠头的难题。
当前的中国地方债务统计就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最新的官方统计来自国家审计署,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昨日则称,审计署关于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规模的数据可能少报了3.5万亿元,并且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
而按照央行上月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下称《报告》),截至2010年年末,平台贷款规模的上限为14.4万亿元左右。
较早前媒体广为引述的另一数据则来自银监会,同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规模约为9.1万亿元。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主要是各家对地方融资平台、对于什么样背景的政府担保应该算入政府性债务都没有清晰的定义。”渣打银行宏观分析师李炜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造成了统计口径上的差异。
然而,数万亿的“误差”是否仅是口径差异所致,业内说法不一。
值得关注的是,穆迪近日还在另一份报告中透露,上述审计可能未将包括一些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纳入统计。
有专家即指出,对或有负债的统计可能构成差别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还给出了另一个未知数,即监管机构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是到县政府一级,县以下的乡、村等政府债务不纳入统计范围。
穆迪并非杞人忧天
今年3月28日,穆迪曾表示,在未来12~18个月的展望期内,中国银行体系较为稳定。不过,穆迪当时强调,“最关注的是房地产相关贷款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并对2009年和2010年初发放的贷款尤为注意,当时货币政策最宽松,而且银行的放贷标准明显相对较松”。
穆迪最新披露的《逐步加剧的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挑战中资银行》报告则表示,预计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规模占总贷款规模的比例可能会升至8%~12%之间,“而我们此前的基本情景所假设的不良率是5%~8%”。
穆迪副总裁兼报告的作者之一章怡表示:“我们假设大多数地方政府贷款的质量良好,但根据我们对国家审计署和其他国内机构所提供的贷款分类和风险特征的评估,我们的结论是银行对地方政府借款人的敞口大于我们先前的预测。”
审计署数据显示,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中,银行贷款接近8.5万亿元,穆迪则称,可能还有3.5万亿元的此类贷款是国家审计署没有在报告中讨论的。
“由于国家审计署的报告并未覆盖这些地方政府贷款,这意味着国家审计署并未视这些贷款为对地方政府的真正债权。”章怡称,“这表示此类贷款很可能缺乏全面完整的书面文件,并可能会构成最大的逾期风险。”
事实上,穆迪此前发布的《每周信用展望》中已经对本次中国地方债务审计给出了点评,其中指出,尽管直接债务本身可控,但或有负债的增加对公共财政和债权银行的威胁更大,而且对信用不利。
或有负债是从会计学中引入的概念。有分析人士指出,从政府的角度来观察,或有负债可理解为,由于过去事项或既存事实引起的各类潜在义务,履行这些义务可能导致政府支出压力加大。
李炜在分析上述数据统计不同可能缘于口径差异的同时,亦指出其中的差别也可能存在于对或有负债的统计上。
尽管穆迪方面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评估,但这一机构对于中国地方债务的判断却并非杞人忧天。
审计署即强调,各地举债融资渠道和方式不一,且多头举债、举债程序不透明,一些地方长期存在债务规模底数不清、偿债责任未落实等问题。
据其披露,至2010年底,在36个省级政府中,有7个未出台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定,8个未明确债务归口管理部门,14个未建立政府性债务还贷准备金制度,24个未建立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
而此前被媒体解读为“违约已经开始”的云南公路开发投资公司债务违约并非个案,审计署数据显示,全国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10%。
融资平台如何界定
6月初,央行在其发布的上述《报告》中指出,2010年末,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按去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测算,央行统计口径下的平台贷不超过14.4万亿元。
而早前媒体报道称,根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0年末,全国地方融资贷款余额约9.1万亿元。
“平台贷的统计和梳理,银监会陆陆续续一直在做。如果低估,意味着商业银行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过于高估的话,又会加重商业银行的拨备负担。”安邦咨询研究员陈业更倾向于银监会数据,并称银行贷款的数据相对比较明确,不易隐瞒。
李炜则分析称,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并未把一些担保债务纳入政府债务进行上报,而从银行的角度看,有政府担保的债务则都属于地方融资平台负债,这样可能就造成了各部门统计上的差别。
渣打银行依据各家监管机构发布的数据测算估计,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可能在9万亿~10万亿元左右,而地方政府直接举债(指教育、医疗等方面)可能在5万亿~6万亿元左右,因此,整个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起来总计达到14万亿~15万亿元左右。
“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因此,也很难说清楚到底在统计范围上存在哪些差别。”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实际上,不同监管机构针对的统计对象上也存在差异,例如,审计署统计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央行统计的是“平台贷款”。
界定范围的不清晰也体现在对于地方融资平台数量的统计上。
央行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审计署给出的同期数据则是,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
而对于银监会的统计,一资产管理公司研究人士指出,各地银监局对辖内地方融资平台实行“目录制”,即按辖内银行上报的贷款明细,银监局按照一定标准挑选出一些企业,然后征求银行意见,最终形成一个企业名录以及贷款累计金额,在目录内的企业贷款全部统计到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这可能使得银监局所覆盖的范围较小。
袁钢明则指出,根据地方融资平台规范程度的不同和风险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几个口径进行统计。由于不同机构的角色不同,所以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别也是可以理解的。此外,他还指出,监管机构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是到县政府一级,县以下的乡、村等政府债务则不纳入统计范围。
“不管实际规模有多少,这些数据表明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仍在加速扩大,其增长并没有受到有效遏制,风险仍在积累。”袁钢明说。
平台贷违约警报拉响 土地出让金牵一发动全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7日 01:26第一财经日报
聂伟柱 黄诗欣
《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在近日举办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工作会议上,一位银监会高层表示,平台贷款风险一定程度上被如下因素掩盖:过长的期限;新增贷款;预期收入以及政府信用。
而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则对本报透露,6月初,现金流达到全覆盖、拟退出平台贷款管理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运营的平台贷款为2.8万亿元。这意味着,粗略来看,若按照银监会统计口径计算,9.09万亿元平台贷款中有30%属于“安全”贷款,而其余近70%的贷款将按照平台贷款处理。
事实上,近日随着审计署的巨额政府性债务报告出炉,平台贷违约警报已经拉响。而近期发生的滇公路等的债务风波,在某种程度上也证实了平台贷违约正悄然来临。
审计署近日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2010年底,10.7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换句话说,地方政府10.7万亿债务中,将有41.66%在今明两年到期,规模达4.46万亿。
“前几年是项目的建设期,只用付息,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完工,平台公司真正开始进入了还本付息期。”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随着还款高峰期的到来,一些还不上款的平台公司,出现违约的案例会逐渐增多。
今明两年到期近4.5万亿
今明两年集中到期的负债与相对有限的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审计信息,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在逾十万亿的地方政府负债中,有24.49%和17.17%的债务集中在今、明两年到期。其中,今年到期的为2.6万亿元,约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5%;明年到期的为1.84万亿。
根据国信证券研究报告估算,今年地方政府的本级收入、中央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基金收入大约在11.5万亿元的水平;而地方政府本级支出、基金支出中非土地出让金部分为9.3万亿元,两项轧差,地方政府可以运用的财力为2.2万亿元,无法覆盖2.6万亿元的债务到期量。
“2008年~2009年是平台贷款放款的高峰期,且平台贷款多为3至5年的中长期贷款。”一位股份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表示,按贷款期限为3年算下来,也就是大概在2011年至2012年,平台公司进入了第一个还款付息的高峰期。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表示,今明两年如此巨大的政府性债务将要到期,通过自身的现金流平台公司难以偿还款项。这些平台公司,将会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等其他方式将债务延期。
“监管层已经要求平台贷需至少每年两次还本付息。”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表示,随着平台贷款项目的完工,现金流有限的平台公司将无法偿还本息。平台贷款违约的案例将会逐渐增多。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就目前来看,对于解决债务集中到期问题,(通过签订贷款展期协议、借款合同期限变更协议和重签借款合同)变更现存贷款的还款期限也许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监管层的忧虑与银行的乐观
“6月初确认的现金流达到全覆盖、拟退出平台贷款管理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运营的平台贷款2.8万亿元,涉及平台2900家。”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过去一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有问题贷款2.23万笔,共计2.21万亿元。
而按照银监会的统计口径,截至2010年末,银监会统计的全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平台公司数量为9800余家。
这意味着,逾9万亿的平台贷款余额中,能转制为公司类贷款的平台贷款也仅仅只有2.8万亿元,占到同一口径下平台贷规模的31%。其他剩余的6.29万亿元平台贷款,仍然需要按照平台贷款的要求进行管理。
“四五个月之前,从监管层内部听说的现金流全覆盖平台贷规模差不多也是30%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称,经过这几个月整改压缩,全覆盖的规模没有明显增加,这说明通过整改,压缩平台贷款规模有较大难度。
但银行公布的数据则比监管层的要乐观:3月末,建行平台贷余额5400亿元,其中65%是现金流全覆盖;其他公布平台贷信息的银行,其平台贷现金流全覆盖的比例绝大部分也都高于30%。
上述消息人士称,国开行、非上市银行也有大量的平台贷款,银监会和上市银行公布的现金流全覆盖的占比差额的原因可能在此。
而据另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30%的比例并不高,这部分转为公司类贷款后,剩余的部分可能没有充足现金流支持还本付息,违约的压力较大。
六成还款来源于土地出让金
在近日举办的融资平台贷款监管工作会议上,一位银监会高层还曾警示,平台贷款风险一定程度上被掩盖了。他认为,一是被过长的期限所掩盖。目前平台贷款中超过九成为中长期贷款,最长的贷款期限达到35年,且绝大多数为固定资产贷款。
由于贷款期限较长,风险暴露时间相应延后,贷款项目是否产生效益短期内不会显现,即使是无效工程,也可以以贷还贷、以贷还息,短期内还本付息似乎很正常,贷款风险并未直接反映在贷款五级分类上,从而掩盖了银行信贷资产的真实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是短存长贷,中长期平台贷规模加大,使银行面临期限错配问题。”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称,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开始加大。监管层内部数据显示,2008年6月末,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51.6%,而到了2010年9月末,这一比例则上升至60%。
二是被新增贷款所掩盖。目前,尽管政策对新增平台贷款控制很严,但银行机构在做加法,新增贷款仍然在增加。只要有不断新增的贷款,就可能出现“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的问题,贷款不断滚动,存量贷款的风险就可能被增量所覆盖。
“水涨的时候形势一片大好,但一旦水落石出,风险就会集中暴露。”上述银监会高层表示。
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也显示,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
三是被预期收入所掩盖。目前,近六成平台贷款还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还款来源,把平台贷款未来还款来源都寄希望于未来预期收入,特别是土地增值变现收入,这归根结底取决于土地价格。正如当年美国次贷危机,没有人相信房价会下跌一样。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土地均为规划和待征用的土地,变现需要几十个环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称,随着房地产调控的进行,土地价格也面临压力,部分地区土地流拍的现象还开始增多。
审计署在审计结果显示,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
四是被政府信用所掩盖。平台贷款中很大比例涉及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主要依赖政府性资金还款。有超过四成的平台贷款是以地方政府、人大、财政部门出具各类财政性担保函件提供还款承诺。
但地方政府是有限职能、公共预算的政府,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是依靠转移支付“吃饭”的政府。平台贷款的政府性代偿风险已较为明显,不能盲目乐观。
根据此前审计署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
穆迪或将中国银行业信用展望降至负面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7日13:44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 (记者 舒晶晶)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近日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违约风险,可能对中国的银行系统构成威胁。中国专业评级机构认为,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不存在体系性风险。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数字被低估,可能对中国的银行系统构成威胁。对此,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建中认为,这样的判断没有依据。
关建中:“审计署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报告仅仅是对数据进行确认,但不能说明有违约风险。在整个偿还能力信息不完整之前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是不对的。注意美国金融体系因为评级错误受到挫伤,又因为评级不恰当导致欧洲债务危机。现在又想搞乱中国。”
从专业评级机构的角度,关建中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不存在体系性风险。
关建中:“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状况的结论是,从现在趋势看并不会形成体系性风险。第二中国对风险的驾驭能力来说不会出现他们预期的负面影响。”
在穆迪表示内地银行体系信用展望或将转为负面之后,银行股当天全线下跌约1%。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在正是投资银行股票的最好时机。
李礼辉:“目前处在这个阶段,大家对银行业、金融业,不管是对国际的资本市场,还是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心存很多疑虑,但是我认为这个阶段应该会逐步过去。所以,有投资远见的投资者,其实这个时候应该持有或者增持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银行股票的最好的时机。”
中金公司:穆迪错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7日 17:28 新浪财经
导读:穆迪近日发布报告称,预计中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或将比审计署公布的数字多出3.5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2万亿,因而使得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敞口比预期的可能要大。报告同时称,12万亿平台贷款中20%-33%在未来可能会暴露出不良,从而令银行体系不良率达到8%-12%。
一时激起千层浪,中金公司今日对此估测称,地方融资平台银行贷款为8.5-9.5万亿,约10%左右的地方政府的债务率高于100%。即使假设这部分债务率高于100%的债务全部违约,不良率也就在 10%左右,其认为此情况出现的概率并不高,最终不良率可以控制在单位数水平。
以下是中金公司报告原文。
1、地方政府贷款规模有多大?
穆迪报告认为:央行区域金融报告说融资平台贷款占比不超过30%,即14万亿,而银监会内部数据显示为9.09万亿,因此取两个数据的中值是12万亿,这就比审计署披露的8.5万亿高出约3.5万亿。
我们的分析如下:1)央行口径下的30%从何而来?请看原文“2010年年末,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摘自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第7页)。这里强调的是个体基本不超过30%,而不应简单理解为总体数据。因此,据此计算得到的14万亿是明显夸大的。
2)银监会内部数据来自于《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新闻2010年11月末,融资平台贷款为9.09万亿,对应9826家融资平台。其中,2.84万亿整改为一般商业贷款,剔除后剩余融资平台贷款为6.25万亿,对应融资平台6928家。
3)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显示,2010年末融资平台贷款为4.97万亿,对应融资平台6576家。这与银监会2010年11月末整改后的融资平台数据较为吻合。
4)审计署认定地方政府贷款合计为8.5万亿,剔除6576家融资平台的4.97万亿贷款后,意味着约2.6万个政府部门和机构、4.26万个经费补助事业单位、2420个公用事业单位和9038个其他单位所需偿还的银行贷款规模约为3.5万亿元。
因此,我们认为截至2010年末剔除商业化项目后的融资平台约有6500-7000家,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约为5-6万亿,加上审计署认定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合计银行贷款为8.5-9.5万亿。
2、潜在的坏账有多少?
穆迪报告的结论:审计署报告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资产质量安全度最高,假设违约率为为 0;“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违约风险中等,假设违约率为 10-30%;“其他相关债务”违约风险高,假设违约率为 30-50%。上述“遗漏的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最高,假设违约率为 50-75%,银行体系的非地方政府贷款,假设违约率为 5%。加权平均后,计算得到地方政府贷款的潜在不良率为 20%-33%,银行体系的潜在不良率为 8%-12%。
我们的分析如下:
1)先来看看审计署对三类债务的定义,仅从借款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和还款资金来源的角度进行界定,难以得到后两类贷款违约率会高达 30%左右的结论。简单来说,即使是“其他相关贷款”出现违约,借款主体是与地方政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资金投入公益性项目,地方政府会不救助吗?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即由政府或政府部门等单位举借,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
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即由非财政资金偿还,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形成的或有债务,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地方政府要承担连带责任。
其他相关债务,即由相关企事业等单位自行举借用于公益性项目,以单位或项目自身收入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既未提供担保,也不负有任何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给予一定救助。
2)对“遗漏的地方政府贷款”给予 50%-75%的违约率假设也不合理。且不论该评级机构推断的遗漏贷款规模不具备说服力,我们认为即使果真有遗漏,漏出的也是还款能力较强的项目贷款。
首先, 银监会统计的9万亿与审计署统计的5万亿之间差异的大部分是整改为一般商业贷款的2.84万亿 (其余差异可以理解为统计时间节点差异和融资平台数量差异造成)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只有现金流覆盖率100%以上,且经过平台、银行、政府三方签字确认才能改作一般公司类贷款。因此,实际上所谓“遗漏”的贷款还款能力并不弱,给予 50-75%的违约率过于悲观。
其次,根据《财新网》的报道,审计署此次审计的是融资平台的政府性债务,而银监会的数据来自于 2010年下半年财政部、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四部委的清理活动,当时针对融资平台债务,包括政府性债务和商业经营性债务。因此,银监会数据较审计署高的部分基本上都是商业经营性债务。
3)假设银行体系的非地方政府贷款违约率为 5%是很值得商榷的。简单来看,目前贷款利率6%,存款成本2%,存贷利差4%,且不考虑经营成本,5%的违约率意味着中国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定价是系统性的错误。出现这种情况的隐含经济假设至少是持续3-4个季度的08金融危机冲击状态。这是一个巨大的假设!我们不能说该假设完全错误,但是至少发生的概率并不高。
我们认为地方政府贷款确实面临一定的风险,特别是短期内的流动性风险上升,约 42%的地方政府债务将在 2012年底前到期。这需要银行、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三方合作,通过系统性的方式解决流动性问题。但是,总体信用风险仍然可控,不良率不会达到双位数:
1)审计署披露地方政府整体的债务率为 70.45%,隐含的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为 12.9 万亿。这还不包括地方政府所拥有的各类资产(包括融资平台贷款所建成的项目资产)价值。
2)根据审计署的披露,19.9%的市级政府和 3.56%的县级政府的债务率高于 100%,考虑到市级政府债务和县级政府债务分别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的43.5%和26.5%,即意味着约 10%左右的地方政府的债务率高于100%。即使假设这部分债务率高于 100%的债务全部违约,不良率也就在 10%左右。我们认为此情况出现的概率并不高,最终不良率可以控制在单位数水平。
估值与建议:
蹒跚前行,但秋实未至,等待政策信号。经过 5-6月的调整,A股银行目前交易在 2011年 1.36倍市净率和7.9倍市盈率,H 股银行股价目前交易在 2011 年 1.43 倍市净率和 7.5 倍市盈率,再次接近估值底部区间,安全边际较高。
央行加息靴子落地、中报业绩保持高增长、通胀见顶和政策放松的预期有望推动银行板块的反弹。但是,在地方政府贷款流动性风险上升、资本充足率新规冲击不明、理财产品(表外业务)监管收紧的环境下,银行股难以持续走强,投资者对反弹高度不应期望过高。
从流动性上来看,7月通胀可能仍在6%以上,货币政策在3季度放松的可能性较小,不支持银行股的大幅反弹。因此,我们认为银行股将蹒跚前行,有反弹机会,但是反弹能否持续仍需要观察政策转向的信号。A股银行首选股组合为华夏、深发展、民生和农行;H股首选组合为民生、重庆农商行、招行。外媒关注中国政府债务称经济若变缓或引发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0日07:34新京报
本周,审计署发布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十万亿。在欧洲财政赤字危机牵动全球神经之际,被视为世界经济恢复发动机的中国也出现政府债务问题,自然也引发了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
乐观派   美媒五大理由称“无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十万亿元相当于中国2010年GDP的27%。这不是一个小数字。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同时要求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对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美国《市场观察》援引瑞信一位经济学家的话说,他在过去两年中一直呼吁关注中国的地方债问题。尽管这个问题不会立即引发危机,但会给中国政府带来压力。但《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不用为中国的政府债务担忧”,并用了5条理由来佐证这个观点。
这些理由分别是,1、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债务不是新的。2、中央政府一直在关注地方政府投资公司。3、银行提供给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贷款多数是商业性的。4、对楼市过热的担忧被夸大了。5、北京正大力缩减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借款规模。综合这些观点,《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总的政府债务处于可控水平。”
担忧派  经济若变缓可能触发问题
但也有经济学家担心,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增速变缓,将在银行系统内引发一系列的债务违约和拖欠行为,从而对银行系统造成伤害。而最近一段时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减少,也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危机。因为土地收入是地方政府的一大财源。
《纽约时报》援引穆迪评级机构的观点称,中国的地方债务被低估了,实际债务规模可能比现在公布的还要高出3.5万亿人民币。穆迪称,如果政府不能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将可能把对中国银行系统的评级调至负面。这是迄今为止,针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出的最严重警告。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对银行系统进行紧急援助,以清偿地方债。但更多分析认为,不必对此小题大做。中国各家银行承认的不良贷款水平目前普遍较低。在18个月内,这个问题不会成为困扰。
《华尔街日报》也指出,今明两年,中国可能迎来第一个到期还债的高峰。审计署的数据显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24.49%和17.17%。
西方国家通常将地方债的债务率上限设定在100%。事实上,许多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务至少相当于GDP的100%,《华尔街日报》反问,“相比而言,谁的债务更让人担忧?”
国务院常务会将化解地方债风险作为首要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7日16:23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7日电(记者张晓松)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时,把“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列为各项整改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中央已下定决心,采取多项措施,统筹近期和长远,兼顾治标与治本,逐步化解多年积累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审计调查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60%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总体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分析指出,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这些问题暴露了一些制度和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继续抓紧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借款人准入条件,按照商业化原则履行审批程序。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同时要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应当说,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而是多年累积形成的。到目前,整个债务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各地政府举债渠道和方式不一、偿债能力不同。因此,处理起来也应分类别、分区域、分阶段进行。
审计署的建议是,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处理存量债务。对竞争性项目和有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债务,应剥离政府偿债责任,主要由项目自身收益来偿还;对无收益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有计划地通过预算安排落实偿债资金。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应当拿出一个可行的与时效性相配合的短、中、长期的债务问题解决方案。短期内基本上可行的就是地方政府用更透明的方式举债。但长期来讲,还是要采取盘活资产、进行税制改革等最终解决方案。
目前,融资平台公司是我国政府性债务主要的举借主体,且数量多,债务规模大。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总数高达6576家,相应的政府性债务余额占债务总额的近一半,其中大部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
审计发现,一些融资平台公司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管理级次多、链条长,资本金到位率低等问题,盈利能力较弱。仅2010年度,全国就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融资平台公司出现亏损。
去年以来,国家着手对融资平台公司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核查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堵塞漏洞的作用。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应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规范,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
审计署建议,各地应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整合并规范融资平台公司;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借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指出,对存在缺陷的融资平台公司,有缺陷的信贷行为,要抓紧弥补缺陷;对于一些问题严重的融资平台公司,在转移资产负债以后,予以关闭或者合并。同时,在清理整顿过程中,要避免融资平台资金链断裂,产生新的风险。
“既然地方政府举债已经客观存在,将来可以报国务院批准,给地方政府发债确定一个额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认为,从长远看,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还是要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审计署也建议,可研究赋予省级政府适度举债权,逐步探索向具备条件的市级政府推开。当然,举债计划需经国务院审批,并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同时,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之外的其他相关债务,要严格审批和控制规模,防止违规、过度举债。
严禁用信贷资金支持新平台再上新项目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08日 17:03张朝晖中证网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7日表示,除保障性住房项目外,严禁用信贷资金支持新平台再上新项目,要避免冲突、解决矛盾、化解风险。
在金融时报社主办的“2011下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和展望座谈会”上,阎庆民还指出,近期,市场对部分货币政策工具已产生了“抗药性”。特别是调控信贷供给数量类工具,作用边界已明显缩小,工具创新任务紧迫。
防范平台和房地产贷款风险
阎庆民表示,银监会历来高度重视平台贷款风险防范,“但化解平台贷款风险,关键要靠地方政府”。
在推动政策落实上,阎庆民要求商业银行对抵质押担保补足、中长期贷款合同补正,“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全面实施,“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平台、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贷款”。
阎庆民认为,平台贷款成因复杂、涉及面广,要完善原有平台续建项目的规范工作,除保障房外,严禁用信贷资金支持新平台再上新项目,有针对性地创新出符合政策要求、兼顾当地实际的措施,避免冲突、解决矛盾、化解风险。
对于房地产贷款风险,阎庆民说,近年来,银监会对房地产行业信贷风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提前布防,包括及时制定并执行差别化个人房贷政策,以遏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严格监管房地产开发贷款,对有闲置土地、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时间、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记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停止新发放贷款和贷款展期。
他透露,银监会已要求商业银行多次开展房地产压力测试。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实施了有别于商业性房地产和一般融资平台的监管政策,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这对降低房地产贷款风险、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下一步的监管安排,阎庆民指出,将主要从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加强信贷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及早检测预警和稳妥处置风险等三方面入手。
货币政策工具需创新
阎庆民指出,近期,市场对部分货币政策工具已产生了“抗药性”。特别是调控信贷供给数量类工具,随着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量中比重下降,作用边界已明显缩小,工具创新任务紧迫。
他认为,未来要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作用机理的新变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参照一些国家用无息准备金要求、国外投资所得税或金融交易税等工具,有效管控热钱,防止热钱大进大出对我国金融稳定造成的冲击。
他指出,未来将进一步强化积极的财政政策。缓解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积极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第一,要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第二,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改革中央、地方财政制度,强化地方财政的风险预警和约束问责。
地方债多米诺:多只城投债遭遇恐慌性抛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9日 00:10经济观察报
胡蓉萍
一家公司资产重组,5只债券信用评级面临调降,涉及金额75亿元,而这仅仅只是故事的开始。
云南省对于旗下融资平台的重组所引发的信用风波,是一个正在债券市场上演的多米诺骨牌游戏。
云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投集团”)是云南省最大的融资平台。根据云南省规划,这家公司的核心资产或将划入新成立的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公司。这一事件将影响到7只债券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其中两只债券或将面临中国债券史上前所未见的偿债主体变更。标准普尔高级董事徐天石7月8日对本报称,无论核心资产转移还是担保方偿债能力下降,这其中5只债券的信用评级都应被调低。
上述债券并非一定会出现违约,但这是一种预兆,描画了一旦地方融资平台出事,将会如何演化的模式。重要的是,类似互相担保形成担保链的现象在城投债中比比皆是。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屈宏斌的概况是:“好像多米诺骨牌,一倒就是一个区域的全部相关债券。”
债券市场的玩家以脚投票,7月6日,多只城投债遭遇了罕见的恐慌性抛售。
重组风波
有消息表明,云投集团将转移其核心资产,即其控股54.04%的云南电力投资公司和其他所参股的电力企业将转移至正在组建的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公司中。
根据云南电力网的消息: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已经召开。今年5月9日,云南省国资委主任徐盛鹏到云南电力投资公司视察时,要求该公司要按期完成组建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的工作。
云投集团近一半的投资是在电力板块,它控股了云南省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云电投”),参股了国电开远发电有限公司、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下称“澜沧江水电”)、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金安桥水电站有限公司、云南华电镇雄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资料称,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系为解决目前云南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搭建的“十二五”能源改革发展创新平台。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的组建将改变云南省现有电力资产小、散、弱的现状,改善资源和资本市场对接以及对资产证券化程度低、后续发展能力弱的局面起到积极作用。“这一战略的核心思想是把散落在各个公司的电力资产整合起来,在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的平台上做大做强,这里说的电力资产的整合应该包括云投集团旗下的电力板块。”接近云南省政府人士透露。
不过,此次整合正值国家清查地方融资平台之际,外界解读为此举意在获得更多融资。屈宏斌称,这一重组有国资整合、增加效率的原因,但为什么此前没有整合要到现在这个时间整合?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对融资平台进行清查的时候,“我相信在国资整合的同时,也有另辟融资平台,解决项目建设期和贷款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将优质资产装进新的平台,以时间换空间,间以获得更多融资的出发点之嫌”。
对融资平台全国性的规范清理开始于去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通知斩断了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关系,而7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继续抓紧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
云电投是云投集团最好的资产。云投集团持有54.04%股权,剩余股权由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红塔集团、云天化(19.90,0.01,0.05%)集团及云南滇能(集团)控股公司持有。“这一变动(资产重组),只要云电投及时披露其股东变更信息,对云电投的两只短期融资券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相关评级机构人士表示。
11云电投CP01是云电投2011年3月发行的1年期3亿短期融资券,到期日为2012年3月10日,中诚信给予其AA-的主体信用评级,中国银行(3.13,0.02,0.64%)为其主承销商。10云电投CP01为云电投于2010年底发行的1年期4亿元短期融资券,今年12月9日到期,主承销商为中国银行。
不过,云投的两只债券将面临问题——中国债券市场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偿债主体变更。
08云投债为云投集团在2008年发行的5年期15亿企业债券,中银国际为主承销商,红塔证券、新华信托为副主承销商,大公国际对其主体信用评级从2008年的AA调到了2011年6月底的AA+。云南煤化工集团为其提供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
根据募集说明书,08云投债所募集的15亿元将全部用于澜沧江水电小湾电站项目。上述项目为国家发改委批准,总投资为277.32亿元,按比例云投集团需投资87.08亿元,占有澜沧江水电31.4%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华能集团。
小湾水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规划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420万千万,水库总库容150亿立方米,是国家规划的华南地区“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云投集团于2010年所发行20亿元企业债也用于上述项目。
小湾水电站是募集资金用途的主体,如果这部分资产也将转移进入云南能源投资集团的话,将发生偿债主体和募集资金用途主体相分离。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信用评审委员会主任刚猛7月8日对本报称,假如确实发生核心资产转移,那么08云投债和10云投债两只券的偿债主体很有可能发生变更,在中国的债券市场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偿债主体变更的情况。偿债主体变更事实上已经是债务重组,属于信用事件。
病毒式传递
云南省国资委主导的这次云投集团的重组,通过其循环担保链,牵扯进来08云投债、10云投债、10云电投CP1、11云电投CP01、08云煤化债、11云南铁投债、08昆建债这7只债券,涉及到企业债和短融两个债券品种、国家发改委和央行下面的交易商协会这两个审批和注册机关、中银国际、东方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行4家主承销商。
08昆建投为昆明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于2008年上半年发行的15亿5年期企业债券,到期日为2013年4月2日,是上述7只债券中到期最早的债券。债券发行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副主承销商为华泰证券(12.32,0.02,0.16%)和西南证券(11.87,0.00,0.00%)。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其主体信用评级为AA,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则在2011年初将其评级调高至AA+。云投集团为其提供了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
其中,云南煤化工集团还和云投集团互相担保。08云煤化债是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发行的5年期15亿元企业债,到期时间为2013年底,该企业债由中银国际主承销,国泰君安和宏源证券(16.94,0.07,0.41%)为副主承销商,云投集团为之提供了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大公国际和中诚信国际两家评级公司在2006年到2008年对其都是AA-的评级,2008年5月26日大公国际首先上调其主体信用评级到了AA,随后中诚信也对之上调评级。
刚猛对本报称:“如果云投集团发生了资产重组,进而影响到它本身的主体信用评级,那么08云煤化债的债项信用评级也将被调低,但再低也无法低于云煤化本身的主体信用评级,也就是最多从AA+调低到AA,这毕竟还是一家优质的能源类的企业。”
11云南铁投债为云南省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于2011年初发行的7年期10亿元企业债,到期时间为2018年初。该债券由东方证券主承销,光大证券(13.78,0.03,0.22%)、民生证券和上海证券副主承销。同样,云投集团也为之提供了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中诚信给予其AA的评级。
类似云投集团互相担保并形成一个担保循环和链条的现象在城投债中比比皆是,西部如此,东部也是如此。本报记者查阅数据发现,浙江省杭嘉湖地区这一现象尤其突出。
嘉兴市高等级公路投资有限公司在2006年发行了25亿交通建设债券,但此公司又在2008年、2010年、2011年分别为嘉兴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嘉兴市社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债券、嘉兴市乍浦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债券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嘉兴市文化名城投资集团也为2009年嘉善县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债券提供了担保,该公司还为2009年嘉兴市高等级公路投资有限公司发行的10亿元公司债券提供了担保。上述提及的嘉善国资公司则也为嘉兴平湖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债券提供了担保。
浙江省湖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2009年发行15亿7年期企业债,由桐乡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提供担保;而此前,湖州交投为12亿桐乡城投债提供了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担保。湖州交投还为湖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企业7年期15亿企业债券也进行了担保。
杭州市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为09临安市城建公司债券、09余杭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了担保。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对互保和联保的企业债在审批上设置了一些障碍,但在疯狂的城投债盛宴中,这一捷径被发行人、承销商屡试不爽。
相关人士解释称:“互相担保的都是非常优质的企业,有的只是为了达到监管的要求,比如保险公司必须买有担保的债券,现在发纯信用的城投债也很多了。”
屈宏斌担心,未来的城投债的风险将因为这种互保、联保关系的存在,而呈现出一种病毒式的扩散,“好像多米诺骨牌,一倒就是一个区域的全部相关债券”。
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加上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后债务率为70.45%。
重组:违约先兆?
此前业内有观点认为,将债务重组纳入到信用事件中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国企改制也叫债务重组,但此重组非彼重组。
但本报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债务重组已然是一起信用事件。中国银监会在一个关于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交易业务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将信用事件定义为包括支付违约、破产以及债务重组。
徐天石表示:“主权级别的债务重组,一点点重组都可以算作是选择性违约,如果重组豁免了利息或者本金,那就更应该视作违约,因此一切还需要看它的重组方案。”
08云投债和10云投债的持有人对本报称,重组方案应该由债权人大会进行讨论和投票。
此前,川高速事件、华靖债事件、广州建设投资债,都表明了资产腾挪事件在城投债中已经频发。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员徐小庆已连续发布了两份债券信用报告,提示债券持有人关注发行人资产变更风险。“见过不讲规矩的,没见过这么不讲规矩的,至少要及时披露进展,和债权人商量。川高速已是前车之鉴。”债券市场一位投资人表示。
屈宏斌对本报称,云南的这一重组事件事实上是在避免违约风险的发生,但是用这种方式来延缓偿还其实也是权宜之计,是短视的,正在组建中的云南能源投资集团未来势必有融资的需求和冲动,事实上就是在成立新的融资平台,借新债还旧债。
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称,目前的债务规模还算可控,真正难控制的是地方政府不断负债融资的冲动。
无论如何,债券市场上的一些投资者已经开始以脚投票。
7月6日下午,临近收市还差1分钟,10渝交通突然遭遇打压,现券净价瞬间从97.98元直落近8元,收至90.3元。发生异动的不只是10渝交通,当天沪、深交易所企业债券市场多只企业债券或在盘中或在临近收市时,均受到打击。从遇袭的债券品种上看,多数为2009年以来发行的企业债,其中以地方城投公司发行的债券居多。
一位交易员称,其在今年6月前已经将手中城投债全部抛光。渣打银行报告称中国政府债务约为GDP七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2日07:40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 马文婷) 渣打银行昨天发布的报告指出:“粗略估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政府债务大约为28万亿人民币,约为GDP的71%。这样看来,中国政府债务积累状况好于很多国家。”
报告中所指政府债务包括:中央政府官方债务、政策银行债务、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估算额、铁道部债务以及实施最近一轮银行股份制改组重组的成本。
报告指出,假定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大多数是期末一次性偿还贷款,期限是3到5年,现在还未到期,所以尚无偿还本金的压力。但到2012年至2013年期间就有了还本的压力。地方政府或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利率大约是6%,这远远高于财政部对拖欠中央政府债务所支付的2%的利率。如果设想地方政府和他们的平台总债务为14.7万亿,并且所有债务为银行债务,今年应交利息大约为8800亿元。“这是一大笔钱,相当于2010年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21%”。
报告认为,全国范围内的土地销售仍旧比许多人担心的要好得多,并能带来宝贵的现金流量;但利息支付会越来越高,信贷市场将不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央行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14万亿推测有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2日09:50财新网
央行新闻发言人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财新网】(记者 徐明)继审计署之后,央行昨天(7月11日)也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作出澄清,认为有人推测融资平台贷款14万亿元,“其推测方法和结论都是错误的。”
央行官方网站昨晚刊发了其新闻发言人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央行今年6月初发布《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后,有人士根据该报告中提到的“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以去年底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万亿乘以30%,推算出平台贷款总量为14万亿左右。
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这种测算方法和结论都是错误的。其理由如下: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有高有低,有的省远远低于30%,即使最高的比例也未超过30%,因而不能用30%来作为全国的比例;而且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汇总数不等于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数,前者不包括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行等部门直接发放的贷款,比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数47万亿要小,因此,也不能用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数作为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汇总数。此外,各地根据国务院要求已全面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工作,平台贷款已有收缩,若还是以2010年末的有关数据来推算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额,肯定是不准确的。
这位新闻发言人表示,针对外界错误的推算,央行有关负责人6月3日已作了澄清,并明确指出,“14万亿元贷款的算法明显夸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是可控的”。
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央行认为,“总体是可控的。”
央行还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主要投向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相当部分项目能够产生稳定和充足的现金流收入,完全可以覆盖债务本息,部分项目建设和周边、沿线产业开发相结合,综合收益也可满足债务偿还需求,这些项目都是具有自偿性的,只有少部分项目现金流不足以覆盖债务本息,需要财政予以支持。
从上市银行的信息看,目前商业银行很多是上市公司,这些银行定期发布的财务报告均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从这些报告披露的数据信息看,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是很低的。商业银行也很注重对贷款质量和风险加强管控。”
从宏观层面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资金的使用不仅具有经济效应,还有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等。这些项目的建设大大弥补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有力地助推了城镇化发展步伐,有利于产业集聚并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改善投资和消费环境,对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且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增长很快,总债务负担不是很重。总体上看,地方政府平台贷款风险是可控的。
昨天,审计署新闻发言人通过官方媒体表示,此次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涉及的每一笔债务和每一个数据都是有据可查、真实可靠的,不存在个别机构和个人毫无依据、凭空推测出的所谓“低估”或“遗漏”的问题
评级机构使坏 中国和欧洲屡遭黑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7日 09:14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就在希腊艰难通过议会两轮紧缩方案的投票、欧盟承诺两周内放款给希腊,欧洲债务担忧连续缓和,欧元数日连升之际,评级机构标普周初再度搅局,穆迪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调降葡萄牙评级至垃圾级。与此同时,评级机构也对中国下手,并以地方债和中国银行业为突破口,再度拉响做空中国的新一轮警报。欧盟政治家忍不住了,中国央行更是以加息回应,那么评级机构为何屡次对中国和欧洲下黑手?
标普穆迪轮番出手 唯恐欧洲不乱
上周希腊议会通过两轮投票,艰难通过了撙节计划,这似乎降低了该国短期内出现违约的风险。欧元区财长们上周六已同意将在7月15日前拨付希腊第五批120亿欧元的贷款,并将在9月中以前宣布第二轮救援计划,同时德法银行业也紧锣密鼓的就私人债券银行如何参加第二轮救援展开积极讨论。
但本周伊始,评级机构再次对欧洲发炮。标准普尔(Standard& Poor's Ratings Services)周一(7月4日)迫不及待的表示,根据其制定的相关标准,法国银行联合会(FBF)提出的希腊债务展期意见会被看做是“选择性违约”。
紧随其后,穆迪(Moody's)当地时间周二(北京时间7月6日晨时)宣布将葡萄牙评级由Baa1下调至Ba2,展望为负面。该机构愈发担心葡萄牙将无法全面达成削减财赤和稳定债务目标。
穆迪称,葡萄牙削减支出计划的执行可能面临困难,该国经济增长也可能较预期疲弱。在葡萄牙回到民间市场以前,该国将需要第二轮官方金援的风险不断增加。
此消息一出,此前一度有望消散的欧债担忧再度积聚,市场避险意愿强烈。美元兑主要货币迅速走强,而欧元多头信心明显受到打压,纷纷趁机获利了结,欧元兑美元大跌近百点,周三一度跌破1.43关口。
葡萄牙政府对此强烈抗议,称穆迪下调评级可能没有考虑到其对撙节措施的政治支持,也忽视了上周政府宣布的特殊税收的影响。葡萄牙政府并重申,宏观经济调整是扭转局势和重振信心的唯一途径,并表明了加快和深化撙节措施的决心。
分析人士指出,“穆迪调降葡萄牙评级一事令市场再次产生怀疑,欧债危机可能将在其他欧元区周边国家进行蔓延。这些国家很可能将需要更多官方救助。”
欧洲政治家6日指责评级机构有反欧洲倾向。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索(Jose Manuel Barroso)表示,在葡萄牙成为第三个接受欧盟和IMF联合援助贷款的国家后,穆迪如此之快地把葡萄牙国债信用评级直降四级,将引起金融市场猜疑。
巴罗索在欧洲议会对媒体表示,“没有一家评级机构来自欧洲看起来很奇怪。看来一旦提及欧洲一些特定议题,市场上存在一些偏见”。
有欧盟官员还批评这些评级机构对债务危机国家的降级行为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因这将使这些国家面临更为艰难的市场环境。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更是呼吁,对评级领域出现的由几家机构“寡头垄断”的状况进行限制。
做空中国升级 评级机构剑指中国银行业
就在国家审计署上周一披露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后,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昨天也给出一份报告称,约有3.5万亿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没有在国家审计署报告中提及。同时,穆迪表示,考虑到目前尚无解决该问题的明确计划,中国银行体系的信用展望可能会转为负面。
6月27日,国家审计署披露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人民币10.72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万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万亿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7万亿元。
基于平台贷款带来的压力,穆迪估计,中国银行体系的经济性不良贷款可能会达到总贷款的8%~12%,同时表示,中国银行体系的信用展望可能会转为负面。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专栏)在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这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欠的4万亿元到6万亿元贷款永远不会得到偿还。王志浩说,最后的解决办法可能会是,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政府5.7万亿元的债务,但他并未说明这个方案要多长时间才会出台。
王志浩说,到了某个时候,中国政府将不得不介入,政府不能任由宣称数百个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违约损害银行体系的传言四处散播。但王志浩仍认为,此次债务危机似乎是能够挺过去的。他预计,到2015年,若经济增长率保持稳定,中国债务占经济的比例应该会缓和至45%左右。
被香港投资者当成风向标的社保基金近来连续减持银行H股,在港引发跟风卖盘,昨日银行H股几乎全线尽墨,港股沽空榜前列充斥着中资银行股的身影,其他基金公司也加入了抛售银行H股的行列。
分析人士认为,社保基金在国家审计署披露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的次日选择减持,反映了其对银行类H股短期走势的不看好。媒体和大行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渲染很容易使散户的担忧情绪放大,而社保基金最新披露的减持报告将更加剧这一恐慌。
另据消息,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减持中国建设银行(4.84,0.01,0.21%)和中国银行的股份,涉资282亿港元。淡马锡折价减持中行建行H股,套现285亿港元的消息也引发香港中资银行股大跌。5、6月份以来,内银股估值偏低,淡马锡选择在这个时刻进行减持动作,亦令市场感到意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紧缩信贷的问题,现在已经变成华尔街刻意打压中资银行股的借口;而打压银行股是不是“做空中国”的一个突破口?很像!
就像之前逼迫人民币升值、逼迫中国紧缩货币那样摧毁中国实体经济;现在猎食者开始寻找另一个攻击角度了—中国银行业,我们必须警惕这样的“两面夹击”,避免一轮强似一轮的“脉冲式”冲击。
中国“空”军转战香港 猎杀中国大幕拉开
过去几个月,通过事前做空在纽约和多伦多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票,随后发布报告指控这些企业会计欺诈,无论事实与否,引发恐慌和跟风效应,中国概念股遭遇大面积狙杀,而这些“空”军赚的盆满钵满。不过因无力可图、且面临诉讼风险,现在这些做空集团已开始转战香港。
香港之所以引人注意是基于一些简单明了的事实--有许多高市值股,也有许多造假行为。第一家遭人爆出资产造假的中国林业企业是在香港,不是在加拿大。这只叫中国森林的股票,在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告知董事会帐册可能有不合规情况,其股票于1月停牌,而其前执行长则面临有关当局的调查。
过去一年有关中国经济荣景可能变成泡沫破灭的疑虑升高,尤其是因为房地产可能出现泡沫。中国当局致力于放缓经济成长步伐,从而抑制投机性投资及通胀问题。这也可能从宏观层面引诱了做空者。
对冲基金Shah Capital总裁兼首席投资官Himanshu Shah表示,“现在正在上演一场猎杀,他们将(在香港)寻获一些公司。”
近日更是频繁有消息称,标准普尔和高盛联手在香港唱空中国银行股。标普就表示,地方融资平台问题若没有政府介入,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将增加6个百分点,新增4000亿美元――超过2.5万亿人民币坏账。
高盛也报告指出,今明两年西部地区将先爆发不良贷款问题。他们认为,今年和明年中国分别有2.6万亿和1.8万亿元人民币债务到期,由于流动性收紧,目前房地产政策下土地销售收入也减少,不良贷款的最薄弱环节可能在开发中的西部地区出现。
国际投机者利用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股打压中国股市已经不是一、两次了。2007年、2008年、2009年曾经连续发生过。尤其是2007年底,当美国“垃圾债”即将失去流动性的时候,他们大力度打压中资银行股,其目的无非是:将资本赶向美国抵押资产证券,好为自己解套。
评级机构轮番轰炸欧洲和中国,此中意味不可不察。考虑到目前美国经济疲软,失业率高企,楼市续跌不止,同时美国国会两党预算之争令财政政策扶助经济可能微乎其微,迫于内外压力美联储也只有硬着头皮结束备受争议的QE2。
这不,虽然QE2结束,美国国债收益率未有明显上升,因欧洲债务担忧及中国硬着陆担忧主导市场,导致避险情绪仍追捧美国国债。美国国债周三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走高,投资者纷纷买入美国国债避险。5年期国债收益率跌5.2个基点,至1.641%,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4.4个基点,至3.090%。
让欧洲游走于失信边缘,让唱空中国概念流行全球,一方面打残欧元,打掉人民币气势,继续保持美元有序贬值(而非暴跌),变相吞噬债务并促进出口,同时不影响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尤其对中欧避险情绪还将导致资金更多流入美国资本市场,为美债搜罗买家,压低美国市场利率,帮美联储做其想做又不敢做的那些事!
更需要担心的是,如果说此前在美上市中国企业遭遇狙击,只是唱空中国的预演,美国和华尔街主导的评级机构此番举动,是否为外资大举猎杀中国的大幕将正式拉开,而香港则是前哨战。通过事先做空与中国概念相关的商品、货币或原材料资源等,然后通过评级机构等散播负面消息,评级机构在前,对冲基金和金融大鳄在后,一场全面猎杀中国经济成果的战斗已经打响!
欧盟向评级机构穆迪宣战 称其扰乱全球金融秩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7日 05:28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伦敦时间7月6日(北京时间7月7日)消息,在降级葡萄牙长期债券之后,欧洲政府正式向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战,称此机构可能加速原本就疲软的经济体陷入破产,并扰乱全球金融秩序。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uble)今日谴责穆迪,称其昨日所声称的葡萄牙可能需要第二轮金援完全不公允,并称“有必要打破评级机构的寡头垄断”。
穆迪昨日(周二)宣布对葡萄牙的降级消息之后,立即引发了对爱尔兰的“传染”效应。爱尔兰两年级债券价格首次一举上扬15%;意大利借债成本创下雷曼兄弟危机后的新高;西班牙十年期政府债券价格上扬幅度达5.59%。
葡萄牙新总理Pedro Passos Coelho称,葡萄牙政府正在力求满足欧盟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提出的所有条件,穆迪的降级就像向别人肚子上“猛揍一拳”。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索(Jose Manuel Barroso)则质疑穆迪的动机,并说这种降级煽动了整个市场对欧洲经济的质疑与推测,“而且很奇怪,居然没有任何一个评级机构是来自欧洲。这说明可能市场对欧洲经济有所偏见。”(看起来他似乎无视法国评级公司惠誉)
同时,联合国全球贸易与发展司司长海涅-弗莱斯贝克(Heiner Flassbeck)也表示,在这些评级机构带来更大的伤害之前,需要先把他们“解散”了,或者至少应该颁布一些禁令。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欧洲政府表现出对评级机构的不满。去年中,全球信贷评级机构由于其在欧洲债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而遭到德国和法国领导人的攻击,美国也加入其中,呼吁采取严厉手段控制它们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本月初,新浪财经从总部位于德国的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处获悉,其与多家机构已倡议并启动了在法兰克福建立并发展一个欧洲评级机构。
另一家全球评级公司惠誉(Fitch Rating),在伦敦与纽约同时拥有总部。惠誉于4月1日首次将葡萄牙的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同时将葡萄牙主权评级从“A-”下调至投资级的最低一级“BBB-”。根据之前的消息,惠誉对葡萄牙公信度的评估预计将于本月晚些时候结束。(郝倩   发自英国伦敦)
罗兰贝格支持建立欧洲评级机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5日 02:36上海金融报
本报讯 日前,欧洲议会发出建立欧洲评级机构的倡议。作为回应,作为目前全球顶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证实了已与黑森州联邦政府、法兰克福金融协会及德国证交所,法兰克福证交所展开会谈,从而推动在法兰克福建立并发展一个欧洲评级机构。
黑森州州长弗尔克·伯菲尔表示:“我很高兴建立欧洲评级机构的计划已在法兰克福金融中心启动,具体措施也将马上开始。”法兰克福金融协会主席团主席、法兰克福证交所理事会主席鲁兹·拉蒂什补充道:“该机构的完整性与独立性至关重要,法兰克福作为启动地是因为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距离欧洲央行和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非常近,便于进行交流。”
欧洲议会成员及金融、经济、社会危机特别委员会主席沃尔夫·科林兹强调了金融危机中,由于评级机构现有商业模式导致的利益冲突带来的重要影响。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兼风险管理行业中心全球负责人马库斯·克拉尔认为,“通过与市场基础设施提供者,如证券交易所更紧密的合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赞同这是“减少利益冲突,重塑评级机构可信度及信心的关键因素”。罗兰贝格邀请了欧洲各公司机构参与此次讨论,共同建立这一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自陷信用危机:  "三大"为何"忽前忽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1日 13:21中国网
编者按:4月18日,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引发市场连锁反应,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大幅震荡。  从欧洲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到美国,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一次次将这些国家推向“风口浪尖”的同时,也将自己推到了争议焦点的位置。上周公布的美国国会报告将引发金融危机的罪责归咎于信用评级机构,而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对其公正性产生质疑,评级机构面临最严重的信用危机。
4月18日,标准普尔向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开刀”之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群起响应。而对标准普尔的举措,美国白宫以一句“标普降级是争执而非专业判断”作为回应,美国财政部更是不屑道:“标普低估了国会和白宫的能力。”其实,类似的言论在此前三大评级机构频频下调欧洲多国主权债务评级之时,并不少见。
方法有缺陷 指标有偏差
4月13日,惠誉表示未来3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可能恶化,并将中国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的前景从稳定下调为负面。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专栏)4月18日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很多评级机构对国家的判断是不准确的。周小川还指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前,评级公司也没有评出来。
“在整体的政治经济环境并不稳定的情况下,评级机构公布任何的评级结果,往往都会在市场上遭遇被放大的后果。”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这些大型国际评级机构在进行评级的方法上面的确存在缺陷,评级机构往往设定一些既定的指标,进行比较机械化、技术化的分析。其实,指标本身在反映经济方面就存在偏差。”
奚君羊进而指出:“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习惯于依赖客观的指标进行评级,但是这些指标通常只适用于成熟市场,对于新兴市场的特殊政策、环境差异考虑不足。所以,这些国际评级机构对新兴市场的评级的确存在偏差较大的现象。”
打破垄断 宁缺勿滥
在国际评级机构接二连三地将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甚至美国推向风口浪尖,而这些国家不得不为评级结果付出高额的代价之后,欧洲各国意欲建立隶属欧盟的评级机构,不再依赖于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三大国际评级机构。
“当前,惠誉、标普、穆迪3家评级机构称雄的局面的确对评级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3家评级机构都来自于美国,对于欧洲及其他市场的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因此在欧洲以及亚洲等市场建立一两家具有公信力的国际评级机构是有必要的,也能对当前的国际评级体系形成一种有效的补充。”不过,奚君羊同时指出,“评级机构绝非越多越好,过多的评级机构对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具有意义,反而会扰乱市场,并带来负面效果。”
一位业内人士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其实从此次标普下调美国主权债务评级前景而穆迪则力挺美国的情形来看,在对一家企业尤其是对国家主权债务进行评级之时,可以采用多家评级机构同时进行评级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评级机构的公正性,进而减少市场对于评级结果的争议。”
另外,评级机构与评级对象之间存在商业利益关系,也一直是评级机构遭受市场质疑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企业出于产品发行的需要,出钱要求评级机构对其产品作出评级,而由于这种商业化的运作,评级机构出于利益上的考虑,会在评级过程中加上一些主观因素。虽然不太可能出现与事实差距极大的情况,但是其中细微的差异是难免的。”奚君羊指出。
观点   评级机构放大危机效应
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帕雷默:在当前经济危机时期,评级机构已成为引发市场波动的一大来源。评级机构做出的决定通常具有滞后性,且他们往往根据过时的信息来做出其决定,从而放大了危机的效应。
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澳新银行新南威尔士州和首都地区主席史伟立:要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评级机构就像把经济泡沫捅破的那一根针,所以要加强审慎监管。
成立新国际性中介机构
东航国际金融分析师陈东海:某些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往往受到本国政治上的干预,其目的性较为明显,从而不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类比美国新监管法案的做法,成立新的国际性的中介机构,各评级机构在该中介机构之下对外发布各经济体的主权评级。(付碧莲)
“三大”评级为何“忽前忽后”
“企业出问题,评级机构总是最后一个知道。”这是投资圈中流传的一个笑话。
由于投行的“评级机构”中有很多顾问都曾是评级公司雇员,对评级机构的评定规则了如指掌,因此,投行为评级机构准备的材料往往都被非常“恰当”地做了包装处理。依赖评级机构的评价作出投资选择的投资者,往往在看到“下调评级”时,自己的投资已经蒙受了损失。有报道曾经指出: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错误评估以及对结构融资债券等非传统金融产品的评级失误,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间,投资者欲告无门,而“三大”却免受法律起诉。
不过,三大评级机构也不总是走在市场之后,在2010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评级机构的一次次信用降级,带来的是一步步的危机升级。以至于欧盟大声质疑:信用评级机构究竟是在警示危机还是在加速危机?在标普、惠誉、穆迪3家评级机构引燃了欧洲债务危机的“熊熊大火”之后,欧洲央行与欧洲各国政府才纷纷表态,表示要尽快成立欧盟自己的评级机构,以重掌信用评级自主权。
对于这种“忽前忽后”的现象,有很多报道都把评级机构推向了事件的风口浪尖。不过,从评级机构的视角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解读。
“评级机构的确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存在着评级失误的问题。不过,此类失误主要集中在结构融资债券上,也就是一些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上。”一位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于这类复杂的且只有数十年历史的新兴金融产品的评级,是非常有难度的。例如,在美国房价不断上涨的时候,评级机构在对与房屋贷款有关金融产品的压力测试中,给出了房价下跌20%的假设,但实际上美国的房价后来甚至下跌了50%。”由于对新兴金融产品的评级是建立在大量“假设”的前提下,即使是三大评级机构在这方面也不成熟,因此,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人们发现评级机构评估落在了市场变化的后面。
在2010年欧债危机中,评级机构的评级对象是主权债券。“在这类传统评级产品方面,评级机构的评级制度还是相当成熟的。”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欧债危机爆发的国家,的确存在政府过度举债的情况,评级机构在这方面给出了提前的评估,因此,市场看到的现象是评级机构这次走在了市场的前面。”(记者姚惠 实习生 杨颖君)
中国评级机构大有可为
“国外的评级机构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权威的印象,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之前一味的‘崇美’思想需要改变。”中国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更客观,更充分理解信用风险形成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大公推出的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目的在于更好地揭示风险。而不是某种价值观或者意识形态的体现。”
对于这次标普对美国的“降级”,关建中指出:“标普只做‘警告’,却不实质性地调整美国‘AAA’信用级别的做法,只能说明,这是标普对于目前各方面针对三大评级机构公正性广泛质疑的一种反应。目的在于维护其在行业内‘所谓’的公正性。”
“由于本土评级机构比外资评级机构对于国内独特投资环境的认识更透彻,对于国内投资者以及投资机构的需求也更了解。最终,国内评级机构将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成长、机制的不断完善而逐渐被世界所认可。”有专家指出,中国评级机构提升研究实力、深挖潜力,应该抓住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机遇。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投资产品和投资者群体更趋多样化,国内评级机构只有抓住这一机遇,使自己获得国内外投资者的普遍认可,树立公信力,才能真正获得“话语权”。政府在这方面可以积极采取行动,鼓励和支持国内评级机构的发展。(国际金融报 记者姚惠 实习生 杨颖君)
叶檀:银行股护盘大战必赢   外资做空中国必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4日 01:45每日经济新闻
一场战役正在打响。
中概股在美国遭遇的信任危机开始蔓延,四大行5个月在香港遭遇卖空千亿港元。如果说在美国市场的中概股遭遇卖空是癣疥之疾,无法动摇中国证券市场的根本,那么在香港市场遭遇卖空的银行股一旦估值下行,中流砥柱倒塌,将动摇中国证券市场的根本。
香港市场卖空者还在增加。根据香港联交所的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港股主板市场上卖空股票总量约396亿股,累计市场成交额高达约468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6月份之后,做空数量进一步增加,截至6月20日,港股卖空成交金额已经超过今年1月和2月,高达898亿港元 (不包括人民币结算的卖空交易金额)。四大行中,农行表现最差,不到一个月跌幅达15%;工行表现差强人意,跌幅为7%。
不仅如此,国外投行接连发布研究报告,看空中国宏观经济,看空中国银行业,而惠誉、标普等评级机构更是接连警告中国内地的银行评级下调风险。
A股的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如果下挫,将直接进入长期熊市。以6月17日的银行板块为例,动态市盈率在7倍左右,市净率约为1.5倍,几乎为近10年来的最低值。同时,在最近3年每股收益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7%的条件下,其当前的PEG(市盈率/盈利增长率)仅有0.55,这一估值甚至与2008年沪综指在1664点大底时相当。一些试图抄底银行股的资金,融资买入银行股的资金,从未实现价值投资收获溢价之梦。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金融股在H股的估值高于A股,目前共有67只股票同在A股、H股上市,金融股是A股折价率较高的一类股票,最高折价率接近40%。人们寄希望于A股金融股估值向H股靠拢,实现价值投资之梦。没有料到A股金融股估值没有上升,H股却遭遇卖空压力,从6月1日以来,中资银行股还有保险股可用惨跌来形容,可以看出是机构做空的主要目标。明显有向A股估值看齐的趋势。
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不能承受之重。于是,一系列异动开始出现。
6月22日,A股市场农业银行(2.69,0.02,0.75%)出现大单疯狂买入,建设银行(4.84,0.01,0.21%)、工商银行(4.34,0.03,0.70%)纷纷拉升。承接21日工行买单的娱乐化倾向,继“740”、“750”之后,22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盘中连续出现“诡异”的成交单。有股民发现,从10点开始,工行盘中出现“250”手买单,几乎是每分钟就会出现一次,有时候甚至一分钟内出现数次。而建设银行也不例外,出现最多的单子是“230”。“740”谐音“气死你”,“250”即二百五,如此娱乐化的买单,如果说是价值投资者的谨慎操作,鬼才相信。
笔者一直强调,研究机构与评级机构对于银行股的坏账质疑在情理之中,在真正的风险暴露之前仅凭目前的银行业绩投资银行股,说不上是价值投资。银行一直走的是外延扩张之路,截至2010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到95.3万亿元,而根据银监会5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末,中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635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合计本外币资产总额约10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总资产突破百万亿大关,7年中年均增长50%,这是个惊人的数字。银行总资产增长已经成为投资者的沉重负担。从纵向看,如果银行业资产增幅仍保持当前17%~20%区间的话,意味着不到4年时间内,银行业总资产还将翻一番。
银行资产翻番与价值没有任何关系,正如此前H股投资者看好银行股是不了解中国国情一样,目前做空中国银行股仍然是不了解中国国情。即便有关方面不护中概股,即使我们对低估无所谓,但是,绝对不会坐视银行大规模被做空袖手不管。只要H股做空影响到A股估值,那么,出手护盘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国际投资者不会忘记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香港与内地的资金没有天堑之隔。
当初的看多是错误,是对价值投资的误解,如今的看空更是错误,是对中国特色的背叛。那么银行股将何去何从?盘整,盘整,再盘整,直到坏账逐步消化。
证券市场的大战,国际做空者在内地或者香港,没有赢的可能。
湖南高速:10亿撬1600亿辉煌折射地方债隐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6日 02:4821世纪经济报道     卢先兵
尽管监管部门反复申明10万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控,然而,平台公司流动性饥渴却是不争事实。
7月12日,接近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高速)的人士透露,在短短1个月后,湖南高速又开始谋划发行新一期的短期融资券发行事宜,额度超过此前的9亿元。
一名银监系统中层人士称,湖南高速在去年末被整改为一般性公司,退出平台类公司管理,但仍属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这家以10亿元资本金撬动1600亿资产规模的公司,在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正在谱写“奇迹”。以其为主体的湖南高速系统,在建里程4064公里,全国排名第一;在建和通车总里程达6450公里,从2007年全国排名第17位一跃至全国前三。
然而,作为湖南高速大债主的国开行、建行、工行、中行、交行等10家债权银行对该公司应该绷紧神经。多名债权银行人士称,今年对融资平台贷款控制严格,不会再对湖南高速等此类融资平台公司放款,平台贷款如到期,银行会及时收回不予续贷。
“发短期融资券是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申请了多笔短期贷款也是这一目的。”湖南高速一位内部人士张明(应对方要求,不透露对方姓名,文中用化名)透露。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分别为410.12亿元、6.57亿元。一名商业银行投行人士直言,湖南高速在建项目太多,短期难以产生足够现金流,还款压力极大,短贷长用的风险隐患不容小觑。
此外,湖南高速还拥有对外担保9.25亿元,对内担保302.6亿元的或有债务。借贷额加上担保额,湖南高速的负债共1625亿元,几乎与总资产相当。
在一位银行债券发行人士看来,过度依赖地方政府财政还款并不现实,如果银行贷款届时面临危机,湖南高速将公益性高速公路民营化或许是一条出路。
然而,昔日“公路大王”刘根山惊天巨案已给高速公路民营化敲响警钟,部分民营高速管理混乱,政商勾结贪腐迭出,高速民营化短期似乎难以成为主流。高速贷款困局如何破解,仍是难解之谜。
160倍杠杆
仅以10亿的资本金,撬动1600亿元的天量资产规模,比较罕见。
湖南高速1993年3月19日成立,初始注册资本金1亿元,后陆续增资至9.96亿元。
财报显示,从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公开伊始,湖南高速资产规模飞速膨胀,2008年-2010年分别为588.03亿元、1061.80亿元和1515.44亿元,截至2011年3月末,公司总资产1633.75亿元。负债方面,2008-2010 年及2011 年3 月末,湖南高速负债分别为417.31亿元、808.64亿元、1211.19亿元和1322.47亿元。
3月末,该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1%。截至2010年末的负债中,银行贷款占比高达89.32%至1181亿元,融资结构单一风险较高,涉及到的银行主要包括国开行、招行、建行、邮政储蓄银行、工行、中行、交行、华融湘江银行、民生、中信等10家。其中,国开行以近300亿元规模为最大,建行贷款量79亿元居第二位。
数家银行人士对记者称,湖南高速的杠杆率太高,目前货币政策趋紧,在银行贷款额度紧张情况下,不再对该公司放贷。
张明说,各银行给予公司的授信不少,约有2000多亿元,已用900多亿,但今年银行的贷款规模很少,其申贷困难。
据悉,今年一季度,湖南高速获得的贷款寥寥可数,金额和放贷银行家数远逊往年。建行、工行、中行为其发放了14.2亿、4亿和4亿元一年短期贷款。国开行发放了5亿元为长期贷款,交行、中行、工行分别发放长期贷款5亿元、2亿元、2亿元。一季度湖南高速共获银行贷款仅36.2亿元,短期贷款多于长期贷款。
某股份制银行当地公司部人士说,暂时未发现有湖南高速重大经营变更或债务恶化,但出于对平台公司的谨慎,其会密切关注其财务和还款状况。
张明对记者称,银行中长期贷款审批及用款流程较为复杂,而公司在建工程较多,为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降低融资成本,所以大量借入流动资金贷款。在他看来,经过与银行沟通,这些短期贷款一般都会滚动放贷,但记者询问其是否得到确定承诺时,其不置可否。
该公司短贷长用早有征兆。财报显示,2008年-2010年湖南高速短期贷款分别为114.28亿元、191.74亿元和365.97亿元,2010年末公司短期借款比2009年末增加90.87%。
短融券救急
湖南高速缺钱当地银行界共知。
资料显示,湖南高速近年来新建项目较多,每年资本支出较大,对公司资产负债率和还本付息产生较大压力。2010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开工高速公路5条,目前以公司为建设开发主体的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共34个,其中收费还贷性的政府项目22个,经营性项目12个,总里程达到2594.99公里,总投资为2150.59亿元。
从2007年开始,湖南高速新建项目较多,经营性现金流入较少,在贷款本息支付上存在巨大压力。2009年、2010年,该公司财务费用分别达到24.54亿元、21.46亿元,营业成本为39.05亿元、51.94亿元。
2009年-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56.28亿元、77.28亿元,以通行费为主的,各收入39.64亿元、47.92亿元。
10亿撬1600亿 湖南高速遭遇资金烦恼
“目前盈亏勉强平衡,但明后年多条高速公路竣工后,银行贷款还本期到来,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一名接近湖南高速的人士指出。
张明自称,2007、2008年开工建设的多个项目将在2012年、2013年集中建成通车,届时除了归还当年利息外,还进入每年还本期。根据内部测算,湖南高速未来现金流能覆盖贷款本息。
此所谓“现金流”包含了湖南省政府对湖南高速的补贴。财报显示,2009-2010 年,公司补贴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00.41%和90.17%,补贴金额分别为13.73亿元、45.1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2010年12月3日“银监发(2010)103号文”《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中长期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各机构要本着风险早期暴露、审慎经营、科学负担三大原则,对包括平台贷款在内的中长期贷款进行统一规范,不得集中在贷款到期时偿还;要合理确定还款方式,实行分期偿还,做到半年一次还本付息。以此来看,湖南高速以往采取的先还息不还本的做法在今年不再可行,其偿还本息的压力陡增。
商业银行人士透露,截至2011年6月末,湖南高速对外借款余额约891亿元,与去年末接近1200亿元的余额相比,缩减了300亿元左右,意即湖南高速上半年净还款300亿元,充分彰显了银行的催逼之力。
一名评级公司人士提示风险称,湖南高速在建工程较多,多条新建成高速公路目前正处于车流量培育期,整体盈利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偏弱。
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湖南高速总经理冯伟林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说,今年高速公路筹资非常困难,要创新筹融资方法,拓宽信托等融资渠道。
创新救急的方法之一是发行短期融资券。6月13日,湖南高速公告,面向银行间债市机构投资者招标发行无担保的9亿元短期融资券,期限366天,所募资金中,4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本部运营高速公路的养护性支出,另5亿元偿还部分银行贷款。发行结果显示,发行额满,中标利率4.89%。
商业银行投行人士透露,才过短短一个月,湖南高速又开始申请新一期的短期融资券,申请额高于上次的9亿元,目前材料已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待批。
市场人士认为,湖南高速频发短融,实为运营资金匮乏和短期贷款还款压力倒逼之举。截至2011年3月31日,该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分别为410.12亿元、6.57亿元。
除了偿债要钱,湖南高速持续的“大跃进”计划更是要钱。资料透露,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该公司共安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70个,建设总规模6334 公里,估算投资3000亿元,拟筹融资2500亿元。
如何还账:政府之忧
银监会对政府融资平台类新增贷款监管日益严厉,给湖南高速带来空前高压。
张明表示,按照分类监管原则,湖南高速已被湖南银监局列为一般性公司,退出平台管理,不过现在还没有正式下文。
一名地方银监局中层人士解析,要将一家平台贷公司贷款整改为一般公司贷款,需要满足3个原则,一是现金流能全覆盖贷款本息,二是银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签订了三方还款协议,三是所有债券银行定性一致,同意按非平台公司贷款对待。
“现金流全覆盖是指在每一个还款时点上,收入都能覆盖贷款本息,不过此处所指的现金流可以包括政府补贴收入。”
张明说,湖南财力紧张,政府欠了湖南高速20多亿元的资本金一直未给,公司在建项目多,政府缓发资本金影响项目建设,也增加了融资困难。
期望湖南政府财政兜底的融资平台公司不止湖南高速一家。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人士吴盛光2010年8月发布的《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披露,截至2009年末,湖南省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5家,其中省级13家,市级101家,县级271家,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比例达到4.19倍。
吴盛光表示,平台还贷资金中,39.31%来源于企业自身盈利或项目收益,26.13%来源于政府回购,其他主要来源于财政收入、质押物偿还和担保人偿还等。“一旦财政收入状况恶化,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县市,就可能出现信用风险,而银行也难以监管该类贷款资金去向,存在资金挪用风险。”
“与其他多数平台公司一样,湖南高速单靠自身偿还贷款很有难度,并且,从2010年开始,湖南高速开始12个经营性项目建设,规模很大,这些项目原则上政府是不兜底的,目前其融资困难,通车后车流量还处于培育期,还款风险突出。”
一为知名评级公司人士称。截至2011年3月底,上述经营性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91.45亿元,占项目投资总额的23.08%。
记者通过湖南高速6月份发布的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发现,该公司运营的部分高速公路,车流量呈下降趋势,带来未来现金流压力。比如,常张高速2010年车流量为7965辆/日(标准小车),今年一季度降为2210辆/日。衡枣高速2010年车流量为21370辆/日,今年一季度降为5342辆/日。
业内人士介绍,一般而言,一条高速公路日车流量超过1万辆,才可盈利,但记者发现,至2011年一季度,湖南高速正运营的11条高速公路,仅耒宜高速、临长高速的车流量超过1万辆。
张明辩称,与云南、贵州等边疆省份不同,湖南作为中部省份,地理位置重要,过往车辆较多,未来湖南各高速公司建成联网后,车流量可得到提升。不过,他不愿提及地方高速公路车流量的困境和未来前景。
信贷融资成为湖南高速暂时缓解资金紧张的通道。湖南高速人士表示,12日公司召开的上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上,董事长冯伟林说,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公司上半年实际筹措资金345亿元,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然而,在银行贷款收紧之后,基建信托如果随之收紧,湖南高速又将面临新的融资难题。
但,为了避免出现坏账,某银行公司部总经理坦言,如果在某个时间段高速公路项目现金流显露危机,商业银行一般都会调整一次负债期限。
“长远来看,真正令人担心的是,未来中国的高速公路收费政策问题,是否大部分甚至全部的高速公路都要成为公益性公路?转为公益性后,公路的使用是否是最有效率的,政府能否经营好?”上述人士认为,一旦大部分高速公益化,政府很难承担如此巨大的还款压力。
解决资金困境的通途是否就是高速公路民营化?上述人士提出,融资平台公司可把股权卖掉,引入国内外投资者,归还银行贷款。然而,另有银行业界人士反驳,数年前,刘根山等“公路大王”经济案件频发,致使政府对民营资本进入高速公路产生质疑和反思,高速公路“国进民退”,为防范风险,目前各地方政府的主导思路还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宏观紧缩持续,高速公路投融资终将陷入两难,道阻且长。
地方债违约问题持续蔓延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18日 13:33理财周报
在信贷政策上,各家银行以往常常将公路行业划归积极进入类行业,高速公路具有区域垄断优势
近期金融圈一直盛传地方政府融资是银行地方债务风险对我国银行体系将构成较大风险。然后近期爆出的云南省的收费公路险被近千亿元贷款压垮的消息,像一枚重磅炸弹将一直讳莫如深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问题瞬间引爆,波及多个部委、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
据媒体报道,云南公路开发公司在建行、工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余额近千亿元。截至2010年上半年,该公司资产总额为1314亿元,负债高达1015亿元。今年4月,该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出“风险提示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
虽然在云南省政府出面协调下,这封违约函已经被收回,但是有关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爆发的恐慌还在持续蔓延。
余波未了,陕西高速又被卷入。
高速公路大跃进的融资冲动
陕西高速2010年财报显示,公司总资产为927亿元,总负债82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8%。在负债中,债券、贷款合计多达670亿元。
然而,这家曾获十多家银行授信的高速公路公司,如今已被部分“债主”停贷。
业内人士担忧,这样的变动可能使陕西高速的资金链平衡被打破,现金流或将遭遇危机。
然而资金腾挪无力的高速公路公司远不止以上提及的两家。
近几年,高速公路建设十分迅猛,与公路网络建设狂飙突进伴随而生的,是深不见底的巨大融资需求,这一切,极大地激发了金融机构对于高速公路行业的冲动授信热情,高速公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各大银行的座上贵宾。
央行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约有五成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用于市政基础和公路建设。
那么按照审计署的统计口径,全国地方融资平台余额为4.97万亿,那么则有大约2.5万亿投向这一领域。
债台高筑的高速公路建设公司比比皆是。
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总资产283.5亿元,总负债221亿元,负债率高达77.9%。公司自2006年到2010年五年期间就向各类金融机构融资达230多亿。
另据了解,陕西高速、湖南高速、重庆高速资产负债率也已超过或接近75%的上限,其中陕西高速和湖南高速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8%和79.92%。
至2010年末北京区县两级政府债务余额达3745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1日 12:36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 (记者 黄海) 北京市审计局负责人21日说,截至2010年末,北京市市和区县两级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745.45亿元。全部债务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3170.83亿元,占84.65%;政府担保债务279.02亿元;其他债务295.6亿元。与全市综合财力相比,北京市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61.71%,处于可控范围内。
债市恐慌蔓延:沾个“债”字就疯跌 A股或受牵连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22日 14:53熊焱北京晚报

沾个“债”字就疯跌
债市恐慌蔓延 国开行紧急叫停贴现债发行
国家开发银行昨天发布公告称,临时取消原定今天进行的至多175亿元174天期贴现债券招标。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国开行紧急决定停止发行贴现债券,与近期债券市场短期品种震荡走势有关,这一事件也成为信用债市场非理性恐慌的又一最新注解。(点击查看>>>债市行情一览)
国开行铁道部双双“失利”
国开行公告称,因市场变化,经与投资者沟通,决定取消7月22日2011年第四十四期金融债券发行。本期债券为174天期贴现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75亿元。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国开行紧急决定停止发行贴现债券,与近期债券市场短期品种震荡走势有关,是对债市市场恐慌性情绪的应急反应。
近期国内债务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恐慌始自云南最大的地方平台公司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试图违约、为缓解债务危机进行资产重组的消息让市场恐慌。上海城投贷款从短期展成长期,是偿债能力弱化的明确信号。在云南和上海等地城投债相继爆出信用危机后,市场预期日益恶化,以城投债为主的信用市场集体下跌,机构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这一恐慌性市场情绪甚至波及中央代发的地方债。由于认购不足,此前财政部代发的3年期、5年期地方政府债券不但票面利率纷纷上行,甚至3年期债券认购还出现了去年地方债合并发行以来的首次流标。
昨天,铁道部招标发行的一年期的200亿元高信用等级短融(11铁道CP03)招标未满,最终不得不由主承销商余额包销剩下的十几亿元。而在此前,这种高信用等级债券大都全部顺利卖出。 “先是城投债、公司债,然后是企业债,接着是分离债,再后来是可转债、长期国债,甚至连短期债都不放过,干脆连剩几个月到期转LOF的封闭债基也加入暴跌队伍了!”一位资深债券投资者哀叹,只要沾个“债”字就疯跌!看着满地的“便宜货”也不敢动了!
地方债超10万亿元
为保证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不快速下滑,2008年底推出4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同期信贷也呈爆炸式增长。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导向,推动各地政府上马了大量的基础建设项目,因而形成了大量的债务,暗藏了风险。中国审计署在全面梳理后公布,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2万亿元,其中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万亿,有担保责任的债务达2.34万亿,两项合计占比84.42%;其他相关债务还有1.67万亿。
但随着全面调控房地产政策出台,以及银监会出台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增信贷的政策,不能借新还旧、不能展新令资金链岌岌可危,市场目前已传出个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到期后,不能还本付息。这些消息引发与地方政府平台有关的城投债、企业债恐慌性下挫,市场成交也急剧萎缩。
A股市场或受牵连
申银万国分析师屈庆表示,随着城投债下跌,另一个可能加剧市场波动的事件是评级公司对于部分城投债可能下调评级。屈庆认为,从地方债的总偿付能力看,当前城投债实际的信用风险并不大,也不马上就直接面临偿付危机,涉及问题债券范围也只是个别。不过他指出,市场预期趋同,恐慌情绪下选择集体规避,市场风险被动放大。“市场对信用债的恐慌超过了对通胀的恐慌。融资平台信用风险或许并不会爆发,但是信任危机已经实实在在地来临了。”
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原本就受到中小板、创业板“大小非”巨大减持压力冲击的A股,在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股东套现冲动之下,继续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
中国地方债风险集结号吹响 多米诺骨牌已经倒下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23日 01:09华夏时报
“现在谁手里拿了城投债,谁的心里就发慌。”7月21日,一位投行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一边是二级市场上的大面积抛售,一边是研究机构纷纷出报告,分析、预测城投债可能发生的风险。最近一段时间,城投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风暴。
城投债的这个转折开始于云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以下简称“云投集团”)的重组,该公司是云南省最大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由于涉及核心资产的转移,市场把这次重组视为信用违约,又由于近期政府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大面积清理,商业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进行严格排查,导致他们的资金链骤然拉紧,城投债信用风险凸显。
市场的剧烈反应出乎云南方面的预料,处在事件核心的云投集团总裁刘一农进行了澄清:“组建能源投资集团是云南省政府能源投资战略的重大调整,并不是所谓的应对资金链断裂的应急措施,更不会是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2008年末,中央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为了配套中央的资金,各地方政府纷纷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以吸引银行资金,但是始料未及的是,不久之后,尤其是到了今年上半年,地方债的违约风险就成了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最大隐患。
风险传递
典型的一幕发生在7月6日下午,临近收市还差1分钟,10渝交通突然遭遇抛压,现券净价瞬间从97.98元直落近8元,收至90.3元。当天交易所多只企业债券或在盘中或在临近收市时,均遭到抛售。
“这是近期关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的一次集中释放。”一位债券市场人士说。
近期以来,关于地方融资平台违约的传闻不断。
今年4月间,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该公司在建行、国开行、工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余额接近千亿元,这引起债权银行的震惊。
6月29日,有香港媒体报道,上海市政府辖下一家从事地产及公路建设的城市投资公司,本月起停止向银行偿还流动贷款,并向银行要求拉长还款期,以及把该笔款项转换成以资产抵押的固定贷款,这同样被市场视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违约,市场上议论纷纷。
以上两个事件经过地方政府出面协调和澄清,事态渐渐平息。但紧接着6月30日,云投集团重组传闻得到证实:云南省政府拟将其持有的全部电力、煤炭资产及云投集团控股的云南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账面总资产进行整合,组建新的集团。
由于电力资产是云投集团最为优良的资产,很多债务是以电力资产作为抵押,或者以电力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如今这一块资产剥离出去,这将造成这些债券失去了还款来源,被市场人士看做是明显的违约行为。
截至6月30日,云投集团负债总额为425.9亿元,集团合并资产总额573.6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4.25%。到去年底,云投集团还有在上证所发行的公司债券两只,金额35亿元;云电投发行债券两只,总额为7亿元。
尽管云投集团总裁刘一农日前对此事澄清,但并没有打消市场的担忧,城投债的风险传递到整个企业债市场,不论是发行还是交易都非常稀少。
“主要问题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是否要中央政府兜底,如果中央政府明确了,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虽然大家都明白,在中国政府的债务最终都是中央政府兜底的,但从目前形势看,不确定性很大,所以二级市场上就没人敢要了。”前述债券市场人士说。
城投债其实在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中占比很小,大约也就7%,但是由于近期市场资金面紧张,流动性较差,这种风险效应就有放大迹象。风险波及到其他企业债,就连一级市场也已经连续好几天停止了发行。以高收益债券为主要投资品种的基金开始大幅度下跌。7月21日,铁道部发行的200亿短期融资券也一反常态招标未满。
前世今生
地方融资平台起源于1994年分税制度改革。地方政府为了筹得建设资金往往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通过打包贷款的方式筹得资金,但是由于我国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担保举债,2006年这项业务被五部委叫停。
2008年末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政府启动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为了配套中央资金进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各地的地方政府纷纷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以从银行贷款或者发行债券融资。
从2009年年中,银监会就已经意识到了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发生的风险,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会议决定加紧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此后银监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盘查清理工作。
今年2月13日,审计署开始就地方债的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结构及增减变化情况进行审计,该审计结果于今年6月底公布:地方融资平台贷款4.97万亿元,这与此前央行的报告经媒体推算的大概14万亿以及此前有媒体报道的银监会数据大概9万亿有较大差距。
这个数据引起一些机构的怀疑,穆迪出具报告认为审计署的数据遗漏了3.5万亿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此后审计署和央行都进行了澄清,央行发言人指出,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有高有低,有的省远远低于30%,即使最高的比例也未超过30%,因此,不能用30%来作为全国的比例。
目前,市场人士还是比较认可审计署的数据,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是在不断的变化的,由于去年的清理,许多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已经转变为一般公司,一些贷款已经偿还,而此后平台公司的贷款增长很慢,因此几个监管机构的数据不同也正常,审计署是最新的数据,应该更加准确。
会不会集中违约?
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往往发生在货币政策收紧之时。
从去年以来央行采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利率,导致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发生变化,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收紧首当其冲。
又加之从去年以来,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最为严格的调控政策,房地产成交量开始下跌,由此导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下滑,这让人们开始担心地方融资平台的还款来源。
“明年,地方债将进入还款高峰,这样的不良项目暴露得将会越来越多,如果集中出现的话,问题就会很严重,而这也正是前两年宽松的信贷政策导致的必然结果。”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主任仲大军告诉记者,当年推出这个地方债的时候,对各地方项目的考核有些盲目,向这些项目放贷就跟撒钱一样,对这些项目的还贷能力和相关投资的质量都没有稳妥的把关,最终的结果肯定会遇到因项目问题导致还贷遥遥无期的现象,宽松的信贷政策必然导致不良项目的出现。
仲大军同样强调,关于地方债的问题,目前还是局部的少数现象,不能因为个别案例夸大地方债的问题,不能简单说地方债问题很严重,但对这类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地方债的问题需警惕,但不必慌张,”中国社会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年底,审计署公布的地方债务规模为10.7万亿,占我国去年GDP的25%多一些。我们有两个参考指标,一个是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一个是政府债务不能超过整个GDP的60%。按照这样的比例,我们不用太过紧张。”
但是,王振中提醒道:“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产生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到现在还有很多处于消化过程中,比如,我们原来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坏账至今还没有处理完。所有这些债务问题我们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解决;因此,如何将各种债务问题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关键的,也是需要警惕的。”
动车事故下 铁道部债券雪上加霜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25日 01:35董云峰第一财经日报

7月23日的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对已现“流标”之相的铁道部债券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铁道部发债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或影响铁道部发债
铁道部是目前唯一以政府名义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产品的发行主体,“具备政府信用特征”。
目前铁道部已发行尚未到期的债券总计为5655亿元,其中铁路建设债券3730亿元,短期融资券605亿元,中期票据10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300亿元。
上周四,铁道部刚刚遭遇多年来罕见的一次“失利”——其招标发行的今年第三期短期融资券出现流标。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一次意外的“阴沟翻船”,铁道部举债规模过大与发债机制问题,到了不能不正视的时候了。
此次动车追尾事故后,铁道部再陷市场各方质疑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向本报表示,铁道部债券发行可能受负面影响,并建议投资者近期回避重仓铁道相关股以及重仓信用债的基金。
“追尾事件后,铁道部的债券更卖不出去了。”一位投资者昨日指出,“过去只是担忧它的财务问题,现在连运营都出问题了,谁还敢买?”
“二级市场主要还是受资金面的影响。”一位交易员则认为,“目前铁道部主体仍然是国家信用,暂无违约风险。”
发债成本同比翻番
“如果它不是铁道部,而是中国铁道股份有限公司的话,估计早破产了。” 一位资深的证券从业者对本报发出了如此感叹。
铁路高负债、发债成本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以上周四发行的铁道部2011年第三期短融券为例。该期短融券票面利率为5.18%,去年7月30日铁道部发行的第四期短融券利率仅为2.59%,二者相差整整1倍。这意味着,在明年这些短融券到期时,铁道部需要支付的利息将远高于今年。
在该期债券的评级报告中,大公国际提到了铁道部面临的不利因素:“随着铁路建设规模的扩大,铁道部负债规模将不断扩张;同时,铁路运价整体水平不高,在成本上涨等因素的作用下,铁道部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而近期披露的铁道部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铁道部总负债合计1.89万亿元,同比增长45.14%;资产负债率57.44%,同比上升4.38个百分点;去年税后利润1500万元,同比减少99.45%,去年末累计亏损772亿元。在今年一季度,铁道部已经亏损了37.6亿元。
负债太多机构吃不消
从铁道部最新披露的短融券投标参与人名单来看,其买家囊括了国内主要的银行和证券公司,包括五大行、国开行、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城商行与农商行,其余为券商机构。今年投标机构共有38家,较去年少了3家。
“铁道部举债规模过大,超出了许多机构允许的持有量。”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银行交易员如是向记者表示。该人士将此归结为上周四铁道部短期融资券流标原因之一。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亦称,“流标与部分银行对其授信集中度超标有关。”
记者此前从接近银监会的权威人士处了解到,银监会已经要求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债券、发放的贷款以及表外担保和贷款承诺统一纳入授信集中度限额管理”;并要求对政企不分的集团客户,“必须作为单一法人来核定其授信额度,超过集中度要求的贷款必须压回”。
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还是将流标主要归结为资金面的紧张。“铁道部债券和地方债券的流标根本不是信用的问题,流动性短缺是主因,非完全市场化定价是直接原因。”石磊向本报记者表示。
“铁道部的信用现在是有问题,但这期流标是因为上限定得太低了。”某交易员表示。一位债券分析师亦指出:“资金利率上升太快,铁道部给的利率与其他短融相比没有吸引力。”
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与铁道部同日发行短融券的,还有中国北车和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其票面利率分别为5.20%和5.65%。
地方政府或减持股票还债 35家公司最危险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26日 07:22东方早报
对于部分市场人士关心的“地方政府是否会减持股票来偿还债务”的问题,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可能通过减持所持股票获取资金。(焦点关注>>>重磅“炸弹”瞬间引爆 地方债违约问题持续蔓延)
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大量融资平台贷款、城投债需要偿还;财政收入依赖土地出让金,而下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可能难以满足需要;基建旺盛、大量保障房需要建设,地方财政支出巨大。
此外,我们认为,由于不具有控股地位,非控股股份相比控股股份可能更容易被地方政府减持。
13省市最可能减持股票
按照负债情况、土地出让金占比、投资增速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如果地方政府减持股票,可能发生在以下省市:江苏、浙江、安徽、重庆、山东、天津、湖南、河南、江西、陕西、云南、四川、辽宁。
当然,我们认为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如东部沿海省份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而不一定通过减持股票的方式。
我们的具体分析过程是这样的:
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可能通过减持所持股票获取资金,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大量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城投债需要偿还;2、财政收入依赖土地出让金,而下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可能难以满足需要;3、基建旺盛、大量保障房需要建设,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大。
那么,我们依次分析以上三种情况可能发生的省份。
第一,大量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城投债需要偿还。我们难以从公开渠道得到各省份融资平台贷款的数据,但是可以通过城投债的情况推测融资平台贷款情况。
我们最终得出的结果,即排名前列的省市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安徽、重庆、山东、天津、湖南、河南、江西、云南、四川、辽宁、陕西、山西、黑龙江、内蒙古、广东、甘肃、广西、吉林、贵州、福建、河北、湖北、宁夏、青海、新疆。
第二,财政收入依赖土地出让金,而下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可能难以满足需要。观察各省土地出让金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可以判断地方对于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依赖程度。
那么,这个问题的结果是这样的,相关省市区分别是:浙江、四川、安徽、天津、江苏、福建、重庆、湖北、辽宁、山东、江西、海南、宁夏、湖南、河北、广西、北京、陕西、吉林、河南、西藏、云南、上海、广东、贵州、内蒙古、甘肃、新疆、黑龙江、陕西、青海。
第三,我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额比较大且增速较快的省份更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因而较可能发生地方政府减持股票的事件。
这个结果的相关省市区排名为:江苏、山东、四川、广东、浙江、安徽、河南、河北、湖北、福建、湖南、辽宁、广西、江西、重庆、天津、陕西、云南、上海、北京、贵州、山西、内蒙古、海南、甘肃、吉林、新疆、黑龙江、宁夏、青海、西藏。
我们最终根据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标准进行集合筛选,也就得出了前述最可能减持股票的省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基于客观条件和历史数据进行的省份筛选,具体来说,减持股票是各省市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动态主观选择。
譬如,江苏、浙江等经济实力强的省份可能可以有其他财政资金来源解决债务到期、基建资金来源问题,而不一定通过减持股票的方式。
非地方控股公司最危险
在梳理出哪些省份最可能减持股票后,我们将梳理哪些公司最有可能被减持。
首先,我们根据流通市值、省份和股东情况对地方政府持股企业进行了初步筛选:1、前十大流通市值加总大于10亿元;并且2、符合我们选择的省份;并且3、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含有地方政府,或者地方国资委,或者地方政府或国资委控股的企业。
对于初步筛选后的股票名单,我们再将其分成两类,并进一步筛选成两个股票集合:集合一:地方政府持有上市公司非控股流通股份的股票集合。集合二:地方政府持有上市公司控股或相对控股股份的股票集合。
我们认为,由于不具有控股地位,非控股股份相比控股股份可能更容易被地方政府减持。具体这些公司包括:海正药业、锦州港、九龙电力、乐山电力、西昌电力、江淮汽车、华锐铸钢、江特电机、紫光古汉、ST金杯、浙江医药、天马股份、东港股份、红宝丽、ST春兰、安纳达、南京中商、西南证券、宁波联合、岷江水电、鲁商置业、日照港、驰宏锌锗、卧龙电气、诚志股份、新华医疗、新乡化纤、红太阳、英特集团、津劝业、江山化工、友利控股、天科股份、海螺型材、宁波海运。
483家城投债互保成风遭疑 多米诺骨牌一触即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 08:35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卢先兵
实习记者 王书展 深圳报道
城投债风险已经逐步暴露,然而,市场尚未完全认清的更大的风险,其实还在于隐藏其中的互保风险。
“如果没有直接或间接融资,没有地方政府补贴,仅靠自身可支配现金来看可支配投资的年数,09嘉高投债只能支撑0.03年。”近日,一名债券市场人士对记者称。
国泰君安7月份的专题研报称,目前城投债发债主体共483个,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的主体占比为33%,即三分之一的城投公司需靠借债度过困难期。如果这些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新贷款,那么这些城投公司将无从维系。
更“要命”的是,债券发行人嘉兴市高等级公路投资有限公司还为嘉兴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提供了担保18亿元,而09嘉高投债的担保方又是嘉兴城投的母公司嘉城集团(嘉兴市文化名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双方形成的互保链条,将直接受到任一方财务状况的影响,随时可见。
同时,为放大杠杆,提高增信,诸多发债城投公司在以往两年间大胆互保,无疑将风险后置。目前,银行系统全面收紧城投等融资平台贷款,这将极大考验城投公司的偿付能力。
“为预防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部分地方政府已经下文,不允许融资平台公司之间相互提供担保,以免造成经济行为的连带责任。”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互保”链条揭秘
城投债发行主体互相担保,形成担保“怪圈”广为市场诟病,但一名券商研究员称,此类现象从2009年起十分普遍。
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以嘉兴高投与嘉兴城投为例,他们早已形成了事实上的互保,但较为隐蔽。
2009年,嘉兴高投发行10亿元的公司债券,由嘉城集团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而嘉城集团全资控股有一级子公司嘉兴城投。
根据联合资信评估公司对嘉城集团的信用评级报告,截至2008年底,嘉城集团对外担保余额为16.80亿元元,担保比率为30.99%,主要是对嘉兴市嘉绍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担保额60000万元、嘉兴市土地储备中心25600万元、嘉兴市高等级公路投资有限公司18300万元、嘉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5000万元等,公司担保额较高。
截至2008年底,嘉城集团收到补贴收入18150.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3927.00万元。如果抛开补贴不算,2008年其负增长4223万元,何来对外担保能力?
嘉兴高投的对外担保本不少,又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对家嘉兴城投提供了大额担保。中诚信评级公司的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嘉兴高投共对外担保28.15亿元,占公司所有者权益比例为30.92%,其中对嘉兴城投担保额最大,为18亿元,其他包括对南湖区国有资产头子公司担保5亿元、对嘉兴市秀州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担保5亿元、对嘉兴市水利投资公司担保0.15亿元。
嘉兴高投的盈利能力较差,2008年-2009年,其主营业务利润连续为负数,分别是-1772.28万元、-5226.08万元。
另一个案例则直白地表露出两家城投公司的互保“情谊”。
2008年,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公司(重庆交投)发行15亿元7年期公司债券,重庆市水利投资集团公司(重庆水投)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而到2009年,重庆水投发行15亿元7年期债券“09渝水投债”,由重庆交投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类似的互保公司还包括常州投资集团与常州武进投资集团、浙江湖州交通投资集团与浙江桐乡城投公司等。
“以往城投债发行井喷时期,整个市场比较乱,一些低资质的发行人为了降低成本,不惜用互保等各种手法来增加评级。”一位评级公司人士说。
多名市场人士直言,事实上互保并不能给城投债增加信用,但因为城投公司缺乏披露,隐匿互保信息,市场往往误认为城投债公司担保是单向的。
资金链断裂之忧
一名券商债券研究员称,企业之间互相担保、连环保,容易形成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使投资者和债权人难以分辨其风险;如果经济下行时企业出现问题,容易引发关联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造成较大风险。
记者查询WIND资讯发现,目前400多家城投债发债公司,大多数有担保,担保方包括商业银行、中国投资担保公司、土地抵押质押担保、应收账款担保等,还有一大批是城投公司担保,其中透露出不少互保的影子,这还不包括外界难以知晓的母子公司担保、多层次连环担保等乱象。
业内人士称,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混乱担保不仅表现在城投债领域,还在银行贷款方面广泛存在。
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曾对243家地方融资平台的担保情况作出调查,发现243家企业中有16家投融资平台两两对保金额达48510亿元,部分投融资平台之间存在连环担保关系。这就意味着,其中任何一家平台发生债务风险,将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如果两家互保公司同时出现问题,那么带来的风险是很大的,但是这种几率毕竟很小,如果没有其他的对外担保,城投债的系统性风险不大,但这中间还涉及与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长城证券一名研究人士称。
“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的压力已经很重,平台公司互相担保又增加了或有负债,在满足其扩张野心之时,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也一触即发。”某券商债券研究员称。
她介绍,去年底,为防范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券风险以及连带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发改委叫停了互保等各种政府有关部门为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或增信。但是,却并未对以前的城投债处置作出安排。
目前,城投债发行主体的现金流已捉襟见肘。国泰君安近期对城投债信用风险进行专门分析,2009年末,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的城投债发债主体共61个,而当时所有发债主体为218个,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的主体占比为28%。但如果看最新一期的财务数据,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的主体共161个,而现在所有发债主体为483个,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的主体占比为33%。经营现金流为负表示主体本身的业务并不能带来现金流,即便每年投资为零,仍有自由现金流缺口,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
从另一维度,平台自身可支配现金可支撑年数考察,部分城投债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这一指标是指,年初货币资金加上经营现金净流入之和,再与投资现金净流出进行比较,比值越小,债务风险越大。
广发证券(31.16,0.24,0.78%)4月份的专题研报显示,可支撑年数最低者为前述的09嘉高投债(0.03),还有06嘉交通债(0.03),较低者包括07陕高速债(0.28)、07武汉高科债(0.24)、10渝水投债(0.36)、10湘潭九华债(0.30)、10漯河城投债(0.1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