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员的一天:官员退休成“自由官员”是权力的纵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0:05:11

“发挥余热”曾是对老干部的一种赞语,但如今却有了另一种诠释——权力期权化。这种权力期权化,并没有改变腐败的本质,且隐藏系数更高。

7月3日《瞭望》报道,早在2008年,李元这位原国土资源部前副部长就已经退休,但他退休后,身兼数职,社会活动频繁,最终因违纪而“晚节不保”被“双开”。李元国土部的同事、同样已退休的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原社长刘允洲也因违法违纪于今年2月被双规。据公开报道,正是刘允洲一案牵扯出了李元。一时间,退休干部去向和管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尤其是如何通过制度构建预防和治理干部退休后的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法律课题。

权力期权化现象一旦蔓延,官场生态必将会被扭曲。其实官员退休成“自由官员”的权力期权化现象,如今是在不断蔓延。退休官员为何还能成“自由官员”?这是因为他们的部下、同事仍在位,甚至他们一手提拔的人大权在握。企业高薪聘请退休官员,当然是他们仍然能办事,能为企业获得资源,这显然是权力在延续。另一种是官员在位时就“放长线”,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这是说官员在与利益方“权钱交易”时暂不兑现,而待到离职或退职后,到对方的企业或机构接受所谓的聘任,甚至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性活动。比如深陷“污染门”的紫金矿业,有福建省上杭县政界多位退休领导干部在此任闲职,且领着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年薪,还有原地矿部前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陈毓川,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福建省财政厅副厅长林永经担任该公司独立董事。有媒体对A股所有上市公司高管进行筛查后发现,有34家上市公司共聘请了23名证监会前官员担任高管。应该指出的是权力期权化时间跨度长、权钱交易极其隐蔽,加之有受对方“热情邀请”等作为幌子,极易逃避监管和打击,成了当前民众围观的又一个腐败问题。

有人说,从“我爸是李刚”到“我叔是金国友” ,都是权力的纵深。值得关注的是李启铭的嚣张是因为有个现任公安局副局长的亲爸,而金建兄的嚣张底气竟是来自于一个退居二线的叔叔。由此可见权力期权化的效应,期权化的权力同样可以让人疯狂。

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按时退休,潇洒谢幕。她说退休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事实上,我们忘记不了她,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心底无私和高风亮节,她的“裸”退成为一种标杆,而一些官员退休后,依然迷恋权力,对权力公正运行进行不当的干扰,利用权力期权来搞腐败,与她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能自律的人毕竟不多。因此,要消除退休领导干部隐性的“权力磁场”,前提是对在职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有效约束。虽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但现实之中又有多少退休官员在遵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成言说:“目前地方党委、政府对在职领导干部监管相对较多,而对退休领导干部,几乎没有有效的监督规范手段。”也就是说,他们大多处在监督的真空中。

种种迹象已表明,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已经成为一大腐败黑洞,预示了腐败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和新动向。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胡明教授说:“对退休领导干部去向进行制度性安排,是法治社会应当考虑的问题。”虽然我国干部退休制度一直处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但对领导干部退休后的去向,却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性安排,这加剧了退休领导干部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担忧,也加剧了权力期权化的风险。由此,应借鉴一些发达国的先进经验,对退休官员从业要有受限范围,同时要加快制订官员及其配偶、子女的财产申报规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让退休官员发挥余热,继续服务于社会,也有利于预防权力期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