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重装高手官网:李世民声明薄葬未蒙住盗墓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21:41

李世民声明薄葬未蒙住盗墓贼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唐朝是中国古代强盛的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富有的国家。国富则君王随葬丰,这是秦汉以来国葬的典型特征。葬丰则盗狂,曹操、董卓这些魏晋盗墓狂人的出现,不能不说与秦汉帝王的过度随葬有关。所以,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看到了厚葬的危害,立下家训国法,要求上自皇帝,下至百姓,一律薄葬。

 

图:唐开国皇帝李渊画像


 《旧唐书·封伦传》(卷六十三)记载,有一次,后来做李世民宰相的封伦,陪李渊去华清池温泉洗澡,路过秦始皇的陵墓时,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李渊:“古者帝王,竭生灵之力,殚府库之财,营起山陵,此复何益?”(古代的帝王,竭尽老百姓的力量,用完国库里的财物,为自己建造大高的陵墓,这有什么益处?)


 封伦:“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自秦、汉帝王盛为厚葬,故百官众庶竞相遵仿。凡是古冢丘封,悉多藏珍宝,咸见开发。若死而无知,厚葬深为虚费;若魂而有识,被发岂不痛哉!”(皇上教化下面的人,就如春风吹拂小草。自从秦汉时期帝王推崇厚葬,所以百官众民竞相效仿。但古人的坟墓,全部都随葬有大量的珍宝,全都被人掘开了。人死后什么也不知道,厚葬做什么呢,确实是浪费;如果他们地下有灵,被发掘了怎么不心疼啊!)


 李渊点头称赞:“从今之后,宜自上导下,悉为薄葬。”(从今以后,引导民风应该自上而下,全部实行薄葬。)

 

图:位于陕西富平西南五公里荆山一带的唐高祖李渊献陵


 从这段君臣对话来看,李渊确实对薄葬很赞赏。但是,皇帝的话虽然是金口玉言,后来的李姓皇帝却几乎没有人听从。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大都厚葬了自己,李渊未能阻止住大唐的厚葬之风,让盗墓贼大发了一笔巨额意外之财。

 

唐代帝王有“关中十八陵“,其中最豪华的是昭陵。


 昭陵的主人,是大唐最有能耐、在中国帝王中也算最有能耐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其地面、地下建筑均十分宏大。四周还有魏征、徐懋功这些多达193座的功臣陪葬墓,形成了有两个长安城大小的宏大陵区,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陵”。目前仍是中国最大、世界最大的单个帝王陵园,而不是后来的乾陵。


 昭陵不仅风水好,文化含量也很高,如陵前的“昭陵六骏”,就有独特的文化韵味。李世民是位马上皇帝,据说随父打天下时,先后骑过特勤骠、飒露紫、白蹄乌、青骓、什伐赤、拳毛騧(guā 黑嘴的黄马)等六匹战马,这些战马真可谓有汗马功劳。

 

图:流落在美国的昭陵六骏之一“飒露紫”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对它们念念不忘,特地请画师画了六骏图,并在昭陵前用大青石给六匹马塑了像,此即闻名海外的“昭陵六骏”。后来“昭陵六骏”遭盗,遭破坏,成了一大历史遗憾,至今仍有两座塑像流失在美国。
 如此规模的昭陵,里面的陪葬品自然不会少。

 

有意思的是,李世民还很会做秀,在文字游戏中搞起了反盗墓。在为长孙皇后亲撰的碑文称——


 “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

 

 

图: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李世民的碑文是写给子孙大臣看的,也是写给盗墓贼看的。意思是这里面没有什么陪葬品啊,不要惦记着啊,死心吧。但李世民枉费了心机,此碑文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绝盗墓后患反失算。这话不说倒好,一说反而让五代节度使温韬这类盗墓贼上了心——昭陵被盗最严重。


 那李世民都给自己陪葬了什么宝贝?除了必不可能的金银珠宝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历代名家书画珍品,特别是“钟王笔迹”,就是钟繇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在前面的钟繇盗墓一篇中,我曾提到了王羲之的墨宝《兰亭序》在中国盗墓史上的传奇经过,李世民是采取了盗贼伎俩——“偷”,让身边大臣萧翼和尚辨才那里,偷得了《兰亭序》。

 

 

图:兰亭序(冯承素临摹本)


 另一说是欧阳询献的。此说法见于宋人钱易著《南部新书》(卷四)中,“武得四年(公元621年),欧阳询就越州访得之,始入秦王(李世民)府。”


 李世民生前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至极,得来又费了颇多周折,如此心爱之物,死后自然要带到“阴间”去。据说,李世民临死时,给嗣皇帝李治的要求是,死后头枕《兰亭序》。此即所谓“生则同榻,死则同穴”。诗人陆游因此大发感慨,“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