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鉴赏:我国 “县权公开”试点的实践与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8 22:33:35
  1. 我国 “县权公开”试点的实践与启示

已有 67 次阅读 2011-6-23 12:29 |系统分类:时政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内容提要:县一级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郡县治,天下安”,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然而,当前县委权力运行中的某些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群众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

为了规范县委权力运行,特别是加强对县委书记职权的规范,从2009年3月起,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在江苏省睢宁县、河北省成安县、成都市武侯区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

日前,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对于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在县一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一、背景材料

二、县委权力阳光运行三试点回访

三、湖南做大“县权公开”

四、“县委权力公开运行”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各方建言

一、背景材料

中纪委、中组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2010年11月18日  新华网)

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意见》指出,县一级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委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对于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在县一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强调,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要按照党内有关法规文件,明确划分县党代会,县委全委会、常委会及其成员,县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编制职权目录,尤其要加强对县委书记职权的规范;要坚持依法、高效、规范、透明的原则,编制并公布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运行流程,明确行使权力的主体、条件、运行步骤、完成时限、监督措施等,提高权力运行程序化、规范化水平;要公开决策事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及执行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要党务工作情况,县委管理干部评优表彰情况及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等;要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整合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加强情况反馈,形成县委权力特别是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和反映问题处理工作机制,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党委组织部要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加强指导。试点单位要结合实际,制订方案,突出重点,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积累经验。

二、县委权力阳光运行三试点回访

1、《瞭望》文章:探路县级党委权力变革(2010年10月16日  瞭望新闻周刊)

由中央纪委、中组部推动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不久前进入“盘点”阶段。这项于2009年3月启动,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江苏省睢宁县和河北省成安县三地开展的试点,正在对相关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下一阶段将形成专题情况报告。试点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或将在更大的范围中推广普及。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其实质是科学规范县委核心权力和对核心权力的有效监督,以促进权力运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为此走访试点三县区,对于这一被外界称为县委核心权力“自我革命”的试点,进行了深入采访。

试点包含多重目的

“郡县治则天下安”,在现行体制中,县委处于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位置,是党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职责。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由中央纪委、中组部主导的这一“县权公开”探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部署规划的。这意味着在一些地方“阳光行政”的探索之后,针对县级党委权力运行的变革已开始揭幕。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对于这项一直低调运作的试点工作,高层作过多次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亲自审定试点工作方案。

受访权威专家指出,观察分析高层部署及三个试点县区一年多来的具体做法,此次试点包括多重目的:

其一,力图规范县委权力行使,确保县委正确运用权力。

县委是县一级的领导核心,对全县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就县委权力而言,它主要包括对全县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推荐、任免重要干部;组织、协调全县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工作;动员、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任务,等等。这些权力能否科学规范、正确有效地运行,对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其二,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

没有公开,就谈不上民主,更谈不上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党务公开作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党务公开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

其三,强化对县委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全国有2800多个县(市区),一直以来,这一级领导班子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履行权力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比如,一些县委权责界定不清晰,权力运行不规范,自由裁量权过大,给一些人滥用权力留下了空间,使得在决策、用人等方面有失公允,群众意见很大。再比如,一些县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同时又缺乏有效监督,引发了许多腐败问题。

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强化对县委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加强自我约束、减少权力寻租,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减少暗箱操作。

参与此次试点的成都武侯区纪委副书记王睿在接受采访时分析道,参与试点的3个县级单位分别分布在西部、东部和中部,经济状况有所不同,这种地域、经济发展现状上的差异,或正是为了试点后的下一步推广做准备,安排颇具匠心

四环节力求公开透明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试点,归根结底是对“用权”的规范,是要让县委按照“规矩”,在政策法律的范围内管权、管事、管人。为了达到以上效果,按照中央纪委、中组部的规划部署,试点县区的具体措施集中在了厘清职权、规范程序、公开运行、加强监督四个环节上。

要想实现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首先要搞清楚一县一区的党委有哪些权力。因此,各试点县区首推的就是厘清权限,也就是要厘清县委全委会、县委常委会及其成员、县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对超越职权范围的权力要予以纠正,对职能交叉的要予以厘清,对权责不清的要予以明确,对履行职能不到位的要予以强化。

以成都武侯区为例,在试点过程中已经明晰了区党代会、区委全委会、区委常委会、区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编制了权力目录,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楚。武侯区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固化权力事项”。

在区委常委会的权力目录中,本刊记者看到了18项权力,如“制定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措施”、“审定全区各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调整和编制调整方案,讨论决定区管干部任免、提名、调动、考核、评议及奖惩,并向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各人民团体推荐干部”等,区委常委会必须在这一框架下行使权力。

而对于区委书记,武侯区也列出其核心职权,共9项,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主持、依照程序选拔、任免、监督干部”等。此外,他们还定出了区委副书记、区长的职责,4项主要职责中重要的两项是“协助区委书记处理区委工作;区委书记外出时,代区委书记主持区委工作”、“主持区政府全面工作”。

厘清党委职责后,下一步便是规范程序,也就是要让权力“用”得明白。从中央纪委、中组部的部署及试点的实践可以看出,其核心是抓住决策、执行、结果等主要环节,找出每个环节中的风险点,编制并公布权力运行流程图。

在成都市武侯区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上,对于某一项权力如何使用,清楚地标示了由哪一个机构负责,应按照哪些步骤运行,如何监督制约,投诉举报有哪些途径等。其内容涵盖了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

本刊记者了解到,这些被固化后的权力内容、编制的权力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采取汇编成册发放、网上公布等方式,已经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单位党员群众公开。

搞清楚了某人某个机构有某项权力,这项权利应该如何行使,那么顺理成章的是,下一个环节便是实行权力使用过程的全过程公开。其具体抓手,就是以公开栏、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发布会、局域网、互联网等形式,把一县一区之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重要人事任免,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县委管理干部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等全程化地公开。

江苏睢宁县在公开决策方面做了多项探索。如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和部署议题的县委常委会,通过全媒体进行现场直播,并设立现场热线电话、开通网络和短信平台,让党员和群众反映愿望,提出建议,表达心声。

但不论制度设计如何精妙,如果缺乏各方监督,恐怕也难以落在实处。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分析说,公开与监督是必然共生的,公开会催化监督,而监督也是公开更加深入广泛的保证。

因此,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监督,是从中央到各试点县市都在考虑的问题。分析观察各试点县区在加强监督方面的做法,涵盖了三方面的具体内容:

其一,整合监督力量,把党内监督与人大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县委权力运行全方位监督体系。

而针对当前现状,其核心在于进一步加大包括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的力度。例如睢宁县推行的公开述职述廉的“一述双评”制度。评议干部除了组织,还引入了群众。按照相关规定,“双评”中群众评议员一般都在30至40人,其中本单位干部职工占30%,驻睢宁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占30%,管理和服务对象占40%,以个人报名和组织指定的方式产生。而组织评议组人员只有5~7人,由县纪委、监察局从纪检、信访、审计等部门的业务骨干中指定产生。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对在“一述双评”中的后进单位和个人,将发出“黄、橙、红”三级预警卡和意见反馈卡,对得分排名后3名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则由县主要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其二,畅通监督渠道。例如,成安县委办公室主任阎志军介绍说:“我们县四个班子领导的手机号和各个局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手机号都是公开的,基本上成安县的群众都知道。这是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一部分。”

其三,加强情况反馈。制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党员、群众意见,建立反映问题处理工作机制。

分析睢宁县、武侯区、成安县的探索,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一把手”的自我限权、主动还权。否则,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便无法开展。也正是因为这个“自我限权”,一把手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相当高的自律精神,也需要相当大的改革勇气。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认为:“如果‘一把手’不想动、不愿动,或者不真动,那在现有政治管理体制下,县委权力的公开透明,特别是‘一把手’权力的公开透明,就很难推行。即便有所举动,也容易沦为作秀表演。”

2、《瞭望》文章:县权公开的“睢宁样本”(2010年10月16日  瞭望新闻周刊)

睢宁的做法就是公开加监督。实实在在的公开加上行之有效的监督,就是民主

两年前,江苏省睢宁县头上顶着几顶帽子:省信访重点管理县、省重点帮扶县、省达小康特别困难县。睢宁的工业总量、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均排到了江苏末位,人口大县、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便是睢宁的标签。

而两年后的今日,睢宁全县信访量大幅下降,今年1~8月份,进京、赴省信访量同比下降57%、52%,睢宁由信访管理重点县变成了信访管理先进县;今年1~8月份,在徐州市统计局列统的1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睢宁有10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转变的核心动力,来自于睢宁县2008年4月以来实行的以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核心的一系列探索创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催化出的经济变革,已经在睢宁生动展现。

从“自我削权”和严管干部起步

两年前的睢宁,与经济落后相伴生的,是睢宁浮躁的官风和强悍的民风。一方面,睢宁的干部作风漂浮,不团结、好内讧;另一方面,群众不满意,矛盾重,上访多,“人民来信之乡”一度成为睢宁的代名词。

“当时的情况是群众埋怨干部,对干部充满怨气,县委县政府常常被上访群众围堵”。2007年1月发生的一起上访事件至今让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记忆犹新。“睢宁县委县政府大院三面环河、一面是大门。当时单位没有食堂,一旦被上访群众堵住大门,全体工作人员就无饭可吃。那次堵了11个小时,到了晚上,所有人饿得嗷嗷叫,打电话要了一批盒饭,上访群众不让送进门。当时想了个办法,将盒饭系上绳子,从大楼后面结冰的河面上偷偷地拉过来。”

王天琦回忆道:“那段时间,我内心很煎熬。这一事件浓缩了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弊端,一些积弊太深、太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2008年4月,王天琦就任睢宁县委书记,一场以自我限权与严管干部为起点的变革,也随之拉开序幕。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我限权’,从制度入手,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王天琦说:“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备受关注的权力。在以往的制度设计中,往往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官员就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公众利益,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命脉,群众意愿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往往被忽略。我们就从这里开刀。”

2008年5月,睢宁县出台《对重要项目、重点工程、重大资金使用实行议决权和否决权分离的意见》,建立了议决权和否决权分离制衡的制度。重大事项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方案,政府常务会议决。经政府常务会议决通过后,交由县委常委会审议,县委常委会行使否决权,如果审议不通过,打回相关职能部门重新制定方案,县委常委会只保留否决权,而不参与方案的修订。这样,政府常务会议决,县委常委会否决,相互限制又相互协调,有效地限制了不当用权。

王天琦说:“自我限权,绝不是一个人的主观决定,而是先把制度建立起来,用制度约束自己的权力。否则,只会人走政息,不能持续,变成‘一招鲜’。”

睢宁县随之出台的一项措施,是推行行政审批中心“一站式”服务、“一表制”审批、“一费制”收费,使行政审批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得到了有效限制。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434个减少到89个,审批环节由过去平均8个减少到3个,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3个工作日减少到3.16个工作日。“这么做的目的是规范领导干部自由裁量权,建立了权力边界,让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所有干部做好事的能力得到增强、谋私利的空间大大缩小。”王天琦表示。

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使县委的权力得到了限制;行政审批改革的推进,使部门的行政审批权力得到了规范。所有这些,相当于初步架构了科学、有效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然而,这种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要达到应有的目的,还需要“人”来落实。

对于干部的管理,睢宁县以“禁酒”这个小切口入手。

2008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睢宁禁酒令生效,全县实行工作日中午禁酒,绝无例外。当时的睢宁,许多人对“绝无例外”这四个字体会得还不深,结果不到一年时间,18名干部因违反禁酒令被处理。这里有一般干部,也有局长、镇长,其中那位镇长是到邻县请客商吃饭时,自己喝了一瓶啤酒。

绝无例外的禁酒令,管住了睢宁干部的嘴,对那些“手”不老实的干部,睢宁更是如此。2008年5月份,睢宁在全县“勤政肃贪”,不久,就连续查办了8个科级干部,其中有交通局局长和供电局副局长。2008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26件,其中科级干部17件。

睢宁的不少干部觉得规矩上身了,压力大了,不如过去舒服了。王天琦说:“这是一个好现象,‘干部不好过,群众才好过’。”自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往经常被围堵的大门一直畅通无阻。

公开透明的民主探索

自2009年3月被中央纪委、中组部确定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以后,睢宁县的探索更进一步。王天琦说:“简单说,我们的做法就是公开加监督。实实在在的公开加上行之有效的监督,就是民主。”王天琦说。

由此而来的问题便是,公开什么?

王天琦说:“公开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之所以在一些地方效果不好,老百姓对于公开的兴趣越来越淡,关键在于公开的形式过于简单,公开的内容空洞无物,和老百姓关系不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老百姓自然不感兴趣。”针对这一“短板”,睢宁县的公开,集中在了决策、执行、用人等几个关键环节。

公开决策,睢宁县出台《县委常委会提前预告制度》,实行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提前预告、列席旁听、会后公告,对不违背组织原则、适宜公开的议题会前发布预告,会中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列席旁听,会后议决结果向社会发布。

睢宁县还明确了每半年召开一次在睢宁县电视台、网络上全程直播的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县委常委会报告工作,就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要规划、重点工程进行公开决策,现场讨论,现场接受群众质询,县委委员现场公开票决。

王天琦说,试水之初,2008年10月11日睢宁县第十四次常委扩大会议上,对软环境建设专项评议结果进行揭晓,现场计票、公布结果,经县委常委会当场票决,“最不受睢宁人民欢迎的单位”和“最不满意站所(科室)”——县交通局党委书记、县公安局睢城派出所所长被当场免职。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外,还有各机关单位和群众代表共计800余人,电视台、网络等媒体进行了全程直播。

公开执行,睢宁县将各镇、各部门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向社会公开,让群众看任务、看进度、看结果。由全县选出的3000多名评议员“每月一测评、每季一巡评、半年一评议、年终一总评”,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启动问责;对排名靠后的,公开预警。

公开用人,睢宁县实行X+1的后备干部选拔制度。“X”就是通过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等“四差额原则”,以及设立单独写票室、强制保密投票、现场公布投票结果等“三项保障制度”所确定的后备干部人选。规模较大的镇和单位,“X”为3;规模较小的镇和单位,“X”为2或1。在“X”的确认和使用上,严格按照票数多少、次第使用,否则必须向常委会作出专题说明。“X+1”的“1”,由单位党组织对实绩突出但未进入“X”的干部直接提名,当场公布。这样,实现了既以票取人,又不唯票取人,体现了“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

以监督推进公开透明

睢宁县确定了公开内容,另一个核心问题便是,如何监督?

“目前,监督的现状是社会监督偏弱,也就是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偏弱,不利于监督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王天琦分析说。

对症下药,在群众监督上,睢宁县的第一招就是在2008年8月向老百姓公开了县党政主要领导、四套班子成员、副科级以上干部和重点股(科)室负责人手机号码。对反映的问题,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经济110负责督办,要求责任部门当天与发信人见面,三天内办结。

同时,通过睢宁县内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公布人民群众来信来电反映的问题、承办责任单位,办结时限,并将办理情况予以公布。

这一举措反响热烈。《瞭望》新闻周刊在睢宁县桃园镇魏洼村采访时村民们反映:都知道有事就给王书记、王县长发短信。60岁的村民袁保杰说,我就给王书记发过短信,有效果,后来镇上派人来给处理了。

翻阅睢宁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整理的群众短信,仅今年8月一个月,发给县委书记王天琦的短信就有1178条,内容包罗万象,有反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反映水电交通等民生问题的、举报贪污腐败的;还有群众发来短信,鼓励县委书记把改革继续下去。

睢宁县落实群众监督的另一个办法是公开互动交流,以街头广场的形成干群对话活动,进行了十多次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大讨论。

王天琦说,2008年7月县委在县城中心露天广场召开了以“倾听您的声音”为主题的全县机关作风促进会,群众现场质询,热线电话接入会场,群众质询问题尖锐、言词犀利,被质询的干部如坐针毡、如履薄冰。会后,对现场没有回答的500多个问题,在报纸上原汁原味地刊发,转交有关单位办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睢宁还让百姓来监督干部讲话,组织评选领导干部年度“最差讲话”,这样的监督方式,让领导干部的会风文风得到了切实改变。

在舆论监督上,要求各镇、各部门及时答复、认真办理群众通过媒体向县委县政府及各镇、各部门反映的各类诉求,对48小时之内没有回复或敷衍塞责的,公开问责。

王天琦说:“我们的种种举措,都是在现有体制框架下进行的。我们是多改执政管理过程中间不适应、不适合、不适当的地方,少从体制上动刀子。这样可以减少改革成本,用最小成本,一样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实现保证党长期执政、永续执政的目的。”

3、《瞭望》文章:省会城区“县权公开”试水(2010年10月16日  瞭望新闻周刊)

就是要让权力清单“理”得明白,权力行使“用”得明白,权力公开“说”得明白,权力监督“看”得明白

与睢宁、成安有别,成都市武侯区是“县权公开”试点中唯一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区位差异意味着政治生态与改革环境的迥然不同。

公开透明对于武侯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7年,成都市武侯区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推行以“大科制”为核心的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成都市武侯区纪委副书记王睿对本刊记者说:“武侯区也因此成为‘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之一。正是因为基础较好,我们才成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试点之一。”

观察武侯区的试点历程,其着力推进的权限梳理,是要让权力清单“理”得明白;程序规范,是要让权力行使“用”得明白;信息互动,是要让权力公开“说”得明白;多维制衡,是要让权力监督“看”得明白。

而在众多举措之中,其在加强信息互动,以党内民主促进权力监督方面的探索,颇有新意且成效显著。

民情专递工作制度

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反映利益诉求的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更好地了解群众意愿和呼声,维护群众利益,武侯区结合试点要求力推的办法是民情专递工作制度。

成都市武侯区有56个社区,每个社区根据规模大小配备社区干部3到5人。以面积最大的晋阳社区为例,拥有11000户群众,近3万人,社区干部仅有5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仅有的几名社区干部如何更好地了解整个社区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怎样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做好群众意见上传下达的工作?“民情专递员”这个新的角色应运而生。

“民情专递员”实际上是专职的义务工作者,没有工资,每月只有150元的电话补助。担任这个角色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以本人自荐和群众推荐的方式,经社区投票选举产生;选出来的人必须热心为群众服务、群众认同度较高,实行一年一聘一考核。职责是通过民情家访、民情专线、民情专递箱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并做好政策宣传、解释等工作。

民情专递和解决的路径是这样的:对民情专递员反映的情况,社区能够解决的,在社区解决;社区解决不了的,上报街道党工委,并由街道交办给相关部门处理;如果街道解决不了的问题,上报区委研究。但无论问题在哪一级解决,都要做到“民情民意事项办复率100%”。

武侯区纪委党风室主任许宇明说,武侯区的民情专递制度是一条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从2006年探索建立到试点完善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以党内民主促公开

武侯区结合试点部署拓展党内民主的主要举措,包括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每年召开一次区党代会、四次全委会,区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每年向党代会述职述廉;实行党员、党代表、区委委员“双向约见”制;落实党代表提案制度等多项内容。王睿说,这些举措旨在进一步拓宽沟通联系平台,畅通党内民主监督渠道,促进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其中,由武侯区率先推行的“双向约见”制度引人关注;其内容是党员、党代表、区委委员“双向约见”制,党员联名约见党代表,党代表联名约见区委委员。

根据武侯区的设计,区党代表约见区委委员,要在事前就约见事项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民情专递员的意见、建议;区委委员约见区党代表,会把约见事由、约见场所和约见时间告知需约见的区党代表。

区党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除当场办理结束之外,区委委员应确定承办单位和承办人员,在3个月内将办理结果以书面形式答复代表,同时抄告区党代表联络办公室,限期督办。约见后,党代表还将就约见事项,及时向有关党员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武侯区委组织部调研员陈志楼介绍说,武侯区红牌楼街道龙爪社区通过约见机制,及时将辖区居民水表年久失修水费高涨的问题反馈给区委委员,通过该区委委员的及时协调,较为顺利地解决了辖区内131个单元数百户居民的水表再安装问题,受到了党员群众的好评。

“党代表提案”制度则让党代表具有了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样的权利。“人大代表有议案和建议权,政协委员可以提案,在武侯区的改革试点中,党代表也获得了提案建议权。从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意义上说,这让党代表在党内的权力行使获得了充分保障。”陈志楼说。武侯区委在组织部专门设立了党代表提案办公室,接收党代表提案并负责办理。这些提案涉及民生运行的方方面面,均由身处基层的党代表提出。

王睿说,“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虽然我们想了诸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了试点工作开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思考。比如,虽然武侯区对区委常委会、全委会、党代会特别是“一把手”的职责权限进行了清理,但还较为粗略,内容还需进一步科学界定。

4、《瞭望》文章:成安开启县权阳光路(2010年10月16日  瞭望新闻周刊)

在河北成安县,群众有问题和疑惑可以直接进门、找人,也可以在家直接给书记、县长或相关单位领导打电话咨询

在河北成安县委县政府大门口两侧,树立着32块公开栏,清楚地标明了各种行政事务的办事程序,公开了全县各单位每个月的财政开支情况,重大工程、重大事项的公开信息;成安县委、县政府各位党政领导的照片、简历、职责分工、手机及办公电话等也全部在列。

群众可以自由出入成安县委县政府,想找县委书记和县长不需预约、不需请示,来访者可以直接敲门进入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办公室。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公室门前都贴着公开牌,标有领导的照片、职务、职责分工、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

“县政府大门口的门卫不但不阻拦俺,还热情地为俺指路。各个办公室都集中办公,县领导的办公室俺可以随便进去,这才叫为人民服务呀!”成安县道东堡乡固字村村民李振河来县民政局办事,看着眼前的办公模式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感慨道。

这就是成安:被中纪委、中组部确定为全国三个“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试点县”之一;也是全国首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和“全国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

  机关办公方式上的变革

  早在2005年初,成安县委、县政府就把59个部门、1000多名公务员集中到综合办公大楼里办公。一般每个部门都有两间办公室,一小间,一大间。小间是局长办公室,大间里坐着包括副局长在内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

  “我们县四套班子领导的手机号和各个局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手机号都是公开的,基本上成安县的群众都知道。这是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一部分。”成安县委办公室主任阎志军说,“我们采用集中办公的方式,将党政机关的办公资源集中整合,初步形成了综合化、系统化的办公格局,无论是项目审批还是群众办事,不出大楼就可以办完。”

成安县辖四镇五乡,234个行政村,县域面积481平方公里,人口40万,是一个平原小县,一度是“上访”大县。成安县领导在充分调研后认为,大部分纠纷其实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进不了门、找不到人、办不成事,官僚主义,权力暗箱操作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因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激化了矛盾,群众越级到省城甚至北京上访。

随着党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推进,群众有问题和疑惑可以直接进门、找人,也可以在家直接给书记、县长或相关单位领导打电话咨询,畅通了反映渠道,使群众的问题能很快得到妥善解决。成安县进京赴省进市集体访连续五年为“零”,被评为全国信访先进县,在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受到了表彰。

同时,成安县还开通了党务公开热线,开辟了县委书记信箱、县长信箱和县委常委互动平台,群众随时可以发帖、发函,向县委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009年8月,不少群众通过互动平台提出了县城内供暖效果差、污染大的相关问题。原来,成安县城的暖气基本上都是小区自备锅炉取暖,温度低、成本高、污染重,群众纷纷提出建议要求改善取暖条件,实行集中供暖。县委、县政府为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作出了建设集中供暖站的决定。2009年底,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完成,供热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000余户。今年实施了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引进国能秸秆发电厂发电余热,为供暖提供更可靠、更充足的热源。

首在厘清职权

成安县委书记张臣良表示,权力公开,首先应职权分明。成安县把职权清理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对县委和每个常委的职责和权力进行了全面清理。以职责为框架确定具体权力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案,形成完全职责型、完全权力型和职责加权力型三种类型职权。

同时,成安县将县委集体职权按照全局工作、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社会稳定、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序划分为6大类。根据清理出的职责和权力,按照明确具体、操作可行的要求,抓住政策、执行、结果等主要环节,编制并公布职权运行流程图。

目前,成安县职权清理工作共确定县委集体职权50项、县委常委职权185项、县纪委、县委部门职权110项,并将县委各部门和每个常委的权力以及职责在县委县政府门口两侧公示栏予以公示,使群众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办的事应该找哪位领导,使县委各部门以及常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能范围。

重在干部任用

干部人事权力是党委的核心权力,更是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点。在这方面,成安县探索实行了公开竞岗、民主决策、群众参与、公开操作和一线考核等五项机制。

“过去提拔干部,一般都是书记一个人说了算,先在书记碰头会(书记和几个副书记参加)提出并统一了意见,再拿到常委会上来;怎么定的,其他常委们也不知道,发表意见时都是口头或举手表决。一般情况下,书记表了态谁敢不举手?”成安县一位69岁的退休老干部对本刊记者说。

在现有的人事决策程序中,应当有防止一把手将个人意图转化为集体意见的制度性安排。成安县在科级干部选拔任用中,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制,党政正职和重要岗位调整实行了全委会票决制。2009年以来,通过常委会票决调整提拔干部83人,其中提交全委会票决25人。

成安县还推出了公开竞岗机制,出台了空岗预告和竞争上岗制度。今年成安对全县副科级空缺岗位进行公开预告,经过考试、考察、公开答辩和差额票决,3名优秀干部被选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

同时,成安县还出台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实行一线考评制度、无为淘汰制度,表彰奖励并优先使用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坚决淘汰工作中无所作为或胡乱作为的干部。2009年以来,县委对5名干部给予免职或降职处理。

对于职权行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成安县建立了职权运行预警机制。根据职权的重要程度、行使频率和问题发生的几率,对县委职权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对于职权行使风险点,成安县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进行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在权力公开工作运行过程中,各部门还要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同时要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等有效衔接,协调运转,努力使公开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成安县长王现坤说。 

三、湖南做大“县权公开” (2010年10月16日  瞭望新闻周刊)

在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上,湖南省华容县和衡东县展开了有益的探索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既是一项涉及领域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面大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今年初,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重大部署。按照这一部署和要求,湖南省在华容县和衡东县开展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在探索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先行先试的摸索

纵观湖南省的探索,首先,将这一试点工作纳入全省反腐倡廉整体部署,并分别在湘北和湘南各选择一个县,即华容县和衡东县作为全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试点县。同时,在年初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召开的全省反腐败工作会议上,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其次,建立领导机构,认真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湖南省纪委明确,试点工作由省纪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分管,由委厅机关党风廉政室具体负责抓。试点县所在的市级纪委也相应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室。试点县成立领导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试点工作。随后,省、市、县组织相关人员分赴江苏省睢宁县、河北省成安县、成都市武侯区等地学习考察取经,借鉴其开展试点工作的做法。湖南的试点县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试点工作思路,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公开内容、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坚持以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核心,以厘清职权、规范权力、公开权力运行、公开决策程序、扩大党内民主为重点,以实行阳光决策、阳光用人、阳光工程、阳光支出、阳光处置重大事件等阳光行政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扎实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

第三,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度。在试点工作中,坚持把制度创新贯穿始终,通过建立和健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一系列制度,着力解决县委领导班子职权不明晰、县委书记权力过于集中、县委决策不够透明、选人用人不够公正、监督不力等问题,确保县委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比如,衡东县在全省率先制定了《中共衡东县委权力运行程序规定》,对县委行使权力进行具体程序的规范,以确保正确行使权力,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提高公信力。

同时,试点县在公正公开选人用人、社会公共管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建设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了一些制度,推行党务公开,为广大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提供制度化保障和平台。华容县还出台了《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第四,构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载体,形成对权力有效监督的立体网络。一方面,试点县借鉴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以广播电视、报刊、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相关会议为重要载体,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另一方面,借助网络技术,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努力提高权力公开的透明性、时效性和监督的有效性。

比如,华容县委在建立县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发言人制度,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衡东县委建立“一廊一栏一网一中心”,即党务公开宣传长廊、党务公开电视专栏、县委权力公开网站、县委新闻发布中心,扩大县委权力公开运行透明度,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第五,加强具体指导,深入推进试点工作。湖南省委和省纪委把试点工作纳入了对相关市、县党委、政府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省纪委和相关市纪委按照中央的部署与要求,组织专门人员和力量,切实加强对试点县的具体指导。做到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及时纠正存在的偏差,切实排忧解难,大力支持开展试点工作。

县权变革成效初显

湖南省华容县和衡东县通过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在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方面进行了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

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增强了执政能力。从试点县的情况看,县委通过规范权力和正确行使权力,扩大党内民主,做到问计于党员和群众、问政于党员和群众,既促进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又提升了县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通过厘清职权、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用好县委书记和县委常委一班人的权力,促进勤政廉政,进一步增强了县委领导集体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有利于发挥好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决策行为和选人用人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提高了透明度和公信力。决策权和用人权是县委的核心权力之一,过去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使用方面,往往不规范,存在着程序不到位、以领导办公会议取代集体决策或发扬民主不够等问题。通过推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三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等一系列民主决策制度,防止了上述问题和不廉洁问题的发生。例如,华容县在解决县城饮水水源安全问题时,县委全程实录直播专家和与会人员辩论决策过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支持,目前县城水厂扩建、管网升级和长江引水工程正在顺利建设。该县通过规范选人用人权,公开选人用人过程,将2004年以来超配科级领导职数386名消化减少了370名,基本达到了编制要求,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公认。

党群、干部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实际上也是一个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干群互动的过程,对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衡东县委建立“一廊一栏一网一中心”,推行党务公开后,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华容县启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以来,全县社会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今年1~8月份,全县信访总量同比减少20%以上,在上半年的全省民调中,该县以77.08分位居岳阳市六县(市)之首,列全省第二十一名,全部12项指标得分都超过和好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兴县富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试点县呈现出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县委权力公开运行”具有里程碑意义

1、《瞭望》文章:县权公开试验(2010年10月16日  瞭望新闻周刊)

以县一级政治活动、权力运行、干群关系、作风文风为核心载体的基层政治生态,最脆弱,最直接,也最容易变异。这一特性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力促基层政治生态向好发展,正在从党的文件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历时一年半,由中纪委、中组部主导推动的江苏省睢宁县、河北省成安县、成都市武侯区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便是生动的例证  

无论是从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看,还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看,基层政治生态的建设问题都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以县一级政治活动、权力运行、干群关系、作风文风为核心载体的基层政治生态,最脆弱,最直接,也最容易变异。这一特性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力促基层政治生态向好发展,正在从党的文件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历时一年半,由中央纪委、中组部主导推动的江苏省睢宁县、河北省成安县、成都市武侯区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便是生动的例证。社会有理由相信,高层直接布局基层政治生态建设,必然会引发更广泛的深刻变革,而其价值取向就是“用好权”、“执好政”。

政治生态是清风徐徐,还是乌烟瘴气,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稳定和民生福祉。从总体上说,当前基层政治生态建设处在可控、向好的状态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个别地区和局部环节上,基层政治生态也出现了典型的病症。比如县委书记接连出现腐败问题,少数地方甚至发生了干部大面积腐败;比如少数地方干群矛盾突出,有的甚至影响到了基层政权的有效运行;比如个别地方和领域潜规则盛行,而显规则难以确立;比如作风文风中出现了“好虚假、祛真实”的倾向;比如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乐于搞“小圈子”;比如公权私用、公权滥用和公权缺位,等等。试点地区的实践正在证明,医治这些病症的好办法,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不见阳光的权力最容易发生变形,也容易污染政治生态。“县权透明”试点正是抓住权力这个核心环节,通过制度建设,为权力运行设置安全防线。以往,县委究竟有多少权力,似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但从试点区县的情况看,权力事项不仅是有边界的,而且是可以说清楚的。有了权力目录,阳光照射就有了方向,不让权力有所谓的“朦胧美”。权力是基层政治生态的核心要素,也是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抓手,当把管理权、决策权、用人权纳入到依法、科学、民主、公开透明的轨道中,基层政治生态的自我净化功能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这方面,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给予进一步探索。

现有的权力配置体系让“一把手”成为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事实上也是如此,“一把手”的政治操守往往决定着一个班子的政治操守,“一把手”的作风往往影响着一支队伍的作风,“一把手”的权力心态往往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从试点地区的情况看,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首当其冲的是县委书记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习惯了在传统状态下行使权力,而一下子要把所有的权力都公开透明化,这对县区委书记们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但试点的结果表明,这些地方的“一把手”基本上都做到了率先让自己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实践也证明,这些地方的“一把手”较好地驾驭了试点工作,试出真经验,试出好办法,甚至实现了政治生态由“乱”到“治”的转变。正如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所言,县委书记要敢于担当政治建设的重任,把执政的乐趣体现在力促政治文明建设“落地生根”上来。试点成果凸显了县委书记在抓政治生态建设方面的作用,当然,如何通过健全制度,让县委书记抓政治生态建设能够保持持续的热情和动力,还需要深入探讨。

高度重视监督手段在基层政治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从试点地区的做法不难发现,监督手段越到位,权力运行质量就改善得越好,基层政治生态建设也就越有成效。比如干部中午喝酒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地方的官风、作风问题,在现实社会中,这个问题比较难解决。但试点县睢宁就彻底实现了“中午无例外禁酒”,最管用的办法就是发动群众监督,而且处理方法“不留情面”;还是在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的手机成为一个十分管用的监督手段,全县老百姓发现任何公共服务、干部作风、干群关系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发短信给书记,然后由一个专门的部门对手机短信进行分类,一一进行核实督查解决,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此监督手段催生乡镇机构、机关部门作风的变化也是显著的。

只要动真格地进行监督,再难的顽疾和再顽固的习惯都能得到医治和纠正,“县权透明”试点给基层政治生态建设带来这样的启示。

2、中央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试点有啥新意(2010年11月19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政府是直接服务人民的机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联系紧密,一直以来,社会上更多关注的是政府的政务公开问题。中央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试点,把负有监督管理政府并决定政府人事任用大权的县委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如此一个做法,笔者认为颇有新意。

中央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试点,是国家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此举将使县委权力的运行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从而使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人唯亲、一把手说了算、一言堂现象大大减少。也让那些心存侥幸,喜欢钻营的人也失去了表演的机会。毕竟潜规则和暗箱操作见不得阳光。推行县委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将调动县委监督政府的主动性,将使选人用人更加科学规范,才能使更多有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党性修养高的党员干部充实到政府中,从而提升政府政务公开的水平。

中央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试点,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政府是党委领导下人民政府,各级党委虽然不直接管理群众事物,但却对于政府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领导职能,且政府的领导也是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所以,没有各级党委的政务公开,仅仅强调政府的政务公开,如此政务公开是不全面的。如此政务公开也是经受不住考验的。很显然,党和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使各级党委的权力运行也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如此做法将从源头上去除用人腐败现象,从而有效促进党和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是党和国家适应新形势,切实提升自身执政领导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工作作风。笔者认为,此举将有力促进党和政府政务公开的水平,排出影响推行政务公开的不利因素。使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变得更加民主开放、更加公开透明。

3、中央强调县级权力制约试点很给力(2010年11月22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央发文力推县一级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不仅仅是回应党内党外的民意,更重要的是彰显了我们党推荐政治改革的决心,毕竟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的话,那么3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果也必将大打折扣,甚而至于导致中国的发展会倒退。但是,政治改革是一项比经济改革更为复杂、更为敏感的大事,事关13亿人口大国的发展和稳定大局,欲速则不达,应该也必须“摸着石头过河”。中央发文从县一级开始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可谓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很好的切入点。

县一级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担负着把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县一级直接与广大群众面对面,广大人民群众就是通过县一级来体会和感受党的形象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

今年“两会”前夕,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联合在网上开展调查。调查显示,占半数以上的网民认为,惩处力度不够,一些腐败分子得不到有效惩处,体制、机制不健全和监督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71%网友认为,县处级干部的腐败问题被认为最严重。同时也有网友留言说,目前反腐败的盲区在基层,希望从基层反腐败,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制度。因此,在县一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县一级干部腐败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时下,对县一级干部来说,最需要纠正的是因不讲法治、不讲规矩。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实行县一级“三权制约”,可以说牵住了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牛鼻子”。“三权制约”,让县委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归根结底是对“用权”的规范,县委应该也必须在政策法律的范围内,按照规矩,管权、管事、管人。

总之,中央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很给力,广大网友很期待。

五、各方建言

1、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请从县委书记开始 (2010年11月20日  羊城晚报)

在县一级,目前仍然习见的现象是以党代政,县委往往侵夺县政府的权力而得不到纠正。县委若是过度介入经济事务,有权决定一块土地的审批、一项资金的发放,那么县委书记在其间行使权力就不仅可能,而且应当。有的县委书记对一个工程的关心,细致到每一个环节、细节,甚至从中寻租,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纪委、中组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县委书记职权的规范。透过这一消息,人们不难观察到中央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向;而对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稍有了解的人,更不难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一般认为,从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到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从县一级开展试点,自然由多种因素促成。“郡县治,天下安”的古老历史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县一级的政治生态如何,关乎一方的治乱兴衰,而县委权力运行状态在其间又处于枢纽地位。此外,近些年,一些县委主要领导锐意改革,以“自我限权”为标志,力推权力公开透明和规范运行,取得明显成效,也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开展试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而一些地方县委书记因滥用权力纷纷落马,或者也是推动试点工作的一个原因。

把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化约为县委书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其实是很不严谨的。因为这既把一级党委的权力等同于书记的个人权力,也容易对改革形成简单片面化理解。事实上,党委权力集中为书记权力已是权力的一种异化,而党委、人大、行政与司法之权力的边界厘清与规范运行,又不仅是制约监督了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就可宣布大功告成。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充分理解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之艰巨性和复杂性。不过,于县一级权力架构而言,县委书记是“纲”,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只有从县委书记开始,才有可能做到纲举目张。因此,县委书记可以也应当成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起点。

一个县委书记的权力有多大?有的县已经出台了县委书记权力清单。这样的权力清单是不是完全恰当,当然还有待于探索。但县委书记的权力,只有在明确县委权力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规范,而党委系统的职权只有和其他系统的职权加以综合研究规范,才能找到各自正当的边界。在县一级,目前仍然习见的现象是以党代政,县委往往侵夺县政府的权力而得不到纠正。县委若是过度介入经济事务,有权决定一块土地的审批、一项资金的发放,那么县委书记在其间行使权力就不仅可能,而且应当。有的县委书记对一个工程的关心,细致到每一个环节、细节,甚至从中寻租,也就不足为怪了。而某些党委、政府对司法工作的频频干预,同样有着类似的土壤。只有县委、县政府、县司法机关的权力边界明晰,其负责人的权力边界才有明晰的前提,才能获得不因领导人改变而继续保持明晰的较可靠保障。

县委权力边界明晰了,建构这一系统自身的权力配置和运行规则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事实上,此方面的制度建设已有不少,可惜落实得不好。比如,县委一项重要权力是用人权,但现在很多地方演化为县委书记的用人权。有的县委书记创设了一个“书记碰头会”来酝酿人选,“统一意见”后再提交常委会,常委会又是“举手表决”,看上去程序一个也不少,但结果还不是书记想用谁便是谁?中央对票决制已有明确要求,又执行得如何呢?有的县委已取消“书记碰头会”,有的则还在搞“书记碰头会”;有的县委已取消“举手表决”,有的则还在搞“举手表决”。类似“两可”的空间不加以压缩,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效果就可能打折扣。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不是也不应是一项孤立的改革。在试点初期,各地自不妨根据实情积极探索,而不宜求全责备,但上级党委对试点工作加以指导并及时总结经验同样重要。是不是怀着与试点单位同样的热情,能不能克服与试点单位面临的相似不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一重要工作的绩效。

2、《瞭望》文章:权力公开的改革(2010年10月16日  瞭望新闻周刊)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行使,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举措。县委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决定对县委权力的重大改革,都必须周密准备、稳步推进,做到规范、科学。就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行使来说,至少有下列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县委的权力要科学定位。一旦公开,就要言出必行、严格照办,否则会失信于民。因此,在公开县委的权力清单前,一定要严格论证、科学定位,不能草率了事。县委权力的定位要有利于党的领导,要按照党章和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明确县委的权力,不能削弱更不能动摇县委在县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要有利于党政分开。党委的地位要加强,但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以党代政,要科学界定县委的权力,理顺县委与县人大、县政府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让县委集中精力管大事,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而使党的领导更科学、更民主、更加坚强有力;要相对具体但不宜太细。县委权力的界定不能太原则,不然难以把握,但也不能太细,县委的权力要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任务相适应,太细就会捆住手脚,应该留有调整的空间。

公开的内容要全面。县委权力的公开应当是全面的,权力清单要公开,行使规则也要公开;运行结果要公开,运行过程也要公开;好事好消息要公开,坏事坏消息也要公开;总之,除了法律规定不能公开的信息以外,其他与公共活动有关的信息都要公开。公开要积极主动,公开什么、公开多少、什么范围公开、什么时候公开,等等,都要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需要出发,否则权力公开只会成为一种形式和游戏,毫无实质意义。

要创造高效便捷的公开机制。高效,就是说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渠道,把各种信息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要健全向社会公开信息的机制,也要建立公众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便捷,是指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最便利的手段、最低廉的代价,获得最多最真实的信息。

要完善公开性的法规制度。公开性,对公共机关、部门和公职人员的权力是一种巨大的制约。因此,县委权力的公开透明行使,不能仅靠领导干部的自觉性,必须有相应的法规制度作保证,使它规范有序,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常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制定专门的公开性法规,对公开性的方方面面都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公开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健康发展。

要带动政治生活的全面公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政治生活的全面公开。凡是有公共领导、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一切组织或单位,权力行使都要公开透明。邓小平早在1950年就指出:“无论城市、乡村、工厂、机关,党都要公开。”在推动政治生活公开透明的进程中,县委的权力行使不仅要带头做到公开透明,而且还要积极推动和促进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公开透明地行使权力,从而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纵深发展。

3、县委权力公开试点城市调查:以监督推进公开透明 (2010年10月16日瞭望新闻周刊)

试点推广仍需克难

试点经验后续如果进一步推广,仍有一些问题需要高度关注。有关权威专家指出,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过程中,有三个关系必须予以平衡:

一是处理好权力行使与规范制约的关系。县委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是为了有效规范和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绝不是要束缚权力。因此,一定要把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把措施和效果统一起来,既要加强对县委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确保县委权力正确有效行使;又要坚决防止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畏手畏脚、裹足不前甚至消极不作为现象。

二是处理好向党内公开与向党外公开的关系。在党内生活中,党员是主体。县委权力运行应首先在党内公开,使党员优先了解;在此基础上,再酌情向党外公开,做到内外有别,区分情况,有所不同。

三是处理好公开与秘密的关系。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并不是无限制的公开,而是在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基础上的公开,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和要求,该公开的坚决公开,不能公开的注意保密。既要防止借口保密而对该公开的事项不公开或不及时公开、不全面公开;又要避免片面强调公开,而无限制、无原则地随意公开。

4、湖南做大“县权公开” (2010年10月16日  瞭望新闻周刊)

从试点中看,县权透明的变革不可一蹴而就,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认真研究和探索,仍需狠下功夫。

要在进一步科学界定县委权力内涵上下功夫。保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首先是要厘清权力,在对县委权力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依法明确县委集体和领导班子以及每位常委成员的各项职权。按照“权力配置科学、界限明确、行使依法、运行公开”的原则和要求,正确处理好党委常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科学配置和界定好县委常委之间的权力,规定权力内涵,确定权力行使范围,规定权力行使方式,建立权力行使效果评价体系,从而保证县委权力正确行使,公开透明运行,有效防止揽权、争权、让权现象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不勤廉行为发生。

要在进一步坚持推进试点工作与推进基层党务公开相结合上下功夫。党务公开是指党内事务的内容、程序、结果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因此,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和基层党务公开工作都是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把两者结合起来、上下联动抓,能够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以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来推动基层党务公开工作,以基层党务公开工作来促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在进一步增强县委权力运行透明度上下功夫。凡是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要实行公开,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有些干部担心权力运行透明度高了,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县委的形象,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取电子政务、电子会议、现场录像、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内网对接,与互联网联动,实行网络沟通、网络交流、网络监督、网络问政。通过新闻发布、咨询听证、公开招考录用、阳光工程、列席旁听等有效形式,落实和维护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健全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和完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形成长效机制。

要在进一步规范县委权力运行程序上下功夫。加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程序建设,是巩固和深化试点工作的重要一环。所谓权力运行程序是指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等要求。科学设置县委权力运行程序,是使其权力公开透明的有力保证。通过加强权力运行程序建设,一方面,对县委权力的运行进行规范和约束,有利于从制度上、源头上克服失职、越权和滥用职权。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党务公开、公众参与,使县委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勤政、廉政。

要在进一步加强对县委权力有效监督上下功夫。对于一个县来说,县委处于位高权重的位置,县委权力是核心权力。特别是在当前存在的“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群众监督太浅、法律监督太晚”的情况下,对如何加强对县委班子成员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有效监督,越来越成为监督工作迫切的课题。近几年,湖南省在加强对县市区党政正职监督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县市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中,必须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方面继续深入探索。继续推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着力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全面实行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和重大事项决策“末位表态”等制度,科学分解和有效制约党政正职的权力;探索开展公开述廉、廉政测评、巡视监督、廉政谈话等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监督的具体制度、办法和措施;着力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形成对县委权力有效监督的合力。

要在进一步深化试点工作和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上下功夫。目前,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已在睢宁、武侯、成安三县区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各省区市也确定一些县市区开展这项试点。应及时总结推广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有益做法和新鲜经验,认真研究,形成规律性认识,作出理论概括,上升到从制度层面深入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