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重量计算公式表:这个春天走盐井进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45:12
这个春天走盐井进藏

 

    起初,盐井留给我的印象是奔涌在高山峡谷里浑浊的澜沧江,那是7月的夏季,站在刀削裸露而又高耸如云的巨大山脉中间,总觉得快给挤成粉末,恨不得早早逃离。当春夏来临之际,盐井在我心中立刻变成一个温柔女子的形象。因为那些经过漫漫路途到达盐井的澜沧江水已经化成温润的碧玉一般缓缓流淌,而轰轰烈烈绽放的野桃花,高山台地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农庄,还有花下生长着的不同民族的人群,一并和着红酒与教堂,风经与六字真言,演绎出我心中另外一个不同凡响的盐井来...

 

              多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独特的人造景观

   习惯上人们喜欢把盐井当做去滇西北旅行顺到的一个去处。其实,盐井地处藏东昌都地区的南面,是芒康县的一个乡镇,同时也是滇藏公路入藏后的第一镇。盐井复杂险峻的自然地貌和丰富多采的人文景观,完全可以让到游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云南德钦县北去几十公里就进入西藏境内海拔2500米左右的盐井镇。在那个标志性的滇藏交界处有一块两面分别写着“西藏”“云南”的公里碑,公路上方还有一个似乎是不经意搭建起来的门架:那意思是在告诉路人从此进入西藏!不知为何,每次路过这个地方我便感到回家的喜悦。连司机都会说:一旦进入我们西藏境内,汽车加水都不用钱。你看,你看,云南到处都要钱的。

  这也是我喜欢逗留在盐井老百姓家里的缘故。下盐井动植物检查站工作的扎西大叔总是不厌其烦地邀请我去他家所在地加达村做客。盐井分上下盐井,被一条深沟隔开,彼此相隔仅两公里。大叔的家就在下盐井澜沧江对岸。让人稀奇的是,下盐井大多数原住民都是纳西族,但信奉藏传佛教。这个1000多人口左右的小镇几乎聚居着70%以上的纳西族。与其他绝大多数纳西人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纳西族与藏族的融合与共存显而易见。他们住在藏式的碉房里,讲带纳西口音的藏话,而且藏族同胞喜爱的酥油茶和糌粑也成为他们的主食。

  盐井的名字得来是因为盐井的盐。澜沧江对岸的加达村地势低缓,所产的盐全都为淡红色,东岸则全为白色。在产盐高峰期的3至6月这段时间所采得的盐俗称桃花盐,因为这时整个盐井正是桃化盛开时节。盐田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由这些土木结构搭建的平台上,有的水分已经蒸发掉,露出方形或菱形的盐粒;有的还没来得及倒盐水,裸露着棕红色的台面。加达村几乎每家都有盐田,最多的家庭达到60多个。看见妇女们每天这样辛苦往返于澜沧江边背盐卤水,纳闷为何不装发电机,那样效率不知要提高多少倍。按照大叔的说法:80年代国家投资修建了发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屡屡失修。那样,澜沧江两岸的妇女们依然以祖先的姿态、用她们健美的身躯承载着几十斤重的盐卤水穿梭于江边和高高的盐田之间。这些盐井女人一天最多可背一百多桶盐水,少的也能背几十桶。她们从十五六岁就开始背盐水,一直到中年。女性的青春期和全部的生育时期都消耗在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一天在陡峭的山壁上上下下来回奔波几十躺,从奶奶的奶奶那一辈,到今天的母亲和十几岁的女儿,有的家庭妇女仍然沿袭着古老的劳作方式。

这种情形让山外的城市人看了又爱又怜。村里的男人们都到哪里去了?我经不住问。大叔说这是纳西族的传统习惯:女人负责背水晒盐,男人负责把盐驮送到西藏的各个角落。以前,盐巴最远可运到云南德庆,西藏察隅,甚至四川巴塘,近的地方例如芒康等地。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夏天,这时候的盐产量十分丰富。各地的马帮汇聚于此,形成一个具有规模的盐市。在那时,盐田可是这里乡民生活的重要支柱。

  而今,谋生方式已经变得多样化,盐的来源渠道也十分广泛。澜沧江东岸斯那拉姆家每年白盐的收入挺可观,只是盐田里劳作的艰辛已经使她的孩子们望而却步。即使是在盐价最高的夏天,背盐的人也只是三三两两。当年背盐的热闹队伍和卖盐红红火火的场景已成昨日云烟。或许,所有的人类文明都要衰落并最终消失,望着妇女们背盐时那灿烂的笑容和坚韧的汗水,还有那快要完成历史使命的寂寞的古盐田,想必城市人对一种即将消亡的文化现象的矛盾情节也最终化做往事,同样变作桑田。

 

 

 

 

共生的摇篮--上盐井的天主教堂与法国红酒

相反,和下盐井一沟之隔的上盐井却聚居着2000余藏族同胞,而且这里80%的藏族都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每到周末,上盐井的信徒们都汇集在西藏这座唯一的天主教堂里祷告。

在下盐井往上盐井那个巨大的沟壑边,随时能见到彩色的经幡在风中摇曳,与峡谷对岸的天主教堂遥相呼应。天主教堂屋顶的十字架有时衬托着背后的蓝天白云,有时又与雪山重叠显得无比洁净。从下盐井的峡谷拐角望过去,陡峭山脊上的教堂高渺深远,纯自然和超现实的意味交错层叠。西藏是个藏传佛教广为弘扬的地域,你会惊叹当年第一位天主教徒是怎样来到这个“异域”地方布道,改变了原住民惯常的思维方式。在这里,现在多种信仰的人们却各自信奉着不同的宗教,而且不同的信仰并没有带来隔阂和不便。有人曾调侃地将它比着二战时期的卡萨布兰卡。盐井是旧时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和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的确,这里更是通往西藏腹地的咽喉,也是曾经到达神秘西藏的跳板。历史上曾经在此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在云南作家范稳的小说中对它有过精彩的描述。即使现在,它仍然是将我们和远古文明联系起来的活纽带。

19世纪末,大批外国传教士和探险家踏上了雪域高原的土地,他们契而不舍地探求西藏的奥秘和开拓传教的途径。早在1870年就有法国传教士在滇藏一带传教,修建教堂。上盐井教堂据说是由一个名叫丁神父的法国传教士于1855年创建的。从来,淳朴善良的藏地佛教徒对异教表现出一种理解和豁达的态度,他们在转经的时候也只是把教堂排除在转经路之外,除此以外并没有什么过激的行动。由此能感觉到藏传佛教的包容性是其他宗教所不能比拟的。据当地神父鲁仁弟(第四代天主徒)介绍,这座带有典型藏式风格的教堂在文革期间被毁坏,80年代重建,2000年又耗资200多万重新修复,都是北京天主教协会和各地信徒捐资修缮。每逢圣诞节和感恩节,附近信教的村民都会赶往教堂进行聚会,唱赞美诗,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遇到婚礼,藏族信徒的新娘和新朗有别于其他地方约定俗成的规矩,他们从不穿婚沙西服,反倒是穿着传统的藏装走进教堂举行天主教徒的结婚仪式。在这片充满灵性的福地上,没有谁去诋毁别人的宗教,也没有谁愿意为宗教而战。这种多彩文化的混合交融可见一斑。

教堂里有三名修女,一位在上盐井务农,另一位在昆明神学院读书。还有一位上了年纪的修女名叫德仁,从小就在教堂跟着神父学习圣经,终生未嫁。现在负责主持教堂的日常事务。来到上盐井的教堂,你时常可以感到德仁修女慈祥的目光和笑容。即使整天徘徊在空荡荡的教堂周围,也不至于感到寂寞。今年已经62岁的德仁,笑起来完全可以让任何一位到访者都感到和自家的奶奶没什么分别。坐在火炉边和德仁烤火聊天,就象回到了幸福的童年。

夏天,教堂四周出奇地静谧。树上的水果跌落在草地上,人们却熟视无睹地从水果树下走过。也许,盐井有那么多新鲜的葡萄,谁还来得及顾及这些嫁接的水果。每回路过上盐井,我都要在教堂向德仁修女买上十来斤教堂酿造的红酒,这种由法国传教士早年引进的葡萄品种,类似我们在内地很难品尝到的小粒玫瑰蜜葡萄。每次,德仁修女把我引到那个储存红酒的地窖里的时候,都要穿过教堂里那条长长的通道。她挽着我的手,精神抖擞,肥大的裙袍拖过地上的红地砖,还不时咯咯地轻声笑着,这种愉悦圣洁的气氛总让我产生一些无边无际的遐想…不过德仁修女并不知道这些,她只知道我把红酒的醇香和阳光山水的味道带走了,可能带到比这里海拔更高的地方,也可能带到炎热的南方。事实上,香甜汁多的法国种葡萄酿出的红酒完全可以和许多高档红酒比美,甚至能够让人在酒醉微熏的时候与法国这个字眼有多少联系,找到许多已经消失的历史符号和记忆的碎片。

 

 

曲孜卡温泉和达美拥神山

带着红葡萄酒去上盐井“曲孜卡”泡温泉是在一些朋友的启发下发明的。曲孜卡温泉是藏区名声极大的旅游胜地。虽然从上盐井去曲孜卡温泉只有15.5公里,但这一线路况较差,经常会遇到泥石流和塌方,有一次我们趁着夜色前往,山上的巨形沉积岩黑影幢幢,好象随时会有掉下来的可能。加上路面狭窄,碎石满布,山下又是万丈深渊。

从温泉牌坊下去的路更难走一些,后来又担心汽车过不了吊桥,加上没去过的朋友对有些闭塞的峡谷温泉怀疑持怀疑态度。不过各位不用担心,至少丰田4500型的越野车可以通过。而且一座新的跨江大桥可望在一年后落成,澜沧江上这座几十年的古老吊桥也将被彻底取代。人们嫌弃它不够方便,今后可能又会觉得有点可惜。我们在争论和怀疑声中徐徐驶过经幡飘舞的吊桥,不久就在曲孜卡的露天“大澡堂”喝起了红酒。旅游度假村这个长50米宽13米的温泉池子看上去象是一个露天游泳池。露天温泉泳池里荡漾着我们这一群从城里来感受野外生活的欢快笑声。不枉此行啊,活神仙啊…等等夸张喜悦的言辞让温泉的藏族工作人员笑个不停。这里已经兴建了旅游度假村和电信疗养院,修建了室内和室外温泉室。任何一个温泉池都紧靠澜沧江,抬头就可望见上千米落差的大山。在这样的大澡堂里温泉浴真有一种奇特的感觉。

传说中曲孜卡温泉是“达美拥”女神慈悲的眼泪化成的。盐井众多传说中,当属曲孜卡温泉的传说最为神奇。相传达美拥女神是西藏24大山神之梅里雪山的女儿,有一天她来到曲孜卡,看到当地疾病流行,民众生活艰难,便流下了眼泪,并化作了108眼温泉,为群众消灾避难。曲孜卡的108处泉眼水温各不相同,最高可达70℃,对皮肤病的疗效最为显著。这种神话传说的版本似乎都有点似曾相识,但曲孜卡温泉的质量的确不错,而且不同的水温有不同的治疗效益。在当地十分有名,还有很多人从云南远道来此泡温泉。目前只有政府接待活动或附近的原住民才去光顾,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云南德钦和附近的百姓不分老少男女都要来温泉沐浴,以洗去一冬的烦恼,迎接美丽春天的到来,其盛景如同过年。

在室外的另外一处温泉池里,还经常看到身穿藏袍藏裙、头裹纳西族长巾的年轻男女,他们泡温泉根本不象城市人那样穿着游泳衣。在男女分开的简易温泉池里,老百姓通常都是全身心解放的裸浴。就这样,他们心情无比放松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丰厚礼物。在西藏的许多现象,似乎永远超乎在你的想象力以外。如今,旅游大潮的烦嚣暂时还没有席卷至此,也许曲孜卡的宁静将在大桥修通后彻底改变。

春夏时节来到曲孜卡,把身子埋进温泉池里又是另外一番感受。头顶上是柔柔的云在缠绵,天和池都如此的湛蓝。脸就对着澜沧江,耳畔是细细的风在吹送着绿油油的柳叶沙沙,身后是晶莹了万年的雪山,还有横断山脉在这里受澜沧江大河的切割、而显现出它山高谷深的壮观景象。被温热阳光亲吻的你会不经意地看见车在山壁上缓慢爬行,象在山脉的肚皮上划出一条细线。而近在咫尺的澜沧江则泛着红色向下游奔涌而去,仿佛整条澜沧江都激荡到了心里。那种澎湃不息、沉沉甚至有些疼痛的感觉经久不去!但你还是不得不幸福地聆听着澜沧江的涛声,仰望着耸天群山上的白云飘过。真是天上人间,今昔何夕!

 

贴士: 

 

交通
走滇藏公路入藏经过盐井,从丽江到盐井约300公里,从德钦到盐井103公里,沿途都有班车到达。不过从下盐井去温泉要租车。价格在80元左右。

饮食
盐井镇上有汉族人开的餐馆,疗养温泉宾馆菜式也不错。价格适中。
    

住宿
盐井镇上有县招待所及电信招待所,设备简陋,价格20元/晚。曲孜卡疗养温泉山庄标准间120元/天。住宿条件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