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明尖好还是暗尖好:通胀翘首让经济学大腕“掉链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9 06:37:20

通胀翘首让经济学大腕“掉链子”

                        志刚房研2011-07-15

    上个月听到经济学家们比较频繁的一个词就是“翘尾因素”,众人皆云,CPI从一月份的4.9一路增长到5月份的5.5,而6月的CPI将达到最高点,下半年由于翘尾因素CPI将快速回落。然而,当6月CPI的数值出来时,自由经济学家xxx、社科院学部委员xxx又站出来称6.4并非年内最高值,7月CPI可能会再创新高。就这样轻轻松松一改口,人云亦云,经济学大腕们“掉了链子”,滑稽的闹剧再次成为了人们的笑料。笔者以为即使这些经济大腕将CPI的回落推迟到7月以后,不是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预先分析判断,而只是着眼现状来事后推测,其结论随着随着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不断改变。笔者上半年多次撰文.坚持CPI现在仍处于翘首阶段,在经济结构没有调整好的情况下不会轻易翘尾。

  首先,两难让大腕遇难。现在财经新闻的头条都是“温家宝8天4度谈‘两难’”,我们不难看出没有有效的抑制通胀的措施成了上层领导的难事,真不知道为什么在6月CPI数值未出来时,发改委和一些大腕们竟然看好通胀指数下跌的趋势,还称CPI会快速回落。如果他们的话是真实有效,那我们的中央领导又为何犯难呢?为何我们
  的大腕们也跟着改判自己对经济的“诊断”?

  笔者以为,当前无论是对房地产或是其他产业进行判断和分析时,对于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应该是当前做“诊断”的关键。在上半年GDP与CPI公布出来之后,中央对于经济的“两难”也在增加,从GDP9.6%和CPI5.4%的数值上,我们可以看到GDP同比降了,CPI同比涨了,用句口头禅说,该涨的不涨,该降的不降。同时伴随着上半年紧缩的货币政策,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物价涨、成本高、企业难、百姓烦、中央忧。当这些矛盾激化的越来越厉害时,那些大腕们就会就会翘起CPI的杠杆,延缓CPI回落的期限,换言之,温总理“两难”越多,CPI涨高的论调就会越高,发改委说的“翘尾因素”越多,CPI回落的论调就越高,就这样朝三暮四,没有自己立足的观点,这些大腕们的判断成了浮萍,毫无根据可言。

  其次,新涨价因素在蠢蠢欲动。很多大腕先前猜测的CPI会在下半年回落大多来源于上半年CPI的数据中翘尾因素的影响在减弱,从一月所占CPI同比涨幅的75.3%跌落到六月的57%,一旦过了六月,翘尾因素跌落50%,他们认为我国的CPI就会迅速回落。其实,这中间忽视了一个新涨价因素的影响,2010年,市场也曾寄望CPI在6、7月份见顶,但当年下半年,新涨价因素完全抵消了翘尾因素的回落,致使CPI持续攀升。今年来,一些地区遭受大旱、洪涝等灾害的接连冲击,大白菜都成了“贵族菜”,很多商品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对CPI的上涨产生影响,就猪肉而言,其价格同比上涨57.1%,不仅直接影响食品价格,甚至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所以新涨价因素的影响正在逐渐升高,如果这股力量越来越“强壮”,CPI必然会再创新高。

  最后,货币增长影响CPI数值。笔者以为这是渗透CPI上涨的内因也是重中之重。通胀本来就与货币发行有关,虽然央行在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来做到对货币流通真正意义上的紧缩,但6月的M1与M2增速反弹,分别比上月提升0.4和0.8个百分点,新增信贷6339亿元,高于我们的预期值5500亿,这些货币的投放犹如泼出去的水,特别是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必须要有充足的货币来保证产业发展和就业,所以既定事实的M1和M2是难以控制的,这也就对CPI的控制难有充分必要的依据。

  综上,CPI走势的误判究竟成不成立,在七月CPI数据没出来之前,这是笔者的提前定断,但这些经济学大腕们一天一个调,让我们老百姓的判断也在左右摇晃,跟着他们后面时而唱衰时而唱红,老百姓也是一头雾水。总而言之,一个判断的产生应该立足于内在规律,从长远来看,而不是立足现在,否则将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