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将变黑人妹子:“培训”杂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9:27:17

“培训”杂记

按照惯例,本学期放假前又组织教师进行了一系列交流和学习活动。读书、学习、听课毕竟不是休闲,是需要意志力的。特别是在这酷热的夏季,身上总是有流不完的汗,握着笔的手一会儿就开始发粘。其实,这即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体验的过程,体验学生在课堂的那种感受,体验传统的“灌输”让人产生的疲倦,不知是不是可以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此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和同情。

一、听讲座

由于我主管学校的教科研与师训工作,常常有机会将我的所学所悟讲给老师们听。我虽然讲得口干舌燥,满头是汗,却没有感到疲倦,可下面的教师已经倒下了十几位,摆着不同的造型,睡得十分香甜。看来,人们永远也不必对那些乐讲善讲的人道辛苦,倒是应该把同情留给听众,把尊重给予那些坚持听讲从不溜号的人。

有一位教师在下班后的聚会里对我说,“你讲的一句话给我的震动很大!”

“哪句话呢?”我问道。

“能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能写的。”

“你理解这句话什么意思吗?”我又问道。

他支吾了几句,看来心里明白,但没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我解释道,“能干但不总结,就难以引发思考,没有思考的苦干效率不会太高,最后只能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很多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周而复始地重复自己,最后逐渐失去了光环。只有常思常写,才能使经验得到升华,能力不断提高。”

他喝了一口啤酒,点了点头,似有所悟。然后接着说,“如果我丰衣足食了,我就坚持天天读书,天天写作。”

“为什么要等到丰衣足食呢?难道你现在还吃不饱,穿不暖吗?”我不解地问,不知他说的是醉话,还是没将表达的意思说清楚。看来,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是要先解决生存的问题,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小组讨论

与听讲座比较起来,交流讨论要轻松多了。教研部门给每个教研组布置了一个任务:讨论学案、导案和教学流程,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有哪些可取之处,还要哪些地方不切实际需要修正。

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交流,类似于课堂教学中的合作环节,我在每个组都停留一段时间,听听老师们都在说什么。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各组的表现有很大差别。有的教研组讨论比较有秩序,组长认真负责,让每个教师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组长交流氛围浓,切实提出并解决了一些问题;有的组只是组长一个人在讲,其他人若无其事,好像与自己无关;有的组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还有一些教师说跑了题,秩序比较混乱,组长的作用没有发挥好。

在总结的时候,我告诉老师,这也是一次体验过程,由此能设身处地的体会合作学习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老师们要从中反思一下,如何让合作更有效。

三、课题探究

前两周,教研部门给老师们布置了一个课题: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本学科的课堂进行诊断,写出八个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初步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我逐篇阅读老师们的“研究结果”时,感到大失所望。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二是下载后拼凑的,三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真实的研究不多。原以为教师在高效课堂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看来,我的想法还是过于主观。

老师们在高效课堂中遇到问题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如果自主学习的效果不佳,就用“讲授”的方式来补充,就像行驶中的汽车遇到了障碍,不是想办法清除,而是原路返回。

教师们在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不强,有主观的因素,总是将课题与“走形式、完成任务、应付检查、进职加分”联系在一起,很少真正地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另外、学校也有管理、考核、评价和引领方面的欠缺。

四、读书交流

每学期末进行的一次读书交流会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发现教师中乐于读书的典型,二是能提高教师阅读的兴趣,三能引导教师对图书的选择。

现在,发现身边喜欢读书的教师越来越多,阅读使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文化底蕴在不断提升,一些教师在交流和讲话时能引经据典,能常常提到一些大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从实践上层面上观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那种大声呵斥,简单粗暴的景象基本上在校园内绝迹,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正在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