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枫斗小孩可以吃吗:南粤先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46:10
南粤先驱 (解说词)

    在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广东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和发展的重要舞台。广东党组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南粤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永载史册、光照千秋的历史辉煌!

    1

    烈火铸就的堡垒

    这位学者名叫杨匏安,广东珠海人,早年游学日本。从1919年起,他就在广东发表《马克斯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成为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广东地区的党组织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广东是国内最早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六个地区之一。

    这个俄国人名叫维经斯基,俄共(布)远东局的全权代表。他派遣俄共(布)党员米诺尔和别斯林,以建立俄罗斯通讯社的名义,于1920年八九月间来到广州。他们在广州结识了一批无政府主义者,建立了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共产党”组织。这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也委托他的学生谭平山、谭植棠等人在广东建党,并于同年12月来到广州,就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他找到了谭平山等人,并与“无政府主义的共产党”接触,他们不接受陈独秀起草的党纲,便退出了共产党组织。于是,陈独秀等人成立了真正的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他亲自担任书记,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米诺尔、别斯林、沈玄庐、袁振英、李季等人。

    位于广州高第街素波巷30号的这座“小红楼”,就是广东早期党组织活动的场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同年8月,中共广东支部也在这栋“小红楼”里正式诞生。它如同预言新世界即将到来的“幽灵”,顽强地登上了领导广东人民革命的历史大舞台。

    党组织成立不久,赶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共广东区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在推动国共共同北伐的同时,大力发展党组织,不仅在广东,还在广西、闽南、云南等地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短短几年,广东区党员已由最初的不足10人发展到9000多人,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1/6。他们不仅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而且成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军人楷模。曾担任广东区委书记的就是我们党和军队的缔造人之一、后来成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理的周恩来。1925年2月,周恩来参与率部东征,由陈延年接任书记。

    这里就是当年广东区委办公的地方。区委组成人员还有彭湃、苏兆征、张太雷、罗亦农、穆青、邓中夏、恽代英、刘尔崧、阮啸仙、黄居仁、蔡畅、林伟民等,可谓是精英荟萃,人才济济,成为领导广东革命的坚强有力的指挥中枢。

    在第二次东征时,坚固的惠州城池久攻不下。危急关头,共产党人总是冲锋在前。以蒋先云为首的一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攻城敢死队,敢死队27名党代表中,20名牺牲,6名负伤。在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精神的感召下,东征军前赴后继,仅用20多个小时便攻克了惠州城。亲身经历那场战斗的苏联顾问感慨地说:“惠州要塞实际上是共产党人拿下的,他们的意志比攻不破的城墙还要坚硬。”

    除了革命斗争的锻炼外,广东党组织还十分注重教育培训工作。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就举办各种训练班、党校和报告会等,创办各种报刊,加强革命信念教育和党内监督。这就是当时的中共广东区委的机关刊物《人民周刊》,共出版了50期,每期发行1万份以上。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东党组织在领导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屠杀政策的同时,党的队伍在斗争中发展,1928年8月,全省党员发展到6万多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0%。此后由于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和党内“左”的教条主义的影响,设在城市的广东党组织屡遭破坏。至1934年9月,省委和城市的党组织完全被摧毁。1936年,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帮助下,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和广州市委成立。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派张文彬到广东,正式成立南方工委,加强对广东抗日斗争的领导。1938年4月撤销工委,重建广东省委,都由张文彬任书记。广东党组织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救亡运动的同时,大力发展党员,在全省几乎每个县都建立了党组织。

    采访

    杨应彬 原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抗战服务队中共特别支部成员

    我们这个队伍呢,后来武汉会战汉口失守之后,我们就跟着张发奎,当时张发奎是被任命为第四集团军司令长官,在韶关,我们也就跟着他到了韶关。这个是周(恩来)副主席他的指示,以后我们“特支”和“战地服务队”一起,就在张发奎的部队一直坚持了。

    1939年12月,广东省委转移到江西信丰县九渡水;1940年2月迁回南雄瑶坑村,这就是当时省委的旧址。1940年7月,广东省委转移到始兴县沈北村的红围内。这座红围后来被日军烧毁。同年12月,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的严峻形势,为防止发生突然事件时受到毁灭性破坏,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广东省委划分为粤北省委和粤南省委。

    经过抗日战争的烽火锤炼,广东党员发展到21000多人。解放战争时期,广东党组织不仅在广东日益发展壮大,而且成为开辟粤赣湘、闽粤赣、粤桂边、粤桂湘、桂滇黔边等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主要力量。

    有人说:是大山隐藏和保护了共产党人,而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却寓意深刻地说:“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是啊,人民,只有人民,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坚不可摧的靠山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2

    工农运动的先导

    这是八十九年前在香港街头拍摄的镜头,它记录了香港10万工人庆祝罢工胜利的情景。当港英当局的代表垂头丧气地送还海员工会的牌子,并重新挂起的时候,整条大街欢欣鼓舞、爆竹连天,“工人万岁”的欢呼声响彻整个香港。

    由于地处中国对外通商的沿海,广东的工人、农民不仅背负资本家和地主的压迫,而且最早遭受外国侵略势力的凌辱,他们的反抗烈火一点即燃。广东党组织从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刻,便积极投身于领导工农革命运动。

    香港海员大多来自广东,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种族歧视。他们工资微薄,同样的工作,报酬只有白人海员的1/5。1922年1月,他们由于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多次遭到港英当局和资本家无理拒绝而举行罢工,中共广东支部给予大力支持。随后,罢工的浪潮迅速席卷整个香港,罢工人数增加到十万余人,他们纷纷回到广州。3月4日,港英当局派出大批军警拦截,当场打死6人,打伤几百人,导致全港爆发了总同盟罢工。3月8日,港英当局只好低头认输,被迫答应工人提出的增加工资、抚恤死难者等条件。这次大罢工,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

    香港海员大罢工胜利不久,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引导中国工人阶级走向联合、团结、统一,此时的工人运动实际上已经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此后,全国第二、第三次劳动大会也相继在广州召开,广州成为早期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1925年5月,上海发生租界巡捕枪杀中国工人的“五卅惨案”。为支援上海反帝斗争,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动了省港大罢工。从6月19日起,在广州国民政府的鼎力支持下,香港工人举行大罢工,10多万工人冲破封锁,离港返粤。广州沙面洋务工人和市内洋行工人也举行罢工。6月23日,罢工工人和各界群众在广州召开援助上海五卅运动示威大会。当游行队伍经过沙基西桥时,沙面租界的英、法军警和停泊在白鹅潭的外国军舰竟向游行队伍开枪开炮,当场打死50多人,重伤170多人。这条路后来被命名为“六二三路”,以警示国人“勿忘国耻”。

    采访

    黄振位 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一个是人数上,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达到这么多人数参加的一个罢工;从时间上,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没有达到这么长的时间。这次大罢工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革命的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只有唤醒广大农民并把他们组织和发动起来,中国革命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彭湃,海丰县一位地主家庭出身、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洋学生”。他立志改造旧社会,脱下富家少爷的着装,身着布衣,头戴斗笠,到农民家中,到田间地头,与农民广交朋友。眼前的这棵天后宫大榕树,枝繁叶茂,是盛夏时节农民歇脚乘凉的地方。当年,彭湃就是在这里,向农民讲解“为什么贫穷、如何摆脱贫穷”的道理。他还当众烧毁自家的田契,对佃户说:“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这一与封建剥削制度彻底决裂的行为,赢得广大农民的深深信赖。

    1922年7月,彭湃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会。这个只有6名会员的农会,半年之后便发展到十万之众。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广泛影响。到1926年5月,仅广东的农会就遍及61个县,会员达62万人。毛泽东兴奋地称赞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

    为了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经彭湃等人提议,国民党中央在广州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共产党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先后担任主任或所长,前后培养了近800名农运干部。他们毕业后,如同革命的火种,洒遍南粤大地,远播大江南北,到处点燃农民运动的熊熊烈火。

    1927年11月,海丰、陆丰分别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最早的苏维埃政府,通过了《没收土地案》,将土地分给农民。中共中央评价称:“中国革命中,这是第一次由几万、几十万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实行土地革命!”号召各地学习推广海陆丰的经验。

    广东的工农运动成为全国工农运动的先导,为全国各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3

    统一战线的开端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会址的墙基,位于广州新河浦恤孤院路3号,房子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了。1923年6月,中共三大就在这里举行。大会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广东党组织从创建伊始便与国民党人接触和共事。陈独秀就是国民党广东政府邀请来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从1922年起共产国际和中共开始酝酿与国民党合作,三大确定的合作方式是国民党唯一能够接受的。中共广东区委认真贯彻三大的决议,积极推动国民党改组。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张照片记录了当时大会的现场。中共广东区委书记谭平山以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兼组织员的身份,代表临时中央执委会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大会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共产党人谭平山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兼中央党部组织部长,李大钊等人当选为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广州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后,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来到这里任教或学习。年仅26岁的周恩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开创了中国军队政治工作的先河。这座革命的“大熔炉”,培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帅之才,也造就了一支富于革命精神的军队。

    在中共广东区委的大力推动和工农群众积极支持下,广州国民政府先后出兵平定了广州商团叛乱和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两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和南征讨伐邓本殷,广东革命根据地实现了统一,并出师北伐,将中国大革命向北推进。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赴国难。中共南方工委、广东省委坚决贯彻统一战线的政策,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经过与广州警察局局长李洁之和南雄县长莫雄谈判,两地同意释放了关在狱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300多名。

    四路军军医总监陈汝棠根据中共广东组织的意见,征得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同意,创办第四路军救护干部训练班和救济总队,先后培训5000多人,他们都成为广东抗日救亡的积极分子。如今的广州市第二中学就是当年培训班的所在地。

    在南方工委的指导下,广州八个青年抗日救亡团体联合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这是一枚抗先队员的证章,它的主人就是这位现年94岁老人杜襟南,原名陈嘉。

    采访

    杜襟南 原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成员

    青年团体联系青年人的,名义上是国民党,都登记了,实际上里面全部是共产党在掌握。我们用公开的名义,去团结广大的青年人,内部全是我们共产党员。

    广东各种抗日救亡团体遍布城乡,广东党组织在其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以多种形式争取广大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支持和参加抗战,仅吉隆坡就有数千人回到广东。香港、澳门同胞以赈济、救灾等名义组成回国回乡服务团参加抗战,先后有1000多侨胞、港澳同胞参加了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

    中共广东省委还动员800多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到第十二集团军开展政治工作,安排学生党员并动员抗先队员参军,激励士气,促使第十二集团军终于赢得了两次粤北会战的重大胜利。广东省委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写道:“政工人员作用很大,信仰提高,余汉谋部上下均愿更进步,决定再招政工队400名左右,要求抗先队员到十二集团去,余曾说:要把政工人员当连排长,实际带员。”

    采访

    杨奇 原东江纵队《前进报》主编

    1942年初,日本人占领香港之后,中国共产党从香港把200多名文化精英抢救出来,经过东江游击区到了大后方,安全脱险,没有一个人损失,没有一个事情意外,这个可以说是共产党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一个历史壮举。香港沦陷之后,我们成立了一个部门,跟美国、英国合作,这个事情美国、英国都赞扬过我们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

    东江游击队国际工作小组组长黄作梅因此获得了英皇乔治六世颁发的MBE勋章(黄作梅在英国白金汉宫前留影)。

    在中国民主革命各个历史时期,广东党组织根据广东革命斗争的特点,充分发挥人文地缘优势,创造性地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为团结各种进步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

    人民军队的起源

    早在1924年12月5日,彭湃在给广东区委农委的报告中就写道:“不建立农民的武装队伍,不把好的武器发给他们,我们的工作就得不到必要的结果。”他给党中央《向导》周报的报告中也提出:“农民非有武装不成。而且农民协会之根本问题亦非农民有武装不成。”

    这是他在领导农民运动中得到的血的教训。广东区委在参与创办黄埔军校等实践中也深刻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于1924年冬就专门成立了军事运动委员会,并征得孙中山、廖仲恺的同意,创建了由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部队——— 铁甲车队。不久后又建立了叶挺独立团,并派遣其率先出师北伐,屡建奇功。

    广东党组织还建立了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等武装,组织革命武装及工农群众参与平定商团和军阀叛乱、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出师北伐等武装斗争的实践,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武装斗争的骨干。1927年4月,当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时,广东共产党人首先拿起武器,揭开了武装反抗新军阀的序幕。仅3个多月,广东就有33个县举行了武装暴动。

    4月26日,紫金农军1000多人攻占了县城,成立了紫金县人民政府。为了保存实力,人民政府和党组织、人民武装于5月8日撤出县城,转移到炮子山区,着手创建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独立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至今,这里仍然保存着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和周恩来、彭湃等人的住所旧址。

    八一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按照中央的决定,南下广东。广东省委再次发动各地工农武装起义,策应南昌起义军南下。海丰、陆丰两县起义后,宣布没收地主的土地和反动分子的财产,并决定将县城的重要物资运往距县城较远的山区,以作长期武装斗争的准备。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探索。

    1927年9月16日,南昌起义军攻占大埔县城,其主力随即向潮汕进军,在当地工农武装配合下占领了潮州、汕头,随后向揭阳、丰顺进发。国民党当局重兵围剿起义军,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最终失败,1000多人转往海陆丰,朱德率2000多人辗转到粤北。周恩来等起义军领导人,在广东地方党组织协助下,撤往香港。

    同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的枪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城市工农民主革命政权。在帝国主义军舰的掩护下,反动军队开始联合镇压起义。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在11日晚间就提出撤出广州,转入农村。但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则指责叶挺是想去“做土匪”,反对退却。起义军民血战三天三夜,寡不敌众,最终悲壮地失败了。

    广东党组织在广州等城市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一直没有停止在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1927年11月,彭湃等创建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国民党镇压广州起义后,集中兵力前来围攻。1928年3月底,根据地大部分地区被敌占领,中共东江特委和部分红军主力撤往惠来继续开展武装斗争。

    在海南岛,从1927年12月起相继建立一批苏维埃政府,1928年8月成立琼崖苏维埃政府,琼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到1931年,根据地人口达到100万以上。

    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到粤北后,于1928年初支持当地工农武装举行了年关暴动。仁化农军700多人在石塘寨与敌军对抗了8个多月。

    东江各地工农武装走上武装割据的道路,建立了数个边区县苏维埃政府。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曾三次进军粤东北。1930年5月,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成立,苏区人口超过100万。

    这片开阔的广场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飞鹅山下。广场东南侧有一块圆台形巨石,石上刻着“巩固苏维埃政权”七个大字。这个广场就是当年远近闻名的革命“红场”。置身其中,眼前仿佛又呈现出80多年前红军阅兵、练兵和群众集会的热闹场景。像这样的石刻,在大南山区就保存下来57个。

    由于国民党的反复“围剿”,加上根据地内部“肃反”运动扩大化,东江、琼崖等根据地先后丧失。1935年夏天,红十一军军长古大存带领仅剩下的100余人奋力突围。突出重围后,只剩下17名红军战士。

    项英、陈毅等人从中央苏区突围后,也来到赣粤边的油山游击根据地,领导南方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陈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梅岭三章》。在琼崖,红军独立师被敌人重重围困在母瑞山,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带领幸存的100多人在深山密林中与敌人周旋,最后只剩下26人,但一直坚持斗争。

    全国抗战爆发后,广东党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建立起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发展到2.8万人,并建立了东江、琼崖、珠江三角洲等游击根据地,形成华南敌后抗日战场,对敌作战3000多次,牵制日伪兵力15万人以上。

    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东江纵队北撤山东。蒋介石公然发动内战,留在广东的我党抗日武装人员陆续遭受迫害。广东党组织重新组织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在解放战争中继续发展壮大。

    采访

    郑群 原粤赣湘边纵队第四支队政委

    我是1946年北撤到山东,1947年就调回到广东,到九连地区组织武装斗争。到1948年冬,就打了5个歼灭战,特别是最后第5次“大岭山战斗”,打得最惨烈、缴获也最多,因为这样,对国民党在当时九连地区的兵力,打击非常严重。

    广东人民武装拓展创建了粤赣湘、闽粤赣边、琼崖、粤桂边、粤中、滇桂黔、粤桂湘边等根据地和游击区,分别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7个纵队,总人数发展到17万。广东大部分农村和40%的人口得到了解放,最后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广东全境。

    通向胜利的道路是无数革命先辈和烈士们用鲜血铺出来的。我们无法全部记住他们的名字,但至少应该记住广东籍的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农民运动大王”彭湃,人民军队创建者叶挺、叶剑英,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者之一杨匏安,著名革命烈士杨殷、刘尔崧、周文雍、陈铁军等等,还应该记住曾经较长时期在广东领导革命斗争的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张太雷等中共杰出领导人。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的历史功臣!

    采访

    石仲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广东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最早战场,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基地;在大革命时期也是大革命的重要中心和北伐战争的策源地;大革命失败之后,又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建地;抗日战争时期,又是华南的重要的敌后战场;改革开放以来,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90年峥嵘岁月,90年伟业辉煌。回首历史,广东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舞台上留下了惊天动地的乐章;展望未来,广东各级党组织将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带领全省人民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努力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新征程上再创伟业、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