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生锈工艺:古大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48:02
    古大存同志是最受广东民尊敬的一批老一辈革命家中的一个。他一生为中民的革命事业立下过许多功绩,特别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广东东江地区的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在东江地区,他是家喻户晓的民革命领袖。
    
    一、领导五华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五华地主阶级
    
    1922年,古大存同志在广东政法学校读书,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4年,参加中共产,1925年2月,他参加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任战地宣传员,1925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派他回五华发动和组织群众配合第二次东征。当时粤系军阀陈炯明部二万多盘据在五华,第二次东征军在五华民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全歼陈炯明匪部,取得了第二次东征的完全胜利。
    
    1925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调派古大存回五华工作,先后任五华县中共特支委员、农会副主席、县委委员、常委、县委书记、五华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军第七团团长等职。
    
    1926年农历6月夏收开始,中共五华县委决定,全县实行“二五”减租。在农会力量强大的区、乡、减租顺利进行,农民得到好,欢天喜天。地主势力强大的地区,则阻力重重,有的地主甚至声言要武装收租,农民则准备武装抗租,农民与地主双方,都在积极准备,形势立即紧张起来,武装斗争一触即发。
    
    五华地主势力强大,他们有组织、有首领、有武装。他们的首领是张姓的族长张谷山。张谷山是前清廪生,曾任汉民秘书、增城县长,五华县右派秘密的孙文主义学会会长,五华县重大事件的策划者和操纵者。五华地主还组织了一个“资本团”的组织,团长是大地主李树眉,据彭湃同志说,这种组织全只有五华才有。1925年军阀陈炯明部盘据五华时,其中有一个旅长张伯洲,张及其部下基层军官和士兵,很多都是五华大田,东征军消灭陈炯明部时,张伯洲率其残部潜回大田,摇一变,了大田的地方武装,由大田的流氓张九华任队长,由资本团供应粮饷,他们平耀武扬威,欺压农民。
    
    1926年农历10月秋收开始,减租斗争又将到来,地主阶级采取先发制的办法,命令张九华率部从双出发,突袭潭下,一直打到华城附近,烧杀抢掠,抓捕农民数百。目的是要恐吓、镇压农民的减租和革命活动。对此五华县委立即决定在全县组织农民自卫军常备队,县立大队,区、乡立中队、小队。(五华原有的农民自卫队,立时也是县有大队,区、乡、村为中小队,但没有常备队,队员有事集中,无事在家生产。)区、乡常备队建立起来后,古大存亲自在各队中精选了四百至五百个强力壮、敢打敢冲的精干队员组县大队,并即对地主武装进行击,打了几仗,把张九华从华城打回双,并把他们围困在一座地主大楼里,直至节才被他们乘逃走。
    
    1927年,地主、农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县委讨论分析形势,认为五华地主阶级方面的关键物是张谷山,为此派古大存去见县长,请县长出面邀请张谷山来调解,张九华放下武器。古大存认为,要县长请张谷山张九华放下武器不可能,他乘谈判中张谷山放松戒备时率领农民自卫军冲进张谷山家中,扣押了张谷山,把他带到农民自卫队指挥部看管。
    
    1927年4年15,县农会在横陂召开全县农民代表大会,古大存带了自卫队一个小队到横陂参加会议。会议正进行中,宋世科团突然包围了横陂,古大存迅速安排代表疏散,自己带领一个小队固守在一座当铺中,与敌进行烈战斗。各区乡农民听到古大存被包围的消息后,立即鸣锣击鼓,拿起各种武器,一批批一队队,向横陂赶来,共二万多,把横陂宋世科部队包围起来,宋世科看见这种况,迅速把部队撤离横陂,古大存的包围解除了。农民自卫军在撤退中,把张谷山决了。这一事件震动了全县,这对地主阶级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7月宋世科部撤离五华,级指示五华县立革命委员会,古大存当选革命委员会主席。五华工农讨逆军改名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七团,古大存为团长。全团包括区联队共二千多,他们前即是五华农民自卫军。
    
    1927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派林挺为中共五华县委书记,县委提出“焚烧契约,废除债务,没收土地,平均分配”的纲领,不久林挺离开,代宋青为代理书记。
    
    1927年12月,五华县资本团在对镜窝(村名)组织讨赤团,与革命委员会对抗。古大存带领部队攻进对镜窝,活捉了“资本团”团长李树眉。县委决定决李树眉,县革命委员会出了布告。资本团慌忙派来谈判,愿以三谷箩光洋赎回李树眉,宋青听后动摇了,想放了他,古大存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资本团罪大恶极,李树眉必须决,必须按县委决定执行,结果把李树眉决了,这是对地主阶级又一个沉重打击。广大民群众欢欣鼓舞,到传扬说古大存是一位三谷箩光洋也打不动他的心的真正的革命领袖,是老百姓可信赖的
    
    1928年1月,军阀张发奎部黄旭师进入五华,烧杀抢掠,在敌强我弱的况下,县委决定将部队撤至琴江庵子圹县委书记宋青的家乡。宋青要古大存出去扩大部队,古大存离开后,宋青即宣布解散部队,放下武器由宋青埋自己回家,此时宋青对革命已完全动摇了,他自己也逃跑了。
    
    二、奔赴八乡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武装被解散了,县委书记宋青逃跑了,但有20个左右的员骨干和一些无家可归的外藉员不愿走,他们在等古大存回来。古大存一回来,他们立即团团围着古大存,焦急地问现在怎么办。对于宋青的逃跑,古大存十分愤怒。冷静下来后,古大存安定他们说:不要发愁,有我就有你们,我们那里都不去,就八乡山去。他把这20来个几批,代大家把服装穿着整理一下,装得像个本地农民的样子,指定到达山后的集合地点,分从几路山。第二天,各批陆续到达黄竹坪集合点。
    
    五华的农民运动是先从平原大的乡村发动起来的,平原大乡村田多,农民多,地主也多。八乡山是一个穷山区,山多田少,山高路远,山货不值钱,居民比平原农民更贫困,所受压迫受剥削更严重,革命的要求也更强烈。他们虽然也受到平原大乡村农民运动的影响,但没有去教育帮助他们,故古大存他们到达山时,农村还没有农会组织。他们到达山后无依无靠,只得分散到各村去给地主、富农打工,一天三餐外每天5分钱工资。他们把5分钱集中起来买纸笔,写传单、贴标语。白天做工,晚到各家各户做群众工作。这里的群众因为贫穷压迫重,又受平原大乡村农民运动的影响,发动起来比较容易。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星星点点分散座落在山、山腰、山坑的小小农村的农会逐渐组织起来了。工作做得比较好,比较深入的山村已发展了员,组织了本村的自卫武装等,比如古大存居住的岽下村,已了革命基点村。
    
    1928年12月,东江特委机关从安搬来设在八乡山岽下村,1929年东江特委曾在八乡山先后召开东江苏维埃代表大会,东江特委第二次全体会议,立红十一军等。从1929年至1930年秋,八乡山是东江革命的指挥中心,直至1930年9月,安敌集中进攻八乡山,特委书记颜汉章把东江特委机关迁去大南山为止。
    
    三、领导畬坑动,推进东江革命运动加快复兴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革命政变,东韩江各县共产组织纷纷发动动,动派立即进行武装镇压,在地方地主豪绅的配合下,大批逮捕、屠杀中共员与革命群众。中共员与革命群众匆忙走避,有的跑回家乡或到亲戚朋友起来,有的跑去武汉寻找中央,还有不少跑去港、澳、南洋暂避。组织系统被打员找不到下级互相联系不。也有少数骨干及武装干部,携带武器山,隐蔽在大山中的小山村。如梅县的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团团长郑天保,带领10多隐蔽在梅南九龙嶂大山中。他们与级失去联系后,经过一段寻找,才找到兴宁的刘光夏,丰顺的黎凤翔,大埔的张家骥等,但只敢偶尔来往。
    
    1928年6、7月间,郑天保听说五华的古大存在八乡山的岽下村,便派到岽下邀请古大存到九龙嶂来。古大存带了几名武装员来到九龙嶂与郑天保见了面。郑天保又派请了刘光夏、黎凤翔、张家骥等到九龙嶂来。大家相聚在一起,谈论起来,各最焦急的都是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级领导,不知形势,不知工作该做什么。还有一个最深切的感受是各自孤军奋战、孤立无援,做不什么事。他们估计有不少散失的员想找而找不到,革命群众则可能以为共产已经失败而灰心失望。经过商议,一致认为现在各县需要联合起来立一个临时的组织,公开树立的旗帜,扩大政治影响。最后决定立一个“五、兴、丰、梅、埔五县动委员会”,推选古大存为动委员会主席。其他为委员。决定攻打畬坑,举行畬坑动。
    
    畬坑是梅县西部大镇,地畬江北岸,南岸即是九龙嶂山区,沿江农村群众基础好,普遍立了农会,实行过减租减息。动前由刘光夏化装进入畬坑圩内侦察,探明驻有民团三、四百,分驻在四座民房,其中两座房子大,驻多,两座房小,驻少。进攻计划是,古大存从八乡山调来20作为主力,连同郑天保部共40左右,渡江突袭消灭驻小屋内的敌,同时动员一千多农会会员,携带红旗、土、大刀在江边埋伏。6月的一个圩午,进攻部队突袭消灭了住在小屋的民团,缴几十支,驻大屋敌闻声赶来,我进攻部队迅速撤退,敌随后追来,我埋伏江边接应的农会会员,立即高举红旗,大声呐喊,民团以为我有伏兵,不敢追赶,我武装迅速渡江撤回到江南,胜利返回九龙嶂山区。
    
    畬坑动震惊了动势力,也唤醒了“四一、二”革命政变后分散在各地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员,他们纷纷奔赴九龙嶂寻找革命队伍。畬坑动过后不久,揭县、安县的同志找到九龙嶂来,要求参加动委员会,古大存建议动委员会改为联委,加安共七县,立七县联合委员会,仍由古大存任书记。七县联委召开过两次会,第二次开会时,隐蔽在安的中共东江特委即派邓凤翔前来参加。各县级东江特委联系了,联委也就没有再开过会了。
    
    畬坑动的消息,经过梅县、汕、香港报纸的报导,东江特委知道了,驻在香港的广东省委也知道了,不久便先后派邓凤翔、梁干乔来岽下,但梁干乔不赞动。他批评说是盲动,住了二天即回香港去了。
    
    东江特委的代表邓凤翔、在岽下参加七县联委第二次会议回去后,东江特委认为,特委机关设在八乡山,比设在安安全,特委决定把特委机关搬到八乡山。1928年12月,古大存带安,帮助特委把机关搬来设在八乡山岽下村。
    
    中共广东省委于1929年1月派林道文任东江特委书记。在一次特委会议,决定筹备召开东江苏维埃代表大会,立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立中工农红军第十一军。1929年4月3,东江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八乡山岳潭召开。到会的有东江19个县及粤北、海南两个区的代表,会宣读东江苏维埃政府政纲为: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会议选举陈魁亚为东江苏维埃政府主席,古大存为副主席。会议决议立红十一军,任命古大存为红十一军军长,颜汉章为政治委员。
    
    1929年6月,中共东江特委在丰顺县八乡山王寨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改选东委,省委派来的芦济当选东委书记,杜式哲为副书记,贺尊道、古大存等为委员,古大存任军委书记。
    
    9月东委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书记仍为芦济,副书记杜式哲,常委贺尊道、古大存等,古大存仍任军委书记。这时东江全区员已发展至5000;红十一军五个团合共有1000多。其中46团在八乡山;、普、惠赤卫队合编为47团,原蒋光鼐部在饶平起义后,改编为48团;海、陆、惠、紫赤卫队合称为49团,活动在兴宁北部靠近江西的赤卫队为50团。
    
    这时东江的革命运动,已从低、复兴,到出现高*将要来临的形势。
    
    1929年东江革命发展比较迅速的原因有:
    
    1、广东军阀内战又起,进攻红军的兵力调往其他地区,环境比较宽松。
    
    2、1928年冬,省委曾派传达中共“六大”决议,决议认为目前的形势是在两个高*之间,的当前工作方计是深入扎实工作,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新的革命高*的到来;的纲领是实行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要积极发展团组织,发展农会,扩大红军等等。
    
    3、1929年10月,红四军出击东江,占领梅城,振奋员与工农群众,并留下了一批红军骨干给红十一军。
    
    4、畬坑动,加速了东江各县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四、苦战八年,奋不顾,顽强拼搏,高擎红旗不倒
    
    1930年,东江出现难得的革命有利形势。东江组织本应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和发展已得胜利,打好基础,准备迎接革命新高*的到来。而东江组织却在这时连犯重大的路线政策错误,给东江严重的、无可挽回的损失。古大存虽然奋不顾,顽强拼搏,却已无法挽回局势,但他始终不畏惧、不动摇、不退缩,迎着狂风恶,高擎红旗前进。
    
    1、立三路线大大削弱了部队的力量
    
    1930年3月,广东省委派林道文前来东江特委传达立三路线,强调集中兵力,攻打大中城市,强调要敢于攻坚。5月,特委决定实行团合并,立行动委员会,特委书记颜汉章为行动委员会主席,任命古大存为前敌总指挥。6月,颜汉章命令古大存攻打州城。当时州城内有驻军二个团,外围筑有碉堡,左右两翼的枫溪、骝隍各有驻军一个师。而古大存直接指挥的红十一军46团,连同教导队,也只有六、七百,武器又很落后。第一次进攻打到城郊即损失200多,没有攻进城内,不得不撤退,刚撤回八乡山,颜汉章又命令第二次攻打州,仍未攻进而撤回,颜汉章又命令第三次攻打,这时46团数已少,又疲惫不堪,古大存只得服从命令,带着部队去转了一转即撤退回来。三次进攻州损失很大,部队力量大大削弱了。
    
    9月,驻州敌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八乡山,古大存在战斗中受伤,颜汉章一来怕危险,二来嫌八乡山生活艰苦,决定把东江特委机关迁往大南山,要十一军46团与教导队留守八乡山,抗击敌军。10月颜汉章带着特委机关搬到大南山去了。
    
    由于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教导队于12月突围转到紫金县的炮仔圩打游击。古大存率领的46团,则于1931年撤至紫金县的羊圩打游击。
    
    2、肃
    
    1930年11月,省委派徐声来东江特委,召开东委第三次代会,改选特委员。改选结果徐声为特委书记,颜汉章为组织部长,古大存为宣传部长。1931年,省委派袁仲贤来东江特委任军委主席。就在那时,黄强去福建参加会议回来传达说:特务组织AB团、社会民主打进我内部做破坏工作,我们要进行肃,消灭敌。从这时起袁仲贤与黄强就在机关进行肃,错杀了不少同志。
    
    1931年秋,古大存带领46团在紫金的炮仔、羊一带打游击,袁仲贤派通知古大存回大南山,一回去就把古大存扣押在一间屋子里,经古大存严厉斥责才把古放了。接着召开特委会议,袁仲贤却批评古大存是立三路线的代表,给了古大存三个月的留察看分。派古大存去陆惠县委任县委书记。
    
    自从古大存被扣后,红十一军也就没有了,袁仲贤把东江红军改编为独立第二师,任彭桂为师长,黄强为政委。黄强把红军独立第二师开到紫金县鸟禽嶂关起门来肃,独立第二师最后只剩下三、四百。经过这次肃,红军官兵的力量,又进一步大大削弱了。1933年半年,彭桂在大南山杀了黄强,他自己则被在他边负责总务工作的叛徒出卖牺牲。
    
    原东江特委书记徐声,1931年10月去江西瑞金参加中华苏维埃全代表大会回来时在路牺牲,省委任命袁仲贤为东江特委书记。
    
    经过肃,红军数不多,无力在外围拉动分散敌的兵力,至1933年秋,邓龙光、张瑞贵二个师,集中兵力,加强对大南山的进攻围剿,大南山形势危急,袁仲贤把所剩兵力集中起来保卫大南山,固守一隅。袁仲贤要古大存回大南山解围,任古大存为东江红军第一路总指挥,芦笃茂为二路总指挥。但给古大存的兵力只有12个。整个大南山总共也只有80多名武装。
    
    袁仲贤作了这样安排后,让李崇三任特委书记,他自己离开了东江。李崇三接任东江特委书记后,曾召开第四次东江特委代会,提出保卫苏区的决定。古大存没有参加第四次代会,他带了10名红军,挺出包围,来到丰顺县,在公路打埋伏,击毙了丰顺县县长林挺,张贴“东江红军第一路总指挥古大存”的布告,震惊敌和地方动。
    
    1935年,李崇三在大南山召开特委第五次会议,这时大南山形势更为严重,已无法坚持。因为经过长期清剿,山里的群众为了生存,都搬到平原地方去了,只剩下机关干部一百来,红军一百多。会议决定,在大南山设一通站,留几个负责联络工作,干部分批到平原城市去做秘密工作,由李崇三领导。古大存在汕语言不通,不适合在汕平原工作,负责带领10多个去丰梅县委传达特委决定。会后,1935年5月左右,李崇三带领工作组下山,古大存包括他自己在内共18个,去丰顺县大青山寻找丰梅县委。
    
    到了大青山,秘密派到农村找农民探问了解,了解况的回来报告说,丰梅县委书记符坚、团委书记黎当、东委派去的特派员邓志发先后牺牲,代理书记郭崇失踪。现已见不到。因此古大存没有去大青山,而搬到童子洋隐蔽。
    
    1935年10月,从群众中听到两个消息。一是丰梅县委领导的西北游击队被消灭,队长李英牺牲。二是在安抓到一个和古大存一样重要的共产。当时估计可能是李崇三。后来知道是李崇三从南山下去,于10月间在普宁十栋大山云落村被捕叛变,后来他也被敌杀了。
    
    曾经轰轰烈烈的东江,这时就只剩下了古大存这支18个的队伍。
    
    古大存这支18的队伍,在童子洋潜伏了近一年,1935年的冬至节(12月),古大存决定离开童子洋,渡过韩江到大埔县去,然后去闽西找。1930年冬,邓发同志在东江特委召开会议,立闽粤赣省委时,古大存即知道福建闽西有组织和红军。古大存从童子洋经黄金市,过韩江到达大埔的桃花村,经了解况后再转到山区圹卜里,给做碗的碗窑窑主做工。经过约半年时间,开始向附近山村开展工作,如大埔的陈坑、北坑、冬瓜坪等均开展了工作。那时主要思想是应让群众知道共产还存在,革命胜利还有希望。同时在这些小山村发展了10多个员,那时古大存正患颈痈肿,不能走动,故没有去闽西。
    
    1938年4、5月间,古大存在香港出版的大众得到共合作抗的消息,便化装到香港找到廖承志,经廖承志介绍到八路军广州办事和武汉,见到周恩来、博古,周恩来要他回广州治好病,后来博古要他任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长。自从离开大南山后,已与失去联系三年多的古大存,这时才又与的组织联系
    
    在敌长期进攻围困下,在的领导连犯的路线、政策质的重大错误的况下,在生活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况下,古大存奋不顾、顽强拼搏、置生死于度外,虽未能击退敌的进攻,但他从不畏惧、不动摇、不退缩,始终高举红旗大踏步前进。
    
    古大存是中共产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