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行李箱怎么改密码:数学之美,思辨之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8:06:59
数学之美,思辨之美

泰山外国语学校    夏崇明    2011年7月15日 10:58

赵水祥于11-7-15 11:08推荐注重通性通法,淡化技巧“这是数学教学所倡导的,但这并不是说绝对拒绝非通性通法,适当通过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探索其它方法,对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展示数学的美也是有好处的,本文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朱恒杰于11-7-16 10:30推荐认真听课学习并思考了,并且思考的有深度、有见解。
         作为自然科学王冠上的明珠,数学一直以深刻著称。各种思维能力在数学上都有着深刻的体现和碰撞。作业3的这三个例题让我感慨良多。的确,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时候通过某种构造或者技巧,解决出了学生用了很大的力气解决出来的题目。无论学生脸上”原来如此“的表情还是大彻大悟后的钻研,都是让数学老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下面,就三种解法谈谈我的理解。
 题目:
     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问题。在课本的课后练习和参考书的练习中大量出现。我在教学中也带领学生做过这道原题。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几种解法。
【解法1】:
这种解法,是所有数学老师必须告诉学生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解法。我一直提倡学生不要重视技巧而忽视了基础问题。而且在教学中也是一直实践的。该解法直接套用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这样一种解法。只是在方程的处理上,个别学生有一定的差异。这里不作赘述了。在数列的问题中,题目千变万化,作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分析题目要求什么?用什么公式?出现项数用通项公式。出现前N项和用相应的公式。然后联立方程组求解。由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有两个公式,用哪个解决是学生必须选择的第一个问题。这里也体现了学生对公式理解的深刻程度。我个人以为,在高中阶段,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方法非法一莫属。而一味的构造,使用技巧未必见得是一件好事。
【解法2】:
       这种解法,体现了高效原则。该解法方程组的处理显然要比法一简单。但是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后才能选取。作为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据我观察,具备一定的数学水平的“敏而好学“者。往往会选择这种解法。但是教师在之前的教学中。应该从探讨这样格式的数列到底是什么数列入手。通过分析证明,让学生知道没有常数项的才是真正意义的等差数列的形式。进而记忆。当然,从教材中来看,各种例题有这种暗示,希望学生找到二次函数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进行引导。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方法。点评:方法高效,需要引导,注意适用,正答为先。
【解法3】:
这种构造的方法之巧妙。让我拍案叫绝。所以我情不自禁的把专题三作业的题目命名为:数学之美,思辨之美。数学应该是优美、简洁、高效的。著名数学家费尔马在提出费尔马大定理的时候,在笔记上曾经注释:对于这个猜想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美妙的证明,但是这页纸太小了,写不开。就是这句话让多少数学家为之求索。虽然也许这不过是数学家给后世开的一个玩笑。但是优美、深刻一直是我们数学工作者为之求索的目标。回到题目,这个解法显然“瞻前顾后”,想到了。通过两式的减法,构造出了上式。不得不令人为之兴奋。体现了高层次思维的深刻与优美。
但是,一味的钻研这种技巧与构造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平面几何发展后期,众多数学家也一味的钻研各种生僻古怪的几何问题,并已此为乐趣。笛卡尔敏锐的发现了研究的偏差进而提出了解析几何这种“算法”。机械化的解法固然让人感觉不优美。但是这确实是一种更高明的算法,一种更加深刻的思维。所以现在新课标提倡我们教师用“通式通法”来解决问题。例如以前不等式证明问题中的多种方法如放缩法、三角换元法、构造法等都不再作很高要求。毕竟,解决问题是很关键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的是正确的结果和较少的时间。在计算机等数学辅助工具发明以后,这种观点为更多人所认可。
我想我会把解法三告诉一部分有志于从事数学研究的同学们,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是很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