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之匙ed罗马音:教育的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15:53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如何发展,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真切关注的重大论题。

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应当从面向未来的高度,在超越现实的教育过程中,不断追求卓越,优化、完善自身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从而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理想》一书,既是朱永新先生20余年教育研究成果的一种概括和凝结,又是其从一种新的视野对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展望。通读全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与提升,理想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就成为空中楼阁式的超然之物、虚幻之物。要使理想最终变为现实,就要洞察现实、把握现实。《理想》一书阐明了作者自己的教育理想观。譬如,作者对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的描述,就是作者立足于多样化的、共性与个***融的、优点与缺弊共存的教育现实,来揭示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应具有的基本规范、精神或素质,从而将作者的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父母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切近教育实际又不失前景指向的研究思路,既能使人感悟到目前教育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流弊与矛盾,又能使人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或方法,读后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使命感。

2、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一种可行的教育理念必须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践价值。也就是说,教育理念必须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才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理想》一书对此亦作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在对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揭示中,既体现了作者关于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管理等教育理念,又体现了作者力求使这些理念与教育实践结合的探索精神,既有旁征博引,又有理论阐释;既呈示观点,又有方法论剖析。再如,作者在探讨中国道德教育论题时,首先立足于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可持续发展等不可阻逆的时代趋势,陈述自己的相关教育理念。其次提出了面对21世纪中国德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即实现性与超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主体性与规范性、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3、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作者既是一位学者,又是一位高层管理者、决策者。作者在充分占有教育信息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野对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深入、透彻、理性的研究。《理想》一书的中篇即是作者对教育政策的理性探究。比如,在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分析论题中,作者以独到的视角深入剖析、论证了有关教育政策的许多重大问题,如分类指导、公平与效率、建立基础教育数据库、建立教育特区等问题,并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其观点充分展现了一位管理者对教育发展所注入的热情与期望,也体现了一位学者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作者结合苏州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入阐释了“科教兴市”的意义、作用、地位等问题,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对策作了较深入、透彻、全面的探讨。作者在提出了自己的教师观之后,又从政策高度论证了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与完善的问题,并提出了较具操作性的实施构想。这样,既前后贯通、相互照应,又体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这一鲜明特点。

4、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通览《理想》全书,作者对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及前沿问题作出了新的阐述与探解,如关于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问题、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问题、可持续发展与教育问题、国际理解教育问题等。作者在对这些论题的探讨中,无时不体现着一位知识分子的“教育情结”。作者针对改革目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构想、策略,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的沉思与关怀。

理想是目标,激励人奋进实现理想,不可能一蹴而就,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这奋斗的过程,或许艰难而漫长。实现理想,人格与品质,举足轻重。因此,实现理想的过程,就是不断修德修能的过程,就是不断自省自律自補的过程,就是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