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城市人家装修公司: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3:10:49

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一、现状与需求

(一)安全生产形势

(二)安全科技成绩

1.安全生产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有了新进展

2.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有了新突破

3.安全技术支撑平台有了新增长

4.安全科技队伍有了新提高

(三)安全科技存在的问题

1.安全科技的攻关力度不够

2.安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3.安全科技基础差

4.安全科技投入不足

5.安全科技对提升监管监察能力的支持较弱

6.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完善

(四)安全科技需求分析

1.迫切需要加大安全生产的基础理论研究。

2.迫切需要突破安全生产的关键性应用技术。

3.迫切需要加强安全科技基础建设

4.迫切需要创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管理方式

5.迫切需要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思路

(三)工作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重大基础理论研究

(二)重大灾害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三)安全避险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研究

(四)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研究

(五)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六)安全监管监察的技术装备与方法的研究

(七)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四、重点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制定积极的扶持政策,推进科技兴安战略

(二)加大安全科技投入,促进安全科技创新

(三)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安全科技研发水平

(四)注重人才培养,推进人才强安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安全科技最前沿

(六)加强领导,用科学精神做好安全科技工作

附件一: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

附件二:安全科技重点研究项目

附件三: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附件四:安全技术支撑平台

 

 

 

 

 

 

 

 

 

 

 

 

 

 

 

 

 

 

 

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安全生产的基石、动力源泉、根本途径和重要保障。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安全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按照锦涛总书记“大力发展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构建先进国家公共安全体系”指示,张德江副总理“加强安全科技建设。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靠科学技术进步保障安全生产、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制定《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

一、现状与需求

(一)安全生产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十一五”时期,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行业为重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2009年与2005年同期相比,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7.9%和34.4%,其中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3.7%和72.6%,特别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0.6%和75.7%。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下降64.1%,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下降37.6%,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68.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52.2%。

“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成绩斐然,但形势依然严峻,具体表现为:

一是事故总量高。2005年~2009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265万余起,死亡51万余人,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近53万余起,死亡10万余人。

二是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2005年~2009年,全国共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496起,死亡10421人,其中平均每年发生重特大事故近90起,死亡1538人,特别重大事故近10起,死亡545人。特别是2010年,特别重大事故反弹,截止到9月30日,已发生8起,死亡315人,同比增加4起、131人,分别上升100%和71.2%。

三是职业危害日趋严重。2009年我国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其中尘肺病新增14495例,死亡748例。由于现行体制和统计原因,专家预测数则更为严重,并已呈现低年化、群发性发展的态势。

四是经济损失巨大。据我国研究机构报告,我国每年因安全生产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家GDP的2~2.5%。虽然比国际公认的4%偏低,但是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巨大。

(二)安全科技成绩

“十一五”是我国安全科技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方针,国家加大了安全科技的投入,在各类国家科技计划中安全科研经费投入3.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490%,而且直接拉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和“十一五”项目承担单位的一批配套经费,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有了新进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有了新突破,安全技术支撑平台有了新增长,安全科技队伍有了新提高。

1.安全生产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有了新进展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是方向和旗帜。“十一五”期间,依托国家基础研究计划,以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为主导,自然科学基金为补充,始终把握对我国安全生产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一些重大基础理论的研究方向,全面深化安全社会学、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安全行为学、重特大事故致因机理、动力学演化等8大重大基础理论的研究。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立足于解决重点行业领域内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上,放在安全生产发展战略的层面上,在探索煤矿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典型工业事故发生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着力破解安全生产社会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困惑,大力提升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的水平,建设了一批高水平、能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的科学研究基地、综合科学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

2.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有了新突破

重大关键技术是科技兴安的着力点与突破口。“十一五”期间,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重大公益技术和产业共性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始终把握安全生产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技术装备开发的前进方向,始终坚持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深化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统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通过自主创新,以高技术推动安全科技整体上水平,着力于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和安全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控制力和事故的防范能力。全面深化影响安全生产的一批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了一些安全生产技术瓶颈。在围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危害、应急管理、检测检验与事故查处等方面共确立了11个项目61个课题,取得了100多项先进技术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生产科技水平和保障能力建设。

3.安全技术支撑平台有了新增长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应用,安全科技成果的应用在于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为促进安全生产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利用“十一五”期间建立的60多项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程,6大类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通过发布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新成果报告会、新产品展览会、技术支撑平台示范工程的现场会加大了推介力度,培育了一批先进典型和示范样板,把科研与安全生产的实践有机结合了起来,为安全装置设备升级和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列出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等6大系统,特种物品道路运输专用车辆卫星定位装置、渔船防碰撞自动识别系统,大型尾矿库全过程在线监控系统等作为强制和鼓励推行的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技术支撑平台和示范工程发挥出了孵化催生的作用。

4.安全科技队伍有了新提高

科技兴安、人才强安,关键在于安全科技队伍的培育与发展。“十一五”期间,一方面发挥了高等院校主力军的作用,加大了安全本科教育与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加大了安全技术与工程专业硕士、博士高尖专人才的培养力度。全国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高校有127所,其中具有硕士授予权的46所,博士授予权的20所,在校生3万余人,每年招收硕士生约1000名,博士生280名。另一方面通过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引导企业自主研发,在实践中锤炼了一批能攻坚克难的研究单位和大型企业。目前,安全科技研发能力普遍得到加强,科研人员得到锻炼,科研成果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得到提高,不但对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有着直接的贡献,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能耗和成本,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安全科技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安全科技为保障安全生产,防范重特大事故和遏制事故总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的现实状况,以及到2020年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目标任务的现实要求,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安全科技支撑项目的需求缺口较大

安全科技支撑项目与安全生产的现实需求不匹配,安全科技的基础理论、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有待深化,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有待加强,受其制约一些高危行业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

2.安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安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结合不紧,管理跟不上,产业化推进速度慢,成果转化率较低、安全产业化尚未真正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升级换代机制尚未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活力不够,国家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手段尚未在推进安全科技产业化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3.安全科技基础较薄弱

支撑安全科技研发的检测检验能力、试验能力、技术支撑平台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安全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条块分割,布局不合理,配置不均衡,缺乏全社会共享机制等。

4.安全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科技投入与现实的安全生产需求缺口较大,不能满足灾害防治和事故预防的科技需求。如美国仅一个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年政府拨款就达2.5亿美元,美国全年科研经费研究经费高达250亿美元,超过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国家安全科技计划研发投入数百倍。特别是我国企业安全科研投入缺乏动力,政策制度上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制约的措施。

5.安全科技对提升监管监察能力的支持较弱

安全科技在支撑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升事前防范、事中检查、事后应急救援和物证溯源的能力支持不足,安全生产技术监督与服务功能不够。

6.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完善

安全生长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老标准不适应,新标准跟不上,修订不及时的矛盾日益彰显。以标准引导、规范、升级的作用没有真正得到发挥,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四)安全科技需求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任务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的基础不断加强,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挑战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加快,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不断深入,以能源开发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不会根本改变,随着矿产资源开发条件逐步恶化,重化工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装置的复杂性、危险性不断加大,对保障安全生产的科技需求更为迫切。

1.迫切需要加大安全生产的基础理论研究

依循规律,科学指导,不断遏制重特大事故,不断降低事故总量,亟需摸清事故致因机理、演化发生过程,攻克防灾、抗灾和救灾的重大理论问题。只有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有的放矢地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服务,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服务,防患于未然。

2.迫切需要突破安全生产的关键性应用技术

关键性应用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创新是防范重特大事故,提高安全生产控制力的途径和保障,亟需在监测监控的基础上提前感知,超前防范,化解风险,使安全科技的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3.迫切需要加强安全科技基础建设

提升安全科技研发应用水平重在基础建设,安全生产涉及的专业领域面广量大,亟需加强科技研发试验室与基地建设,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应用的示范工程建设,产学研一体的安全产业园建设,提高安全科技的研发水平,加快成果转化和安全产业的集中度。

4.迫切需要创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管理方式

发挥政府安全监管监察效能,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币两面”,亟需创新政府安全监管监察方式,加强监管监察的针对性、时效性,创新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方式,加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5.迫切需要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是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改善生产工艺,提高安全技术装备,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亟需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引领,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的管理与技术水平。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引领,以提升安全生产的控制力和事故的防范能力为主线,坚持“科技兴安、人才强安”战略,强化“珍爱生命、科技引领、安全发展”的理念,积极培育“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为遏制重特大事故,降低事故总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思路

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坚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设方向,通过“政府组织领导、部门推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安全科技工作格局,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加快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安全装备升级,不断推进安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力争在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支撑平台和示范工程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等方面有新发展和新突破。

(三)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行业领域门类较为齐全的安全生产科技研发体系、示范工程体系、技术支撑平台体系、成果转化基地等,具体工作目标:

1.在安全生产基础理论、主要灾害致因机理等9个方面的研究有所深入。

2.在煤矿、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重大灾害与事故防治、职业危害控制、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技术有所突破,力争取得100项创新性成果。

3.在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方面有所推进,力争建立15项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推广100项先进实用技术。

4.在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方面有所扩展,力争建立8类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5.在推进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方面有所建树,力争培育100家安全科技型中小示范企业。

6.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安全装备换代升级方面有所成就,力争创建2~3个安全产业示范园区。

7.在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有所完善,力争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少于200个。

8.在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水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手段更加科学,方法更加完备。

三、重点任务

根据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安全科技的重点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大基础理论研究

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对重大灾害防治基础理论的迫切需要,以重大灾害演化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重点围绕典型重大灾害事故的致灾机理、演化过程、预防控制和应急管理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学、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安全行为学理论的研究,为遏止重大事故提供科学指导。

(二)重大灾害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重大灾害事故因子流动机理,凝练“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横向拓展,纵向深入,“十二五”重大灾害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是深部矿井瓦斯、突水、火灾、冲击地压、冒顶和动力性灾害等防控技术研究,矿井通风系统与生产动态变化协同控制技术研究,矿井粉尘、热害及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重大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化学工业园区生产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大型储油罐区防火防爆监测控制技术研究,多功能低功耗无线探测传感技术研究,综合防治系统设计超前感知安全物联网技术研究等一批提升我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安全装置开发的重点是深部矿井热害、瓦斯防治、顶板维护、水灾预防、通讯传感、危化事故预防、职业危害防治、应急救援等一批实际需求迫切现实尚无定型产品的关键设备。

(三)安全避险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研究

针对矿井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突水、冲击地压、冒顶、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开展事故灾难应急响应信息交换共享与集成系统研究,安全避险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模拟仿真、桌面推演、专家智能决策系统等技术的研究,加快矿山井下人员安全感知装置、矿山大型机动快捷救援技术装备、单兵轻型集成救援装置、危险化学品堵漏及救援装置、重大毒气泄漏事故现场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的研发等。

(四)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研究

针对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高气压、低温、低气压、辐射等物理性和化学性职业危害,以防尘、防毒、防幅射、防噪声为重点,研究开发粉尘、毒物作业场所集成、高效在线全过程监测监控系统,高危粉尘、高毒物质防治技术及信息处理集成装备、高效降温系统,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便携灵敏快速阅读的职业危害监测仪器设备等。

(五)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针对安全科技基础较差,研发创新能力低的情况,建立门类齐全、覆盖高危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成果研发、试验、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等技术支撑平台,通过示范工程消化、吸收、集成、创新,形成样板推及全国,通过政府引导、安全监管部门推动、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支持,大型企业参与共建安全产业园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安全产业集中度,加快安全装置装备的升级换代。加强对安全生产中介技术服务机构规范与指导,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中介技术服务机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形成国家、省(市)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企业等互联共享的科技成果研发、示范、服务、推广应用的技术平台。

(六)安全监管监察的技术装备与方法的研究

针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特点,研究政府科学监管监察的技术装备与方法,探索我国特色的安全执法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方向,利用互联网和电子技术,开发智能引导、智能判断,智能执法、标准统一、处罚有度的执法系统,通过现场与后台的互通,及时为现场执法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开发具有我国特色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形成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执行有力、考核有据、持续改进、安全高效的保障体系。

(七)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针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滞后的问题,组织、规划和协调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从事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加大对现有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厘清欠缺的,甄别不适应的,跟踪国际的,重点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等高危行业领域亟需制订和修改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合理规划、统筹部署、精心组织、认真编制。同时,在重大科技项目研究中突出安全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不留欠帐,注重与国际先进的安全技术标准接轨。

四、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间重点研究的项目,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安全科技需求,努力攻克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重大技术关键,着力破解安全发展中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科技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力求在“十二五”末提前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重点项目见附件。

五、保障措施

(一)制定积极的扶持政策,推进科技兴安战略

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把大力发展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8个科技发展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又为推动安全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部署。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安全科技创新,用安全科技保障安全生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战略,积极争取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要尽可能地利用市场的方法,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引导、动员、鼓励全社会力量大兴安全科学技术之风,推进科技兴安。

(二)加大安全科技投入,促进安全科技创新

安全科技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要拓宽安全科技投入的渠道,形成中央、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机制,要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将安全基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研发列入相关计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好国家安全科技投入的主导作用,形成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同步增长机制,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加快安全科技创新步伐。同时,注重善于用市场的方法来解决市场的问题,引导全社会加大安全科技的投入,鼓励技术、人才、资本、产业等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多方积极性,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

(三)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安全科技研发水平

众采百家之长攻坚克难,是安全科技集约化发展,破解制约安全生产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的有效措施。在研究探索防范重特大事故、职业危害、应急救援专项关键技术时,不但要利用现有安全科技资源推动原始创新,还要充分吸收具有行业特色先进的前沿科技成果,注重系统集成,超前感知,提前预防,继而实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大力营造全国范围内安全科技资源互补、配置科学、信息共享、协调有序的攻关工作机制,激发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积极投身于安全科技创新的热情,努力打造一支富有生气、充满活力、顽强拚博、能打硬仗的安全科技创新队伍。

(四)注重人才培养,推进人才强安

安全科技人才是推动安全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安全科技人才的培养是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保障。要根据国家战略和安全科技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我国安全科技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和成果推广及示范工程的科技骨干单位建设与队伍建设。要结合“十二五”安全科技工作的重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加快中青年安全科技人才和高、尖、专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努力创造条件使中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一线的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使高、尖、专人才在科研一线的工作实践中得到脱颖而出。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安全科技成果的交流和安全科技人才的知识更新,提高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完善科技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形成人人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和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环境。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安全科技最前沿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安全科技的新发展、新潮流、新趋势,这是推进我国安全科技进步的重要举措。要采取多种形式拓展交流领域的宽度和深度,积极寻求全球性、区域性科学研究的合作项目,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安全科技进步的先进经验,加快提升我国安全科技的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参与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安全与健康国际公约、建议书以及标准的起草编制工作,扩大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

(六)加强领导,用科学精神做好安全科技工作

加强对安全科技工作的领导,是安全科技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的保证。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要深刻领会锦涛总书记“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和原动力的作用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地决定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始终坚持科技兴安的战略,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领导、支持、推进安全科技工作,切实把安全科技规划和各项科技工作作为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动力抓紧抓实抓好,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和长治久安。

 

附件一: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

附件二:安全科技重点研究项目

附件三: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附件四:安全技术支撑平台

 

 

 

附件一: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

1.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

2.危险辨识与评价理论

3.事故致因理论

4.危险预防与控制理论

5.应急管理理论

6.安全行为科学理论

7.安全社会科学理论

8.安全经济科学理论

9.安全文化科学理论

 

附件二:安全科技重点研究项目

 

略(正在遴选中)

附件三: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1.煤矿瓦斯高效抽放与利用技术示范工程

2.煤岩动力灾害防治示范工程

3.煤矿热动力灾害防治示范工程

4.煤矿水害防治示范工程

5.矿山重大灾害监测物联网感知技术示范工程

6.资源整合矿区综合灾害防治示范工程

7.露天开采安全保障技术示范工程

8.尾矿库全生命周期在线监测监控示范工程

9.非煤矿山重大动力灾害防治示范工程

10.大型油品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示范工程

11.化学工业园区区域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救援示范工程;

12.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监控预警示范工程

13.冶金工业火灾爆炸事故防治示范工程

14.职业危害控制与防护示范工程

15.零事故零伤害安全管理示范工程

 

附件四:安全技术支撑平台

1.科技成果研发平台

2.科技成果孵化推广服务平台

3.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平台

4.应急救援技术服务平台

5.事故查处专家支持平台

6.安全信息平台

7.安全科普平台

8.法规援助指导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