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江股份停牌:聂文涛正说《黄帝内经》 第二篇 正说《四气调神大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7:42:03

第二篇 正说《四气调神大论》


    养生者要观测自然界的动物,实验鼠是那种无法适应自然的特殊生物;养生者应充分运用各种生理机能,也要充分修养生息;养生者应尽人力而听天命。这就是《四气调神论》所告诉我们的三个养生道理。


一、类万物之情


让我先说说动物实验。西方人评价药物效果、医疗效果或者某种行为干预效果,喜欢用动物实验来作证据。但是,这些实验动物都是在非自然状态下生存,缺少了天然动物的生活方式,甚至失去了其祖先的习性。比如,药物实验用兔,因为生活在完全人工的环境下,没有了对天然气候的感知,没有了寻找食物的工作,更没有对天敌的警觉。实验兔的父母也是如此。甚至它们的父母健康档案都是完整的,以证明其健康,遗传上也是健康的。可是,这样的动物算是健康动物吗?同样,恢复兔的健康,也是指恢复兔的天然活力。试验之前的兔子没有这种活力,试验之中仍然没有天然的环境,这种试验兔也无法适应天然环境,结果是这种实验很难找到康复生活方式疾病的药物。


结论:情由境生,养生就是要养育天性


上古哲人也经常从对动物的观察中寻找健康规律。甚至由此来体悟生命的法则。《易传》说“ 仰则观象於天, 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又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比如春天是万物复苏、鸟兽繁殖的季节。人从上古走来,也同样带有这样的生命记忆。如果违背了这种生理规律,导致人体生机受阻,生气逆行,就会导致肝气受损,并且直接导致夏天生寒病,供夏季生长的精气不足。所要说明的是,能够这样做会大有好处,但不能保证人人健康。因为影响人健康的因素很多。不这样做,未必会当年生病,这是因为人的素质不一样。以下三季,都是如此。


改变生活方式,即使是所谓的科学化,也将会导致众多个体的不适应,所有的生物进化都是大量个体死亡和另一些个体存活。这就是达尔文的观点。那么,今天的很多公司倡导的科学化究竟要让多少个体因此死亡、多少个体因此科学呢?


结论:爱护生命,就必须爱护生命的传统。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二、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上天之气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的“德”一直存在。推而广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失去了“德”,就会出问题。这个“德”,不是哪个人心中的道德标准,而是近似于现代汉语的职责和作用。也就是说,无论是谁,如果失去了他的作用,他就不会存在太久了。圣人能够依照自己的地位坚守德行,所以能够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坚持正确的原则,所以不会生出那些与自然规律违背的疾病。万物因为不失其“德”,就会保持生机。


万物怎么叫作不失其德?草木当发芽是不发芽,当开花是不开花,这就是失“德”。再如野兽求偶、繁殖,当其季节来临,野兽不能发情,则其种就会灭绝,这就是失“德”。再如作为老师不爱护学生,也同样是失“德”。失德者,老天都会毁灭它。由此可知,春华秋实是草木不失其德;母象看护幼象,可以说是动物的母爱,也是不失其德;五脏六腑都需要正常运动,同样是不失其德。


《黄帝内经》说:“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


结论:让生命的活力绽放出来,这是真正的养生。


那么违背自然规律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黄帝内经》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肝气不能有效生发,内郁伤气,就是伤肝;太阳之气不能生长,就会导致心动的毛病;太阴之气不收敛,就会导致肺气郁闷;冬季少阴不能潜藏,肾气就会衰弱。同样,四季之气,都要都发挥它们职责,如天气发挥作用才能清明。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生命健康可以划分成不能分割两部分:结构和功能。结构为阴,功能为阳。或者用中医术语说,就是器和用的关系。关于器和用的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还有专门论述。总之,人气脏腑器官的功能必须充分发挥,这样它们的正常功能才会不断生成和保持。同样,人体的各种功能也需要不断修养,是他们的结构能够得以修缮。所以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结论:生命力不可遏制 

三、不治己病治未病


《黄帝内经》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善于养生的人不应该因为正常的天气变化而生病,也不应该因为生活方式而生病。如果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正确起居,合理膳食,很多生活方式疾病就会远离我们了。这就是不治己病治未病。圣人是否就不生病了呢?其实,圣人也会生病。圣人生病的原因有两种:第一是舍生取义;第二是天灾人祸非人力所能抗拒。

[感言]明哲保身,义之所在


明哲保身的真正意思:哲人会维护自己的生活原则。身,古语更包含了精神内容,如曾子之“三省吾身”。


我与西北著名中医学者牛阳教授探讨阿拉伯医学的时候,谈到了伊本•西拿。这位长时间影响了欧洲医学的阿拉伯名医,生命非常短暂。他不顾及健康的工作。他明确表示:宁愿宽广而短暂的一生,而不愿狭隘而漫长的生活。还有,像白求恩医生,还有那些为了控制瘟疫而奔赴疫区的医生,凡此种种,都是舍生取义的圣人。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天灾人祸同样多见。如扁鹊,在弘扬医学的生活中遭受巫医的嫉妒,被刺杀身亡。再如华佗,因为触怒了政客而招致杀身之祸。这些是人祸。至于天灾,人不能抵抗的就更多了。比如山洪,比如海啸,比如特种病毒感染,比如毒气所伤,比如交通事故,凡此种种,都不是养生者人力所能抵御的。实际上,人类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比如我们生活的星球,如果质量过大,产生的引力就会增大,就会使目前各种生物的骨骼都难以承受。所以,过大的星球是不能产生类似地球上的生命的。如果质量过小,就无法吸引住大气,同样也不会产生类似目前的生命。比如运动的太快,就会远离太阳而失去光照,运动太慢就会被太阳所吸附。诸如此类,环境因素不胜枚举。

篇结:正是因为环境因素不胜枚举,所以人能够生存就需要诸多环境因素的和谐。正是自然无数因素都适合了人类生存,所以人类才能生存。人的身上,因此就会反映出自然打造的印记。人的生命力也会与自然发生沟通。请看《黄帝内经》下一篇要论述的养生原则,名曰《生气通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