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安装备配备标准:公开三公只是压缩第一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0:23:21
2011年07月23日 14:28:18 来源: 京华时报


正是因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和监管各个环节都还存在不少漏洞,抬高了三公花费的起点。
22日,北京市财政局首次公布市级三公经费预算。本市市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1年财政拨款预算总额114123万元。今年预算比去年决算数增加828万元。公众普遍关注的公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用,2011年预算数比2010年决算数下降了2601万元;因公出国(境)费用和公务接待费用,则分别增长2448万元和981万元。
值得肯定的是,市财政局还说明了不同项目经费增减的原因,这是与民意更进一步的互动。只有让公众知道为什么多花了钱,是否少花了钱,政府部门与公众间的基本信任才能建立。有公开,就会有真正的监管空间,有说明,就会有可压缩的空间。
北京2011年三公预算安排中没有一辆纯粹新购车辆,已表明公开三公经费可能带来的正向性前景。但就降低三公经费的最终目标而言,仍与民意期待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尽管存在CPI上涨等客观原因,导致三公经费预算略有增长,但“在连续三年压缩行政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2010年按照5%的比例压缩市级预算等一般性支出”的目标没有实现。那么,是否每一项增加的开支都是必须的?什么是三公经费预算的合理水平?可否制定出一个硬性标准?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三公经费预算属于财政预算,而财政预算是公共预算。从这个角度说,公共预算用得恰当与否的标准,是经费主要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民生要求。三公花费存在的合理性,在于提高行政效率。然而,此前审计局在人大会议上公布的数以亿计的资金,因项目进展缓慢而闲置,表明行政效率仍有过低之处。每逢年底就传出的政府部门突击花钱现象,也说明预算的口子放得过宽。可见,客观原因再多,压缩三公经费也仍有巨大空间。
必须看到,政府部门天然地具有扩张冲动。政府部门总是希望手中可支配的资金充足有余,以满足政绩期待。而政绩驱动常常导致超出预算范围,或者效率偏低。在这种惯性规律中,只靠政府部门自己缩减开支难度太大。事实上,正是因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和监管各个环节都还存在不少漏洞,抬高了三公花费的起点。因此,当我们看到政府部门削减三公花费的程序进步时,还要呼吁从程序更完整、精密预算编制入手,拧紧“水龙头”。人大、政府和社会力量从事前监督到事后问责的完整介入,是不合理三公花费的真正约束者。道路还很长,公开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