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人寿 处罚:东北老航校空军的摇篮 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49:42
原创]图文:东北老航校空军的摇篮[已拜读]

人民空军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传奇。老航校精神向你讲述他们的故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本文以图片为主,展现那段艰苦绝卓催人奋进的老航校精神。

引言:东北老航校是在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激烈进行中,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下,筹备、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磨难、曲折、复杂的历练,为人民空军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的成立

1945年11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受党中央的委托决定成立航空委员会。1946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成立航空总队。

1946年3月1日,在航空总队全体人员大会上,朱瑞总队长受“东总”委托,宣布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立。朱瑞兼任校长,吴溉之兼任政治委员,常乾坤、白起任副校长,王弼、黄乃一、顾磊任副政委,蔡云翔任教育长,蒋天然任副教育长,白亭任政治部主任,林保毅(林弥一郎)任校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门

图: 副校长常乾坤(右1)在成立大会上

1946年10月,“东总”免去朱瑞、吴溉之的兼职,由常乾坤任校长,马文任第一政治委员,王弼任第二政治委员,黄乃一任政治部主任。

图: 1946年10月21日,“东总”关于航校领导干部任职公布令。任命:校长(朱瑞兼)、副校长(白起)、第一政委(马文)、第二政委(王弼)、政治部主任(黄乃一)、校务处长(顾磊)... 。命令签署: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副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副总司令(吕正操、周保中)、副总司令兼参谋长(肖劲光)、参谋长(刘亚楼、聂鹤亭、伍修权)、政治主任(谭政)、副主任(周恒)、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校长常乾坤(左1)、副政委顾磊(左2)、政委王弼(左4后)、政治部主任白平(右3前)、第一政委马文(右2)、副校长刘善本(右1)

图: 参加航校成立大会的部分指战员


(二)广聚人才

老航校初创时期得到党中央大力支持,从延安和各个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远赴东北,参加老航校的建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1946年6月,山东抗大分校60多人开赴东北,其中有王海、邹炎、戚洁、夏元谦、吕廷浩、李杰... ...

图: 山东抗大分校部分学员

图: 左起:吕廷浩、王海、邹炎、戚洁、李杰等入校合影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1946年11月,新四军选调100人入校,其中有郭浩、张执之、杨扶真、陆汀、胡溪涛、姚长川、金山、王健、郑国龙、杜国光、方飞、徐振东、董平波、董兴、郑刚、范刚、施谛... ...

图: 新四军选调的部分学员

图: 新四军选调的部分学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田杰

图: 于飞、张华、蔡传佳

图: 白起(副校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中方飞行教员:吉翔、陈静山、何建生

图: 日本反战同盟干部山本一夫(左1)从延安调来老航校,担任教导政委和日工科科长

图: 图为:航校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林弥一郎在通化。(1945年9月在沈阳以东发现日军第二航空军团下属“第四练成大队”共300多人,正在向朝鲜方向撤退。“东总”司令员林彪得到情报,立刻指示刘亚楼参谋长派部队去了解情况,一只骑兵部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包围并俘虏了他们。其中把队长林弥一郎等军官带到沈阳,由东北局书记彭真亲自“接待”俘虏,彭真直接了当向林弥一郎提出“协助解放军建立空军”,我军的诚意打动了他们,林弥一郎同意最终并说服部下参加航校的建设。1945年11月,林弥一郎率辽东侵华日军航空大队300余人归降我军。后被任命为航空委员会委员、航空总队副总队长,为老航校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归降我军后“原侵华日军第二航空军团下属第四练成大队”部分成员在老航校合影(“第四练成大队”共有20名飞行员、24名机械师、72名机械员和其他保障人员共计300人。他们一到通化就立刻和我方人员一起投入到老航校筹建、搜寻飞机器材、修复飞机、整修跑道机库等任务中。航校聘任第一批日方人员的任命:主任飞行教官:林弥一郎、黑田正义、平信忠雄、熙川正夫、长谷川正等;飞行教官:内田元五、大澄围一;理论教官:御前喜久三/飞行原理、冢本好司/发动机等)

图: 共同生活和工作中的部分中日航空技术人员合影


(三)创业

老航校建设一切白手起家,校领导带头发动大家在荒山老林中寻找被日军破坏掩藏的各种航材设备。其中有两次较大的收获 1 在王弼政委带领下在铁岭平顶堡:发现日军完整航材库,汽油200桶、仪表100箱、废旧残缺发动机100台;2 在常乾坤校长带领下依靠日方人员协助在辽宁朝阳镇:废弃飞机场找到日军遗弃飞机几十架,10台发动机;尽管看似是一推废铜烂铁拉回航校仍拼凑组装39架飞机包括“99式”高级教练机和“隼”式战斗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在荒漠深山里,发现了被日寇掩埋的航材

图: 用马车把找到的废旧飞机拉回航校

图: 重新组装好的飞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搜集和接受的部分航材

1946年—1948年搜集整理航材统计(1)合计飞机90架/待修35架:“九九”高教30架/待修6架;“双发”高教4架/待修1架;“隼式”高教4架/待修3架;“P-51”21架/待修11架;“C-46”5架/待修1架;“B-24”2架;“B-25”4架/待修4架;“L-5”6架/待修4架;“C-47”1架;“MC”1架/待修1架;“PT-19”2架/待修1架;“北美式”1架;“零式”3架/待修3架;“重战式”3架;“九七”式袭击机3架;(2)发动机320台:日制发动机86台/待修90台;美制发动机75台/待修75台。(3)工厂3所。(4)机床1544台:可用325台/待修1219台。(5)油料2800吨:汽油2500吨;滑油300吨。


(四)五次迁校

1946年至1949年3月期间,国民党空军多次出动飞机轰炸我航校机场,妄图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东北老航校在炮火硝烟的战争环境中历经五次搬迁,坚持建校,坚持训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图为:五次迁校示意。(1)1945年12月由辽阳本溪搬往通化;(2)1946年4月由通化搬到牡丹江;(3)1946年11月由牡丹江搬到东安;(4)1948年3月校部由东安迁往牡丹江;(5)1949年3月校部由牡丹江迁往长春。

图: 拆下机翼、发动机,分别装车运输

图: 马拉飞机运输队启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奇特的马车运输队向目的地进发


(五)攻克理论关

航校学员克服文化程度低、不懂日语等困难,在教员帮助下,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飞行技术。日本教员称赞:“他们取得这样的成绩真是奇迹!”

图: 教员、学员进行座舱练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既是宿舍又是课堂,教员在讲解航空理论

图: 学习航空理论用的教学飞机


(六)学员飞上蓝天

图: 日本教官大澄国一的教学组(左起:牟敦康、吴玉润、大澄国一、马周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教员组织学员在机场进行飞行地面准备

图: 学员在飞机上进行启动开车练习

图: 老航校学员驾驶“九九”高级教练机飞行在牡丹江地区上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训练飞行中的Ki-45双发重型战斗机

图: 准备起飞的三菱“九九”式袭击机


(七)地勤机务人员保障飞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王弼等领导同志和机务人员在修好的飞机前留影

图: 在冰天雪地里精心检查飞机

图: 轮流使劲,用自行车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修理厂人员维修飞机

图: 1946年初夏开飞不久,汽油紧缺即成了航校能否办下去的关键问题。校领导当即决定由蒋天然、顾光旭、陈静山等人召集中日技术人员进行用酒精代替汽油的试验。经过反复调试、地面试车和试飞,终于获得成功,为老航校飞行训练找到了替代能源。图为:技术人员在做酒精代替汽油的试验

图: 为了解决训练飞机不足的困难,1948年6月校党委决定,由王弼、顾光旭等同志负责自己动手制作滑翔机。图为:航校人员自己动手制造滑翔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常乾坤、王弼等校领导与试制滑翔机人员合影

图: 8月5日东北军区罗荣桓、李富春、刘亚楼、伍修权等领导到航校观看滑翔机飞行。图为:滑翔机试飞成功


(八)不断发展

1948年1月1日航校正式命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珪东北军区建制。在已开办飞行班、机械班的基础上,增开通讯班、气象班、场站班,全校发展到3500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 1947年4月东北老航校飞行一期乙班转到黑龙江千振机场开始飞行训练。左起:王洪智、刘玉堤、吴恺、韩朝阳、林虎

图: 老航校三年来发展情况:一、学生统计表;二、各种机床统计表;

图: 老航校三年来发展情况:三、修发动机统计表;四、制造零件统计表;五、飞机统计表。

下面一组沙盘雕塑再现东北老航校艰苦创业情景(空军航空博物馆展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东北老航校自1946年3月成立到1949年7月,经历三年四个月的艰苦奋斗,为人民空军的建立培养了560名航空技术干部,其中:飞行员126名,机务人员322名,领航员24名,其他保证人员88名。这些人员后来成为人民空军、航空工业和民航事业的骨干。


附件: 一九四六年三月至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毕业名单 (仅供参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飞行教员训练班:21人 (1946.6—1947.7) 方子翼、刘风、魏坚、吴恺、于飞、张华、张成中、顾青、夏伯勋、袁彬、吕黎平、陈 熙、刘忠惠、方华、方槐、安志敏、赵群、胡子昆、黎明、张毅、李奎;

机械教员训练班:17人 (1946.12一1947.9) 熊 焰、张开帙、丁济平、陈明秋、陈静山、吴 枫、云 甫、丁 园、刘子宁、金 生、周立范、周绍光、黄思深、刘子立、曹麟辉、陈御风、陈 旭;

飞行一期

  飞行一期甲班:12人 (1946.7—1948.9) 姚 峻、孟 进、刘耀西、张建华、翟满绪、吴元任、李熙川、张风岐、阮济舟、于希和、吉世堂、龙定燎;  

飞行一期乙班:31人 (1947.5—1948.9) 刘玉堤、张积慧、孟力、王勃、白云、刘洪德、林虎、韩明阳、陈继发、王洪智、王恩泽、李永宽、牟敦康、李宪刚、李汉、徐登坤、相玉刚、姜宗奎、徐东和、张文亮、马杰三、李向民、吴玉润、林军、高月明、慕宗惠、钱焕章、马周全、华龙毅、李国治、陈亮;

飞行二期:16人 (1948.4—1949.8) 姚长川、徐怀堂、侯书军、邹 炎、唐厚积、杨扶真、董 新、王 海、王 中、董平波、徐振东、金 山、范 辉、刘发科、胡锦堂、郑 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飞行三期:46人 (1949.4—1949.11) 王中文、孙锦叶、张福荣、王寿武、赵明、耀先、于进德、张汉三、刘鹤翘、褚福田、周勇进、李维义、申炳煜、张洪清、王子祥、于长富、王天保、曹金书、赵志才、王金台、秦允中、王宝君、孙景华、宋文州、胡树和、韩兴华、宋亚民、郝贵永、段祥录、刘文忠、郑和举、李玉春、王勇、周宗汉、俞敦兰、朱学才、孙悦琨、林基贵、李文模、黄炳元、丁锦章、吴奇、谢华、高鹏、吴光裕、车吉江;

领航班:24人 (1947.4—1948.11) 夏 炎 (孙 炎) 、郭 浩、陆 汀、王雁书、杜国光、高 潮、李更生、石昭庭、张执之、曲衍椿、高 义、施 谛、丁恒敬、栾一男、陈汉昌、陈 煜、陆锦荣、赵 俊、栾铁中、韩定平、汤振彪、焦希斌、伊 琦、王 健;

机械一期:41人 (1946.3—1948.4) 张宪志、丁志远、高云峰、乔瑞贞、侯书军、王景山、刘发科、肖劲芳、宋协隆、戚 洁、王星荣、蒋其瑞、杨兴利、王华成、王茂生、胡锦堂、毕型增、马良吉、王永风、赵思安、吕廷浩、刘平凡、李 杰、刘荣华、耿得水、吴永常、王 海、邹 炎、董献真、夏元谦、胡志文、曹前玉、邢学敏、何培元、丛培民、何传英、岳 荣、姜万能、陈 明、刘 明、徐怀堂;

机械二期:57人 (1946.11—1948.4) 同 力、田正家、刘 俊、严 寒、黄子野、刘彦风、郑国龙、苏 滨、丁 坚、何培民、李敏干、武文健、刘 明、李 琦、张立生、陆正布、章 华、徐佐雄、王润亚、沈世锦、胡启玉、施昌荣、于湘汶、于广昌、方致远、洪守英、陈绍犹、蒋 勤、楼其福、卜 刃、王景波、陈 明、茹 茂、袁鸣岐、胡溪涛、袁景山、方 飞、范德珍、张 昆、许敏轩、朱兆极、朱毓秀、胡宗凯、于澄潭 、王中笑、陈建华、苑 鲁、童 征、郑岳山、陈保罗、鲁 珉、薛维新、杨振武、骆树生、衣成云、赵赴超、刘银贵;

机械三期:125人 (1947.6—1949.5) 李自强、陈文英、张 忠、谷世新、谢明远、孙显忠、宋 英、张成明、薛连俊、吴会卿、冯万章、王颍遇、姚志戈、杨立功、胡明山、许 清、李 清、季福堂、封其甫、王更录、魏风武、石永庆、刘玉林、郑东深、高洪举、吴洪恩、周建修 、梁宝琦、王清林、葵 云、石金堂、姜起明、王玉林、潘 海、徐孟仁、秦元中、周保德、李恒达、崔友富、刘 进、郝方新、新 民、朱雨人、周树财、戴兴邦、王龙飞、辛志升、熊正英、王世堪、仓公祝、杨重威、韩宝珍、殷 发、李 兴、郭乐金、张 欣、刘才德、陶 黎、陈洪州、刘海玉、沈志芳、郭胜先、杨易正、刘陆清、陈搞铨、王秉文、杜 忠、丛兰茂、刘永生 张培禹、于 志、鲁文明、姜修德、刘 铁、王正平、于源泉、沈为农、朱维斌、张海栋、王恭舜、林 立、尹学勤、于宜杰、宋振州、王文中、王国泰、高广泽、唐 忠、李树成、黄黎锷、李树奎、刘玉英、王金瑞、刘 吴、吴 敏、张振兴、葛省身、仲 强、姜锡英、王铁政、孟 飞、秦维舟、王满江、张振忠、唐振洲、吴永林、孙维义、何建章、于 旺、田洪芳、王永荣、徐成必、吴松辉、陆泽典、刘 欣、樊杰修、丛树荣、云 梯、佟 权、李凤桐、仲 敏、贺 年、韩振来、王双银、王明文;

机械四期:83人 (1948.6—1949.5) 唐 昊、宋锡文、生 龙、绳 武、吴 克、牟向五、自志纯、吴 伟、周敬堂、刘天成、谷春元、张遒丰、梁延坤、叶继光、杨铁漠、刘贵和、潘贵福、杨玉岩、李长祥、王玉书、赵福寿、张希亭、王德远、李国仲、蒋 仲、慕德本、许光达、杜德全、曹洪钧、张守志、陆汉荣、温 奎、戴子学、龙占林、朱庆彬、董羽工、魏述增、张德基、赵简秋、张敬琨、秦书礼、谢恩光、张栋贤、马荫仁、孟照圣、曲 杰、葛风林、陈 杰、金永飞、于忠侠、宗景仁、郝万魏、刘瑞庭、王瑞芩、崔玉华、李彦儒、赵奎志、孙绪增、杨保田、方建侦、杜景林、白介忱、杜希圣、刘惠臣、王志尧、刘源东、王玉峰、于铭祥、陈玉岱、陈连庆、周洞明、李春元、陆 伟、于润泰、任凤岐、王双德、季中英、孔悟忱、赵亚辉、杜世昌、吴显德、王振民、鲁 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通讯班、仪表班、气象班、场站短训班、场站班 

通讯班:9人 (1949.1—1949.8)  王雅君、王雪茹、朱淑贤、钱桂华、曲 芳、吴露杰、陈 娟、郭俊杰、孟 毅; 

 仪表班:6人 (1948.10—1949.9) 云 霞、刘振华、杨金芝、文 芸、毓 芳、李秀英;

  气象班:12人 (1948.10—1949.6) 耿开扬、王雪林、张占荣、史 更、王明淑、仇云霞、康振兰、高 鹰、温露琦、齐秀芬、陈贵荣、张 志

  场站短训班:8人 (1947.7—1947.12) 王 诚、史久一、史博克、杨洪宝、赵志祥、王念慈、金连镇、傅 晔;

  场站班:30人 (1949.5—1949.10)  席 琪、刘守礼、杨光珍、严和生、吕胜惠、张 杰、张 方、刘振仓、常体成、高 林、王德荣、高炳钧、邢文才、陈景周、刘孟州、刘白之、郝文兰、刘维春、冯学才、徐润生、曹 凯、冻 水、类际镐、刘子荣、张恒坦、张荣兰、刘光伟、张 宝、崔凤凰、贺俊士;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说明:1 全部照片均拍摄于2009年11月19日空军纪念60周年开放日《空军航空博物馆:老航校专展展板》,设备 SONY DSC-7H 数码相机; 2 文字来源于展板说明和书籍《人民空军60周年:第一章》(解放军出版社); 3 “毕业人员名单”来自黑龙江省密山县(原东安县)老航校纪念馆网络信息。


本文内容于 2011/3/19 14:52:58 被网络卫士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