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张家琦:善良宁静 平中生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08:13
万法皆有法
静养,就在额头到鼻子一段,下颌微微松开,口唇轻轻接触,头稍稍前倾,身体放松,心中善感,眼帘透光。
观照现前的身心世界, 一眼看透, 一切意念也无非自心所现, 浮光掠影, 也如镜中像, 如水中月, 一切声响, 如风之过树, 一切境界, 如云在空中, 都是幻化不实的。
光明所到一切诸法均为不实在, 均为虚假。
一切有形有相的有质碍的东西都是色,真空与形色并没有什么区别。
无法可生, 若之不生, 自无可灭。
本来是空,一切善恶凡圣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原本寂然, 没有任何分别想量必要。
进入这样的境界,若问手印,五指微屈  中指微伸,食指相依。
两手位置,右在膻中及上,平置,左手高不过鼻子,竖立。
一切有形有相的有质碍的东西都是色,真空与形色并没有什么区别。无法可生, 若之不生, 自无可灭。你只要记住这句话,反复默念,渐渐有景象出现,心不动, 为之定,智慧就渐渐产生。
对所见 均慈悲,心不动。
一切有形有相的有质碍的东西都是色,真空与形色并没有什么区别。无法可生, 若之不生, 自无可灭。
或在梦中,可见诸景,均不动心,不随景,然后知见明了因果。
道家有  太上感应篇 劝善,也相似于 戒 ,目的一个,保持善心,内外两忘,也是相似于 一切有形有相的有质碍的东西都是色,真空与形色并没有什么区别。无法可生, 若之不生, 自无可灭。
道的境界
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神静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
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
人和万物都是环境的产物,因其生  因其长  因其衰 因其灭,不在这样的环境呢?那只是道的形式,道是普遍存在的,和万物同在,万物只是一种表象,天人是 一气的,因 天人一气,所以保持人形,因此有多重天景象,因此道家有术法。
若超出天人一气,则光芒景象,“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若天人一气则可动律令,飞剑走煌。
练气之法,不过天人合一,一元气而已。
心性气血养命
若在经络时辰,六合为经,天人同气,阴阳在身,调人调己,均在两合四经。六合12经络,同气阴阳表里为一合,
因此,有四柱应天推命。
有人不知善  恶 心性  影响气血升降沉浮的道理。比如两人,三人吧,甲心气亢,乙平和,丙善,而且生活环境不同,虽天地转六合,应时辰经络,然气血时运并不同,总结起来,宁静善良,并不全部在于命定,是养心修身之为。
上,额头鼻端有神气
中,巨阙前后气血手臂内外合一
下,丹田腰阳关
上中下一致,为一。养生,防身,只是时间功夫而已
现实的技巧
没有那么复杂
古今
说来说去
都在一个观点的建立
在观点之下产生实际的方法
观点多是  佛  道  儒 的人生取向
比如

在佛的背景下
讲究 神的作用
就是额头鼻端那一块
在极致的情况下
全在任脉一线
基本就是两个部位
静中养神原则

基本就只说丹田
丹田通过反复 的手足训练达到
所谓禅武之修
上法基本就是简易到了极点。
大道至简
证道有气的观念
再其次有天人观
练习方法
能发挥多大效用
也就看观念背景
比如天人观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练习
比如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合虚,目的是合天。
日常之道不禁欲,只是限制,于是可以和俗。
所谓自然而然,无念而已,不执著。
比如太极拳
建立了气阴阳观念,就在这个观念下练习,一样的有成就。
正应了道言:有生于无
修身养生,探索人身精神气血作用,用于养生、作事。
无论禅武,心中借佛入静,注重训练,然后完成常人不能达到的境界
或者太极拳,以道家阴阳气为观点,日积月累的练习后,然后施放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甚至李广射石,除了得心应手的基础,那一刻似是而非却又情急之下,达到常时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者之间
有共同特点
都能到达神奇的境界,都是经过长期的务实磨练,都有精神意识的作用。
这个意识
首先是无功利
心中无我
信在其中,乐在其中,醉在其中,至于亦幻亦真。
身与形式合一
善良宁静,平中能生奇
一般人只是走到善良宁静这里
在静坐中 去追求神奇
忽略了 忘我的实际锻炼形式
把调心当作目的
佛道儒与物欲
儒家是从世俗教化心性,用行动正德,而影响众人,为善其身,保持宁静,目的性强而已,为入世的学问,三家都是相通。
道家天人气论,佛家三世人心论,儒家人世修身正德论,医家六合经络时季论。
当明白这一切的时候,应该是失落,这些都不是可以应世而改变生活的,都是一种人生意义的明了和追求。
释氏是发誓愿为世人解脱痛苦,道家是为了探索人生的意义,儒家的克己复礼,也是为世界之和,社会之和,家庭之和。有序而和。
当然,还有西方放纵欲望的追求。生活就是为了更快乐,就是满足欲望,走的外求道路,因此要掠夺、开采,需要很多的立法来不断限制,物质利用技术发展又不断突破。但是环境有限,欲望无限,冲突战争难免。
物质利用技术不可能不发展,人心也不可能丢失善良本性。
作为个体的人,如何应对生活?
首先知道如何调养身体
其次认识自己、了解别人,理解社会,明白人生的意义。
善是根本
如果你对佛或者道有追求
你就去实践
俗世中
不明大理  难行小道
善良宁静,忘我为之,平中见奇。
中庸平和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