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夫不对小说:信息生态循环圈 ——关于“信息人”生存的学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9:19:47
信息生态循环圈 ——关于“信息人”生存的学问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6-26 17:08:00 ]    作者:程鹏    编辑:studa20     
摘 要 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阐释了信息生态循环的有关概念、基本动力和主要特征等,分析了信息生态循环圈的基本结构,包括要素结构和系统结构,提出了建设信息生态循环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生态 信息生态循环 信息生态循环圈
1 信息生态循环的一般原理
1.1 信息生态循环的概念
  生态是现代科学的一个概念。所谓生态,就是生物的生存状态,即生物群落及其生存发展系统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制约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今天人们对生态的认识,已经从生物学、自然科学扩展到人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人类的生存状态是人类与其相关的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不仅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且要达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处。“适者生存”——生态问题无疑是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
  所谓生态循环,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从一定的物理环境开始,经过生产、消费和分解作用,又回到一定的物理环境,完成一个由简单无机物到各种高级有机化合物,最终又还原为简单无机物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循环,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物理环境得到更新并变得越来越适合生物生存的需要。在这个物质的生态循环的过程中,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被固定在有机物中,供生物链上的各级生物利用。
  所谓信息生态循环,就是在特定的信息生态环境中,信息经过一定的生产、传递和利用过程,使人们的信息需求得以满足,信息资源得以利用,信息环境得以更新,同时不断产生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反馈新的信息需求。在信息生态循环过程中,客观上形成了一种信息需求、供给、更新、反馈的共生共进关系,信息生态循环最终有效推动了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更新,推动了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离开了信息生态循环,人类的一切活动就会终止,整个世界将必然处在无序、混浊的状态。
  利用比较成熟的生态循环的一般原理及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信息生态循环理论与实践问题,大大地拓展了人们认识自身、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的视野。
1.2 信息生态循环的动力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不仅是动物性(物质性)生存,而且还在于他的社会性(文化性、精神性、信息性)的生存。人类天生就具有物质需求与信息需求,这两种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信息需求是信息循环的基本动力,它决定着信息生态循环的方向、路线、速度及其整个过程。研究信息生态循环必须首先弄清信息需求的相关问题。
  著名的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es)从哲学的高度寻求信息需求和信息利用的本原,其代表性理论有布鲁克斯的情报学基本方程式,即:信息生态循环圈是一种“自然←→人工”生态系统,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构成了信息生态循环圈内复杂的生态元系统。
  我们今天在这里重点研究的“信息生态循环圈”不是广义的社会“信息生态循环圈”,而是指专门构建信息业务体系,进行专职的信息研究与服务,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使自己得以生存和发展,而建立的信息生态循环系统。
  这里所说的“信息人”指的不是广义的社会“信息人”,而是指专门从事信息研究与服务的自然人和企事业法人。在这里把信息人作为有生命的物体,放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之中,一切从信息环境出发,以信息环境的需要、信息环境的作用、信息环境的全面发展为本源、为中心、为出发点和归宿。现代信息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这里所说的信息环境指的是与信息人生存发展相关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核心部分是信息用户,即信息环境的主体。信息交流的对象——人及社会组织,用户是上帝,用户的状况决定着信息循环的状况与过程;二是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利用的相关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信息循环的方式和效能;三是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和条件;四是信息政策和法律;五是信息文化和信息伦理。
2.2 信息生态循环圈的支撑
  一个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信息生态循环圈必须以业务支撑体、利益共同体、和谐关系体为基本支撑,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2.2.1 业务支撑体
  这是信息生态循环圈的基础和主体,它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业务工作系统,没有具体业务支撑的信息循环是不存在的。业务支撑体建立在信息用户的需求之上,往往以具体的项目和长期的服务为支点,靠“看准,捂透,托住,到位”作保证。因此,判断业务支撑体的标准首先是社会需求程度,社会越是需要,这个支撑体就越牢固;二是工作的规模,一般来讲,规模越大,支撑体就越是有影响力;三是工作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分工趋势日益明显,这为信息人建立信息业务支撑体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2.2.2 利益共同体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分配的问题,它是要让大家看到共同的希望,让大家为共同的目标尽到自己的职责,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利益共享运行机制。利益共同体是信息生态循环圈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是信息生态循环圈高效运行的动力,是检验运行结果的直接标准,是新一轮信息循环的起动器。共同利益必须建立在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它不是狭义的物质利益。这种利益必须明确在事前,体现在事中,落实在事后,建立在公开透明、合理合法的基础上。
2.2.3 和谐关系体
  “人”是感情动物,和谐关系是生产力,和谐关系是财富,和谐关系体是信息生态循环圈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形物质的灵魂,建立和谐关系体符合“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和谐关系体贵在和谐,和谐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特别是信息人一定要尊重用户,真正做到“用户至上”,把用户视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和谐关系体建立在诚实守信、交流沟通的基础上,要讲究职业道德,不断改进工作态度及工作方法。
3 信息生态循环圈的建设
  信息工作重建设、轻利用,重数量、轻质量,重单干、轻合作的现象明显存在;信息孤岛、信息老化(如网站信息资源建设滞后、信息更新慢等)、信息不对称、信息非结构化、信息非个性化等现象大量存在。这些工作中的不良倾向和信息滞留、不循环状态充分说明了加强信息生态循环圈的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
3.1 进一步更新观念
3.1.1 树立对立相容的观念
  过去,自然及人文进化强调“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思想。但是,追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信息生态循环似乎并不遵循“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法则,反而更符合相互依存的对立相容的规律。不少表面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环境范围内和谐相容,统一共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当今世界,信息消费市场也不是早期人们所想象的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场,而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共生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生态系统。各个信息人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运用不同工具和载体,针对不同对象和资源,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以争取更快的发展。
3.1.2 树立平衡互动的观念
  分析信息生态循环圈的共生性,倾向于人与自然为一体的“一元论”思想,相信“人天双赢”的可行性,主张信息人与信息环境各要素、信息人与信息人、信息人内部的和谐协调。这意味着“生活在一个社会的部分意义就在于个人、群体和大型组织为了达到个人和集体目标,必须依赖其他的人、群体或系统控制的资源,反之亦然”。
  因此,信息人要生存和发展,不但要依赖自身内部平衡互动联系,而且还要依赖于与外部环境诸多要素流动的良性循环,只有保持其内部以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稳定而有规则的流动与循环,才能维持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否则信息人就会失衡、退化,甚至瓦解。
3.1.3 树立共生共进的观念
  信息生态循环圈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和其他系统之间、和经济社会大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共生共进关系。事实上,一切物体包括各种生态系统都置身于一个环境之中,同时也是这个环境的构成部分,环境为生态系统的构成提供素材,环境是生态系统展现的背景,生态系统依存于这个环境,同时也意味着生态系统局限于这个环境。同样的道理,信息人也只是信息生态环境即信息生态循环圈中的一个点、一种构成要素,如果忽略万物之间的联系,忽略与信息环境、特别是与信息用户的共生性,信息人将不能生存。
3.2 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3.2.1 关注用户、以人为本是构建信息生态循环圈的前提
  即遵循以用户的需要、用户的利益、用户的作用以及用户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强调在服务过程中实现信息用户、信息内容、信息人三者的交融,信息生态理念(即共利、共享、共生)在这一信息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2.2 促进信息的有效利用是构建信息生态循环圈的关键
  没有信息利用就谈不上信息循环,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是构建信息生态循环圈的关键环节。
信息力=(信息+信息基础设施+组织人员+…)×利用
3.2.3 信息人对信息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构建信息生态循环圈的核心
  信息人只是整个信息生态循环圈中的要素之一,必须遵循“适者生存”法则,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环境,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加快信息内容的新陈代谢。通过加强与信息环境的信息交换与反馈,巩固与信息环境的“共生”关系,从而促进形成与信息环境之间的封闭的、循环不断的共生链。
3.2.4 现代信息技术是构建信息生态循环圈的保障
  网络正在加速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延伸,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相应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必然成为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必要条件,同样也是信息人构建与信息用户之间通畅的信息生态循环圈的重要保障。
3.3 提高信息力是现代信息人的最根本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不是用实际占有的财富来衡量的,也不是看你拥有多少信息或信息资源,而是看你拥有对信息吸收、消化、扩张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信息力。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人通过与外部环境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和通道,综合利用自有和外部的信息,促进发展、增强实力的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主要标志。
  信息力与学习力有直接的关系。有人写了这样一个公式:L<>
参考文献
1 蒋录全.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 程鹏.构建信息循环圈的生态原理研究[J].情报科学,2006(10)
3 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J].新闻界,2001(5)
4 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J].新闻大学,2004(4)转贴
K(S)+ΔI=S+K[S+ΔS]
  方程式中K(S)为原有的知识结构,即一个人的背景知识或图示;ΔI为吸收的情报量,即能够理解、整合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信息;K[S+ΔS]为吸收了新的信息后形成的信息知识结构。
布鲁克斯的理论揭示:能够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不是所有的信息,而是使人们原有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小部分知识或情报(ΔI);这一小部分知识或情报的利用不仅仅是量的改变,而且是知识结构的改变,“改变”是信息需求满足的必然结果;一小部分知识或情报(ΔI)的信息需求满足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有的知识结构K(S)。
  信息需求满足过程实际是信息的利用过程。信息利用为信息吸收、消化和扩张过程。
  信息吸收是知识结构变化的第一道工序,是取得人脑的“门票”,凡是输入到人脑的信息,人脑都毫不例外地要对其进行“盘查”。因此信息吸收具有“排队检查、对号入座”的功能,是启动整个知识结构对输入信息进行粗加工的过程,即人脑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参照系数对输入信息进行比较和鉴别的过程。
  信息消化是对输入信息进一步理解、记忆和反思过程,即对新的信息进行不断的认识、认同、接收、整理、深化;在对输入信息进行消化的同时,亦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加工、整理和改造,使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改变。
  信息扩张是新旧信息发生碰撞、信息增值的过程,是一种量变现象;也是新知识、新信息的生产、创造过程,是一种质变的“酵化”现象。信息扩张的规模和能量取决于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新被利用的信息两个方面,要满足信息需求,必须研究信息接受对象的知识基础和相关条件,以此为前提,调配“酵母”,开展个性化服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产品利用”与“信息利用”不是一个概念,信息产品利用建立在信息利用的基础之上,并且以信息利用为终结;信息产品利用是信息利用的形式,是信息利用的过程与载体,是信息利用的延伸与拓展。信息产品利用一般包括接受、消费、转移三个阶段,这三者都直接影响着信息产品利用的状况。
1.3 信息生态循环的特征
  信息生态循环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循环的相关性。信息生态循环总是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之中循环,脱离一定环境条件的循环是不存在的;这些环境条件总是有着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就不可能实现这种循环;这种循环总是处在一定的介质和界面上,离开了这种介质和界面就失去了循环的相关性。
  (2)循环的互动性。信息生态循环总是处在彼此吸引、相互作用、双方有利的互动过程中。如果彼此没有吸引力,双方不愿意,就失去了循环的前提;如果彼此不配合,双方不尽力,就失去了循环的基本条件;如果彼此得不到相关的利益,就失去了循环的动力。
  (3)循环的连续性。信息生态循环总是连续不断的进行,如果在某一个环节上脱节,整个循环就会受到影响。
  (4)循环的周期性。信息生态循环总是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
  (5)循环的封闭型。信息生态循环对社会来讲它总是开放的,但其实际过程总是落实在具体的个体上,根据个体的需要,满足个性的需求,如果离开了这些个体的具体的表面是无序的循环,就没有整个社会全面的深入的有序的循环。
2 信息生态循环圈的构成
  当今社会,被称作是信息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包括所有的社会组织和自然人都是信息人,都有自己的信息生态循环圈,而且这个“圈”的状况决定着该社会成员的水平高低、能量大小、贡献多少,决定着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命运、前途。
2.1 信息生态循环圈相关涵义
  所谓信息生态循环圈,是指在特定的信息空间,由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彼此之间构成的一种均衡运动状态,信息人与信息环境之间以信息(传输和反馈)为纽带、以需求满足为目标而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其机理是信息人为了自身的生存,本能地或自觉地适应、利用客观的信息环境,进行一定具体内容的信息吸收、消化和扩张,以此满足社会的需求,最终通过互动推动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更新。通过这一信息生态循环过程,信息资源得以利用,信息人得以生存、繁衍和发展,信息环境得到更新,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反馈新的信息需求,又利用新的信息得到新的信息满足……这样循序不断、反复无穷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