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法院司法改革: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23:36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
(问题导航):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三大来源和三大组成成分。(默写)
【目标导学】
1、知识与技能:
目标一: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目标二:如何认识美国的“西进运动”?
目标三: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
目标四:如何评价林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讨论后自己填写):
 
3、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梳理本节体系(草稿)——生生合作探究体系(基本成型)——师生共建体系(定型)。
(2)学生预习中找出重难点、易混易错点、知识联系点,并对知识模糊点进行提问。(学生讨论——简略整合——提交讲解)。
◆问题(学生填写)
(3)预习提纲: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
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是在      革命的影响下出现的。因此,此时所有国家的改革和革命都打上了       革命的烙印。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对象:推翻封建    制度;工场    业时期落后的上层建筑;殖民压迫。
2、革命任务:为     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3、领导者:      资产阶级。
4、途径: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王朝      战争。
5、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改革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封建        严重阻碍俄国历史进步,社会经济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直接原因:农奴制的落后,导致俄国19世纪50年代在       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社会经济危机。
2.目的
根本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教材两段材料可说明)
3.改革的内容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         的法令。主要内容有:①农奴在法律上获得      自由;②农奴可以通过      获得一定数量的“       ”,但高出实际      许多。
4.改革的评价
(1)是沙皇(封建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      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2)废除了封建       ,加快了俄国      的发展(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      ;农业的发展和大批赎金的交纳,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     和大量      )。(3)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保留了沙皇      和封建     有制)。(4)农民取得的“     ”面积小、质量差,出高价赎买“份地”,是对农民的合法掠夺。它用牺牲农民利益发展       ,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     狭小,影响         进一步发展。
(为什么说改革是对农奴的合法掠夺?①以改革法令推行。②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出高价赎买“份地”。)
二.美国内战
1.美国内战的背景
(1)美国的领土扩张
美国独立后,通过    、         或     等手段,到19世纪中期,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大到      沿岸。
(2)西进运动
在领土开展期间,形成了许多人移居西部的西进运动。评价:①西进运动是        人的血泪史。②美国西部领土得到大规模开发,客观上促进      经济发展,其实质是美国        生产方式向西部扩展的过程,也是美国     原始积累的过程。
(西进运动如何促使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①使美国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资源。②将    扩展到西部。③推动交通业的发展。④铸就开放进取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⑤许多人向西部寻找出路,起到排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形成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
(3)两种经济的发展与矛盾
美国独立后,存在着两种经济形式:北方      工商业经济和南方       种植园经济。伴随西进运动,两种经济都得到发展,也激化了矛盾。
两种经济制度的异同:同属       经济。实行雇佣劳动制,实行黑人奴隶制。
两种经济制度矛盾的表现:争夺      、市场和原料。(北方:保护国内   与    ,扩大出口,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废除     ,增加           ,在西部建立“自由州”。南方:把棉花等原料销往英国,从英国输入大量工业品;主张降低关税,扩大进口;在西部扩展       。焦点是        制的存废问题。)
(4)19世纪上半期,      运动高涨,南北矛盾日益激化。
(5)导火线
共和党人(主要代表           阶级的利益)、限制黑人奴隶制的北方代表      当选美国总统。
2.美国内战的经过
(1)1861年,南方一些州在      建立南部同盟(“美利坚诸州同盟”),公开分裂国家,接着,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
(2)战争初期北方失利,从力量对比和人心向背来看,北方明显占据优势。但由于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南方蓄谋已久,在战场上,北方连连失利。
(3)扭转战局的措施:①颁布《       》,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在西部获得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就成为私有财产。加速了西部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有利于        的发展;调动了广大人民的     积极性,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性措施。②颁布《             》,规定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自由,并可参加联邦军队。废除了叛乱诸州的     制,调动了黑人的革命积极性,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性措施。③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
(4)转折和结束:1863年,          决战中北方获胜,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结束。
3.北方取胜的原因
①北方是为维护国家      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南方是分裂国家的非正义战争。
②        和           两个法令的颁布,调动了人民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削弱了南方实力。
③北方军队和人民的英勇作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④北方人口众多,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
⑤        的杰出才能。
(林肯的评价:主张反对黑人奴隶制,领导了美国      战争。战争初期的妥协政策一度造成北方失利,在人民推动下颁布《       》和《             》,扭转时局,促使北方最终取胜。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要贡献,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后人尊敬,成为继       之后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4.美国内战的意义与局限性
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    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     ,消除了     制,扫清了美国      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美国        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局限性:内战没有彻底消灭      歧视。
【思维提升】(师生共建)
1、封建制度和封建农奴制度的区别。(了解)
2、两次工业革命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关系。
3、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时间、参与国家、结果、影响。
4、如何评价俄国的土地政策。
5、如何理解“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6、请描述美国领土扩展的具体情况。(看图)
7、如何认识美国的“西进运动”?
8、如何评价林肯?
9、如何评价《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0、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
【学法反思】学生动手(练)——动口(自主纠错、相互纠错)——动脑(反思、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曾在谈话中指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表明他推行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在于
A、挽救统治危机                      B、发展资本主义
C、解放农奴                          D、促进农业发展
2、俄国农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D、改革是对农奴的一场残酷掠夺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最大作用是
A、彻底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B、扩大了沙皇专制的社会基础
C、维护了贵族地主的既得利益          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导致俄国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农奴生活极端贫困                  B、资本主义工业落后
C、国内自由劳动力缺乏                D、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5、俄国1861年改革的措施中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作用最大的是
A、地主可以买卖农奴                  B、农奴获得土地
C、农奴在人身上成为自由的人          D、农奴出钱购买份地
6、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此处对转折点的理解最全面的是
A、沙皇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7、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就其实质而言是
A、向西部扩张领土的运动              B、驱赶和土山印第安人的运动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            D、美国对外侵略的不断扩大
8、美国的国旗最初是13星条旗,后来逐步演变为今天的13条50星,这种变化反映了
A、美国政党政治的变化                B、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C、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                D、美国民族关系的复杂
9、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之所以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是因为
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②扩大了市场③资源扩大④劳动力增加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美国内战前夕,南方指种植园实质上是
A、英国完全控制的殖民地经济          B、欧洲移民发展起来的奴隶制经济
C、种植园主经营的奴隶制经济          D、使用奴隶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
11、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改革或革命潮流形成的最主要经济和政治因素是
A、工业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B、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建立      D、商业革命和维也纳体系的崩溃
1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最重要的后果是
A、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建立
C、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D、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13、19世纪中期,美俄德意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或完成了统一,其相同的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革命或者民族意识的增强            D、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1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世界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浪潮,这表明
A、资产阶级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加剧      B、发展资本主义是当时世界历史的潮流
C、近代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尖锐      D、各国经济危机严重
15、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斗争的对象均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联系在一起
B、两者均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前者以争取国家独立为目标,后者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号召
D、战争均冲击了欧洲国家和世界殖民体系
16、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①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与英国有关  ②站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战争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④战争都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A、市场原料问题                  B、保护关税问题
C、自由劳动力问题                D、奴隶制存废问题
18、美国内战前,南北方经济的共同点是
A、寻求国内市场                  B、提高关税,限制进口
C、属于资本主义经济              D、增加自由劳动力
19、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最
有力的证据是
A、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B、林肯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C、《宅地法》的颁布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0、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相同点是
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②通过国家统治者颁布法令的形式废除
③奴隶和农奴获得解放时都是有条件的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21、《宅地法》的实施,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美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西部      B、加速了西部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
C、种植园经济被小农经济所取代    D、加速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22、1861年,美国南部一些州建立南部联盟,这一举措意味着
A、蓄奴州树木增加                B、公开分裂国家
C、美国内战爆发                  D、南方诸州与英国结盟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法令
材料二、1863年1月1日,凡在当地人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阅读材料,请回答
对比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有何异同法,并作简要分析。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西进运动是)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宽广方向发展的过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
材料二、一批批的东部移民象洪水似的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
随着西部工业的兴起,西部移民的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把工业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引向西部边远地区,直至太平洋沿岸……60年代前,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占全国的80%,到1890年降为58……中西部各州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中心。
受西进运动的影响,美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别迅速……从30年代起,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掀起修筑铁路的热潮,在几十年内便建成了横贯大陆的5条铁路干线。
正是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从以上材料中,可归纳出美国西进运动的哪些主要论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进运动使美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什么重要结果?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的一个极大的错,尽管并不要求有权在它的存在的地方触动它,但希望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各州把它当作一个错误的对待。我们认为,由于对我们自己尊重,对后代和创造我们的上帝负责,需要我们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地方纠正这个错误。我们认为那种性质的劳动会损害自由人——总之,我们认为奴隶制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一个祸害,之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越出这个范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
——林肯1860年3月在康狄格州的演说
材料二、对于奴隶制的扩展决不能主张妥协,你一妥协,他们又爬到我们头上来了,我们的一切努力会付诸流水,早晚还的重新做起。……我认为宪法关于逃亡奴隶的条款必须实行——用最温和的方式实行,决不可能加以抑制。                                       ——林肯1860年12月给凯洛的复信
材料三、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需要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努力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林肯1862年8月给霍勒斯·格里斯的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肯对待努力制的基本态度和主张。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林肯在哪些具体问题上态度有何差别?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林肯在内战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与解放奴隶是什么关系?
(4)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林肯的立场和观点,你有何评价?
【反思得失】(此部分由学生填写,并当堂整理好题、错题):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二)
(问题导航):(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影响。(默写)
(2)试述《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目的、内容、影响。
【目标导学】
1、知识与技能:
目标一:德意志王朝战争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目标二:德意志统一的经过、影响
目标三:意大利统一的条件、经过和影响
目标四:比较德意志与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讨论后自己填写):
3、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梳理本节体系(草稿)——生生合作探究体系(基本成型)——师生共建体系(定型)。
(2)学生预习中找出重难点、易混易错点、知识联系点,并对知识模糊点进行提问。(学生讨论——简略整合——提交讲解)。
◆问题(学生填写)
(3)预习提纲: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二)
三、德意志的统一
1.统一的原因、条件
必然性:①     革命展开,资本主义发展,德意志各地联系日益密切。②国家     缺乏统一的市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③资产阶级要求统一,以加强国际竞争力,广大人民也要求统一。
可能性:①     革命推动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统一的根本动力。②普鲁士    、     力量强大(如:普鲁士有当时欧洲最强大的     ;并成立了         同盟),      成分单一,     决心坚强,统治阶级实力雄厚。③俾斯麦“         ”的推行及相关的经济、军事改革和外交手段的利用。
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铁血政策”的含义:战争政策、武力政策。
第二,统一的旗帜却落到普鲁士手中的原因:当时,有能力完成统一的有奥地利和普鲁士,且传统上奥地利占首席地位,但统一的旗帜却落到普鲁士手中。因为:普鲁士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民族单一,统一决心坚定;统治者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2.统一的经过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1)      年普丹战争,联合奥地利打败丹麦。取得丹麦控制乡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见地图,找出这两个地区:         ,        )。
(2)1866年      战争,是完成统一最关键的一步,结果把      排挤出德意志,成立           ,统一北部诸邦。
(3)1870年      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战役       ,俘虏了拿破仑三世。)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    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标志着德意志完成    。
注意:德意志统一为什么由普鲁士采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来实现?①德意志资产阶级软弱,无产阶级不成熟,因而不可能走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②奥地利民族成分复杂,经济、军事实力不强,统治阶级无心致力于统一。③普鲁士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民族单一,统一决心坚定;统治者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3.德意志统一的影响
(1)结束了德国长期     状态,为德国       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2)     、       受到扼制,      成为欧洲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3)由于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尤其是       传统,加上容克地主掌权,德国的侵略欲望强烈。
四、意大利的统一
1.历史背景
(1)统一问题的日益紧迫:19世纪中期,随着       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各地要求      的运动日益高涨。根本原因:意大利          的状况严重阻碍了           的发展。
(2)撒丁王国的中坚作用
①表现: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希望在它的领导下完成统一。
②原因:主观方面,它是意大利惟一       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意大利力量最强、      最发达的邦国;它的政治比较开明,是意大利           的中心。客观方面,             发动的自下而上完成统一的武装起义连连受挫。
(3)加富尔的重要作用
①对内推行        政策:改革     制度,增加国家收入;资助铁路、港口建设,发展      ;降低关税,实行         。
②对外:寻求       支持,共同打击主要敌人       。
2.经过
(1)第一阶段
①经过:1859年,对    战争爆发,    、撒(撒丁王国)军队连战连捷,但法皇         单独与奥议和,退出战争。
②影响:统一活动得到了北部各地人民的响应,意大利的北部在       年基本完成了统一。
(2)第二阶段
①1860年,         率军南征,占领了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并把政权移交给撒丁王国。
②1861年,        王国成立。
(3)第三阶段:意大利借     战争和       之机,把       和      势力赶出意大利。      年代初,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3.历史影响
(1)结束了                 的局面,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有利于            的发展。
(2)由于其          势力仍然很顽固,自然资源又缺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思维提升】(师生共建)
1、铁血政策的含义和评价。
2、关于德意志的分裂、工业革命与德意志的统一问题。(A层)
3、如何认识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4、分析19世纪晚期,欧洲大陆政治格局的演变。
5、试分析德意志和意大利两国统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如何看待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过程中奥地利、法国的地位?
【学法反思】学生动手(练)——动口(自主纠错、相互纠错)——动脑(反思、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普鲁士之所以能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核心,是因为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③民族成分单一 ④统治阶级决心坚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对德意志统一根本原因的最准确的表述是
A、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分裂现状之间的矛盾
C、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推动
3、19世纪中期推动德意志统一的因素包括
①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人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③普鲁士王国实力的加强                ④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普鲁士参谋长毛奇说:“那是一场早已预谋的战争,是一场经过充分准备并为政府视为必要的战争,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扩张领土,而且是为了普鲁士在德意志霸权的确立。”这场“早已预谋的战争”是指
A、普奥战争                       B、普奥对丹麦的战争
C、普法战争                       D、普奥俄对波兰的战争
5、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A、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B、使普鲁士的势力得到延伸
C、把奥地利排除德意志             D、打败法国,取得欧洲大陆霸权
6、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按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是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戳穿俄国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7、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B、为近代化扫清道路
C、对外殖民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功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8、下列关于德意志统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俾斯麦是统一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B、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是实现统一的主要原因
C、奥地利被排除德意志帝国         D、统一过程中的关键性战役是萨多瓦战役
9、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     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普鲁士借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
10、“我们让奥地利和法国的这场战争僵持下去,然后我们出动全部兵力挥师南下。”这句话说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         B、加富尔       C、俾斯麦       D、林肯
11、与德意志相比,19世纪意大利统一的不同之处是
A、先统一北方,再统一全国         B、通过战争完成统一大业
C、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D、结束了异族压迫局面
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然我们不去寻求,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纷扰,这是真实的。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自从维也纳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就不是为一个健全的政治集合体而适当设计的。当代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派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只能用铁和血来解决。                         ——俾斯麦1862年普鲁士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我感到我们和奥地利今后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尽可能防止让奥地利产生一种侮辱性的回忆,我们可以做到这点而无损于我们的德意志政策。……按照历史逻辑的推论,随着对奥地利战争接踵而来的必然是对法国的战争……今后,为捍卫已获得的胜利成果的战争将如何发生,我们还无法预见。但是不管怎样,主要的是:我们给对方留下的情绪是不是一种不能和解的情绪,我们给他们自尊心带来的伤害,是否无法医治。我认为政策的依据就在这点。                                      ——《俾斯麦回忆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问题上的政策主张。
(2)材料二是对什么问题而提出的?最可能在什么事件之后说的?
(3)材料二与材料一的主张是否有变化?说明你的理由。
(4)分析材料二,说明俾斯麦提出这提主张的基点。
【反思得失】(此部分由学生填写,并当堂整理好题、错题):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三)
(问题导航):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默写并记忆)
项      目
情                                  况
相同点
历史背景
国家分裂,          开展使资本主义发展;普鲁士和撒丁王国都具有优势
性    质
以国家       为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统一道路
通过自上而下的      战争与灵活外交相结合推进统一
统一中心
德意志以         、意大利以        为中心
核心人物
德意志是       ;意大利是
影    响
都保留了大量的旧的残余势力。
不同点
背景不同
德意志主要是国家     阻碍经济发展;意大利除了国家分裂外还受到     压迫。
人民作用
(方式)
意大利统一中以       为代表的人民革命战争与王朝     战争相结合;德意志     统一战争
战争特点
意大利统一中的王朝战争具有浓郁的       解放的色彩;德意志则没有
性质不同
德意志是国家     性质;意大利是国家统一与      解放运动相结合。
对奥差异
普鲁士排挤奥地利,掌握了统一的领导权;      驱逐奥地利的民族压迫。
影    响
德国统一改变了     国家关系格局,同时继承了普鲁士的       传统,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目标导学】
1、知识与技能:
目标一:日本明治维新的条件、内容、影响。
目标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标三: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比较。
目标四: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讨论后自己填写):
3、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梳理本节体系(草稿)——生生合作探究体系(基本成型)——师生共建体系(定型)。
(2)学生预习中找出重难点、易混易错点、知识联系点,并对知识模糊点进行提问。(学生讨论——简略整合——提交讲解)。
◆问题(学生填写)
(3)预习提纲: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三)
五、日本明治维新
1.历史背景
(1)日本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
①内部危机: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和          对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          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增加。
②民族危机:19世纪中期,      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入侵日本。日本经济遭到摧残,        不断丧失,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2)倒幕运动
①原因:幕府统治使日本出现了          的严重危机。
②目的:挽救日本的         ,改变落后状况,实现         。
③领导:以           为主的倒幕派。
④经过:倒幕派在人民的拥护和一些      的支持下,掌握了长州、      等藩的政权,建立了倒幕武装;1867年,组织了以      天皇为首的新政府;       年,打败了幕府的军队,并摧毁了幕府统治。
⑤意义: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创造了条件。
2.目的: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发展           ,实现民族振兴,建立         的独立国家。
3.措施:
(1)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①逐步削弱        势力,加强        。实行        ,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    等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      特权。
(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       。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正式从法律上保障       的土地所有权,统一征收土地税。
②引进西方        ,大力发展近代        工商业。
③迅速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     制度,积极修建铁路等公用事业,开办工厂,扶植      ,发展对外贸易。
(3)军事方面,实行军事改革,推行       。
(4)文化方面,推行“         ”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      ,培养资本主义人才。
4.成功原因:
(1)主观因素
①日本          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
②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力量,推翻了       的统治。
③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2)客观因素: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     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5.历史意义:
(1)进步作用:使日本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并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         ,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影响:改革后的日本保留了大量      势力,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竭力推行     ,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思维提升】(师生共建)
1、日本明治维新的含义及评价。
2、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比较。(A层)
4、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5、关于改革的理性思考。(A层)
6、列举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的土地政策。
7、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
8、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日本、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不同途径。
【学法反思】学生动手(练)——动口(自主纠错、相互纠错)——动脑(反思、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
①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
③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④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有关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效忠天皇的军队  ④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日本某藩知到任不久,就被中央政府改称县知事,此事发生的时间应是
A、1841年      B、1851年      C、1861年      D、1871年
4、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
A、掌握政权的人是属原统治阶级的武士
B、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专制权利
5、通过推行改革使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     B、明治天皇    C、俾斯麦    D、甘地
6、清朝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①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②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③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④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7、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改革,其共同原因是
A、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革命而建立起来的
B、改革的领导力量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用赎买方式进行土地改革
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按: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伊腾博文上书建议“废藩”。1869年明治政府派代表劝萨摩、长州、土佐、肥前藩主向朝廷申请“奉还版籍”)今诸侯之领地,皆朝敌德川所授,并无天皇之印玺,这是滑稽的。
——《明治维新的再探讨》
材料2  (1869年3月,四强藩藩主上表申请“奉还版籍”)朝廷一日不可失之大体也。一日不可假者大权也……臣等所耕乃天下之土,臣等所牧乃天子之民,安得私有乎?今谨收版籍而奉上,愿朝廷善为处理,当与者与之,当夺者夺之。凡列藩封土,更宜下敕令而重定……
材料3  (1869年4、5月间,诸藩均上表“奉还”版籍)7月25日,天皇批准各藩之“奉还”,却不再授封,而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共274人),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使之成为地方官。
——《简明日本近代史》
回答:
(1)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朝廷”与各藩关于“奉还”的真正含义。
(2)比较材料3与材料1,天皇政府的说法与做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3)据材料归纳天皇所采取的斗争策略的特点。
【反思得失】(此部分由学生填写,并当堂整理好题、错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问题导航):(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之比较:(填写并记忆)
比较项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于中国,     统治相对薄弱
民族      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      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统治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    ,不敢发动   ,维新派力量小
政策措施
强制推行、大刀阔斧地进行系列     (最根本)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
国际环境
处于         时期,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略亚洲
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掀起瓜分     的狂潮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填写并记忆)
项目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
条件
资本主义         的发展及早期资产阶级的壮大
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    资产阶级的兴起
任务
推翻    统治(殖民统治),确立资本主义道路
为       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领导
资产阶级、新贵族(    派贵族、     主)
工业资产阶级
主力
工人、农民、手工业者
工业无产阶级
方式
资产阶级革命
三种途径(革命、改革、统一)
结果
推翻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资本主义制度在少数国家确立
清除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
(3)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不同途径(填写并记忆):
项目
发展障碍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形式
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
英国
封建       制度
资产阶级
圈占农民土地的“       ”;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进行拍卖
美国
殖民主义制度(独立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和    解放运动
通过《      》有偿分配西部国有土地
黑人奴隶制度(内战)
第二次资产阶级
法国
封建       制度
资产阶级
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成小块卖给
俄国
封建农奴制度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农民获自由后      份地
德国
政治分裂
自上而下的王朝     战争
日本
封建幕府制度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
废除土地买卖禁令,确认土地    权
【目标导学】
1、知识与技能:
目标一:列强在不同时期对外侵略扩张的特点。
目标二:英法美与俄国对外扩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目标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评价。
目标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概念的区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讨论后自己填写):
3、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梳理本节体系(草稿)——生生合作探究体系(基本成型)——师生共建体系(定型)。
(2)学生预习中找出重难点、易混易错点、知识联系点,并对知识模糊点进行提问。(学生讨论——简略整合——提交讲解)。
◆问题(学生填写)
(3)预习提纲:
第五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1.原因
①        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资产阶级急需在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
②经济的发展使资产本主义国家的实力空前增强。
③各国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
2.扩张方式
刀枪火炮和廉价       。
3.扩张概况
英国最为突出。在亚洲,         (时期)完全占有印度,并占领新加坡等地;不断对缅、阿富汗和伊朗等国进行侵略;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非洲,英国势力侵入埃及。在拉丁美洲,加紧对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法国在侵占阿尔及利亚,开始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伙同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着手向印度支那进行侵略。美国也参加了对亚洲和拉美等地的侵略。
注意:
1.各国扩张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的原因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差异。
2.工业革命前后,列强扩张目的、方式和结果的不同点及原因
不同:前: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赤裸裸的暴力掠夺;大量财富流入欧洲转化为资本,使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后:以武力为后盾,经济与军事结合;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了统治地位,把世界囊括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前:工场手工业时期,不能制造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与东方竞争,西方最需要的是资本。后:工业革命使其实力大增,产品增多,原料需求量大,迫切要求市场与原料。
4.扩张的影响
逐渐把全球囊括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殖民体系初步建立,推动了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含义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市场得以联系起来,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场所。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
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    和      ,欧美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       和       。
③      等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使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3.形成
资本主义列强大量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输出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甚至直接输出资本,在当地建立资本主义企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19世纪     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影响
①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    和更丰富的廉价     、拓展利润更为厚的投资场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
②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得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
③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    体制,传播了新兴的          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
【思维提升】(师生共建)
1、列强在不同时期对外侵略扩张的特点。(A层)
2、英法美与俄国对外扩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评价。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概念的区别。
【学法反思】学生动手(练)——动口(自主纠错、相互纠错)——动脑(反思、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不断的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①资本原始积累  ②资产阶级革命  ③海外扩张  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从泥德兰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在此之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A、法国大革命影响得到广泛传播      B、资本主义各国之间联系加强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  D、殖民统治遍布世界各大洲
3、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体系。19世纪中期,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下列国家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A、俄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4、19世纪上半期,在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中不包括
A、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亚      C、伊朗               D、印度
5、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型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打开商品市场                   B、扩大资本输出
C、夺取香港诸岛                   D、巩固远东霸权
6、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包括 ①一些重要国家通过改革或革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力量大为增强,形成是市场 ③西方列强加强对外扩张,控制了世界大部分地区 ④封建势力在世界上濒临灭亡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
A、曾经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
C、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D、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
8、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亚洲各国大门的主要方式是
A、以文化宗教侵略为主,配合军事进攻  B、以廉价商品为主,以炮舰加以配合
C、修筑铁路、掠夺资源                D、开办银行、强制贷款
9、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客观上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B、使殖民地半殖民地更加落后
C、冲击了亚非拉美落后的社会经济    D、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10、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目的发生的变化是
A、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变为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由赤裸裸地掠夺转为经济军事入侵相结合
C、由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转为在全球确立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
D、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二.非选择题
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他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原本是受极其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牟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原因和目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
(3)由材料二看出当时英国的世界地位如何?
(4)材料三中的“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是什么?
2.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上只有荷兰、英国、美国、法国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半个世纪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请回答:
(1)试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原因和途径。
(2)试就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洲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谈谈你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作用的认识。
【反思得失】(此部分由学生填写,并当堂整理好题、错题):
亚洲革命风暴
(问题导航):(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条件、影响。(默写)
(2)工业革命前后列强扩张的比较(填写并记忆):
类别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原因
新航路开辟;获取商业利润
工业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
目的
掠夺财富;积累    资本
强占      产地和     市场
方式
赤裸裸地
军事、      侵略相结合
表现
英、法、荷为主
英、法、美、俄(方式与其他三国不同)为主
范围
世界局部地区
全球
结果
大量财富流入列强国内
使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确立了统治地位,把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影响
亚非拉贫困落后,西方逐渐强大
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       体系初步形成
【目标导学】
1、知识与技能:
目标一:亚洲革命风暴的原因、性质、表现。
目标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影响。
目标三:印度民族大起义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目标四:亚洲革命风暴的特点及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目标五:亚洲革命风暴与亚洲的觉醒区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讨论后自己填写):
3、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梳理本节体系(草稿)——生生合作探究体系(基本成型)——师生共建体系(定型)。
(2)学生预习中找出重难点、易混易错点、知识联系点,并对知识模糊点进行提问。(学生讨论——简略整合——提交讲解)。
◆问题(学生填写)
(3)预习提纲: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
1.历史背景
(1)19世纪上半期,亚洲许多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如      、      和印度等)、半殖民地(如    、伊朗和      等国)。为满足          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需要,它们加紧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使这些地区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摧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
(2)广大下层人民除受本国统治阶级的剥削外,又遭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生活更加困苦不堪;一些上层人士痛恨国家主权的丧失,也希望赶走外国侵略者。
(3)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殖民势力相互勾结,遭到人民的反对。
2.性质
反对          和          的双重性质。
3.主要事件
(1)       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
(2)       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
(3)        巴布教徒起义。
(4)中国       运动。
(5)      民族大起义。
后     次起义把这次亚洲革命风暴推倒了顶点。
4.历史意义
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二.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1.历史背景
(1)19世纪上半期,伊朗一方面受到俄国的蚕食;另一方面,英国等西方列强加紧扩大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统治阶级不思民族振兴,反而横征暴敛,激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2.概况
(1)1848年,发动起义,建立根据地,实行       和     制度。
(2)1852年,起义被镇压。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英国在印度采取    手段进行殖民统治,大肆掠夺,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引起印度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2)印度      ,因备受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生活待遇日趋恶劣,反英情绪不断高涨。
(3)导火线:        事件。
2.概况
(1)1857年,密拉特的土兵和人民首先发动起义。直接起因密拉特城的85名土兵公开拒绝使用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土兵大都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分别忌食牛肉和猪肉),遭到逮捕。
(2)占领首都德里,拥立       王朝的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了起义领导机构。印度人民广泛响应,形成了      等起义中心。许多地方王公加入,成为起义的领导者。
(3)为了     起义阵营,尽快镇压起义,英国改变在印度的一些统治策略,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承诺不再侵犯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特权,不再侵吞其财产。把派赴    和中国等地的侵略军调往印度。
(4)1859年,起义被镇压。
3.起义失败的原因
(1)没有    阶级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
(2)没有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
(3)侵略者实力强大,起义者武装落后。
(4)英国改变在印度的一些统治策略,起义阵营分化,部分王公叛变。
4.历史意义
(1)是一次由       领导的、以      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
(2)它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3)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
(4)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思维提升】(师生共建)
1、亚洲革命风暴的原因、性质、表现。
2、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影响。
3、印度民族大起义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4、亚洲革命风暴的特点及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A层)
5、亚洲革命风暴与亚洲的觉醒区别。
【学法反思】:学生动手(练)——动口(自主纠错、相互纠错)——动脑(反思、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亚洲革命风暴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B、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
C、资本主义列强对亚洲的殖民掠夺        D、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19世纪上半期,在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中,不包括
A、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亚            C、伊朗           D、印度
3.亚洲革命风暴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波及东亚、西亚、南亚广大地区    B、大多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C、由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贵族领导    D、起义军都打着宗教的旗号
4.印度尼西亚人民起义抗击的殖民者是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荷兰
5.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顶点的起义包括
①阿富汗反英起义    ②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③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④印度民族大起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的高压政策                B、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印度土兵反英的情绪高涨        D、印度各阶层民族意识的日益觉醒
7.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阶层是
A、封建王公阶层        B、农民阶级          C、土兵                D、手工业者
8.在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打击下,英国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这突出反映了
A、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         B、英国开始改变在印度的统治政策
C、英国政府在与东印度公司的斗争中获胜   D、英国不得不放松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9.印度民族大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A、领导阶级相同                     B、都是以反封建统治为主
C、都以反殖民统治为主               D、都与宗教因素有关
10.亚洲革命风暴遭受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起义军缺乏统一的领导           B、起义军内部出现分裂
C、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织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取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逐渐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摘自《世界史》
材料2:在整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映,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一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19世纪期间,对西方入侵的这两种反应的例子很多,逃避现实这种反应的典型例子是1857—1859年的印度兵变,我们知道印度兵变是心怀不满的印度兵在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煽动下发动起来的……,他们试图用武力反对可恶的欧洲人,以恢复以往的美好岁月。这显然是空想,是注定要失败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⑴材料1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⑵材料2中的“印度兵变”指的是什么事件?作者对这次兵变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后果的认识。
2.从起义原因、领导力量、起义的主要参加者,斗争对象和结果等方面比较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之处。
【反思得失】(此部分由学生填写,并当堂整理好题、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