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兴80期项目揭秘:河西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42:06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河西区位于天津市中心东南部,海河西岸,全区辖13个街道。区南部是著名的陈塘庄和土城两大工业区。特产有十八街麻花和玉川居咸菜。境内有天津电视塔、天津宾馆、喜来登大酒店、天津大礼堂、天津工业展览馆、国际科技咨询大厦、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人民公园、河西清真寺、挂甲寺等。
中文名称: 河西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天津市
下辖地区: 13个街道
政府驻地:绍兴路
电话区号: 022
邮政区码: 300202
地理位置: 天津市中心东南部
面积: 37平方千米
人口: 74万人(2004年)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天津电视塔、天津宾馆等
区划代码: 120103
拼音: Hexi Qu
目录
基本概况行政区划历史沿革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结构
经济概况200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经济总量持续回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深化私营个体经济不断壮大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招商引资成绩显著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基本概况行政区划历史沿革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结构
经济概况200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经济总量持续回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深化私营个体经济不断壮大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招商引资成绩显著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河西区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传说殷周时,总兵官李靖驻守陈塘关,哪吒在九湾河闹海的故事就曾今发生在境内陈塘庄一带。界内的津门古刹挂甲寺,始建于隋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在此寺奏捷挂甲。至明清,已形成若干村落,驻军屯田种稻,穿渠引水,被誉为小江南。清末民初,随着近代工业的发端,商业亦趋兴旺。 1917年,建成天津市第一个行政建制区。河西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河西区
河西区为天津市中心区之一。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列强势力侵入,1895年境内东北部部份地区被辟为德国租界,1937年又遭日本侵略者的占领与掠夺与欺凌。解放前,其东北部是军阀政客、达官显贵、洋人买办的乐园;中部是各地穷苦劳动者聚居的“五万杂处”之地,多为  河西区
城市贫民中的最低层;西南部是以农耕为主的分散的农家村舍。岁月沧桑,河西人民在这块土地上,深受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双重盘剥与压榨,吃够“三座大山”的辛酸苦辣的滋味,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典型地区之一。河西人民为翻身解放,反对侵略,反抗压迫,谱写了许多坚持正义、不畏强暴、同仇敌忾、为国捐躯、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解放后,河西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新生。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河西这个天津传统工业基地之一,正向高新技术迈进,区街经济已有相当规模的工业生产格局;区内商贸业以其多种体制、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竞相发展,步入了市场经济大流通的繁荣时期;以天津市涉外中心的友谊路为依托,充分发挥其独有的地理优势,逐步增强了河西对外开放的空间和力度;全区在大范围地开展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的进程中,率先在全市完成成片危陋平房改造,居民深受其惠;河西普教事业曾连续多年获得市级或全国先进称号的殊荣,首创的社区文化成为全国推广的典范,加之市属,大专院校、文艺团体。科研单位及其名人专家云集境内,构成了比较发达的文化区。
河西区是中外宾客了解天津的窗口。以友谊路为轴线,四周分布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首脑来津下榻的迎宾馆、天津宾馆、喜来登大酒店、水晶宫饭店,以及国内外宾朋云集的天津大礼堂、天津国际展览中心、天津商业银行、北方金融中心、友谊商场等一批商贸、金融设施。全市重要的政治活动、国际交往、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多在这里举行,既是本市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也是沟通世界、联系各地的涉外窗口。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河西区辖13个街办事处:大营门街、下瓦房街、桃园街、挂甲寺街、马场街、越秀路街、友谊路街、天塔街、尖山街、陈塘庄街、柳林街、东海街、梅江街。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河西区因地处海河西岸而得名。
清光绪二十八年六月(1902年7月),第一次海河裁湾工程竣工,原在河东的挂甲寺村和杨庄子落入河西。
日本侵略中国时期,1938年(民国27年)5月,日伪市政当局调整区划。将特一区以外,原乡区二所,乡区五所各一部,东至海河、南至津浦铁路支线、西至大围堤、北至六里台,定为第六区。
1943年(民国32年)3月,日伪市政当局将特一区改为第十区。
1944年(民国33年)4月,日伪市政当局将六区、十区合并,仍称第六区。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市政当局虽调整全市区划,但六区基本未动,区名亦未改。时辖区面积22.392平方公里。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仍沿用六区旧称。
1952年10月区划调整。六区原辖何兴村移交五区;七区八里台一部及天津县灰堆村、下河圈村划归六区;同时将黑牛城村、纪庄子村移交天津县。另外,辖区北界略作调整,由开封道至马场道改为徐州道至马场道。调整后的区界,东至海河,南至跑马场、尖山、灰堆,西至卫津河、赤龙河,北至吴家窑、马场道、徐州道。辖区面积21.6平方公里。
1956年1月1日,市政府将六区改称河西区。
1958年10月1日,天津市实行新区划,将市内8个区和4个郊区裁并为6个行政区。南郊区2个镇10个乡、西郊区东部3个乡、东郊区海河西岸4个乡划入河西区。1959年10月,黄骅县新、老上古林村,包括沿海、前进、胜利、工农、建国等农业社,划归河西区。1962年2月,除黑牛城村外,原郊区部分及新、老上古林村划出。
1966年9月,河西区更名为红旗区;至1968年1月废止,复称河西区。
1981年2月,市政府决定将原属于南开区、西郊区的体育学院北新辟居民区划归河西区管辖。1984年11月,区界调整。西郊区津盐公路(今卫津南路)以东区域划入河西区,纪庄子北新居民区、李七庄乡6个居委会和纪庄子村。同时,坐落于南郊区界内新建成的小海地、珠江道居民区也划入区境,该段区界南移至三水道及拟建的潭江道一线。调整后辖区面积增至39.831平方公里。
1991年10月28日,南段区界再次调整,将微山路至洞庭路一段由三水道向南扩至浯水道。辖区面积随之略增,达41.023平方公里。
1995年底,区界东至海河,南至双林农场引水河、浯水道一线,西至卫津河、卫津南路,北至废墙子河、马场道、徐州道,辖区面积41.023平方公里。
2006年4月,经天津市政府批准,设立河西区梅江街道办事处。梅江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占地面积为1.91平方千米,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珠江道与九华山路交口西侧、珠江道99号天津市安居工程办公室梅江筹备处旁。梅江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及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为:
(1)自河西区、西青区、津南区三区三交点起,向西至潭江道中心线与友谊南路中心线交会点;
(2)沿友谊南路中心线与潭江道中心线交会点向北至友谊南路中心线绥江道中心线交会点;
(3)沿绥江道中心线与友谊南路中心线交会点向西、再向北沿规划路中心线与珠江道中心线西侧延长线交会点,沿珠江道中心线西侧延长线与规划路中心线交会点向东至珠江道中心线与紫金山路西侧便道下沿交会点,沿紫金山路西侧便道下沿与珠江道中心线交会点向西北至紫金山路西侧便道下沿与复兴河中心线交会点,沿复兴河中心线与紫金山路西侧便道下沿交会点向东北至复兴河中心线与友谊南路中心线交会点,沿友谊南路中心线与复兴河中心线交会点向南至友谊南路中心线与珠江道中心线交会点,沿珠江道中心线与友谊南路中心线交会点向东至珠江道中心线与白云山路中心线交会点,沿白云山路中心线与珠江道中心线交会点向南至白云山路中心线与潭江道中心线交会点,沿潭江道中心线与白云山路中心线交会点向西至河西区、西青区、津南区三区三交点止。
梅江居住区现已入住居民6000多户,共计2万余人,最终入住居民将超过5万人。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河西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的海河西岸。河西区地貌,在天津市地貌分区中,属于  河西区旅游
天津东南部海积冲积平原区。区境今日地貌,是在古潜山基础上,由于新生代地质构造强烈下沉作用,海洋、河流、湖泊搬运堆积作用,人为改造作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地质结构
区境平原地貌下面埋藏有数层河湖相粉砂、粘土与海相淤泥交互沉积层,说明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海侵与海退。现在的低平原地貌是距今4000年以来,由黄河、海河等大河搬运堆积与人为塑造的结果。
区境为古代滨海地区,地势低,大部分地区海拔4米左右,低洼地区只有3米左右;地面坡度极平缓,坡降l/10000左右。主要由低平地、洼地、微高地、人工堤及坑塘等地貌类型所构成。
地面组成物质以砂质粘土和粘土为主。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浅层地下水为咸水,土壤含盐量较高。自明朝中期以往,因水利不兴,耕地甚少,产量微薄。明万历、天启年间驻军屯田,开沟挖渠,种植水稻,农业得到开发。清初以来,水田面积继续扩大,除种稻外,蔬菜种植亦形成规模。清末德租界成立后直至天津解放前,区境随城市化进程农田不断减少。
解放后大规模建设工业区、住宅区和各种市政公共设施,陆续征用农田,填平坑塘,区境地貌为之剧变。到1995年底,农田、坑塘已所剩无几,辖区地面道路纵横,高楼林立,呈一派繁华的城区景象。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河西区——天津市海河西岸的一颗明珠,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备的市场体系,强大的科技力量,良好的市政设施,美观的市容街景,广泛的内外联系,广阔的经济辐射领域,齐备的文教卫体系,发达的交通网络,构成其独特的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河西区与外区,外省,外国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广泛,深入。
河西区是发达的工业区。区南部是天津著名的陈塘庄、土城工业区。全区有各类  河西区 - 区域概况
企业4000余家,大中型工业企业120多家,34万企业员工。既有历史悠久的造纸、毛织、染料、棉纺等一批老企业,又有逐年兴起的电子、机械、冶金、电机、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企业,一批产品技术领先、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大,曾获国家部委和市级质量、科技大奖,有的获国际金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区街经济篷勃发展,异军突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区属企业近2000家,职工4万多人,有区街集体经济、商业服务业经济、房地产经济、校办经济、劳动服务经济、民政福利经济、居委会经济等7个经济系统。区属经济的效益和质量逐年大幅度增长,连年创历史最好水平,经济实力不断增强。4个街跻身市区15个经济效益先进街道之列,其中马场街成为“天津第一街”,该街的天马企业集团成为天津市20家“优秀企业”中唯一的区街企业,跻身全国经济10强街之一,荣获全国街道之星中的“最佳街道”称号;尖山街连年位居市区各街第二名,获得“中国街道之星”称号。校办企业年产值收入2.6亿元,利润3281万元,劳动服务、民政福利、居办经济年产值收入2.5亿元、利润1994万元。河西区的经委、校办、劳服、民政4个系统效益连续多年名列市区首位。
河西区区属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在区属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加大。区属商业占全区商业的主导地位,形成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名特云集、集散畅达的第三产业格局。区商委系统所属企业近1000家,有百货、粮食、饮食、煤业、土产、五金、修配、服务、糖果等10个行业公司和4家集体股份合作制公司。有4条店堂林立的商业街、8个以大中型商场为中心的商业群落、54个商贾云集的专业批发市场,近百家便民、利民餐饮、粮油、副食连锁店。商委系统年营业收入16.8亿元、利润3100万元,位居市区第二名。有汇集各地佳肴的天津风味食廊、在全市规模较大的南楼副食超市和汽车配件城、南楼百货商场。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4个,其中体院北小食品批发市场达10亿元,全区市场年交易额达22亿元。曾有20多家商业企业荣获市和国家级先进称号,10多个产品系列获市和国家级奖项,4家企业效益位居天津市同行业前列。鸿起顺饭馆被评为“全国商业信誉企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被誉为津门“三绝”之一的十八街麻花分获北京国际精品展销会和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资水道农贸摊群市场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河西区的房地产、专利技术、劳务人才、信息咨询、金融证券等要素市场初具规模。私营企业发展到720家,大维制衣、帽子王等产品在天津市和全国有较高知名度,个体有照经营者达到1.2万户。
编辑本段200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经济总量持续回升
经天津市统计局核定,2009年,河西区实现生产总值(GDP)区属口径(区属、无主管、私营、三资单位)133.47亿元(不含金融业),同比增长17.5%,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5%,经济总量实现了一季高于一季,呈现出触底—回暖—上升—向好的发展特点,四个季度的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4.8%、15.1%、16.5%和19.5%。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全年实现三级财政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12%,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我区财政收入的主要税种,分别占区级财政收入的6.49%、42.83%和7.46%,为全区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全年财政支出达22.94亿元,较同期增长30.34%,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教育支出占全部支出的32%以上。产业结构不断深化
全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89亿元,同比增长2.26%,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56%,完成全区GDP的7.40%。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97亿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小工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因素,同比下降了15.14%;建筑业增加值为6.91亿元,同比增长12.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3.58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8.94%,可比价格增长20.52%,完成全区GDP的92.6%, 以现代服务业作为支撑和主导的产业结构,成为我区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私营个体经济不断壮大
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8.28亿元,同比增长16.55%,占全区GDP的81.12%。其中,私营个体实现增加值99.6亿元,同比增长17.62%,占74.62% 。至2009年底私营企业达10314家,年内新增1315家,注册资金129.32亿元,个体经营户17907家,年内新增2568家,注册资金6.85亿元。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充分发挥消费驱动力作用,拉动内需增长,河西区把国际金融危机化为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发挥消费保增长作用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打造人民公园会客厅及周边H型商业街区、天津湾嘉茂文化休闲酒吧广场,以尖山路改造带动大沽南路和尖山路商务商贸带的功能对接,加快了商贸服务业的新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实现“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战略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05.86亿元,同比增长18.5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55.12亿元,同比增长18.07%;住宿餐饮业完成50.74亿元,同比增长23.28%。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21.81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4%,可比价格增长15.27%。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6.7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30.6%,可比价格增长27.63%。限额以上商贸餐饮企业的商品购销总规模达1148.44亿元,其中商品购进总额564.07亿元,商品销售总额584.37亿元。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作为商务河西新定位下的中心城区,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主导产业,充分体现了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方向和示范引领作用。
河西区着力打造产业功能突出、规模效益显著、辐射范围广泛的“四区四带”八大功能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以及合理的规划布局,使全区社会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8.84亿元,同比增长19.50%。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0.34亿元, 同比增长6.02%。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15.83亿元,同比增长15.94%。
全区限额以上(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社会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277个,实现营业收入24.69亿元,同比增长14.04%,应交税金和附加9511.3万元,同比增长60.2%。其中,限额以上商务服务业企业74个,占全部社会服务业企业一半以上,达51.72%,为“商务河西”建设作出了贡献。
楼宇经济的发展,拓展了河西区区域经济的空间,全区75座商务楼宇实现税收13.3亿元。环渤海发展中心等6座楼宇实现年纳税超亿元。全年新入驻企业390家。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河西区2009年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77.7亿元,同比增长25.3%。吸引外资实际利用额3.52亿美元, 同比增长348.48%。为了不断打造高端商务,成功引进了5家国内500强企业, 吸引了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河西区,专业化、产业化招商格局初步形成。河北银行、金盛保险等21家金融、新金融机构落户河西,金融产业的优势进一步显现。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被列入全市商贸旅游精品的天津湾嘉茂文化休闲酒吧广场等项目的建成,使河西区商贸旅游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城市大厦、世贸大厦等19个重点项目竣工开业或开工建设,环渤海建材采购中心等一批升级改造项目建成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