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纳任务线如何开启:【引用】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梁文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37:20

【引用】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梁文道  

2011-07-14 09:32:15|  分类: 默认分类 |  

 
 

   
    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傍晚5点多,只要你把电视频道转到凤凰卫视中文台,就会在一支轻快活泼的小提琴曲之后,见到一个理着光头,戴着框架眼镜,衣服逃不开黑白灰三色的男子走进屏幕。他手上总是捧着一本书,里面贴满各种颜色便签。他会在接下来的短短8分钟里,侃侃而谈这本书和由书引发的思考。讲完,话音未落,不说“谢谢收看”或“再见”,转身就走开。
    这就是红遍两岸三地的读书节目《开卷8分钟》里的梁文道,和我们在《锵锵三人行》或其他时事评论节目里见到的梁文道,还有从各种报章杂志专栏里读到的梁文道一样,是被尊称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那个他。
 

 
 

    但私底下,梁文道双是怎样的一个人?



    此刻,他就站在对面,戴着玳瑁框的圆眼镜,镜片擦得亮亮的,青青的发茬紧贴头皮,衣服熨烫得很挺括,衬衣和马甲都扣到最上面一颗扣子,皮鞋一尘不染。靠近,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古龙水味。随身斜跨一只白底黑条纹的布包,里面放着一小瓶水、一大本书、两支钢笔,还有烟。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像极了他摩羯座的严谨。

    他坚持坐车一定要女士先上车,进门可者出门一定要女士走前边,初次见面一定是他先快步上前躬身握手,旁人帮忙倒茶水他一定起身致谢。这样谦恭有礼,又像极老派绅士。

    等他坐定下来,手捧一杯美式咖啡,一边用搅拌棒慢慢搅动,一边天南海北讲起他的生活,不时还会停下来和书店主人养的小猫玩一会儿,然后转身问大家刚才讲到哪里了。这时,你又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可以促膝谈心的朋友。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听梁文道讲话?有人说是因为他说的刚好就是他们想知道的,他坚持的刚好也是他们最坚持的。大学念哲学,梁文道习惯看什么都深究本真,可能正因为这样,以往他在照片里多半都是紧锁眉头。他快乐吗?从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到少年时想当黑帮老大,然后想当哲学家,再到最近成为佛教徒,梁文道的生命里,除了读书这个嗜好,还有什么让他快乐?

 


 



想悦已,你得先要弄清究竟“谁”是自己

    “也许你和我一样有过这种经验:一件起初看来会让自己开心的事,最后却反而让自己痛苦。比方现在大家都在热ipad和iphone4,假设我想我也可以拥有一件,必定会很快乐。于是我高高兴兴地跑去排队购买,结果排队时被人插队,踩到脚,日晒雨淋,终于轮到我了,却说卖完了。我可能因此变得好生气、好愤怒,原本想要悦已的事,结果变成虐已。

       我还认识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得很难过,总是记得十多年前某某人欺骗他伤害他,或是某些童年阴影让他很不快乐。其实,他仇恨的那些人,有的说不这早就不在人间了,剩下的也早就不再来往,发生的事早都变成历史。真正让这些事过不去的,其实是这个人自己放不下。这时这个‘自己’,就变成封锁自己的牢笼。他被关在那些难过的记忆里面,太在乎自己要求的正义没有获得,补偿没有实现。他想用怨恨来补偿快乐,却离快乐越来越远。

        你看,我们变得和追求快乐的目的背道而驰,往往是因为没搞清楚,那个想要取悦的‘自己’,究竟是谁?它由哪些部分构成?或是糊里糊涂把父母、老师、朋友,甚至大众传媒告诉你的需要,不假思索当成‘自己’的需要;或是固执地认为应该坚守一个理论上不应改变的自我,把自己变成‘自我’的囚徒。

        所以我常觉得,放弃‘自己’这个概念时,说不定会快乐得多,轻松得多。”

 

 


 



和“自己”保持距离,才能找到你自己

      “我们常常要透过别人这面镜子,才能了解自己。但既然是镜子,就有可能变形或扭曲。这时,我们要靠自己的敏锐感觉看清楚自己。每当你觉得快乐或不快乐,满足或不满足时,你都清醒地跳出来看一下自己,这时被刺激,被满足的究竟是什么?我需要这样的满足吗?人的确很难认清自己,唯有常常问自己问题。离自己有点距离,你才能清楚看到那个状态下的自己是什么。

        拿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来说吧。上个月,我以北京工作。刚到第一天,正在准备第二天一场千人的盛大活动,家人忽然来电话告诉我,我从大学起养了17年的猫,小吉,忽然死了。那一记得,我脑中一片空白,毫无意识地猛然站起。小吉像我的女儿一样,跟我很亲,从小就会爬到我的毯子上来睡,我一直看着她长大。

       我连着好几天都摆脱不了那种空白,不可抑止地想象她最后倒在地上的那一刻。她可有搏尽力气地发出最后的哀鸣?抑或疲惫已极地常常睡去?生命究竟是什么?那具躺卧的躯体分明就有小吉的样子,但它比起之前还爬得起来的活物到底少了些什么,或者多了什么呢?

       我很难过,就像失去一位亲人。慢慢,我开始思考,我究竟在为什么难过?也许我难过的只是从此失去某种习惯:比方我以后再也不能回到家的时候,用一种物有的声调呼唤她的名字,期待她的出现;晚上睡觉时,也再不能期待她跳到我的枕头上,用她的小脑袋顶我的头;没办法再在我的衣服上找到她的毛……这些东西,我知道以后不会再有了。

        我发现,难过的其实并不是失去这个伴侣,而是失去我自己身上的某种习惯。为有什么事情你从此不会再做了而难过,就是一种很强烈的执着,会让你很不快乐。”

 


 



快乐不快乐,都是背后有只手在推你

      “我们常常会为失去的东西难过,但最好玩的是,东西还没到手,我们往往就已经开始担心会失去它。其实,你没得到的东西,本来就不是你的;失去的东西,也不是你的。用佛语讲就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像我的猫,她离开了,她就不再是我的人;我未来会得到什么,它也还不是我的,我干嘛那么揪心它?

       人最痛苦,好像都在为‘已失去’和‘示得到’纠结。对现代人来说,还最怕在这个滚滚的时代洪流中掉队,赶不上这趟车。拿现在人人关心的房子这件事来说,我还没买过房子,也没搭上任何车。昨天我来到上海,路过一个据说是目前上海最贵的楼盘,几年前就有人劝我买它,现在价格已经翻了八倍。朋友每次看到我,都说:你看,后悔了吧,假如当年买了,现在不就可以退休了吗?的确,这话没错。但假如我一直为这事懊悔,结果飞机掉下来,生命最后那一刻,我还在懊悔没买房子的事,你说,这样的人生多痛苦啊。

       让你痛苦的,不是你没有搭上车,而是你总是想着自己没搭上车的那个念头。在香港,有很多人四十岁前干活干得很拼命,希望可以提早退休享受生活,结果退休后却因为早年弄得满身伤痛,没两年就过世了,本该享受的生活从来没有出现过;也有些人,你觉得他境况好惨,年轻时没帮自己打算好,退休后还得出来继续工作养家,但你跟他一聊,却发现人家活得自得基乐。人对现在状态是什么感觉,比外人看他是好是坏,重要多了。

       有位法师曾说过这样一个例子:当有人拿一根棍子打你,你会不会生这根棍子的气?当然不会。因为打你的看起来是这根棍子,其实是拿棍子的那只手。但你也不会气那只手,因为你知道,手也只不过是被利用的工具。这么分析下去,你会发现,那些伤害你的人,就跟棍子和手一样,被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操纵着。这时你不会生气,只会觉得他很可怜。

       然后往深处想,其实我也难免会做一些伤害人的事,会被一些我自己都控制不了的东西蛊惑。但佛法好玩在,它也不鼓励人自责太多。要宽容别人,也要宽容自己。老活在对自己做错事的愧疚感里,跟活在对别人的仇恨中是同一回事。不是说你不要去改变,而是先放下罪责感,然后去想以后怎么做才不会重蹈覆辙。

       快乐或不快乐,都是背后有东西在推动你,你要清醒看到那个东西是什么。我们的大脑联想能力很强,常常从A点蹦到H点再到F点,绕一大圈之后说不定又跳回A点。这个过程里,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想这些东西,而是让意识随波逐流。想要清醒,就要‘念念分明’。

       有个练习方法很简单,人人都可以做到,就是‘观呼吸’。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一呼一吸间,你会想很多东西:我要坐多久啊?我等下晚饭吃什么?诸如此类。当这些杂念来时,不要跟自己说‘不行,快回来’,也不要责怪自己‘怎么又走神’。正确的方法是,当一发现有杂念,就只跟自己说三个字‘知道了’,甚至别说‘我知道了’。很奇妙,当你一想‘知道了’,杂念自然就跑掉,你原心就定了。等心定了,你就可以开始关注呼吸,怎么吸进来,怎么呼出去,进来的时候是凉的,出去的时候鼻孔感觉是热的。慢慢这样的练习做多了,你平常观察自己,观察环境的能力就会变强,你的心就不容易散乱,不容易跟着别人跑掉。”

 

 



 


越能放下自己,就越容易快乐

        “对现代人来说,爱情也常常是喜忧参半。我们听过太多女人为男人变心而心碎的故事,也听过太多男人为什么会花心、好色的理由,甚至有人对此提出生物学理论,但我想说的是:人并不是自然的囚徒,人有能力摆脱本能的束缚。我们今天所有的道德规范,都来自对自然本能的约束和否定。

        我承认,在花心这个问题上,男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甚至有客观理论支持,但这些都不表示可以成为一个借口或必然发生的事。在爱情世界里,男人对女人的误解,女人对男人的迷思,也许的确有很多客观事实依据,但我相信,处于每段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是有能力去改变这些东西的。

        在爱情中,往往越没有自己,越快乐。太强调对自己的满足,是欲,不是爱。欲望这个东西可怕在,它永远满足不了。好比买车,你总会遇到更好的车,有了劳斯莱斯,还希望有布加迪,还希望纯个人定造;搭飞机,搭头等舱,不如买私人飞机,国产的还不行,最好是湾流公司出产的最新型号……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永远无法满足。在爱情里也是这样,如果你总想满足自己,你就永远不会得到终极满足。当你越能放下自己,投入像冒险一样的过程里面,你才会开始快乐。”

 


 



越不期待目的,越能得到意外惊喜

      “我们常说:生有涯而知无涯。于是常常有人要我开书单,希望能在有限时间里多读有用的书。可我总觉得,读书到底有用没用,我没办法帮别人回答。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一些起初看来很没用的书,有时却会变得很有用,这个有用,是超出你原先想象设定的范围。

        我这辈子到现在,拥有的或者获得的最巧妙的想法,恰恰都来自读之前没想到它会给我带来这种用处的书。比方我前阵子在读一本台湾社会学家写的,调查在台湾工作的菲律宾女佣的书。在那本书里,我很意外地读到一些想法,可以帮我理解今天中国民族主义的问题。你看,这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我却从中得到启发。

       我们总希望做的每件事、度过的每一刻都要有用,于是不再留时间散步了,不愿意坐在窗下发呆了,换句话说我们不闲了,这样其实少了很多孕育灵感的机会。当我们失去这些机会 ,人就不太会有大的变化,很难跳出原有格局。

        为什么?你看‘用’是什么意思?它就是你设想好的目的。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那些既定目标,你就没墨汁发现在这个目标范围外,更广阔的可能性是什么。所以,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