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妈妈矢量:项羽盗秦陵遭伏弩射杀的诡异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22:26:39

古今第一帝陵反盗墓首招揭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一周都会在上海电视台做节目,与纪实频道著名主持人今波先生一起在“文化中国”中侃盗墓。8月2号侃了项羽和武则天,3号侃始兴王陈叔陵和不准。节目录得还算顺利,侃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是秦陵反盗机关,这也是之前《博客天下》杂志特约我写过的内容。

 

图:秦始皇嬴政像

 

大家都知道,秦陵是天下“帝王第一陵”,其实也是名副其实的“古今反盗第一陵”。多种传统的令盗墓者望而生畏的反盗墓手法集于一身,至今没有哪一座陵墓在反盗墓设计上,能超越秦陵。虽然秦陵尚没有考古发掘,但根据司马迁《史记》里的文字,至少存在三大厉害的绝杀盗墓贼秘招。

 

这里,就来具体聊其中的第一招——“伏弩射杀”。

 

古代帝王陵,反盗墓机关重重,秦陵也不能例外。秦陵修建时,就特别考虑了反盗墓机关,是古今帝王陵中反盗墓机关最完善的一座。

 

《汉旧仪》称,“将作营陵地,内方石,外沙演,户交横莫耶,设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盖古制有其机也。”从中可见,古代常用的反盗墓机关有“积石”、“积沙”、“悬剑”、“伏弩”、“伏火”等。秦陵都采取了哪些反盗墓招术?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伏弩射杀” 。

 

《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记载, 秦二世胡亥在永远封闭通往地宫的墓道前,“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秦二世命令工匠在墓道内安设可以自动发射利箭的弓弩,一旦有靠近墓道的,或是进入,装置立即启动,射杀盗墓者。

 

这种装置,就是神秘的“伏弩”。

 

图:伏弩使用的箭

 

在中国古代帝王陵中,除了秦陵外,有明确记载的,还有汉武帝的茂陵内,亦置伏弩。

 

陵中所置的弩,一般是机弩。普通弩与机弩的区别,相当于现代步兵使用的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或机关枪的区别,相当厉害的。嬴政曾特许为他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市,带上这种最先进的武器和神射手,去蓬莱射杀海中的大鲛鱼。

 

伏弩一般置于墓门之后,或是通往地宫的必经之处。一般在后世帝王陵寝中的金刚墙后面。很多时候,箭头上还会抹上剧毒药汁,中箭盗墓者即使不被射死,也会中毒身亡。

 

或许有人会说,置伏弩有什么用,时间一长机关锈蚀,发射装置就失效了。这情况确实存在。我曾在多处王侯级陵墓中看过随葬的弩箭,或锈蚀,或腐朽,由引可以想见,墓道中用于射杀盗墓贼的伏弩时间长了,确无反盗墓作用。

 

既然如此,设置伏弩不是多此一举?不是,伏弩要射杀的对象,主要考虑了当时或是当代的盗墓贼。

 

据我的简单统计和其他考古专家的发现,80-90%陵墓被盗多发生在下葬后几十间年,甚至几天之间,被盗,最长的也不过三代人,即百年时间以内。在明代,苏州便有一伙盗墓贼,都在新坟下葬两三天内下手。据明人黄省曾《吴风录》记载,这伙盗墓贼看中的是殓衣和棺材,有专门的销脏渠道,盗晚了,便显旧了,不好出售。

 

图:项羽像

 

帝王陵同样如此,项羽盗秦陵在嬴政下葬三年后;汉武帝是公元前87年下葬茂陵的,但在继位的汉昭帝始元三年,即公元前84年,陵中随葬的西胡康渠王所献玉箱、瑶杖,便出现了扶风县的“古玩市场”上了。

 

所以,陵中设置反盗墓装置伏弩还是有必要有作用的,项羽派英而盗秦陵时,据说便遭遇了万箭齐发。可见,有伏弩至少可以在心理上给盗墓贼以威胁。正因为这种考虑,伏弩成了早期陵墓中的必用机关。

 

相对于史书太过简直的文字,项羽盗秦陵在民间的说法,则形象生动许多。


项羽进入关中地区后,派英布前去盗秦陵。英布是何人?初为项羽手下的“五大将”之一,封为九江王,后叛楚归汉站到刘邦这一边,被封为淮南王,又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将”。顺便说一下,英布是前面孙权盗墓一章中提到的长沙王吴芮的女婿,反叛刘邦时被吴芮伏兵所杀,这种大义灭亲行为,让刘邦很感动。


英布根据项羽的命令,率几十万士兵前去掘陵。挖了老半天,终于挖开了墓道。但当要打开墓门前,里面防盗机弩起了作用:”箭雨“一般,万箭齐发,好多士兵因为没有防备,遭乱箭射杀。


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阵怪异现象,墓道内飞出了无数怪鸟,见人就啄,不少士兵被啄伤啄瞎。接着又跑出好多怪兽,追吃士兵。英布本人根本不敢进入墓道,立即向项羽作了报告。


项羽不信邪,亲率士兵进入,但到墓内他也惊呆了,原来墓内出现了关中军事要塞图——“函谷关”。项羽继续往内走,里面冷不丁又是射出一通乱箭,吓得项羽也不敢再轻举妄动,退出墓道。


上面这传说,源于汉赵岐撰地理著作《三辅故事》。在《三辅故事》所记基础上,又演绎出了一段“后项羽盗秦陵”故事。

 

图:《气英布》连环画封面


英布把秦陵地宫掘开后,有无数怪鸟从中飞出,其中就有金凫。金凫就是金野鸭子。当时,野外有行人看到了,金野鸭向南方飞去,一直飞到了一个叫“淫泉”的地方。


 到吴末帝孙皓的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张善做日南郡的太守。有郡民得到这只金野鸭子,献给了张善。张善见多识广,考证后确认了它的年月,正是秦陵内的东西。


此故事见《太平广记·伎巧一》(卷二百二十五),而《太平广记》转引自《拾遗录》“淫渊浦”条的记载——“宝鼎元年,张善为日南太守。郡民有得金凫,以献太守张善。善博识多通,考其年月,既是秦始皇墓金凫也。”


有人可能认为,《三辅故事》、《拾遗录》、《太平广记》所记荒诞不经,是笔记小说。但联系《史记》中有关秦陵记载,有些地方还是相当可信的。秦陵中,反盗第一招,就是“伏弩射杀”,英布盗陵遭遇“箭雨”是可信的。况且,前人的笔记小说,不像现代有盗墓小说,随意胡编,一般都是“纪实小说”。

 

项羽盗墓遭暗冷器射杀,多是传说。而古代有名有姓有明确记载遭遇墓中冷器袭击的,是越王勾践。他当年当年盗允常墓时,就差点被这玩意射杀。

 

允常是勾践的父亲,老越王,其出处见《酉阳杂俎》引《水经》上所记文字,“越王勾践都琅琊,欲移允常冢,冢中风生,飞沙射人,人不得近,遂止。”勾践要迁都琅琊(今山东境内),想把父亲的墓也移走,想不到墓内竟然也有沙石飞射也来,这里可以理解或看成,所谓的“飞沙”,其实应该是伏弩一类的冷兵器。

 

需要注意的是,伏弩常与“悬剑”反盗墓手法一起配合使用。盗墓贼进入墓道后,侥幸躲过伏弩,也难逃被悬剑斩杀。

 

图:越王剑

 

所谓悬剑,顾名思义,就是悬挂在空中的利剑,当然也可设置在别的地方,一般会悬在盗墓者以为万事大吉的地方。我以前曾在博客里讲过的袁天罡巧设机关,绝杀盗墓贼的事情:民国年间,有盗墓贼盗了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墓,袁墓在一处岗岭上,周长约五十九尺,墓垣以砖砌成,墓室内有一清水池,池深无底。水池底水中暗机关,设有锋利钢锥,而墓穴顶部则置“悬剑”。

 

当地传言,附近有一个姓李的盗墓者与一同伙,在将袁墓打开后,盗走了墓内的陪葬物金冠金剑和二十余件金具。而这人太贪,竟然想把悬剑也收走,便用利刃击砍剑之绳,结果一不小心掉进深水池中。被捞出后发现,尸体已被利锥穿烂。后来,大家都知道袁墓中有宝物,但再也没有人敢盗了。这大概是“悬剑”斩杀盗墓贼的经典传说。(未完待续——秦陵反盗墓机关二)给作者留言  查看作者博客

 

作者私人律师声明:本文仅供新浪博客免费阅读,倪方六享有完全的著作权。使用博客内作品需经倪方六同意,并支付相应报酬(作者联系方式见本博客首页)。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刊用、出版上述作品。倪方六保留对非法使用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