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伯老中医的微信号:工人日报图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5:46:55
  

安徽1.3亿元扶持禽业生产

《工人日报》(2013年05月17日 04版)

5月16日,安徽省砀山县一禽业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喂鸡。

针对目前安徽省禽业生产受到的严重影响,安徽省财政共筹集资金1.3亿元,减少养殖户损失,稳定禽业生产。

韩苏原 摄



 

凤凰古城“客荒” 商家展开自救

《工人日报》(2013年05月17日 01版)

工地联欢

《工人日报》(2013年05月07日 02版) 

3月19日,江西省新建县联圩镇渔民在朱港码头收拾渔网和渔具。


   

当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启动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活动。从3月20日至6月20日期间,在规定禁渔范围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以及其他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活动。新华社发(熊家福摄)

 

职责

《工人日报》(2012年02月11日 04版)本报记者 于文国 通讯员 弋永杰 摄影报道


“井下救援” 2月2日上午9时42分,井下运煤巷道出现了火灾区,火灾现场温度接近70摄氏度,浓烟密度令人窒息。距离巷道20米之外的煤层处有两名被困矿工,指挥部指令立即实施救援!于是,8名全副武装的救援队员迅速冲入了火海。30秒之后,一位矿工被担架抬着,另一位被两位救护队员扶着脱离了危险……这是抓拍于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救护大队每月一次井下实战演习的一个镜头。
为了保证事故现场极端困难条件下的技能发挥,演习的难度和恶劣程度在不断逐步升级。在高温浓烟环境下的实战演练中,因为现场温度接近70摄氏度,不少队员的安全帽都烤得变了形,一名队员的双手还被烫起了血泡。


   

救援队员迎着井下大火一面灭火,一面前进。(摄于井下实战演习现场。)


   

巷道里的浓烟密度令人窒息。(摄于井下实战演习现场。)


   

看齐 “一号队员”李刚业是救护大队灾情现场的最高指挥(图左),在任6年时间先后带领队员们处理各类事故200多起,抢救遇险、遇难人员413人,并全部实现了安全救援。


   

留影 张道生是1976年参加唐山大地震救援队37位抢险队员之一,将于今年3月退休。他取来了36年前那张37位抢险队员的合影,在荣誉室里让记者拍下了这张照片。


   

老茧 超大运动量和魔鬼训练致使队员们的手上、脚上的老茧不断增厚,每隔几个月就要割一次。教练杜希银介绍,有一次大家割下的老茧攒了半鞋盒。(杜希银 摄)


   

隔窗相望 2月2日上午11时40分,救护队员刘华的妻子许爱丽和孩子透过玻璃窗远远地观看训练。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救援队实行每周144小时值班制,期间24小时坚守岗位。虽然家属院与训练场和办公区只有一墙之隔,但是,队员与家属却经常是隔窗相望。


   

挂历提醒 李刚业将印有救护大队获得国际竞赛第一名照片的旧挂历挂在父亲遗像边,用意是在提醒自己:“矿山救援是一项随时面临生死的专业,只有具备高超的技能,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和避免自身的伤亡”。


   

现有128名救护指战员的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救护大队,创建59年来,每当矿山发生重大事故他们便迅速赶到现场,迎着瓦斯或煤尘爆炸、冒顶、透水等造成的极大危险,在地球深处与死神争夺生命。先后救援2389起,抢救遇险、遇难人员2278人,夺回生命1138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亿多元,并凭着刻苦练就的硬功夫杜绝了自身伤亡事故,实现了科学救援。

2月1日至4日,本报记者走进了这个专门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英雄团队,并置身于他们训练和生活的现场,感受英雄的“生死观”以及那平凡朴素中的高尚情怀……

旧挂历新用途

救护大队的值班训练基地与家属院仅有一墙之隔,然而,职业要求即便是没有实战任务也只能在每周的轮休日回家,如有救援任务则必须按任务完成的进度而定,最长一次他们曾经连续5个月没进家门。3月4日中午12时,救护大队一号队员(即:在救援中第一个进入灾难现场,侦察并指挥救援,任务完成后最后一个撤离的队员)李刚业轮休,他到家后先是走进厨房快速吃了一碗妻子煮好的元宵,然后找来钉子和锤子,径直走进书房拿起春节前从客厅换下来的那本2011年的旧挂历,在妻子的协助下挂在了墙上(见本版左下图)。挂历内容是救护大队2010年在澳大利亚参加第七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获得第一名时的照片,李刚业选择在书房的显眼处和父亲的遗像边放挂历,其用意是在提醒自己:“矿山救援是一项随时面临生死的专业,只有具备高超的技能,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和避免自身的伤亡”。

李刚业的父亲生前是矿上的一名机电工,曾在井下受过重伤。亲人的伤痛,矿难发生后的惨状,深深刻在了李刚业的脑海里。他立志要做一名最出色的救援专家,用科学知识抢救更多的矿工兄弟。他与队友们研发的“木棚支架一次成型”等20项成果,都在矿山救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太平间找钥匙

矿山救援最难地段在井下,而井下救援的顺序是按照“先活后死、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最终,包括遇难者的遗体在内,必须全部营救上地面。因此,克服尸体恐惧就成了救护队员必须面对的问题。救护队员张小国,对于2002年入队后渡过“尸体关、体能关、技能关”三道难关中的第一关刻骨铭心。他记得,入队当天的欢迎晚饭后,教练杜希银下达的第一项任务竟然是凌晨时分到某单位太平间里摆放着的尸体中找回一把钥匙来!他说:“那天夜里太平间里伸手不见五指,四周安静的令人寒颤。最后,钥匙是摸到了,可脊背上的凉汗把工作服都湿透了,晚上吃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

正是经历了类似的“魔鬼训练”,练就的硬功夫在实际救援过程中派上了用场,他和战友们先后数百次面对艰难营救,不仅没有恐惧,而且,还在升井时根据井下复杂的地形采取过“棒槌式升井”(即:用手抱着死者遗体面对面升井)、“站筐式升井”(救援队员将遗体放在吊篮中扶着升井)等方法将遗体送到地面上,并摆放一个从容的姿势与家属见面,尽最大可能实现了对逝者的尊重……

2007年1月19日,山东铝业公司废弃斜井罗村镇的一家私开矿发生冒顶事故,在救援中,80后队员赵凯第一次参加救援就将一位昏迷者的肠子捧起来塞了回去并贴身抱到了矿井的地面上……

老队员的期待

今年3月22日是老队员张道生正式退休的日子,他一直珍藏着一张1976年9月7日拍摄于济南南郊宾馆外的合影。照片上共有37人,全是从唐山大地震救援现场回来的英雄(见本版照片留念),那一年他24岁。如今,他是最后一位从救援大队退休的队员。回顾职业生涯,张道生很自豪。唐山地震后他是当天下午4点45分乘飞机以最快速度赶往灾区的矿山救援队员之一,他们的救援队也是最早到达唐山灾区的9支抢险队之一。他回忆说:“一下飞机我们的眼前惨不忍睹,道路完全不成样子,在赶往唐山矿东司事房宿舍的途中我的手时时都能碰到遇难者的遗体,当日深夜漆黑一片,而且余震不断,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历时43天先后抢救出了345人,后来,还在北京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回顾职业生涯,张道生感慨道:“我曾经历过不同类型的矿山救援,深深体会到这是一项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危险职业,更是一个知识性、专业性以及经验性极强的行业,可喜的是近几年我国的矿山事故在逐年减少,而救援水平也在提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矿井永远实现安全生产,我们宁可永远训练,永远不要参加实战。”

在国有恒顺集团感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时尚

《工人日报》(2011年11月03日 08版)本报记者 于文国 摄影报道


和冯荣生同在手工酿醋车间的高级技师谈开飞手捧着刚刚发酵的糯米通过气味检验品质。


   

镇江香醋酿造术的代表人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恒顺制醋车间主任乔贵清正在生产线上向新到厂的大学生传授制醋技艺。


   

图为正在为醋糟倒缸的高级技师冯荣生。手工醋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固态分层发酵及酿酒、制醅、淋醋三大过程,40多道工序,历时70多天精制而成,再经半年以上乃至数年的储存期,然后才能出厂。它存放时间越久,口味就越香醇。


   

热气腾腾的手工制醋车间里,高级技师曹荣义、苏永明正在将蒸好的头道糯米转桶入缸进入发酵工序。


   

醋消费不断增长的用量,使醋原料种植基地的面积不断加大。这是我国最大的制醋企业江苏恒顺集团的专业化糯米种植基地一角。


   

随着醋产品在美容、醋吧等时尚行业的走红,我国醋业正在面临一次增长机遇期。江苏恒顺集团将厂址从镇江市中心搬往市郊的丹德新城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规模。


   

为了让孩子们自幼受到醋文化的熏陶。10月19日上午,一批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恒顺集团手工制醋生产线,听取老技师的介绍。


   

10月17日,镇江市一家美容院里,美容师正在用一种专门用于美容的醋为消费者进行美容。


   

10月18日晚,镇江市中心的一家醋吧里,两位正在品尝苹果醋的年轻人。


   

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以谷物酿酒的基础上最早发明了醋,并以其调味功能送上了餐桌。如今,醋又从餐桌进入了休闲、美容、保健等时尚行列。而一代又一代手传手紧握着“木铲子”的酿醋师们,手上的酿造技艺也被赋予了更多、更广、更高的文化价值……


1985年,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冯荣生(见右图)进厂接了父亲的班,成为了江苏省镇江市国有恒顺集团公司传统酿醋岗位上的一名酿醋工。

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从父亲手中接过醋糟倒缸用的木铲子时,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有一天在现代化的生产线上以“摁电钮”取代这只木铲子,用当时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告别老一代汗流浃背的手工操作,实现醋生产的自动化。”

然而,26年后,一系列的事实让冯荣生完全改变了初衷,他手中握着的木铲子始终没有丢。

10月18日,记者走近了现已成为酿醋高级技师的冯荣生和酿造车间的工友们。刚做完了倒缸程序,满头大汗的冯荣生告诉记者:“因为,手工醋与机械醋的口感和味道差别非常大,近些年来,精明的消费者们用巨大的需求量和选择性不断地证明着手工酿醋技艺的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我现在不仅不能告别木铲子,相反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些珍贵的手工酿造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令冯荣生们欣慰的是,镇江香醋的系列酿造术作为醋文化的历史记忆现已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他工作的车间也从原来的老厂搬进了高大明亮的酿醋博物馆群落。而同时,随着醋产品在美容、醋吧等时尚行业消费范围的扩大,他们生产的醋品种也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

 




12月6日,河北省迁安市职教中心学生正在数控加工中心进行台阶轴加工训练。该市办学专业建设围绕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绕需要转,建设了冶金、装备制造、机电技术、服务、农业等5大类专业群,平均每年培养各类实用技术人才1万余人,办学呈现出“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良好局面,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毛广丰 孟令连摄

开着私家车去挖煤

《工人日报》(2011年09月19日 08版)

 


图为9月7日,陕西咸阳市彬县,刚从井下作业上来的肖师傅,从柜子里找出自己的车钥匙,他有一辆十几万元的小轿车。胡国庆 摄


   

在陕西咸阳市彬县,有一群年轻的矿工,他们中很多人是中专毕业的技校生,却在当地拿着过万的工资,早早地买了房子,开上了私家车。与以往人们对矿工的印象形成了强烈对比。在当地,井下挖煤是全机械化的操作,不懂技术可不行,因为收入高,很多学生也愿意去煤矿工作。



徐鸿睿(左三)小朋友刚与妈妈在视屏里见面,激动得哭了起来(9月11日摄)。

9月11日上午,贵州省麻江县谷硐镇谷硐小学五年级学生,11岁的布依族农村留守女孩徐鸿睿在学校新建的“惠明亲情聊天室”电脑视频上见到了在外打工的妈妈蒙开香,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10多万少数民族农民“棉海淘金”

《工人日报》(2011年09月15日 04版)

 



 9月13日,来自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青年农民阿依姑丽、买卖堤夫妇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九团拾花。

据悉,秋收开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优惠的拾花价格吸引了和田、喀什、克州、伊犁等农村的10多万少数民族农民到兵团“棉海淘金”,两个多月他们将从兵团挣走数亿元,加快了他们增收致富的步伐。杜炳勋 摄

 




辽宁省义县总工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在新学期到来之前,把4800余册儿童读物送到10余所农村小学,并协助5所小学办起留守儿童图书馆、阅览室。图为义县总工会与图书馆无偿协助西关小学办起图书馆留守儿童获新书。李铁成 摄

 

洛阳爱心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共度中秋

《工人日报》(2011年09月13日 03版)
  9月11日,爱心志愿者在河南嵩县山区草店学校与留守儿童做互动游戏。当日,河南省洛阳市约60名爱心志愿者来到豫西山区的嵩县纸坊乡草店学校,与附近4个村庄的山里孩子共度中秋,爱心陪伴留守儿童度过这个合家欢聚的节日。张晓理 摄

8月30日,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二农场职工在“民生公共服务中心”咨询有关就业问题。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二农场今年投资150万元,建成140平万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生公共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6个服务窗口,实行为民“一站式服务”,深受广大职工群众好评。邵维信 姜惠 摄

辽宁锦州的“绿色教师节”

《工人日报》(2011年09月06日 01版)

 



   

9月5日,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吉庆小学教师正在“崇教厚德 树吉庆师风”的条幅上签名。该校百余名教师践行师德,庄重承诺节日拒收学生家长吃请和礼金,倡导过一个“绿色教师节”。谷进 摄

        宁夏中部干旱带的西海固,由于极度资源性干旱缺水造成了当地的“贫瘠甲天下”。自2008年起,那里开始实施生态移民,2010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又出台新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将尚未迁出的35万群众全部实施彻底的生态移民。西海固的干旱与贫困这个被国内外关注、全国人民牵挂了近半个世纪的焦点话题即将成为历史。10月下旬,记者走进了正在实施生态移民的西海固干旱带核心区域的同心县,抓拍了这样的三个家庭……

 

                   宁夏西海固: 即将消失的村庄……    《工人日报》记者于文国摄影报道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即将消失的村庄之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即将消失的村庄之二 。 …………………………………………………………………………………………………………………………  宁夏西海固贫困家庭之一:王银山的窑洞 

 84岁没有出过山  家当不足两百元

 40年前,王银山逃荒来到了同心县马高庄乡套子滩,在一户窑洞旁选了一块土山崖挖了一个洞居住了下来。如今,这个洞经过不断开凿和修整已经成为了一个与当地其他户相当的窑洞人家。今年已经84岁的王银山,在这座窑洞里先后有了两个儿子和四个孙子。环顾王银山的家,最值钱的是窑洞外面一头活了十几年的骡子,窑洞内,土炕上只有一件被褥和一个用于盛水的缸及几件旧农具、碗筷等。男人和女人的旧衣服多为捐送而得。粗略估算,如按现在市场价格计算,加在一起也不足两百元。王银山的大儿子王福贵说,他们家距离县城的直线距离仅有100多公里,但是,因为路不通,如果想要去,需要翻山越岭5天多才能到达。老人家从出生到现在从未出过山,更未到过县城,也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     
 王银山一家在土窑洞前合影。   
 吊罐洗澡 因为缺水,王银山一家很少洗澡。而难得的洗一次澡,也只是限量用一个吊罐子在窑洞里冲着洗,尔后,把洗过澡的水接在一个大盆里再去洗衣服等。(10月25日17时56分摄于王银山的大儿子王福贵的窑洞内。)  
    王富贵的家当       10月25日17时摄于王银山的大儿子王福贵的窑洞。      
 水窖上锁10月25日18时12分,王银山的大儿子王福贵从他家的水窖9米多深的水面上提了一桶飘着柴草的水后,习惯地为水窖上了锁。他介绍,家里的房门一般不上锁。 
  已经84岁的王银山,从出生到现在从未出过山 ……   ……………………………………………………  宁夏西海固贫困家庭之二:马占林的古窑生活 曾在两千米下找到了水,但那是咸的   45年前,同心县马高庄乡阳洼村五舍的马占林就出生在这座古堡式的土窑洞里,他说,他的父辈当年建这座土窑时是全村的人从十几里外搬运来的泥土堆成的。但是,就因为这个家没有水,只能够靠天吃饭,一直也没能过上好日子。前些年,政府派来了打井队找水,最后,在2000多米的地下终于找到了,可打上来一尝大家都泄了气,因为那水是咸的,含氟量太高,根本就不能用,所以,穷根子还是解决不了。2008年上半年,已经15岁的儿子得了病,他找遍了亲戚朋友借了钱,出山去银川一家医院看病,结果,大夫告诉他需要20万元才能看好孩子的病,而马占林根本没法凑到这笔钱!最后,爷俩含着泪回了家,眼铮铮看着唯一的儿子病死在眼前…… 马占林说,我这个家没有水盼水,而有了水又怕水,3年前的一次大雨,这个土房子着了水差一点点就塌了…… 
 马占林全家在古堡窑洞前留影。 
 收雪入窖10月25日,同心县马高庄乡阳洼村的山顶上下了一场十年不遇的“大雪”,马占林带领妻子和两个女儿在积雪厚的地方,收集了雪往自家的水窖里存放以作饮用水。由于当地干旱的原因本来就不大的积雪很快就全部化掉了。  一水多用这是正在沉淀等待再用的一盆水。在马占林的家里,一盆生活用水一般先用来洗菜,然后,经过沉淀后再用于洗手等。(摄于10月26日13点11分 
 土豆是最好的主食 10月25日14时19分,马占林的妻子虎正兰先是将土豆切成了片状放在锅里后,再添上一瓢水和一捏盐,等煮熟了这就是过冬最好的一顿饭。 
 马占林将儿子生前的照片托在手上,泪水充满了眼眶。   茫茫西海固黄土高原,皆因缺水而养活不了一方人,使祖祖辈辈出生在这里的人们留下了多少苦不堪言的历史记忆……    …………………………………………………………   宁夏西海固生态移民家庭之一:马丰贵的新家     新砖房、自来水、5亩地、10头牛  同心县城北12公里处的惠安村居民马丰贵一家,是同心县率先实施移民的17个生态移民村中的一户。自从2008年初他搬进这幢54平方米的砖瓦房之后,家里的日子开始了巨变。配套的自来水、电、路、学校、医院等条件一应俱全,现在他每年可养卖10头肉牛,种着5亩耕地,年均收入两万元以上……  

 马丰贵一家在新房前留影。 
 马丰贵家哗哗流淌的自来水。   马丰贵新家的养牛圈。

  马丰贵儿子读书获得的奖状。 
   马丰贵所在的惠安村一角。 …………………………………………………………      —— 相关链接 ——

 

总面积达2.8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3.4万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西海固干旱带,重点区域包括同心县、盐池县、海原县、红寺堡开发区、原州区北部、西吉西部和中宁县、中卫市城区的山区部分,涉及8个县(市、区),64个乡(镇、区)。这里平均年降水量仅为200mm左右,由于常年存在的资源性干旱缺水,造成了居住在那里的群众极端贫困。尽管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先后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投资扶贫,但是,“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种粮难”以及返贫率高等问题仍无明显改善。至2006年,按照现行贫困人口标准划分,这里还有年纯收入692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11.82万人,年纯收入959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26万人……

其贫困程度之深,世所罕见。

自2008年起,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和政府的战略布置,全面启动了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的工程,按照“人随水走,水随人流”的思路,优先将居住在干旱缺水带的贫困人口搬迁到了有水靠路的地方,以彻底解决因干旱造成的贫困问题。近日,宁夏又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在十二五期间,将尚未迁出的35万贫困群众全部实施生态移民,并确保按照“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标准,采用“县内移民”、“自发移民”及“劳务移民”等方法多措并举,让西海固干旱带的贫困群众尽快过上好日子。

   签名留念
中工网作者:杨登峰
1

嘉兴一家人的“红船”情缘 杨登峰/摄张一在红船上向父母“取经”。张一循着妈妈的足迹,她已成为解说员里的佼佼者。


下班回家后,一家三口在一起聊天是他们难得的幸福时刻。


张新志擦拭红船上的灰尘,红船上的每一个地方他都非常熟悉。


上班前,张一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她说这是基本礼仪。



徐金巧(左)根据自己多年经验,为讲解员指导服务礼仪。

 
一家三口为嘉兴红船服务,徐金巧很自豪。





张一在红船里为游客讲解红船历史。



铭记悲壮 感受重生 再访灾区看重建⑤档案·重建 于文国/摄         3年前,发生在汶川的那场猝然袭来的8级强震,使秀美的山川满目疮痍……,巨大的伤亡数字给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3年中,就在那片废墟上,那些擦干了血迹、昂起了头颅、挺直了腰杆的受灾者们,那些从全国各地急速赶来的援建者们,那些放下手中的书本和工作悄悄加入的志愿者们,每时每刻都在谱写着一串串、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
                                                                                         北川

   “5·12”地震中老北川城彻底被毁。如今,一座羌风羌韵的北川新县城如神话般地矗立在安昌河畔。重建的县城人均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安昌河从新县城中蜿蜒而过,河的两侧规划了四季常青的生态走廊,犹如画中之景。


汉旺

   “5·12”地震中,汉旺镇定格在人们记忆中的是钟楼与废墟。如今,汉旺新城依托5条穿城而过的水系,形成了“江楼览涛、荷池听雨、汉旺映霞、清溪迎客、柏林塔影”等5个景点,极具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等优势。


莹峰

   “5·12”地震使什邡莹峰实业公司的设备遭到大面积破坏,生产车间主体开裂,伤亡人数达250多人。然而,这个厂以惊人的速度恢复了生产。如今,生产能力比震前增加20%,环保指标比国家标准提高了10倍以上。

东汽

   “5·12”地震之后,经过1年零9个月的恢复重建,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德阳新基地于2010年5月10日全面竣工投产,实现了两年内还社会一个“新东汽”的郑重承诺。这一年里,东汽实现产值近200亿元,位居同行业世界第一。


东汽中学

    “5·12”地震中,位于汉旺镇的东汽中学共有包括谭千秋老师在内的249名师生遇难。震后,由海军无偿援建的新校园已更名为东汽八一中学,可容纳60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就读。所有墙体全部采用框架结构,钢筋含量超过普通建筑的30%。


地震宝宝

    "5·12"地震发生后,数以千计被人们称为地震宝宝的孩子出生在地震棚里,因而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今,这些孩子均已搬进了新建成的幼儿园,正像千千万万个正常的孩子一样幸福快乐地成长。


张丽夫妇

    “5·12”地震使映秀镇邮政局职工张丽夫妇一贫如洗,并在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和女儿。如今,他们分到了一套70多平方米极具民族特色的新住房,张丽又有了3个月的身孕……


王倩周蓉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记者曾于5月15日在已经完全倒塌的映秀湾发电厂修配车间的废墟上,守候拍摄了泰安市的消防队员们从被埋5米多深的废墟下抢救女工周蓉和王倩的现场。当时,尽管记者先后等了近20个小时,但是,仍然没有等到抢救的结果。因急于赶往成都向编辑部发稿(当时映秀通信已中断)只好离开了现场。之后在去往其他震区的采访中,记者曾多次向到过映秀的人打听,遗憾的是得到的回答均为“没听说她俩被救出”。

    三年过去,当再次翻阅那一张张被尘封的资料照片和一段段现场日记时,在痛心疾首的回忆中,或许是不甘心,更可能是多年来“眼见为实”的习惯使然,记者在百度的搜索引擎上打上了“周蓉和王倩”的名字,结果,搜索结果让记者喜出望外!原来她俩还活着!

    于是,便急不可耐地向编辑部请求,并于3月30日又一次飞到了汶川,辗转数天之后在都江堰一幢新式5层楼房里见到了周蓉和王倩以及她们的家人……
编辑: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