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词张宏光去蝶儿飞:(1825)旌德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44:34

旌德县

开放分类:中国地名中国市县县级行政区

旌德县位于皖南山区,地处黄山北麓,东临苏浙沪,北枕皖江,距举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仅36KM。旌德县建置于唐宝应二年(公元763年),现隶属于宣城市。县境自东向西分别与宁国市、绩溪县、黄山区、泾县接壤。旌德县域面积904.8平方公里,目前全县5镇5乡,66个行政村,人口15.1万。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

目录

旌德县 - 基本概况

旌德县

旌德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旌德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粮油蚕茧苎麻茶叶等。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4万亩,年产量5.7万吨,素有"徽州粮仓"之称。优质桑园2万亩,年产蚕茧1000吨。旌德是全国七大苎麻产地之一,所产“旌德青”苎麻的主要质量指标纤维指数达2040公支,种植面积2.9万亩,年产4500吨。“天山真香”为茶中珍品,与“旌德魁针”、“旌德毫芽”、“旌德名魁”并称四大名茶,驰名中外。境内矿藏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全县已探明砩石储量210万吨,石英1000万吨,瓷土1800万吨,钾长石7.4万吨,花岗岩11.4亿立方米。其中以砩石、石英石为最,远销海内外.旌德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

境内重峦迭翠,山水相间,自然生态环境优美。黄山支脉自西向南蜿蜓而入,斜贯全县,海拔120—1295M。境内青山环绕,松杉葱郁。旌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全县有林面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是“全

旌德县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森林蓄积量3495万立方米。旌德县文化底蕴丰厚,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徽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积淀和继承。旌德历来重教兴学,文风昌盛,历代名人辈出,北宋文学家周敦颐,中国拓朴学创始人、数学家江泽涵,现代著名作家周而复,革命烈士江上青,中国第一个红色县长谭梓生,国民党爱国将领戴戟,近代著名词媛吕碧诚,民俗学家江绍原,医学家江希舜,经济学家朱剑农江春泽等都是旌德精英。

旌德境内现存皖南古村落较多,其中江村已有1300多年历史,宗祠民居林立,古风犹存。江村自古人杰地灵,文风淳厚,仅明清时期,江氏族人考取进士、文武举人126人,民国初十年,又出博士、学士17人其中“叔侄翰林”、“父子进士”、“兄弟博士”成为美谈。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主席曾亲临旌德江村视察并提字留念,赋予了江村历史文化新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旌德经济开始由传统的单一农业向工业、农业并重的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机械、电子麻纺医药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旌德经济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旌德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旌德县 - 行政区划

旌德县
旌德县辖5个镇、5个乡:旌阳镇蔡家桥镇三溪镇庙首镇白地镇版书乡俞村乡、云乐乡、兴隆乡、孙村乡。

旌德县 - 历史沿革

唐永泰中置旌德县。据《元和郡县志》:旌德县“本太平之地,以县界阔远,永泰初‘土贼’王方据险作叛,诏讨平之,奏分太平置旌德县”。据《太平寰宇记》:“冀其邑人从此被化,故以旌德为县名。”?年,旌德县辖4个镇、10个乡:旌阳镇、庙首镇、三溪镇、蔡家桥镇、旌桥乡、华坦乡、仕川乡、乔亭乡、云乐乡、白地乡、版书乡、孙村乡、俞村乡、兴隆乡。2000年,旌德县辖5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064人,其中: 旌阳镇 27510 蔡家桥镇 6351 三溪镇 12582 庙首镇 11319 白地镇 13594 版书乡 11015 旌桥乡 7954 华坦乡 5318 俞村乡 11157 仕川乡 1413 乔亭乡 8869 云乐乡 6189 兴隆乡 8768 孙村乡 10025 。2003年,旌德县调整行政区划:将原旌桥乡、华坦乡整建制并入旌阳镇,以原旌阳镇和旌桥乡、华坦乡的行政区域为旌阳镇的行政区域,镇政府驻旌阳;将原乔亭乡整建制并入蔡家桥镇,以原蔡家桥镇和乔亭乡的行政区域为蔡家桥镇的行政区城,镇政府驻蔡家桥;将原仕川乡整建制并人俞村乡,以原俞村乡和仕川乡的行政区域为俞村乡的行政区域,乡政府驻俞村;保留三溪镇、兴隆乡、庙首镇、白地镇、孙村乡、云乐乡、版书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旌德县辖5个镇、5个乡:旌阳镇、蔡家桥镇、三溪镇、庙首镇、白地镇、俞村乡、兴隆乡、孙村乡、云乐乡、版书乡。2004年底,旌德县辖5个镇、5个乡:旌阳镇、蔡家桥镇三溪镇庙首镇白地镇兴隆乡、孙村乡云乐乡版书乡俞村乡

旌德县 - 地理位置

旌德县旌德县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与著名旅游圣地黄山一脉相连。隶属安徽省宣城地区。全县辖10乡镇123个行政村。总面积904.8平方公里,总人口15.3万人。旌德置县于唐代宝应二年(公元763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县名旌德,寄意章扬札德,教化县民。自古以来,旌德人民重教好文,人才辈出。南唐状元舒雅是著名雨昆体诗人,曾奉诏参与绱校>、>、>等10多部经典;元代县尹三桢著>,集中国农事之大成;清代商人谭子丈捐银二万两在洋川创办毓丈书院,兴学育人;近代著名词缓吕碧城和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数学家江泽涵、经济学家朱剑农都是出自旌德的中华精英。

旌德山川毓秀,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始建于北宁崇宁之年(公元1102年)的旌德文庙以及江村父子进士坊、溥公祠均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皖南第二大石桥旌德三溪乐成桥乔亭文笔石峰兴隆表灵塔等把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旌德点缀得更加美丽。

旌德县 - 交通运输

旌德县

一、国道

G205线旌德段 起自泾县浙溪桥南头与旌德交界处,由北向南,经三溪蔡家桥、孙村、庙首、白地至旌德与黄山区交界处,长42.7千米。1954年12月始分段动工修建,1966年3月1日全线通车。1969年至1976年,G205线南湾大兴岭、雀岭等险要路段进行裁弯取直,加宽路基路面,砌筑挡土墙。1973年至1977年,浙溪桥至蔡家桥段铺筑渣油路面。1977年至1979年,蔡家桥至雀岭段铺筑渣油路面,路面宽7米,总投资91.5万元。1986年,炮台桥狭窄路段砌筑挡墙、加宽路基,并修筑外沿防护示警桩517根。1987年春,根据全省18条干线公路拓宽统一部署,沿线民工建勤拓宽路基,投劳2.8万个工日,完成土方8.4万立方米。拓宽后路基宽12米,局部路段达15米,加宽小桥8座,接长涵洞242道。1989年,从浙溪桥南头始,由北向南按二级路标准进行改造,重新铺筑渣油路面。1992年至1995年,计投资1262.3万元,改造渣油路面36千米。2003年底,浙溪桥南头至洪川路基宽12米至15米,渣油路面宽9米,为二级路;洪川至雀岭顶路基宽7.5米,渣油路面宽7米,为四级路。全段最大纵坡9%,平曲线最小半径15米。路线跨越徽水河玉水河及多处支流,与S217线,县道三(溪)兴(隆)、蔡(家桥)云(乐)、水(北桥)版(书)路,乡道板(桥)祥(云)路连接,连通5个乡镇。2003年年平均昼夜交通量716车次。设三溪、新建、白地、洪川4个道班养护与管理。

二、省道

(一)S217线旌德段 起自蔡家桥,由北向南经旌阳、版书至旌德与绩溪交界的分界山,长20.65千米,沿线山重岭复,北低南高。1952年1月6日始分段动工,1956年5月1日全线通车。

1986年,三溪、双河、兴隆、版书、南关、旌桥6乡镇1.5万名民工义务建勤,拓宽路基。共拆迁房屋1.7万平方米,征用土地8.5公顷,完成土方12.7万立方米、石方2000立方米,修筑挡土墙1600立方米,接长涵洞91道,投劳6.9万个工日,投资21.4万元(其中县直机关干部职工捐款1.3万元)。1990年至1991年,地区公路局投资163.8万元,对蔡家桥至旌阳段进行改造,新铺渣油路面12千米,路面由7米拓宽为9米。1993年,投资241万元(地区公路局191万元,县政府50万元)对旌阳城区段计1.25千米进行拓宽改造,浇筑混凝土路面,路基宽18米,路面宽12米,为二级路。1995年,地区公路局投资139.5万元,对旌阳至分界山段进行改造,年底完成渣油路面基础工程。同时,地区公路局投资73.5万元,对S217线旌德全段实施GBM工程,同年底基本完成。S217线旌德段路基宽12米,渣油路面宽9米,最大纵坡4%,平曲线最小半径30米。路线跨越徽水河支流,与G205线、S323线,县道新(桥)西(阳)、乡道旌(阳)凤(形山)路连接,连通3个乡镇。2003年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187车次。设新桥、向阳2个道班养护与管理。

(二)S323线旌德段 起自宁国下滑渡与旌德交界处,由东向西南经俞村、旌桥至县城南门,长20.2千米。沿线重山叠岭,以七都岗为界,中间高两头低。1956年12月始分段施工修建,1967年6月全线通车。1970年至1975年,S323线尚村、七都岗急弯陡坡等路段先后进行裁弯、降坡。1983年,为改善县城穿城路段交通拥挤状况,新建旌阳桥,另辟环城路0.5千米。1984年至1986年,地区公路局先后投资25万元,对后妃岭等陡坡进行降坡,滑渡至旌阳段重新铺筑泥结碎石路面。1992年9月,按二级路进行测量设计。1993年,共投资191万元(其中以工代赈131万,县计委补助60万)对县石油公司至胜利东路1.2千米进行拓宽,拆除房屋1万平方米,当年完成路基工程。1996年5月开始浇筑混凝土路面,1997年10月竣工。路基宽18米,混凝土路面宽12米。1995年底,滑渡至俞村路基宽8.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5米至6.5米;俞村至旌阳路基宽8.5米至12米,泥结碎石路面宽6.5米;环城段按路基宽18米,路面宽12米实施拓宽改造。全段最大纵坡9%,平曲线最小半径15米,为四级路。路线跨越俞村河白沙河、徽水河,与S217线、县道瑞(市桥)红(卫)、桥(埠)仕(川)路连接,沟通3个乡镇。2003年,年平均昼夜交通量789车次。设俞村、篁家2个道班养护与管理。2001年,县委、县政府申报S323线旌德段改建,2002年,省交通厅正式立项,由省港航设计院实地勘察设计,全长37千米,旌德段21千米。设计下俞村至旌阳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滑渡至下俞村路基宽9米,路面宽7米;其中二处改线计4.5千米。总投资9000多万元,2003年8月开工,计划2005年底竣工。

三、县道

(一)三(溪)兴(隆)路 起自三溪,由东向西南经姜元、霍家桥、同乐、双河至兴隆,长12千米。1965年初,省计委、交通厅批准修建计划,是年12月底开工,次年6月竣工通车。

1989年7月,毛坦桥遭水毁,改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1994年8月,车辆建勤筹集资金80万元,三溪、兴隆两乡镇民工建勤采运砂砾石料1.8万立方米,10月铺筑渣油路面,次年11月16日全线竣工。2003年5月,三兴路作为重要县道,移交县公路分局建设养护管理。2003年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54车次。2002年,省交通厅正式立项,将三兴路延伸至黄山区仙源镇,列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三(溪)仙(源)线与S103线平交,北接G205线。建设里程全长36.4千米,旌德境内17.5千米,公路设计标准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三溪至兴隆段路面9米宽,路基12米宽。旌德段投资6000万元,2003年11月动工,计划2005年底竣工。

(二)蔡(家桥)云(乐)路 起自蔡家桥,由西南向东北经朱旺村汤村、乔亭、西阳、东阳、吕家至云乐,全长24千米。由蔡(家桥)乔(亭)、乔(亭)大(岭脚)、大(岭脚)云(乐)三段组成。1970年10月动工修建,1977年10月全线贯通。1996年8月蔡家桥至乔亭砂改油工程动工,同年11月完工。1997年9月梅村至云乐砂改油工程动工,同年10月完工。1998年9月大岭脚至梅村砂改油工程动工,同年11月完工。2001年2月,撤销汤村、大岭道班,归蔡云中心道班养护。2003年,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5车次。2002年9月,国家计委、交通部、总后勤战备处联合立项,对蔡(家桥)大(溪口)公路进行拓宽改造,2003年1月动工,2004年竣工。

(三)水(北桥)版(书)路 起自孙村水北桥,由西向东南经孙村乡上村、版书乡模范、绩溪县浩寨乡水川村至版书乡版书村,长23.2千米,由水(北桥)碧(云)、版(书)碧(云)段组成,其中旌德境长21.3千米,为乡村连接线。1969年5月至1983年,兴建水北桥碧云段,投资61.8万元,1995年浇筑渣油路面。1986年,修建版碧路,由省计委以工代赈90万元,地区交通局投资20万元,采取发包式修建。完成土方34.1万立方米,石方9.8万立方米,1993年11月竣工通车。水版路东连S217线,西与G205线连接,构成县境第三条循环公路,沟通沿线11个自然村。2001年2月撤销水北桥道班,归蔡云中心道班养护,设水北桥养护作业组。2003年,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29车次。

(四)新(桥)西(阳)路 起自旌阳镇新桥,由南向北,经华坦、汪家、凫山至西阳,长11.1千米,由新(桥)华(坦)、华(坦)西(阳)两段组成。新华段长2.2千米,1976年6月沿线民工建勤修建,12月6日竣工通车。华西段长8.9千米,1981年4月沿线民工建勤修建,新建桥梁2座,涵洞34道,征地5.6公顷,拆迁房屋3幢,完成土石方18.3万立方米,投劳9.7万个工日,投资20.7万元,1983年10月竣工通车,是城乡连接线和县境第二条循环公路。1996年7月,新桥至华坦砂改油工程动工,同年8月完工。2000年7月,华坦至凫山砂改油工程动工,同年10月完工。2001年2月撤销华西道班,由蔡云中心道班养护与管理。2003年,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09车次。

(五)瑞(市桥)红(卫)路 起自旌阳镇瑞市桥,由西南向东北,经霞溪板桥红卫,长9.7千米。由瑞(市桥)板(桥)、板(桥)红(卫)两段组成。瑞板段长7千米,1976年12月修建,1978年10月竣工通车。板红段长2.7千米,1980年1月修建,1983年4月竣工通车,是旌桥乡连接线和县境第一条循环公路。1998年,瑞市桥至板桥砂改油工程动工,年底完工。2002年,板桥至红卫砂改油工程完成。设旌桥道班养护与管理。2003年,年平均昼夜交通量337车次。

(六)桥(埠)仕(川)路 起自俞村乡桥埠村,由北向南经仕川三门前、绩溪县校头霞溪至仕川下门,长10千米。沿线地势险要,南高北低,为乡村连接线。1991年1月修建,1992年底竣工通车。利用老桥1座,新建桥梁2座、涵洞36道,征用水田0.7公顷,旱地1公顷,山场9.3公顷,拆迁房屋280平方米,完成土方1.4万立方米、石方8万立方米,铺筑泥结碎石3.9万立方米,砌筑挡墙2289立方米。2003年浇筑渣油路面。年平均昼夜交通量98车次,由乡村养护与管理。

四、乡道
全县共有乡道64条,计长206.2千米。其中,四级路47.4千米,等外路158.8千米。

旌德县 - 经济发展

旌德县

经济快速发展。倒县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23家,已形成以机械电子、崐医药、纺织、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品“萤光”牌砩石、“黄山”牌台钻、“天山真香”名茶、“八宝五胆”药墨、药物布鞋等获部优称号;全县共有8个崐产品获国家各类金、银、铜奖。“天都”牌系列麻制品及绢制品在江、浙、沪、豫、鲁及深圳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产品远销保加利亚韩国台湾地区。

白地牙签自创标准,被国家采纳,“国标”牙签走俏东南亚。国家中型企业安徽省振玻集团,质量、物耗、效益均居全省同行业前列;国家中型企业安徽省黄山台钻厂,台崐钻产品远销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多次荣获部优、省优和华东博览会“银奖”;药业公司经过40余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安徽省医药行业四小龙之一;崐恒大纺织公司凭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已发展成为安徽省乡镇企业50强;黄山胶囊生产基地,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三。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财政收入544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4500元,农民人均崐收入2620元,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旌德县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荣获安徽省创建文明先进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称号,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投资环境优良。交通便利,205国道、323、217省道穿境而过,县城距皖赣铁路的胡乐火车站仅30公里,距绩溪火车站40公里,距黄山国际机场95公里。供电设施齐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运行正常。山区小水电站星罗棋布,关已上网供电。城镇供水、公共交通、商业网点、文体场所等发展迅速。二星级涉外宾馆梓山宾馆和金泉大厦、绿苑缕、梓山商厦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1997年旌德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县,为加大对外开放、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热忱欢迎国内外、省内外和港澳台地区的有识之士、各界朋友,光临旌德参观游览、探崐亲访友、洽谈经贸、投资建厂、兴办实业,共同开发建设这片古老文明而又充满希望的热土。

旌德县 - 文物古迹

旌德县

文笔投池



文笔投池景点位于乔亭乡乔亭村西南500米,由一塔一湖构成,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四月。其中文峰塔系用方形花岗岩石砌成,内填泥沙,呈圆锥体,顶上扣一葫芦形石块,高11.7 米,底部直径6米,顶部直径1.5米,其形状如卓笔,因此又名“石峰文笔”,塔旁有人工湖,面积约15亩,其形状似一砚台,合称“文笔投池”。

朱旺村九井十三桥

朱旺村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朱剑农的故里,在明清时代这里的雕刻工艺颇负盛名,迄今为止,清末徽派特色的古民居尚存不少。同时,朱旺村依山傍水,村中有河、河中有井,但“河水不犯井水”,形成了九井十三桥的特殊景观。

 

三桥锁翠
县城内三座古桥横跨徽水河上,形成了“三桥锁翠”的秀色,三桥即淳源桥、架虹桥、黄济桥。其中,淳源桥始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架虹桥始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黄济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时翰林吕光亨曾咏:胜地足招邀,春晴物色娆;烟光分两岸,城阙连三桥。乍可离城俗,谁从避世嚣;数声莺语滑,暗柳绿条条。

旌德县

文庙、文昌塔

旌德文庙与别处一样又称圣庙、孔庙、夫子庙,为旌德县明清以来尊孔祭孔的场所,亦是当时法先圣先师、重道隆儒、兴化起教供生员肄业的教育场地,故又名学宫。旌德文庙所处的位置在县城中心,县府之左,以表示它的显赫和威严。1989年6月,旌德文庙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嘉庆《旌德县志》:“考唐贞观四年(630)诏州县皆立孔庙,时尚未有族邑也。宝应建邑以后,谈学之制无闻,邑之学宫自宋崇宁元年(1102)始。“旌德孔庙建筑群历经南宋、元、明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屡受兵火之灾,大修24次,重建5次,现存建筑为顺治二(1645)所建。历次修缮费用多为私人捐献。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初名文宣王庙,宋崇宁四年(1105)始改称大成殿。长宽均17米,占地289平方米。基高3.33米,殿高18.66米,重檐歇山顶。屋面为滚龙亮背,上下两层,各有4条垂脊,正脊中嵌火焰宝珠;正脊两端及垂脊角均嵌有鱼尾走龙,抬梁式木结构。殿周用石柱,上覆磁瓦,窗牖雕刻精致,檐牙高啄,气势宏伟。殿内四根木柱通顶,表通天之意。殿内藻井两层彩绘,内容为凤、鸡、鹤、龙、象、鹿、麒麟及牡丹花卉等,并有八仙容颜,最醒目的则是文曲之星。纵观大小百幅彩图,画面栩栩如生,寓意明显,无非是寄望于旌德子孙文星高照,大显神通。大殿四周红墙簇拥,殿对面有照壁,门口为大成坊,进坊为半月形伴池,亦名跃龙池,池上建有石拱桥,称泮桥,亦名状元桥。可惜照壁与大成坊都挪为它用了。伴池东有礼门,西有义路。池后建筑,中为戟门,左为乡贤祠,右为名宦祠;再进去中间为丹墀,供朝拜,两侧有东庑、西庑,为先圣、先儒配祭牌位陈列的地方。大成殿的两旁,还有东、西斋房

学宫附近原有两座建筑物:一是尊经阁,始建年代失考,清乾隆八年(1743)六月十六日,因记毁复建于明伦堂东,祀文昌帝君于其上,尊经阁占地104平方米,共三层,厂角重檐,凌空高矗,窗棂栏杆,轩爽玲珑,画栋雕梁,丹碧耀彩,方向抱学宫,翼然左护,势若穿天心,探月窟,蔚为壮观。一是明伦堂,为讲学之所,在学宫左侧,与大成殿同时建造,规模颇大。遗憾的是两者均毁。旌德文庙历经沧桑,几经毁坏,几经修复,在劫难中得以幸存。整座文庙占地4700平方米,现存大成殿、东西厢、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泮池泮桥斋房等,为安徽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文庙建筑群,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安徽省文物局及县政府多次拨款,对文庙进行修复。不仅如此,旌德县还把文庙辟为县级文物的展览地,县文化艺术的集萃地。这里设有“周而复作品陈列馆”,陈列了旌德籍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先生捐献的4000多件文献资料。大成殿集文化建筑艺术之大成,古人的聪明智慧集于此,你可以尽情欣赏;今日旌德人杰的鸿篇巨故存于此,凡人的艺术感悟存于此,你可以随心品评。文庙旁的文昌塔高约30米,是五层八面的楼阁式砖塔,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文庙内现设有“周而复文学艺术研究馆”,收藏了近4000件珍贵手稿、私人藏书和纪念证、章及书法作品。

安徽省县以上行政区划

更多安徽百科知识,详见微百科:安徽百科   地级市 市辖区县级市 合肥市 庐阳区 | 瑶海区 | 蜀山区 | 包河区 | 长丰县 | 肥东县 | 肥西县 芜湖市 镜湖区 | 弋江区 | 鸠江区 | 三山区 | 芜湖县 | 南陵县 | 繁昌县 蚌埠市 蚌山区 | 龙子湖区 | 禹会区 | 淮上区 | 怀远县 | 固镇县 | 五河县 淮南市 田家庵区 | 大通区 | 谢家集区 | 八公山区 | 潘集区 | 凤台县 马鞍山市 雨山区 | 花山区 | 金家庄区 | 当涂县 淮北市 相山区 | 杜集区 | 烈山区 | 濉溪县 铜陵市 铜官山区 | 狮子山区 | 铜陵县 安庆市 迎江区 | 大观区 | 宜秀区 | 桐城市 | 宿松县 | 枞阳县 | 太湖县 | 怀宁县 | 岳西县 | 望江县 | 潜山县 黄山市 屯溪区 | 黄山区 | 徽州区 | 休宁县 | 歙县 | 祁门县 | 黟县 滁州市 琅琊区 | 南谯区 | 天长市 | 明光市 | 全椒县 | 来安县 | 定远县 | 凤阳县 阜阳市 颍州区 | 颍东区 | 颍泉区 | 界首市 | 临泉县 | 颍上县 | 阜南县 | 太和县 宿州市 埇桥区 | 萧县 | 泗县 | 砀山县 | 灵璧县 巢湖市 居巢区 | 含山县 | 无为县 | 庐江县 | 和县 六安市 金安区 | 裕安区 | 寿县 | 霍山县 | 霍邱县 | 舒城县 | 金寨县 亳州市 谯城区 | 利辛县 | 涡阳县 | 蒙城县 池州市 贵池区 | 东至县 | 石台县 | 青阳县 宣城市 宣州区 | 宁国市 | 广德县 | 郎溪县 | 泾县 | 旌德县 | 绩溪县  (参见:安徽省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