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颗粒路面:面瘫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05:34
应用风池穴治面瘫如何定位、操作,穴位解剖层次如何?
  (1)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下,平风府穴,在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
  (2)操作方法:患者低头伏案,或正坐位。针尖对准鼻尖方向直刺0.8~1.0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3)进针层次:
  ①皮肤:较厚,有头发,针刺时,有韧感。该穴部位的皮肤由枕小神经分布,其纤维来自第三颈神经。
  ②皮下组织:较厚,由脂肪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有第三颈神经的皮支和皮下静脉。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软感觉。
  ③斜方肌外侧:有结缔组织,针刺通过时韧性感觉和阻力都较皮肤小。
  ④头夹肌:其浅面紧靠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该肌由第二颈神经主至第五颈神经的后支的外侧支支配。针刺时通过该肌的外上部,阻力较小。
  ⑤头半棘肌:位于头夹肌的深面,受相应的胸神经后支支配。斜刺时,通过该肌的部分较厚。
  ⑥枕下三角肌:呈三角形,位于头半棘肌的深面,被脂肪结缔组织所填充,枕下神经从其深面穿出。针刺时,通过该三角外侧边缘的中点处,阻力很小并有松软感。一般针刺该穴时,不穿透枕下三角为安全。
  (4)针刺意外:该穴深面的重要结构主要是延髓和椎动脉,它们分别位于寰枕关节囊的内侧和外侧。其深度距皮肤一般为1.5寸以上,所以,针刺时,其深度不超过1.2寸较为安全。正确的进针方向,其深面正对同侧的寰枕关节。若针刺朝向对侧眼外眦,其深面一般正对延髓。因此,针依次通过枕下三角、寰枕后膜和硬膜、延髓等结构,故进针过程中有松软——硬韧— —突破——松软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延髓损伤的症状(全身触电感、惊叫、精神异常表现,轻者有头项强痛、眼花、心慌、出汗、呕吐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一般为延髓出血。若针刺扁向同侧眼内眦,其深面一般正对同侧椎动脉,故在此方向针刺不要过深,更不能进行提插和大幅度旋转,以免伤及椎动脉,引起较严重后果(症状是针体搏动,出针后患者头痛、头晕、血压下降,故出针后应加压数分钟)。
  (5)主治:面瘫、中风、神经官能症、癫痫、神经性头痛、感冒、鼻炎、高血压等。
  
  “面瘫穴”如何定位、操作?
  “面瘫穴”为经外奇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少阳胆经在肩部的交点上,即锁骨外1/3斜上1.5寸处(相当于斜方肌与颈下纹肌交叉处)。
  其操作方法: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交叉取穴。操作时患者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用28 号毫针,针尖向颈部方向斜刺1寸,出现针感(酸胀)向颈面部传导为宜。留针60分钟,10 分钟行针一次,每周针刺3次,10次一疗程。可以配合频谱仪、神灯等照射患侧面部。
  
  如何应用“吊线穴”治疗面瘫?
  主穴:吊线穴,即口角内肌平行于牙齿的经位线(口腔内出现如纸绳粗的白线或红线即是此穴)。
  配穴:地仓透禾,地仓透承浆。
  操作: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对准吊线穴,强刺出血,间隔0.5~1 0cm,排列、点刺,以出血为度,或用三棱针对吊线穴划刺,以及平行吊线穴的上下,从后向前划刺。主穴泻法。配穴平补。
  针刺后,按摩患侧面肌、口角、眼睑周围、眉梢、额颊,以皮肤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
  
  面瘫针灸治疗如何选穴处方?
  针灸治病取穴原则有三个:(1)近部取穴:即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临近部位的腧穴。(2)远部取穴:是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3)辨证取穴,即随证取穴或对证取穴,主要是依据辨证及腧穴主治作用提出的。
  面瘫的针灸选穴即依据以上三原则,总结临床众多针灸治疗面瘫的处方选穴,不外以下四种方法:
  (1)辨证取穴:即将面瘫病症按中医辨证分型,不同的证型,选取不同的腧穴处方(见各证选穴详述题)。
  (2)辨病与辨证取穴:即在诊断面瘫病基础上,确定一个或一组固定穴位,再根据病人不同兼证表现,辨证配穴。
  例:迎香、阳白、地仓、颊车、风池、合谷为主穴;风犯少阳者加外关;风犯阳明者加中脘、足三里;肝胆湿热加阳陵泉、行间;肝肾亏虚配太冲、太溪等。
  (3)循经远近取穴:本法即按面瘫所病经脉远近结合取穴,如面瘫常病经脉为阳明、少阳,即取地仓、颊车、合谷(阳明经远近结合)及翳风、风池、太冲(少阳经及其表里经远近配穴) 。
  (4)辨病取穴:此法以经验为主,只要诊断为面瘫病症,就取某些方穴治疗,或为一组方,或为两组方交替应用,穴位不予加减。
  例如:阳白、下关、颊车透地仓、风池、足三里为一组;丝竹空、迎香透四白、太阳透下关、完骨、合谷为一组。两组交替,每日一次。
  又如:面瘫五透法,取太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四白透地仓,攒竹透鱼尾,阳白透鱼腰(或鱼尾、攒竹)。
  
  如何运用红外热像图确定面瘫针刺治疗方案?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自成体系,实用而有效。由于对该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有所差异,每位临床医生实践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出入较大,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将现代化的医学热像技术应用于面瘫的针刺治疗中,可使该治疗法更趋客观和完善。
  
  为何“太冲泻唇以速愈”?
  《百症赋》云“太冲泻唇以速愈”,其意是用太冲穴治疗面瘫,用泻法,疗效快速。其原因,一方面是临床经验总结,另一方面也有其中医机理。
  面瘫,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面部脉络,以致局部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致。
  既然面瘫是以风邪为病,当然要求取风池、翳风等穴,此从病因而治,以期疏散风邪;取地仓、颊车等穴,是从病位而治,以疏畅经气。之所以取太冲治面瘫则另有其微妙机理,乃因面瘫得自外风,风邪入络导致面部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之机理。肝主筋,故运用肝之原穴太冲调肝经经气,养经筋。
  从经脉循行而论,阳明经夹口环唇,故取其经穴治面瘫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肝经“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在面瘫病位上循经取穴,亦不亚于阳明经穴之作用。
  以五行而论,阳明属土,厥阴为木。木旺克土,阳明脉络空虚,自当防厥阴肝气过旺;且本病由外风乘虚而入,以本虚标实立论。扶土可抑木,抑木方可扶土,这是泻太冲手法之必须。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为冲脉之支别处”,“肝与冲脉,气脉相合而盛大,故曰太冲”。
  《灵枢·逆顺肥瘦》说“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秉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面瘫,阳明气虚,冲脉合十二经气血于颃颡部渗诸阳,阳明气虚, 自先受之。故刺太冲(冲脉之支别处)可促进冲脉对阳明面部气血的渗灌。故此,太冲穴可通过冲脉调节阳明经气。这样肝经“下颊里,环唇内”,阳明经“夹口环唇”,口唇内外阳明厥阴二经经气,太冲一穴俱调之,此为太冲治面瘫的特殊功能。故临床上,常以太冲配大肠经原穴合谷治面瘫,又称“四关穴”。
  
  风寒阻络型面瘫如何辨证取穴治疗?
  此型面瘫临床表现是:面瘫(周围性)症状及风寒表证为特点。症见:口眼歪斜,头痛或身痛,关节不适,鼻塞,或有耳后痛,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宜疏风散寒,通络牵正。
  主方:翳风、风池、地仓、颊车、合谷、太冲、牵正。面部初期宜浅刺,一周后方可透刺深刺。太冲应用泻法,翳风、风池用泻法,余穴可平补平泻。
  配穴可根据症状加减,如人中沟歪配水沟,颏唇沟歪配承浆,目不合配攒竹,鼻唇沟歪配四白、迎香等。
  本证尚可细辨分为两个亚型:
  ①营卫不和,风邪袭络型:
  有面部受风史,口眼斜,畏光流泪,舌淡,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
  治以患侧手阳明经穴为主,兼取足太阳、少阳经穴、攒竹透鱼腰、地仓透颊车、风池为一组穴;阳白透鱼腰、四白、颧、合谷为另一组穴。两组交替,每日一次,平补平泻。
  ②气血不足,寒邪阻络型:
  有面部受寒史,口眼斜,患侧面部板滞,麻木伴头晕,气短,乏力,纳少,舌淡苔薄白,脉虚细或脉浮紧。
  治以患侧手阳明、足阳阴经穴为主,兼取手足太阳、少阳经穴:攒竹透鱼腰、地仓透颊车、风池、三阴交为第一组穴;阳白透鱼腰、颧、合谷、足三里为第二组穴。两组交替,每日一次,平补平泻。
  
  风热阻络型面瘫如何辨证针灸治疗?
  此型面瘫临床表现:面瘫(周围性)症状及风热表证并见为特点。症见:口眼歪斜,目干涩,发热头痛,咽干,苔白或略黄,脉浮数。若邪入少阳,可见耳后疼痛,耳廓红肿发热,口干苦,舌红苔黄或薄黄,脉弦滑,弦数。
  治宜清热通经牵正。取手足少阳、阳明经穴为主,兼取手足太阳、厥阴经穴。
  方取:攒竹透鱼腰、地仓透颊车、风池、外关为一组;阳白透鱼腰、四白、颧、合谷、太冲为另一组,两组交替,每日一次。少阳经穴,厥阴经穴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
  根据面部瘫痪肌症状可随证加减用穴。
  
  肝胆湿热型面瘫如何辨证针灸选穴治疗?
  此型面瘫临床表现:面瘫(周围性)症状与肝胆湿热症状并见为审证要点。症见:口眼斜,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耳鸣重听,耳廓疱疹,耳痛,尿短赤,苔黄腻,脉弦滑。本型多见耳源性感染和享特氏综合证。
  治宜清泻肝胆湿热,通络牵正。
  处方:中渚、翳风、风池、听会、地仓、颊车、阳白、合谷、牵正、太冲。
  局部症状可随证取穴,病因辨证尚可加取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等。
  
  肝阳上亢型面瘫如何辨证针灸治疗?
  本型面瘫以面瘫(周围性)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症状并见为审证要点。症见:口眼歪斜、头胀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腰膝酸软、心悸健忘、舌红绛、脉弦数。本证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恢复较慢。
  治宜滋阴潜阳,养络牵正。
  处方:太冲、太溪、行间、合谷、牵正、地仓、颊车、阳白、四白。各穴多用补法,太冲用泻法。临证症状尚可加减。
  本型如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当以肝气郁滞论治,方可去太溪,加外关、内关,理气疏肝,宽胸解郁。
  
  面瘫如何按症状选穴?
  皱眉不能:攒竹透丝竹空、阳白。
  眼睑闭合不能:睛明、攒竹、丝竹空、陷谷、申脉、照海。
  额纹消失:阳白透鱼腰,眉冲透攒竹,头临泣透鱼腰,头维透丝竹空。
  流泪:睛明,四白透晴明,内睛明,头临泣。
  下睑拘急:四白。
  鼻唇沟平坦:巨透迎香,地仓透迎香。
  耸鼻不能:上迎香(鼻通),迎香透晴明。
  人中沟歪:水沟、承浆。
  口角下垂:太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下关透地仓。
  流涎:地仓、夹承浆、承浆。
  颏唇沟歪:承浆。
  口干、舌麻:廉泉、金津、玉液
  面肿:下关、合谷。
  舌前2/3味觉减退:金津、玉液、海泉。
  乳突疼痛、重听:翳风、风池、听宫、率谷、完骨、外关。
  
  如何按解剖学及神经定位法选穴治疗面瘫?
  (1)面神经干针灸疗法:
  取患侧完骨、翳风、耳垂下(耳垂与颊面皮肤交际点直下约3分,以指尖上下刮动有一直径约3mm且使患者有酸胀感者之绳状物即为面神经干)。
  病程在半月(2周)以内者灸法为主,采用温和灸,每次10~20分钟,日2次。
  病程在半月以上者,以针法为主,每次用上穴一穴,交替使用。耳垂下穴斜刺时,只捻转,不提插,留针20分钟。
  (2)面神经定位诊断法选穴:
  此法按面神经损害部位定位后选用不同穴位处方。
  ①核上性面瘫(中枢性):本证中医多见于中风病,而不做面瘫病诊断,面瘫症状只见口无眼斜,或伴偏瘫及外展神经受损等。针刺此型面瘫,选兑端透巨,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大迎、翳风、合谷;同时,应用头针顶颞前斜线下2/5(即面运动区),取患部对侧。面部各穴平补平泻,头针留针30分钟,其间运针两次,再次0.5分钟,捻转左右各2周,100转。
  ②乳突孔以下至末稍部位损害:本证只见单纯周围性面瘫,此时选兑端透巨,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大迎,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透承泣,翳风,合谷。
  ③面神经管至面神经核部位损害:本证见周围性面瘫并且兼有症状复杂,基本方用兑端透巨,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大迎,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透承泣。再配穴如下:
  a 髓外根段:症见舌前2/3味觉减退,泪、唾分泌减少,配金津、玉液、海泉、睛明、攒竹等。
  b 岩骨内段:在a取穴基础上,有眩晕,共济失调,听力障碍加头针晕听区;有外耳道疱疹者加耳门透听会,或听会、完骨。
  c 髓内根段:症状见周围性面瘫,常伴病侧外展神经瘫、偏瘫等,可按中枢病变治疗。
  
  如何依据面神经分支选穴治疗面瘫?
  面神经从腮腺穿出,分为五支支配面部表情肌。
  (1)颞支
  解剖:人腮腺分出后向上,于颧骨弓后1/5及前4/5交界点前后,以70度左右角越弓上行至颞区,支配眼轮匝肌、额肌、切眉肌、耳廓肌等。
  症状:不能皱额、切眉,额纹消失或变浅,不能闭目,或闭目不紧,眼泪外溢,角膜反射消失。
  取穴:阳白、太阳、攒竹、下关。
  (2)颧支
  解剖:从腮腺分出,在颧弓中点的前后,以45度左右角越弓或弓下1cm左右前行,支配颧肌,眼轮匝肌,上唇方肌,压鼻孔肌等。
  症状:不能闭目或闭眼无力,角膜反射消失或减退,噘嘴不能,鼻唇沟平坦或变浅。
  取穴:颧、下关、迎香、四白。
  (3)颊支
  解剖:在腮腺导管上、下方1cm左右呈水平方向前行,支配颊肌、颧肌、口轮匝肌和其他口周围肌。
  症状:不能吹口哨、漏水漏气、口角下垂、露齿受限,食物滞留于颊齿间,帆船征阳性。
  取穴:地仓、巨、人中、颧透下关、牵正。
  (4)下颌支
  解剖:在下颌角上、下1cm左右沿下颌骨下缘前行,分布于笑肌,下唇方肌、三角肌、颜肌。
  症状:噘嘴不能、露齿受限、下唇歪斜、流涎。
  取穴:牵正、地仓、承浆、颊车、大迎。
  (5)颈支
  解剖:在下颌角后1cm左右向前下方走行,分布于颈阔肌深面。
  症状:患侧颈阔肌无收缩,查颈阔肌征时,患者头用力前屈,医者以额部加阻抗,颈阔肌无收缩现象。此征无论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均可出现。
  取穴:翳风、天容、扶突。
  
  如何应用子午流注法(纳甲法)治疗面瘫?
  以毫针刺法,先针主穴,后针配穴,平补平泻,10天一疗程。
  主穴:按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出患者就诊时的开穴,取双侧。如92年4月25日9时就诊,其时为辛日已时,按纳甲法开然谷、阴谷二穴,此即为主穴。26日9时就诊,则为壬日已时,开太冲穴,为主穴(依此类推,见纳甲法表开穴)。
  配穴:翳风、颊车、地仓、迎香、下关、水沟、承浆、阳白、攒竹、四白、巨。每次按病情选1~3穴。
  中医理论认为:面瘫一证,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治当通经驱邪。子午流注针法,根据人体内气血流注的盛衰规律,掌握时间,按时开取五输穴,即随气血开阖而刺之,从而,起到推动经气,促使气血流通,驱除病邪的作用,属全身整体疗法。“夫开者针之必除其病”即此义。有人认为:此法临床有疗程短、取穴少、治愈率高、减少面肌痉挛及后遗症等优点。
  
  如何用顿退六部针法治疗陈旧性面瘫?
  顿退六部针法是结合传统的提插补泻和九六补泻法总结出来的,同时,改六数捻针为六部退针,每部均滞针后重提不插,目的是要重泻邪气。本法适于陈旧性面瘫病程较长,邪气深入,偏于实证者,非重泻不足以祛邪。
  取穴:“面瘫三针”,即颊车、翳风、阳白与丝竹空连线中点穴(经验穴)。
  方法:取28#、3。5寸毫针,颊车向地仓透刺,阳白与丝竹空中点处向下关透刺,翳风直刺(2寸左右)。于每穴内先刺到应刺深度后,分六部施术,先深后浅,每部先滞针,行顿退插提术,间歇性向外紧提针柄。六部施术完毕后,针尖再从浅层插向深层(或由所针穴处插向所透穴处),每隔5分钟施术一次,20分钟后出针。
  “面瘫三针”,其穴位于面神经分布的重点区域,刺激该类穴区,有利于支配神经的活跃。
  
  如何运用面三针治疗陈旧性面瘫?
  面三针是盛灿若教授治疗面瘫的方法,对于三个月至半年而不愈的陈旧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面三针定位与进针方法:
  ①目外眦直下1寸,沿皮横刺,通过四白穴,进针1.5寸。
  ②地仓直下1寸,沿皮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3.0寸。
  ③大迎穴向上斜刺,通过颧谬穴直达四白穴,进针3.0~3.5寸。
  各穴留针30分钟,出针后在颧谬穴拔罐,隔天治疗一次。
  陈旧性面瘫,由于病程长,邪气虽去,而气血不足,则属于虚证,此时无需每天治疗,且针刺手法不宜过强,一般用补法。捻转配合提插补法更好。面三针实为一针多穴透刺法,其选穴精当,有其独特之处。
  如何应用穴位注射法治疗面瘫?
  方法(1):
  取穴:“臼间”,位于口腔内上下大臼齿间的后壁粘膜处。
  方法:用维生素B1100~200ug为主药,患侧乳突后疼痛者,发作期加入654-2注射液10mg,静止期加入加兰他敏注射液1-2mg,选用5ml针管,6号针头,常规消毒后,针尖与耳垂平行,于“臼间”穴处向后刺入,注入药液后用酒精棉球压迫针孔。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必要时继续第二疗程,隔日1次。
  方法(2):
  取穴:地仓、颊车、牵正、阳白、太阳、合谷(健侧)。
  方法:用复方牵正注射液(当归、全蝎、僵蚕、蜈蚣、白附子),取上穴轮流注射,每次3 穴,1日1次,每穴各注射药液0.6毫升。
  方法(3):
  取穴:太白、阳白、地仓、颊车、四白、颧、牵正。
  方法:
  ①用维生素B1或B12或加兰他敏,或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每次选3~4穴,每穴0.3~0.5ml,每日或隔日一次。
  ②初期面瘫,可用氟美松注射液0.5~1mg加注射用水2ml,于患侧面部取2~3穴,分注于穴内,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国外有学者认为:穴位注射(水针疗法)易出现面肌痉挛,故临床应用时须慎重。1ml注射器行针时不能提插,出现面肌痉挛不宜使用。
  
  如何应用针挑法治疗面瘫?
  取穴 在患侧内颊部粘膜上,相当于地仓穴的对应点“内地仓穴”,作为第一挑刺点,由此点沿咬合线向后挑两个点,每点间隔0.5cm,然后在咬合线的上、下各0.5cm的平行线上,再于上述第一、二挑刺点间和第二、三挑刺点之间各挑刺一点,共挑七点。
  方法 病人先用3%硼酸水漱口,以清洁口腔。术者一手持长柄三棱针,另一手垫一块消毒纱布,将病人患侧唇颊部扯起并外翻,使其内颊部充分暴露,在上述各点上用三棱针以雀啄或挑刺,由浅而深,深度约1-2毫米,范围约3毫米。每点挑刺20次左右,使其出血,并略有痛感为宜。挑刺过程中和挑刺完毕,用3%的硼酸水漱口,清洁口腔。若患侧口唇内侧粘膜上有怒张的小静脉血管,可点刺放血。
  
  如何应用刺络放血法治疗面瘫?
  部位 耳背近耳轮处,明显血管1根。
  方法 选好部位,揉搓2~3分钟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后,持高压消毒过的刮脸刀片,以刃尖纵行垂直划破血管,放血3~4ml,青壮年可放4~5ml;然后盖上无菌敷料,胶布固定,术后一周勿水浸,以免感染。如一周后仍未痊愈或好转,可仍对它条血管进行第二次割治。
  
  如何应用电针治疗面瘫?
  电针治面瘫,主要用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取穴一般同体针。
  取穴:
  (1)恢复期:地仓、大迎、颊车、阳白、四白、太阳、翳风、合谷。
  (2)后遗症期:在上穴基础上,上唇歪取禾、人中;下唇歪取夹承浆、承浆;不能耸鼻取迎香;不能皱眉取鱼腰、攒竹。
  方法 选28号2寸不锈钢针快速刺入皮肤,平刺或斜刺,使颊车、地仓两穴相透,余穴平刺1 寸左右,待有酸胀感后留针。采用70IDM-B型电麻仪,一组放到地仓、颊车穴上,另一组放到阳白、四白穴上。输出强度以面部有轻微跳动为度,连续通电30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
  
  如何应用温针灸治疗面瘫?
  取穴 主穴为下关穴。配穴可根据症状选穴,如眼闭合不全,可取四白透迎香,太阳透颧;口角歪斜,可取地仓透颊车,巨透颊车;麻痹重者,加刺合谷。以上穴位均取患侧。
  方法 病人端坐位或仰卧位,取三十号二寸毫针,于患侧下关穴进针1.5寸,行气后留针,点燃一寸长之艾条插入针柄,距皮肤一寸左右,以病人有温热感为度,待艾条燃尽,方可出针。出针后病人休息十分钟再离开针灸室。每天一次,七次为1疗程。一般7~15次即愈。如第一疗程未愈,可休息三日,再进入第二疗程。
  注意(1)体位一定要端正,若坐灸则取端坐位,若卧灸则取仰卧位。施灸过程中不可移动体位,以防艾火掉下,误伤其他部位及衣物。为确保安全,艾火下可置放耐热之物。(2)插入针柄之艾条距皮肤距离以病人感觉舒快为准。一寸之艾条灸20分钟左右,可达局部皮肤发红。
  
  如何运用头针治疗外伤性面瘫?
  按照头针国际化标准方案,选取患者同侧头部颞前斜线(位于颞部两鬓发内,即从额角下部向耳前鬓发处引一斜线,足少阳胆经,自颔厌穴至悬厘穴)。从上而下进针,上1/3、中1 /3,下1/3、连针3~5针。
  其补泻手法,根据呼吸、迎随、疾徐、提插等传统针灸补泻手法,演变为抽气法和进气法两种。抽气法为泻,进气法为补。抽气法的操作是:运用针刺的暴发力,即得气后迅速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进刺到原位。如此反复提插3~5次,反之,即为进气法。留针2~24小时,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针10次为1疗程。每日或隔日一次。休7~10天进行第二疗程。
  有报导此方法有效率达90%。
  
  如何应用滞针法治疗面瘫?
  滞针法,是毫针辅助手法之一,用于面瘫的治疗,又称为“挂钩法”和“甩针法” 。是人为造成滞针现象的一种刺法。
  选穴:下关、阳白、四白,颊车透地仓等.操作时,选26#~28#毫针,平刺透穴达肌层 ,将针向单一方向连续捻转,形成滞针,留针。留针时,让患者持针柄向后上方反复牵拉和持续牵拉;出针时,将针反向捻转取出即可。
  此法对瘫痪肌的恢复有良好作用,适于中、重型面瘫及口眼歪斜较重者。应用时,应注意不要用力过重、过猛,出针时,应反向捻转于原位方可出针。
  
  如何应用皮内针治疗面瘫?
  皮内针治面瘫,属于埋针法,选穴如下:
  眼睑下垂:攒竹、丝竹空,向对侧横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