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秀气垫和后气垫:中东的“民主”幽灵,美国的战略魅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45:36
  • 环球网评论频道
  • 环球网

2011年02月25日
98

查看以往话题

中东的“民主”幽灵,美国的战略魅影

导语:埃及动荡引发的中东乱局蔓延的速度之快让世界惊讶,美国的面孔变幻频率被嘲笑为“唯一能与动物界的变色龙比美”.对于各国同样打着“民主”旗号的街头示威,美国从一开始就表示要与伊朗反对派“站在一起”,而直至埃及穆巴拉克下台前,奥巴马政府仍一直称其为“可靠盟友”.即使对同样的国家,美国前后的面孔也不一样:美国从一开始力挺穆巴拉克,到呼吁埃及“稳定过渡”,最后“明示”穆巴拉克必须立即下台.

    美国面孔的迅速变幻让中东最铁的盟友也寒心,沙特王室开始担心“美国再也不能发挥坚强后盾的作用”。对中东这一轮街头浪潮,美国打出了“支持民主”的旗号,不过,这句话在世界普遍受到质疑。一位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无论是打“盟友牌”,还是“民主牌”,其面孔背后只有美国外交界长期流传的一句话:“谁控制了中东和它的石油,谁就拥有世界”。

    中东乱局让人看清了美国意图
紧要关头,果断抛弃穆巴拉克
“白宫的表态一直在和埃及局势的变化赛跑。”美国《华盛顿邮报》曾这样形容美国在埃及乱局中的表现。从埃及发生大规模街头骚乱开始,“埃及最大援助者”美国政府首先力挺穆巴拉克,副总统拜登公开称其为“可靠盟友”;随着局势进展,美国呼吁埃及“稳定过渡”,直到9月份总统选举;到埃及骚乱后期,当美国评估穆巴拉克已控制不住局面了,埃及已无“回头路”,奥巴马才公开表态:穆巴拉克应下台,而且是立即下台。对于美国在埃及局势中的多副面孔,《华盛顿邮报》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埃及和中东骚乱确实给美国出了大难题,更重要的是,美国没来得及在埃及的反对派中找到“理想的代理人”,所以白宫谁也不想放弃。(详细)
这样的盟友,谁能觉得可靠?
美国政府在紧要关头抛弃穆巴拉克,使邻近国家领导人心里发凉。随着突尼斯和埃及的反政府示威浪潮蔓延到也门、巴林等国,中东最核心的产油国以及美国在中东的铁杆盟友沙特也受到威胁。韩国《朝鲜日报》21日称,沙特和美国有一种“超越蜜月的特殊关系”:沙特是美国长久以来的盟友,是美国在阿拉伯地区对抗伊朗和反恐的最重要伙伴;沙特是拥有世界最大石油储量的国家,美国从沙特进口10%以上原油;沙特还是美国军工产业的主要客户,从1951年到2006年,美国向沙特出售的武器超过800亿美元,远远超过同期向以色列出售的536亿美元。沙特的“民主水平”一直被西方认为处于世界最后几位。在英国《经济学家》进行的评估中,沙特在167个国家中列第160位。有西方分析人士称,因为美国和沙特的特殊利害关系,迄今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向沙特提出民主化要求。不过,美国在中东多国民主化骚乱的立场摇摆不定,让沙特越发不安。《纽约时报》19日称,随着埃及民主化示威及穆巴拉克下台,尤其是美国的态度摇摆不定,沙特王室开始担心“美国再也不能发挥坚强后盾的作用”。(详细)
除了石油,神马都可能是浮云
20世纪4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评价一名亲美的小国独裁者时曾说过:“即便他是个狗娘养的,那也是美国的狗娘养的。”从二战前后美国开始进入中东起,美国外交界一直将这句话奉为圭臬。美国为了维系中东油源的控制权,不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扶植肯听话的人主宰中东国家政坛,不管他们如何对待美国高举的“人权”、“民主”原则,华盛顿总是充耳不闻。可是当这些盟友变成“明日黄花”的时候,美国的绝情又是那样坚决与迅速。对美国外交政策很有影响的参议员格雷厄姆日前称,他完全赞同奥巴马政府的“双重面孔”,“我们应该制定这样的政策:敦促老朋友做得更好,让宿敌进行政权更迭。”他还说:“我喜欢看到利比亚出现政权更迭,我喜欢看到伊朗出现政权更迭。”(详细)
两面下注从来都是帝国惯用手法
中东是美国“哑铃战略”把手
对美国来说,直到二战前,中东一直是个遥远的地方,1939年美国才向沙特派遣了公使,那是他们第一次向中东派遣公使衔外交官。尽管进驻中东的历史不长,可美国很快就充分意识到中东的战略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在全球曾有一个“哑铃战略”,中东是哑铃的把手,这是因为中东有石油,而且是欧亚之间沟通的渠道。如果控制住中东,那么无论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还是崛起的中国带领的东亚都要听美国的。为了控制中东,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各个方面把触角伸到中东各地。到二战前,中东的7大石油公司中的5个都是美国公司:即埃克森公司的前身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的前身纽约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的前身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得到了在沙特开发油田特许权的德士古石油公司和海湾石油公司。(详细)
美国在中东介入有多深
西班牙《先锋报》20日称,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战胜方参与中东地区利益的瓜分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外交政策出发点就是要获取石油。为了保证利益,美国政府在中东地区多个国家参与了政权的更迭及战争,其中包括1953年策划推翻民选出来的伊朗总理摩萨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9•11”以后的伊拉克战争等。该评论语带讽刺地说,“现如今美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一如既往,要始终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但美国政府表示希望在埃及发生的一切能够在伊朗重现,那么美国第五舰队的所在地巴林和美国最重要盟国沙特呢?”美国还通过在中东大量军事援助来进行渗入。这些“援助”又通过购买美式武器装备流回到美国腰包。据统计,近几十年来,中东各国军费开支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中东武器交易额是世界军火交易的2/3,是世界最大的武器销售市场,其中绝大多数购买的是美式装备。(详细)
 
“两面下注是帝国惯用手法”
要控制中东,保持地区均势的两面政策成为美国最直接的选择。曾有西方媒体称,“两面下注是帝国惯用手法”,美国在中东也不例外。一方面,为了在怀有敌意的中东地区扶植一个可以信任的盟国,美国全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重建以色列,以达到威慑中东各国。美国多次支持以色列或自己直接使用武力在中东发动战争。另一方面,为了遏制地区大国势力的崛起和瓦解阿拉伯世界内部团结、联合控制石油价格等措施,以盟友关系拉拢一些中东国家执政者,使其成为附庸。1951年,伊朗民主选举出总理摩萨台,但摩萨台的石油国有化政策触怒了美国,中情局通过煽动制造动乱,于1953年将巴列维扶上王位。当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将巴列维赶下台后,美国也如弃敝屣一般抛弃了巴列维,当时巴列维一家连在美国定居的申请都被驳回,原因是美国害怕此举会伤及伊朗革命学生手里的美国外交人质。为了围堵输出革命的伊朗,美国转而怂恿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于1980年入侵伊朗。但不听话的萨达姆在侵略伊朗不得手后,把矛头转向美国庇护下的科威特,企图成为海湾石油资源的新主宰,反而成了美国眼中的“邪恶轴心国”,美国最后把“老朋友”萨达姆送上绞刑架。(详细)
“民主化”并不能消除“反美主义”
西方有“民主化”中东逻辑
对于自己的中东政策,美国一直宣称是为了中东各国本身利益。在对伊朗的外交历史中,美国一直认为,当二战后伊朗面临苏联威胁之际,是自己帮助波斯人赢得国家的独立;此后20年,美国自认为用援助帮助伊朗“现代化”的化身。因此,当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并高举反美旗号时,普通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更令美国人难以理解的是,“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恐怖分子中竟然有15个来自其最大盟友沙特。在美国精英看来,“唯有民主化才能消除中东‘反美恐怖主义’”。《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多次推销其中东民主化逻辑,认为推进中东民主不仅可以传播美国价值观,而且中东地区将不会再产生反美的恐怖主义,可以提升美国的安全。英国《金融时报》21日称,“在历史上,西方维持自己在中东利益的通货是贿赂和大棒,他们可以对独裁者进行收买或胁迫。随着中东地区民众的觉醒,西方需要新的货币,对人民必须要用民主劝说的方式”。(详细)
美国对中东的兴趣不在民主
不过,美国在中东的各种实际利益让美国不可能“全心全意推动这种民主化”。美国对中东各国“民主化骚乱”“有选择性干预或淡忘”态度,引起世界许多质疑。瑞士《巴塞尔日报》以“美国不希望完全的民主”为题指出,美国对中东的民主并没有真正的兴趣,美国对于中东“民主化”只是出于自身的利益,保护在该地区的利益继续下去。德国《青年世界周刊》称,奥巴马试图既不失去各种老盟友,又不疏远年轻的民主运动,这种两面手法让美国成为“令人怀疑的伙伴”。美国对不同国家“民主”采取不同态度,连美国媒体也不得不承认。《纽约时报》19日称,“正如区别对待伊朗和埃及一样,奥巴马政府对于受到围攻的利比亚、巴林政府的态度确实是不一样的”。对于各国代表在联合国内的质问,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赖斯只得尴尬地表示:“每一个国家都是不一样的,每一种情况都将由这些国家的人民决定。”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委婉地写道,美国发现自己在巴林面临困难的局面,这是由于美国在巴林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利益,美国第五舰队就驻在巴林,巴林还对赴阿富汗作战的美国飞机提供基地和过境服务。(详细)
中东社会民主化不可能一步到位
西班牙《人类新闻》网站题为“美国‘新中东’政策或将遭受有史以来最大外交失败”的评论称,从埃及到也门再到巴林,美国政府都曾经为了自己的利益与这些国家的执政者进行紧密合作。与此同时,美国在伊朗却毫不含糊地支持当地反对派推翻政府。文章称,“美国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对其宣称的自由的背叛。而美国政府在中东的双重面孔只会增加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仇恨、增加世界各地爆发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对美国推动“民主”,许多阿拉伯媒体认为,“民主”本身已经成为美国推动的“民主化”的最大受害者。埃及《国际政治》称,“我们不会拒绝让我们的社会实现民主化。但不幸的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和历史因素使得我们的人民不得不怀疑美国在我们的社会推行民主的居心。”(详细)

 

结语:对中东乱局,美国或者消极待变,或者积极干预,或者支持当局,手段多样,标准不一。奥巴马政府以这套“要求改革,支持民运,国家有别,干预塑造”的做法,正在最大程度地趋利避害。美国虽对中东乱局感到诸多不确定,但它却是最多予以塑造的国家。从这点来说,华盛顿已在最大程度地化解困难,它的机遇可能超过挑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