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坚强岁月剧情介绍:南苏丹独立影响中国石油资产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25:54

 

从喀土穆到朱巴

独立前的南苏丹,首府为朱巴。作为南苏丹的第一大城市,朱巴同初步具有了现代城市特征的喀土穆形成了强烈反差,俨然如同大陆的一个偏远乡镇和北京、上海这样大都市的对比。

从喀土穆出发,驱车向西南方向600多公里,经过荒漠化严重的戈壁,就来到了位于分裂前苏丹中部位置的城市Al-Obeid。这座城市将成为新的北苏丹最南部的省会级城市。进入这个城市,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和粮农组织临时使用的机场。UN标志的货运飞机和车队,是这个城市最大的特点。当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里是国际维和部队在苏丹最重要的人员和货物中转地,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其他国际援助机构最重要的货物运输集散地之一。

由Al-Obeid继续往南,逐渐没有了荒漠和戈壁,草原变得茂盛,也开始出现更多茂密雨林特征的植被,降雨开始频繁。与之对应的是,公路从柏油公路逐渐变为普通的简易施工道路。据说,其中部分道路还是一些石油公司加固维修的。

从Al-Obeid往南不远,翻越努巴山系,就到了苏丹的南科尔多凡州。这是个不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但它的一块地区,却随着南苏丹的独立,逐渐频繁的进入大众的新闻视野—阿卜耶伊地区,也就是GNPOC所拥有的油田区块1/2/4覆盖的区域。

Al-beid和阿卜耶伊之间,是Heglig(黑格里),一个在普通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镇。在这个小镇,有一个由GNPOC建设运行的具有柏油跑道的小型机场。每天都有往返于喀土穆的航班,主要乘客是相关石油公司往返与喀土穆和油田作业现场的员工。

机场一侧,是GNPOC的石油作业基地Heglig基地。在该基地,常住人员一度高达上千人。据说,70年代美国的雪佛龙公司就曾在此驻扎,为的是在附近进行石油勘探作业。营地内的新营房和公园设施由中石油旗下的中国石油工程集团公司承建。围绕GNPOC的Heglig基地,周围方圆几公里是众多石油施工和工程技术的公司的营地。在这个不为人所熟知了解的草原深处,来自中国大陆的中油测井、长城钻井、石油工程等公司和国际石油技术服务企业SLB等企业的营地,或相依而建,或相隔简易公路对立。

从南科尔多凡州南部开始,俨然一幅茂密草原的旷野景象。一路走下去,偶尔出现的高压电线和油井设施,让人始终难以相信,围绕这个地区,南北苏丹开展过长达15年的战争冲突。

从进入Heglig地区开始,武装人员和关卡逐渐增多。GNPOC油田施工区域超过上百平方公里,从其Heglig营地到最南边的Unity营地超过40公里。在2010年,记者曾从GNPOC的Heglig主营地到Unity营地,一路经历关卡多大十几个。而这一路,恰好就是从今日的北部苏丹跨越到南苏丹的一程。关卡检查人员,也逐渐由负责GNPOC主基地安全保卫工作的苏丹官方军队变为臂章为SPLM和SPLA的武装人员。他们分别是“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和“苏丹人民解放军”,也就是如今独立后的南苏丹的政党和武装力量的简称。

在该地工作多年的石油工程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个地区,关卡太多了,我们运送设备、材料每个关卡都要被检查、收费,甚至盘剥。每个关卡,都归不同的武装、部落或者地方政府。”

其中很多关卡,车辆和行人需要下车进行检查。值得指出的是,关卡士兵对北部苏丹人检查的严厉和呵斥态度,远远超过对同行的中国或印度裔人士。而2008年10月9名中国石油工人在苏丹被绑架的事件恰好发生在该地。

GNPOC的Unity营地与Heglig营地的不同之处在于,安全保卫是由南苏丹的武装力量执行。而营地的主要工作人员,除负责卫生打扫等初级工作人员以外,绝大部分是北部苏丹人。这里,也驻扎着一家中国石油设备供应商的几名员工。据他们介绍,来此已经好几个月,平日就待在营地,被要求除非作业施工,坚决禁止私自外出。

不远处,一家名为WNPOC的由Petronas独资经营的石油企业在附近进行石油勘探开发。这里处于5区,在1/2/4油田正南方,是比1/2/4油田区块面积要大出好几倍的油田。但产量据说只有GNPOC的十分之一。需要说明的是,Petronas,也是在GNPOC和PDOC公司仅次于中石油的第二大股东,石油权益股份接近40%。尽管这家公司并不出名,但其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总部大楼—双子塔,却早以作为吉隆坡的城市地标建筑广为人知。

记者走访了位于Bentiu的几个政府机关,都宛如大陆70年代的村级大队场院。不过所有人员都操着流利的英式英语,办事风格和文件格式,也一派英国大佬模样。在当地劳工所,记者碰到了一位来协助一个中国石油施工企业解决员工问题的当地律师。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地方,律师、官员、法庭工作人员用英语讨论着用阿拉伯语(南苏丹独立之前,该地区官方语言仍然为苏丹中央政府规定的阿拉伯语)写成的案卷文件。他们的依据是他们所称的当地法规,几乎是英式法典的抄摘。

与记者同行的翻译,是一位来自苏丹北方的阿拉伯苏丹人,多次私底下表露着对这里南苏丹人的反感。“就这么讨论一天,喝完了茶,事情没讨论完,然后明天后天继续。”他愤愤地表示,“装做一本正经的样子,其实就是想办法多要钱,反正在他们看来,这些石油公司有的是钱,他们不过是找个看起来更为堂皇的理由。”

新国家,新问题

南北苏丹分离之前,苏丹有“小非洲”之称。原因之一是因为苏丹从北到南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变换,恰好就是整个非洲从北到南的缩影。从阿卜耶伊地区往南的整个南苏丹,鲜有戈壁、荒漠。位于Bentiu和朱巴中间位置的州,就被苏丹人直接命名为“湖泊州”。

和原始的自然环境相伴随的,是南苏丹经济社会和工业化水平的严重落后。从Bentiu到朱巴,全程是土路。整个南苏丹,除了位于Unity州的几处石油作业设施外,全境几乎找不到任何现代工业社会的影子。

这一点,南苏丹的财政表现更为明显。南苏丹独立之前,南苏丹由SPLM领导的自治政府的财政收入,98%来自于与北部苏丹中央政府的石油收入分成。而这一比例,在原苏丹中央政府中,不超过50%。

与北方苏丹政府更大的差距在于,虽然巴希尔政府在过去十几年中,饱受国际社会争议甚至批判,但伴随苏丹石油和其他行业经济发展,北部苏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得到飞速发展。南苏丹却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所有的石油财政收入的社会化支出几乎为零。据公开报道,截止到南方苏丹独立之前,整个南苏丹的柏油公里不过几十公里。这个数字,甚至无法超越北部苏丹首都喀土穆机场的跑道和周边道路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