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玩的是哪个微博:智力遗传说—同卵双生子实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24:37

智力遗传说

双胞胎现象一直是心理学家注意的焦点之一,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了解,遗传对不同人之间能力的差异有多大的影响。最早重视这个问题的是现代心理测量之父,英国人弗朗西斯·高尔顿,他收集了94个双胞胎的案例,分析那些分开教养的双胞胎之间性格与能力的变化,调查结果坚定了他的一贯主张,即人的才能来自于遗传。

  1869年高尔顿出版了《遗传的天才》一书,在这本书中,有一个对各个领域杰出人物的社会调查,包括了法官、政治领袖、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神学家等各种职业。高尔顿研究了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生活资料,结果发现这些人多数出自有名望的家族,其中31%的人有杰出的父亲,41%的人有杰出的兄弟,48%的人有杰出的儿子,血缘关系越近,同为名人的可能性也越大。

  因为坚信自己的理论,高尔顿的后半生都致力于推动优生学运动,认为通过几代人审慎的婚姻就可能培育出具有很高天资的人种,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为此他曾向政府提议,通过测验从英国挑选出10对最有才能的男女,每人提供5000英镑(在19世纪,这绝对是一笔巨款)的婚姻赠礼,促使他们彼此婚配,以期改良大不列颠人的物种结构。

       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廉·肖克利便提出用征税来鼓励智者生育,愚者节育;从当代新加坡政府奖励高学历者多胎化的人口政策中,多少也可以看到高尔顿理论的影子。

        1969年,教育心理学家亚瑟·詹森在论文中引用了大量智力测验数据证明黑人与白人之间,IQ存在明显差异(黑人约低15分上下),而且即使给予环境条件不利的黑人儿童以补偿性教育,其IQ也只增长2~5,基本上没有产生任何作用。因此詹森认为,遗传更多地支配着每个人的智力水平,补偿教育计划得不偿失。然而反对者则认为,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智力商数上的差异,更多的是由环境因素所决定,是几世纪以来美国所实行的种族歧视政策带来的恶果。詹森等人反驳说,同样处于不利的生活与社会环境中,印第安人的智商得分却要高于黑人儿童,这显然支持人的智力是先天决定的观点,遗传因素的影响超过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美国国内民权运动的发展越演越烈。根据1963年心理学家厄伦迈耶-金林贾维克对过去半个世纪8个国家52项研究的总结:同卵双胞胎在同一环境下成长的,他们的智力相关达到0。88(相关为1。00表示完全一致),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下长大,其智力相关为0。60;相应地,同胞兄弟姐妹在相同和不同环境中长大时,智力的相关分别是0。50和0。35。另外,亲生父母与子女之间智力的相关也要比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智力的相关要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这些数据表明,遗传对于智力的影响是存在的,血缘关系越亲,智商也越接近。

                                               

                                                            下载地址:

http://cachefile35.rayfile.com/zh-cn/download/eb576daa3a4a3ca937523828bea76659/%E7%A7%91%E5%AD%A6%E5%8F%91%E6%98%8E%E5%AE%B6%E7%89%B9%E6%96%AF%E6%8B%89%E4%BC%A0%E8%AE%B0.pdf

本传记的主人公特斯拉家拥有超强的天才基因,她的母亲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却也是个民间发明家,改良了许多家务工序。据说尼古拉并不是他们家最有天赋的,他一直声称他哥哥比他聪明不知多少倍,然而这个天才哥哥却早早的夭亡了,有坊间秘闻说,在一次嬉戏中,尼古拉将他的哥哥失手推下楼梯。不管怎么说,特斯拉遗传了他家的优良基因,5岁时就发明了一种没有叶片的水车,十岁就上了中学,俨然就是中国的方仲咏。不过更甚的是他继续把他的天才发挥到生命结束一刻。

智力环境论

1932年,在纽约哥伦比亚的一所长老教会医疗中心工作的马托尔·麦克格罗从一户穷人家“租”来一对孪生男孩,并在此后的两年多里对强尼和吉米这对长相酷似的孪生子,在麦克格罗的实验室里每天待8小时,每周待5天。

强尼接受了高强度的身体技能训练;吉米则被放在一个爬都爬不出来的婴儿床上,既没有人跟他玩,也没有人跟他进行语言交流,陪他的只有两个非常普通的玩具。

  1岁时,强尼即能攀爬楼梯,能下水游泳,还会滑旱冰;吉米则除了坐、爬、走、抓外,一样技能也不会。从麦克格罗所拍的一组照片来看,强尼在21个月时即可大胆地从5英尺高的滑梯上自己滑下来,吉米则蹲在一个很矮很矮的台子上,睁着惊恐的眼睛,死也不肯往下跳。

  到他们两岁时,麦克格罗开始让吉米接受强度训练,期望他尽快赶上强尼。可是,直到实验结束,吉米也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尽管吉米后来在大部分地方均赶上了强尼,但即使在进入成年期之后,吉米在身体的轻松和流畅自如方面还是不敌强尼。

       教育学家经过认真研究,证实幼儿的心理发展确实存在“最佳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些最佳时期,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些实验因为有悖伦理,如今早已不存在了。但是正如华生的小艾尔波特实验,可能对孩子产生永远无法挽回的童年创伤。

       1932年,由当时弗吉尼亚大学的维恩·登尼斯主持。他从巴尔的摩一个贫困女人手上买到一对仅五个星期大的孪生姐妹,德尔和蕾。 登尼斯在妻子的帮助下,将两个女婴收养约一年多时间。他的计划是剥夺其一切刺激和学习,而后观察哪些行为方式是与成熟一起自发产生的。

  登尼斯在一个期刊上报告了他的实验情况:“头6个月里,当着婴儿的面,我们一直挂着脸,不笑也不皱眉头。我们从不跟她们玩,从不抱她们,也不逗她们,除非这些行动是实验所必需的……为限制她们练习坐立,婴儿几乎一直被仰放在育婴床上。”

  登尼斯说,结果显示,“婴儿在第一年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跟正常抚养的同龄婴孩没有不同,这一点可从诸如婴儿大笑、啃自己的脚和听到声音后大哭等行为中看出来。不过,在诸如爬行、坐和站立这类行为中,她们远远地落后于其他同龄孩子。14个月后,登尼斯让她们接受一段时间的训练,他报告说,她们很快就赶上了正常的孩子。但登尼斯自己承认,蕾直到第17个月,德尔直到第26个月才学会不用扶东西走路。

  这对孪生女婴余下的童年生活在孤儿院和亲戚家中度过。尽管登尼斯宣称已让她们长至正常标准,但这一点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他曾在伊朗的孤儿院里研究过一些孩子,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因受冷落或被忽视而在两岁时出现发育迟钝问题,且这种迟钝一直持续至少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