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际学校:剖析中国航母舰载机:下一阶段改进的四点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5:33:36
2011年08月31日
来源:现代舰船 作者:张小花
本文为《现代舰船》杂志供凤凰网军事频道专用
现代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可分为主战飞机(战斗机、攻击机)和辅助飞机(预警机、反潜机、电子战飞机、搜救飞机、运输机等)两个大类。其中主战飞机是航母夺取制空权、执行对海和对陆打击任务的中坚力量,高性能的舰载战斗/ 攻击机通常代表着一国航空技术的最高成就。盘点世界主要国家舰载战斗/ 攻击机的体系现状与未来发展,对中国航母舰载机的研制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构建苏-33与隐身机搭配的中国舰载机体系
笔者认为,引进仿制苏-33舰载机不仅是解决当前舰载机的“有无”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舰载机的技术特性逐步消化摸透后,可以继续对这一系列的舰载机进行改进和更新,最终达到与新一代隐身舰载机共同服役、配合作战的局面。
关于苏-33舰载机引进后的第二阶段改进,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主要方向着手:
一是彻底翻新苏-33的结构和材料,增强挂载能力。以苏-33的体型和重量级,如果进行彻底翻新,其挂载能力应不低于F/A-18E的水准(该机最大起飞重量为29吨,而苏-33的最大起飞重量为33吨)。在正常状态下,新机型应当可以在携带足够的内燃油和副油箱的同时,再挂载4枚“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或4枚空地导弹或2枚超音速反舰导弹进行对海打击作战的能力,成为国产航母上的“导弹卡车”。
二是从滑跃起飞方式更改为弹射起飞方式,以适应自行设计的大型水面舰艇起飞方式的需求。在苏-33原型机研制的时代,苏联就曾考虑过弹射起飞方式,由于后来苏联在发展航空母舰弹射器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技术困难,短期内无法制造出可以实际应用的弹射器,在弹射器的研制进度严重落后于航空母舰舰体的建造进度的情况下,苏联海军被迫在使用常规舰载机的新型航空母舰上取消了弹射器设计。苏霍伊设计局根据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始研究苏-27采用滑跃甲板起飞的可行性,在苏-27生产型1981年4月首飞1年后的1982年,随即开始用T-10-3原型机进行地面滑跃甲板起飞和拦阻着陆的试验。在滑跃起飞的苏-33试飞期间,除了继续进行从滑跃甲板起飞的试验外,苏联也在继续进行弹射器的试验,为后续采用弹射起飞方式进行了前期准备。
三是强化改进新机型的雷达和航电系统,使其在同代战斗机的空战中占据较大的优势,增强其信息化水平和数据链设备,使新机型融合到海空一体作战的网络节点中。中国航母战斗群今后可能面对的潜在对手是多种多样、水平不一的,既有装备先进战机和水面舰艇的强敌,也有装备技术水平不高、体系化不强、仅仅凭借地理或其他非技术因素与我抗衡的国家。在与后者进行交战时,仿制改进的苏-33舰载机应当也具备较强的空中统治力,与隐身战斗机并肩作战,快速、彻底地夺取战场制空权。
四是在舰载型机的基础上,研制驻岛型战机。西沙群岛、南沙部分岛屿都具备兴建中小型机场的条件,其中西沙永兴岛已经建成了一条2500米跑道,但目前并未驻守战斗机。驻岛型战机的性能要求与舰载机有较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为了在并不宽裕的小岛上驻扎,驻岛型战机的机翼也需要设计为可折叠式,以减少机库的建筑面积,甚至在一些比永兴岛的条件更为拮据的岛屿,驻岛型战机可能也需要通过滑跃的方式起飞。通过上述第二阶段的改进,新机型在中国海军中的地位将类似于F/A-18E/F,它不仅是在隐身舰载机出现之前的“过渡”产物,还将是未来20年内中国航母舰载主战飞机之一。
本文为《现代舰船》杂志供凤凰网军事频道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