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动态图片大全:大道废,慈善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57:40

大道废,慈善出

最近一段时间,慈善成了热门。据说——听说而已,我没有证据——已经“裸捐”却仍奇怪地当着世界“首富”、“二富”的盖茨、巴菲特连年造访中国,劳心劳力地培训中国的在职富豪兼候补慈善家;民政部前高官(名字这刻记不起来了)高调辞去本来在政府内担任的救灾之职,加入慈善团体搞救灾,似乎慈善的大舞台更能上演伟大的爱心秀;大富豪陈光标在海峡两岸频繁当街发钱,一时引人侧目;中国红十字会因为一个无厘头的郭美美事件,被媒体打得焦头烂额;本来形象不错的“希望工程”,也卷进了世界华商协会、卢美美和“中非希望工程”等一堆烂事。这景象,慈善真是火了,火烧连营三百里,丢盔卸甲的不只三两个。

但透过表象看实质,一言以蔽之,则可谓大道废、慈善出。这一点,不自今日中国始。刘仰先生早就在博客里讲过,西方现代的慈善事业红红火火,黑社会起了很大作用;黑社会通过各种不法勾当积累了巨额财富,于是拿出一部分钱来做慈善,借此收买人心、改善形象,效果很好。与黑社会类似,一些超级富豪,为了妥善解决遗产问题(西方的遗产税很高),也为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宗教原因,也纷纷加入了慈善的行列,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洛克菲勒、福特、卡耐基、盖茨等人,都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成立基金会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在慈善的名目下,可以让富豪们干原来的公司不便干的很多事情,如帮助中情局资助对第三世界的冷战。这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积累了巨额财富的超级富豪,一旦进入慈善领域(其实是玩政治、玩文化了),干的也如他们在商业领域一样得心应手——捍卫曾给他们带来巨额财富的好制度,当然责无旁贷。

中国社会本来是一个很平等的社会,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经济条件相差不大。在那种“最小财富最大化分享”的环境下,做慈善既没有条件,也没有多少社会需求。真遇上不可克服的困难,人们多半找单位解决,找同事、同乡、亲友帮忙。即使是在乡下,也多半靠“五保户”、“合作医疗”等办法,来解决医疗、养老等问题。至于说底层群众之间相互的相濡以沫、同舟共济,则古今同义。不言而喻,这种照顾和帮忙,不可能如何完善,但它的长处在于单位会管、集体会管,不会把人逼上绝路,陷入“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境地。

近年来,中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据说基尼系数已高居世界前列,中国最富有的5%恐怕拥有了大多数的社会财富;而普通百姓虽说生活已有改善,但倘若遇上不测之祸,则往往陷入非常困难、可怕的境地。近年来,把住房、医疗、教育称为“新三座大山”,正反映了当前中下层群众的呼声,表明维持基本生活已极不易,更无力应付生活中的非常之变。城市群众,眼下大约没有人觉得自己可以找“单位”帮助解决问题(也许政府机关、人民军队还有此余风流绪?);乡下百姓,早已找不着生产队之类的组织来帮助应对困难了(村委会现在还管这些事吗?)。在这种情况下,慈善被大小媒体忽悠成了万应灵丹。

汶川大地震之后,明明是人民政府、解放军官兵、公安干警、国有企业在救灾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媒体却把志愿者、慈善家的爱心吹上了天。记得震后第二天,我曾赶赴灾区。此后在灾区度过的十天里,每当看到飘扬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井冈山第一连”的旗帜,屡屡忍不住热泪盈眶。在那种场合下,不怀偏见的人都知道,究竟谁在舍生忘死为人民。看《唐山大地震》的电影,让人生出一个很大的疑问,在唐山遭此灭顶之灾之际,唐山的力量从何而来?电影对此虚晃了一枪。之后,就开始讲自己的小故事了。但是,人们需要质疑的是,在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面临如此巨灾的情况下(死亡人数就达24万),难道是仅靠唐山自已解决的困难吗?人民军队、八方支援,在电影里被淡化到了无聊的程度。

慈善事业当然有积极意义,我没有彻底否定它的意思。特别是群众之间的互帮互助,雷锋、郭明义式的英雄永远是社会所需要、所敬仰的(不过他们从事的是“慈善”事业吗?)。但是,慈善的积极意义十分有限,拾遗补缺也许可行,不过把它夸大到不恰当的程度,其实是另有用意的。一个共同富裕并且社会保障事业比较完善的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靠劳动过日子;即使遇上了不测之祸,也可以靠社会保障来解决突然之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并不需要过多地依赖慈善事业;反过来,慈善事业的市场也很有限,张大善人、李大善人、王大善人、比尔大善人的作用当然也大不到哪里去。

当下的困境在于,第一,共同富裕尚是画饼,不能充饥;一边有主张分好蛋糕也是生产力的;另一边马上高叫主要任务还是做蛋糕。过去30年,中国人民付出了世界各国人民少有的艰苦努力,把中国的蛋糕做成了世界第二。这蛋糕是大还是小?如果说小,但今日中国GDP已高居世界前列,中国亿万富豪花天酒地、穷奢极欲在世界上也有些后来居上之意;如果说大,那处于贫困线以下的群众还数以千万计,更不用说无数蜗居于大城小市的打工一族、以及被迫留守乡间的儿童少年了。如果始终拒绝把分蛋糕提上议程,那么,难道人民永远只能做蛋糕、富豪永远吃蛋糕?直到富豪吃得腻了,拿出一点蛋糕末末打发老百姓,美其名曰“做慈善”?可见,蛋糕做多大才算大,判断的标准是主观的,关键看一个人的立场;站在暴富一族来看,大概永无止境;站在百姓立场上,今日中国的蛋糕已很大了,该是研究合理分配蛋糕的时候了。老百姓的意见能否被重视、被采纳?目前看不出答案。但靠假模假样的“慈善事业”、趾高气扬的幸福颂歌,大概是解决不了人民面临的痛苦,也无法消解人民心中的愤怒的。

困境之二,在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义务教育喊了二三十年,但今天“小升初”之难,尽人皆知。有权、有钱之辈,解决此类问题当然比较简单;但无权、无钱的老百姓呢?靠“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能够解决问题吗?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参与实施“希望工程”工作时,听到的最响亮的一句口号叫“到本世纪末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然而,时至今日,此言已成笑谈。其他诸如看病之难,足以让人倾家荡产;房价之贵,几乎劳动一生也难买下一套住房。有病无钱治、有学无钱上,这是忙碌时间最长的慈善领域吧?然而,谁又看出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呢?

故曰:大道废、慈善出。今天中国慈善业所试图解决的问题,很多都是民生大端,寄希望于少数富豪的良心发现,无异于缘木求鱼,不但事不能成,反倒会使困难积重难返、祸由此生。为此,必须重打锣鼓另开张,那就是走共同富裕之路,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完成好这两项工作,党和政府义不容辞,完全不能寄希望于所谓的张善人、李善人、王善人以及比尔善人的良心发现,外加CCTV声嘶力竭的忽悠。

说来说去,无非是回到共产党的老办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话虽至此,但疑问依旧:做得到吗?满眼望去,在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上,半心半意的有、三心二意的有、无心无意的有。要找出一个全心全意的,还真不容易。也许杨善洲、郭明义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