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募基金会命名规定:明知放松银根推高通胀 要挽颓势只好放手一搏 多国竞相降息为经济打“强心针”(热点聚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46:57
明知放松银根推高通胀 要挽颓势只好放手一搏
多国竞相降息为经济打“强心针”(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罗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9月06日   第 02 版)
最近,一些国家开始或准备启动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试图为低迷的经济打一剂强心针。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国央行及欧洲央行本周议息,美联储也将于近期再次商讨新的刺激经济措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美联储仍然有很多可以动用的工具来实施货币刺激政策。业界推测第三轮定量宽松政策将可能出台。欧洲方面,多方人士建议降息以刺激经济活力。
新兴经济体先开始降息
此次降息行动令人意外地始于顶着通胀压力的新兴经济体。首先是土耳其央行8月4日率先把利率降至5.75%的空前新低,之后,巴西中央银行8月31日宣布降低基准利率50个基点。墨西哥表示可能调降借贷成本。
推动经济尽快走出低谷成为各国采用降息等刺激经济政策的直接原因。布鲁塞尔荷兰国际集团资深欧洲经济学家布列斯基说:“近日的数据提高了全球经济再陷衰退的可能性。各界都指望央行再采用刺激措施,问题是央行想不想再采用这类方法。”
“不能说新一轮的全球降息浪潮已经到来,可以说这个浪潮开始酝酿。真正的行动至少要在6个月到18个月后开始,”北京大学国际人力资源EMBA客座教授武欣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大家都担心全球经济继续萧条下去,就要想办法。那些市场自由度高、政府财政税收手段弱的国家,用货币政策来对应经济萧条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他们可选择的政策手段不多,而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响应度较高。
单靠降息难挽经济颓势
此前,很多国家早已实行低利率政策,但并没有能够有效刺激消费。这次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能否真正有效刺激经济?市场对此并不完全乐观。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尹翔硕对本报记者说,现在世界经济病因复杂,不是单靠宽松货币政策就能解决的。各国都在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国际社会也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强对金融的监管等,但这些措施见效还需时间。采用刺激政策,有点像给病人补人参,一吃精神头来了,但病根没去,仅是权宜之计,不是根治办法。
“经济发展就是起伏波动的,有高潮也有低潮。低潮期可以淘汰劣质的投资和生产,可以调整经济结构。”武欣欣说,低潮期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让企业家、投资者看清下一步调整的方向,才能有所准备,之后再使用刺激的政策才能生效。单靠降息是不可能拯救全球经济颓势的。
尹翔硕指出,从美国经济看,其房地产业还是低迷,制造业好一点,但信心不足,大量中小银行也没完全好转,失业率仍居高不下,美国过去十几年是靠超前消费拉动经济,家庭储蓄几乎为零,现在没能力超前消费了,市场需求相对减少,私人部门和企业更不敢轻易投资了。而新兴国家面临当前通胀压力,但看到经济衰退的威胁大于通胀,所以也开始降息了。
我国不必单纯效仿
本轮刺激政策对世界和我国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刺激作用在各国表现得不尽相同。武欣欣分析,欧美日以外的那些新兴工业化国家,降息会促进他们的经济活跃度提升。但是南美国家,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信贷规模和风险,降息反倒可能给他们的银行业带来灾难。对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他们更敏感的是欧美日的市场需求,是订单问题,不是资金成本问题。因此,降息的积极作用有限。
“刺激政策毕竟是补药,解决问题根本上还要各国自身。”尹翔硕指出,货币政策往放松趋势走,有一个潜在的风险,就是世界各国通胀压力会加大。
专家们认为,刺激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有限,中国不必单纯效仿其他国家降息。武欣欣称,我国的策略是发展新兴中小城市,促使沿海的几亿农民工返乡就业,在中小城市展开新一轮的产业布局,从而造就几亿市民,产生新的大规模的消费人口,实现内需的迅速扩大。这种经济模式,对利息的敏感度有限,使用财政、税收手段的效用,大于货币手段的效用。因此,降息的效用除了阻击热钱流入外,很难成为一个主要的调控手段。何况我们现在还在加息的周期。
尹翔硕提醒说,对新一轮加息浪潮我们要重视,若美国QE3(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来,美国的利息低,我国及新兴经济体的利息高,热钱可能会涌入并影响我国经济稳定。
明知放松银根推高通胀 要挽颓势只好放手一搏 多国竞相降息为经济打“强心针”(热点聚焦) 通胀压力下降速度缓慢 放松银根或致泡沫做大 货币政策下半年仍会保持稳健(热点聚焦) 通胀压力仍处高位 宏观调控不会放松 CPI居高不下引发加息猜想(热点聚焦) 国家发改委日前要求暂停柴油出口 “电荒”推高“油荒”预期(经济聚焦) 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有多大?(热点聚焦) 经济复苏过程中出现通胀正常 专家建议高度警觉但无需紧张 银根持续收紧,房地产企业扩张急需“快钱” 融资饥渴让房企“盯上”信托(经济聚焦) 大旱推高通胀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然充足 增速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回落 经济适度降速有利于抑制通胀(热点聚焦) 移动互联网成掘金热点(经济聚焦) 中国会不会放松银根? 物价创下三年新高 “七上八下”尚难断言 “猪坚强”“油他去”轮番推高CPI(热点聚焦) 股市收官飘红为投资者送红包(热点聚焦) 缓解融资难,不能指望放松银根(感言) 基民:投资无奈多(热点聚焦) 经济聚焦:再度加息,剑指通胀 经济聚焦:再度加息,剑指通胀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有多大?(热点聚焦) 各地广推“限购令”让楼市“变脸”(热点聚焦 多重压力推高新兴经济体通胀 北京物价真比纽约高吗(经济聚焦) 北京物价真比纽约高吗(经济聚焦) 经济衰败束手无策 寻找借口推卸责任 美频打“汇率牌”旨在转嫁国内危机(热点聚焦) 上市公司年报发布进入尾声 通胀,影响业绩几何?(经济聚焦) 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 新兴经济体遭更大冲击 美调高债务上限会加剧全球通胀(热点聚焦)